APP下载

中医外治法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症的研究进展

2023-03-05宋缘天津市河西医院天津300202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3年3期
关键词:外治法音乐疗法失眠症

宋缘(天津市河西医院,天津 300202)

受到心理或者生理因素的影响,人们可能会出现精神、身体长期处于紧张的状态,入夜之后很难进入睡眠状态,还有的人睡着之后容易惊醒,无法长期维持睡眠,最终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甚至诱发身体疾病、药物依赖以及觉醒时功能损伤等问题,以上就是失眠症的具体体现。通过了解我国睡眠研究会发布的相关调查结果可知,当前我国约50%以上的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且失眠发生率达到40%左右,同时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睡眠不足或者睡眠障碍将会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临床相关研究显示,当一个人出现持续3天及以上时间的失眠问题后,其思维、计算以及记忆能力将会显著降低,严重者甚至会产生幻觉,不仅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还会增加意外事故的发生率,威胁自身的安全与健康。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西医方面主要采取对症治疗手段,通过镇静类药物与安眠类药物改善患者的失眠症状,消除患者的失眠障碍,使其在短时间内进入睡眠状态。但这样的药物无法根治失眠症,也不适于长期使用,否则就会出现药物耐受、成瘾、副作用等问题,加重患者的病情。从我国传统中医学角度来看,目前大多数失眠症患者均受到工作压力、生活压力的影响,尤其是在现代年轻人群体中,肝郁化火型失眠症的发病率较高,这也成为了失眠症的主要临床证型。中医提出了失眠外治的方案,利用中医学治疗原理,通过针灸、刮疹、拔罐、耳针、穴位贴敷、药浴、音乐治疗等方法改善患者心境与身体状态,舒缓患者的身心,达到治本的目的。

1 病因病机论述

国内学者对于中医治疗失眠症的研究较多,王炳哲[1]等学者就针对失眠症的病因提出了邪火的想法,认为人之所以出现失眠症皆是源于外感邪火以及火热内生,邪火作用于患者心、肝、肾等器官,破坏了体内稳态,影响了正常功能。此外,还有学者针对心与失眠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认为心是影响睡眠的重要因素,只有调整心神,控制五脏,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调控日常情志,才能够保持正常的睡眠。睡眠不佳、入睡障碍以及噩梦都是失眠症的主要症状,中医认为应从养心解郁、化痰定志、养血活血等角度实施治疗,达到安神助眠的效果。经过中医体质量表的临床测量可知,失眠症患者的体质体现出一定的规律特征,即气虚质、气郁质、阴虚质和湿热质,展示出阴阳失调的情况,因此该病的治疗应从心以及五脏入手。

2 中医外治法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症的研究

2.1 针灸治疗

2.1.1 针刺治疗 传统中医学认为“头为诸阳之会,元神之府”。人体头部经脉较多,且头部气血流通状态将直接影响人体各脏器的运转,因此通过针刺头部穴位的方法能够疏通全身经脉气血,起到安神定志、促进睡眠的功效。针对失眠症老年患者,纪栓菊[2]曾使用针刺治疗法刺其太溪穴、三阴交、涌泉穴,每次行针之后留针30min,持续治疗4周,将中医外治组与单纯服用艾司唑仑片的对照组治疗效果对比后能够发现,针刺治疗组的临床效果明显更好。程秀宇[3]同样采取头针治疗方式,选择百会、四神聪、印堂等穴进行平刺,捻转补泻,持续治疗20d,最终的治疗效率高达95.2%,临床效率明显高于单纯服用艾司唑仑片的对照组。另有学者使用脐内环针刺治疗失眠症,同样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成效。在以上临床治疗的基础上,医疗研究人员不断研究和拓展针刺治疗方法的应用方式,均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周海旺[4]在临床中使用“安眠四穴”皮内针对失眠症患者进行治疗,分别选取印堂、内关、太冲、足三里四穴,刺针时注意针尖朝经脉循行方向达真皮层内,刺入之后使用胶布进行固定,每3d针刺1次,治疗2个月后临床效率高达95.65%。此外,还有学者采取穴位埋线法进行临床治疗,选择神门、三阴交、百会、安眠四个主要穴位,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调整其他穴位的选择,埋线时使用人体可吸收的羊肠线穿入埋线针,经常规消毒后刺入,完成后表面覆盖消毒纱布,每2周治疗1次,持续治疗3次,临床治疗效率能够达到91.43%。与常规的药物治疗以及针刺治疗模式相比,皮内针、埋线治疗方法不仅能够达到较好的成效,同时还能够减少针刺的次数,降低患者对于针刺的恐惧,减少针刺产生的疼痛,因此受到较多患者的认可和青睐。针刺疗法发展至今,人们尝试使用电针治疗手段治疗失眠症,即使用电针仪利用连续波对穴位产生刺激,可根据患者耐受程度进行频率的调整,每次留针半小时,持续治疗6周即可取得明显的治疗成效。

2.1.2 灸法治疗 与针刺法相比,灸法无需将针刺进皮肤,减少了治疗过程中的疼痛,改善了患者的紧张心理,同时还能够利用温度顺通经脉,调和脏腑,协调阴阳,改善患者的失眠症状。陈勤[5]等学者通过艾灸方法治疗失眠患者,在患者双侧背俞穴进行悬灸或回旋灸,每个穴位停留10min,直至患者局部皮肤略微发红;同时在患者百会、神门、内关毫针针刺得气后行捻转补法,每个穴位留针30min,每周治疗4次,持续治疗4周。经过对患者入睡时间、日间功能紊乱评分等项目的对比能够发现,艾灸治疗组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的对照组,说明艾灸治疗方案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此外,还有学者采取督灸法治疗失眠者,选择患者督脉大椎至腰俞部位,进行整体消毒之后涂抹生姜汁并撒督灸粉,之后再在涂抹的位置覆盖桑皮纸,桑皮纸上则厚铺生姜泥,最后将艾柱点燃,连灸3次之后使用纱布进行覆盖。经过为期一个半月的治疗后,督灸治疗组的平均睡眠时间、平均入睡时间、平均夜醒次数等指标均有明显改善,证明督灸法治疗效果明显,能够有效改善失眠症状。此外,张鑫鑫[6]等学者还在临床治疗中使用隔药灸法,该方案中使用附子、黄芪药物,将其打碎成粉之后加入酒精按压成饼,每次取一个药饼放置艾柱并点燃,治疗结果显示,该治疗组患者的失眠症状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2.2 推拿疗法 推拿也是中医外治法的重要手段,即通过按摩推拿的方式刺激特定的穴位,调整患者内脏功能,达到宣通气血、平衡阴阳的功效。吕明[7]等学者曾在临床实践中使用疏肝泻火镇静安神推拿法治疗失眠症,具体来说,医疗人员使用拇指抹法往返患者头部印堂穴及太阳穴等眼眶周围穴位,同时交替推两侧桥弓穴,头颈部实施指拿法,使用手指腹部点按患者神门、章门、期门、肝俞、太冲等穴位,实验结果显示此推拿疗法的总有效率高达98.0%,远远高于一般推拿治疗法的治疗效率(76.0%)。此外,还有学者使用“疏肝解郁、清热安神”穴位按摩法治疗失眠症,选取患者双侧风池、阳陵泉、太冲、行间四穴,每次推拿之前需快速搓热双掌,使用双掌大鱼际部轻轻揉压上述穴位直至出现温热感,实验结果显示治疗效率达到90.6%。整体来看,穴位推拿治疗法的操作较为简单,基本没有不良反应,且更加容易学习和理解,因此得到患者的广泛认可。

2.3 足浴法 李少红[8]尝试在失眠症治疗中使用医院自制的足浴药汤,药方包括广木香、沉香、红花、檀香、茯神、酸枣仁与黄芩,将该治疗小组的效果与单纯口服地西泮片的对照组治疗效果相比,发现足浴法治疗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颈椎病失眠症状。后续有学者调整了足浴方,使用龙胆泻肝汤联合地西泮片治疗方法,该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单纯口服地西泮片的对照组,显示出了足浴治疗法的突出疗效,尤其是在高血压失眠症患者的治疗中,更是显示出显著的效果。

2.4 刺血拔罐 放血治疗方法属于中医治疗的传统手段,一定程度的放血能够起到开窍启闭、清热泻火、镇静安神的作用,同时还能够改善患者当前的脏腑状态,尤其是对于肝郁化火型失眠症患者能够产生较好的疗效。曹海波[9]等学者在传统放血疗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良,同时联合耳穴压豆法治疗失眠症,其中放血选择心俞、脾俞、肝俞三个穴位,在放血之前需先在穴位处拔罐10min,使其保持充血状态,之后使用注射针头对穴位皮肤进行点刺,每周治疗1次,持续治疗4次。实验结果显示,放血治疗组的临床效率为76.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85%。此外,还有学者采取肝经俞募穴刺络拔罐法治疗失眠症,整体效率达到63.33%,治疗效果明显。

2.5 音乐疗法 除了中医外治法的针灸、艾灸、推拿等传统手段之外,情志调节也是中医治疗的重要方法,音乐安眠疗法的目的在于安抚患者杂乱的心绪,使其处于安静放松的状态,促进患者失眠症状的改善,帮助患者正常入眠,安稳睡眠。姜鹏博[10]等人曾对30例失眠症患者进行音乐疗法的实验,其将患者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接受针刺疗法,其中一组患者在针刺基础上使用音乐疗法,持续治疗4个疗程后能够发现,音乐疗法联合治疗的有效率高达93.33%,远高于单纯针刺疗法的80.00%,说明音乐疗法的辅助治疗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冯翠娥[11]等人通过对88例肝郁化火型失眠者的临床实验发现,无论是给予西洋催眠音乐疗法还是中医角调音乐疗法的患者,其整体治疗效率均达到90.00%以上,体现出明显的应用效果与应用价值。

2.6 药枕 王瑶瑶[12]等人曾对34例脑梗死后出现肝郁化火型失眠症的患者开展临床实验,其中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芳香药枕,最终的治疗效率(88.2%)远高于对照组(70.6%)。后有学者调整芳香枕的药方,选用丹桅逍遥散加减配方,其治疗效率远高于使用荞麦皮芯的安慰组,说明中药药枕的治疗效果非常明显,且体现出安全可靠的应用优势。

2.7 贴敷疗法 贴敷疗法虽然也是通过对穴位的刺激达到治疗的效果,但比起针刺、艾灸等方式,贴敷疗法操作更加简单,整个过程不会出现疼痛感,因此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和青睐,成为中医外治失眠症的重要手段。芦霜[13]等人曾在临床治疗中使用加味吴茱萸散穴位贴敷治疗法,主要贴敷于患者双侧涌泉、太冲、太溪穴,持续贴敷4h,一共治疗2周。实验结果显示,贴敷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达70.00%,明显高于对照组,体现出贴敷疗法的显著效果。还有学者使用景衣安神散研末进行贴敷治疗失眠症,选取患者神阙、内关、涌泉穴三个穴位,每次贴敷6-8h,一共治疗2周,体现出较好的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导致人们失眠的因素众多,其中主要受到环境因素、疾病因素的影响。在现代医学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临床上治疗失眠症的方法也比较多,其中西医治疗方法大多通过安眠、镇静类药物发挥作用,改善患者短时间内的失眠症状,快速恢复睡眠状态。但目前开发的治疗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副作用,长期使用会出现耐药性、依赖性等问题,无法根治失眠症,进而对患者身体造成负担和损伤。对此,医学人员开始探究我国传统中医学的治疗方法,其中针灸、推拿、药浴、贴敷等外治手段因其临床效果明显,操作简单且经济安全等特征受到众多失眠患者的青睐。国内学者应在当前研究基础上深入探究不同证型失眠症的致病机制,创新和改良中医外治方案,以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与传统西药治疗方式相比,中医外治法不仅能够达到较好的临床效果,同时还能够避免西药的毒副作用、戒断综合征等不良反应,与口服中药治疗方法相比,外治法能够弥补其服用口感差、易中途放弃的缺陷,进而扩大了施治群体的范围,有效改善了患者的治疗效果。针灸、推拿等都是传统中医外治法的重要方式,其虽然能够达到较好的临床效果,但是受到专业程度较高、操作耗时较长等因素的限制,并未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除了以上方法之外,足浴、放血、药枕、皮内针、贴敷等方式都能够弥补以上治疗缺点,为患者提供便利,消除患者对于治疗的紧张感,提升患者的依从性和配合度[14]。尤其是对于在校学生、工作繁忙的上班族及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来说,以上外治法更加适用[15-17]。从当前的研究情况来看,相关临床研究资料均存在样本量较小、观察时间较短的问题,前瞻性研究、多中心研究主题较少,因此整体研究不够深入,尤其是在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更少,这也是中医外治法治疗失眠症临床研究的缺失之处。因此,医学人员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尽量增加临床样本的数量,实现多中心、随机、对照的前瞻性研究,增加有关致病机制方面的研究,不断充实理论研究内容,为该诊疗方法提供更多参考性和说服力。

猜你喜欢

外治法音乐疗法失眠症
中医外治法在ICU内的应用研究进展
神门、三阴交配伍对失眠症睡眠质量和血清GABA、5-HT的影响
音乐疗法在小学心理课堂中的应用
中医外治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
被动式音乐疗法改善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
胰腺癌所致疼痛的中医外治法
浅谈蒙医诊治失眠症
蒙医药治疗失眠症30例临床观察
宁神定志汤治疗失眠症临床观察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