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在喧嚣处歌吟,在灯火阑珊处坚守

2023-03-03徐建华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23年35期
关键词:卡里莫里森祖母

徐建华

十月,序属三秋,是自然界硕果累累的丰收季节,也是人类科学发现的“丰收节”。春华秋实,天道酬勤,那些沉潜于科学殿堂的寂然凝虑的背影,必将映入熠熠闪光的诺贝尔奖牌的金色背景。

诺贝尔奖,作为人类科学史上含金量最高的奖项,素来被誉为“科学王冠上的明珠”,每年都会如期而至,花落谁家,令人无不翘首以待。我们期待诺贝尔奖揭晓,但它从来不是像盲盒那样充满悬念和变数,而是实至名归。

流光溢彩的一瞬的背后,是有人数十年如一日在灯火阑珊处的寂寞沉潜与笃定坚守,他们从不在喧嚣处歌吟,而是从青丝到白发,兀兀穷年,格物以致知,穷原以竟委,在无数的问号中,享受探索与发现的乐趣,涵养高远的科学志趣,也担当着为人类谋福祉的庄严使命。

【人物素材】

2023诺贝尔生理学奖或医学奖获得者

卡塔林·卡里科:守得云开见月明

2023年10月2日,首个诺贝尔奖被匈牙利科学家卡塔林·卡里科获得,“在现代人类健康面临重大威胁的情况下,获奖者为疫苗开发的前所未有的速度作出了贡献。”颁奖词这样写道。

卡塔林·卡里科是屠夫的女儿,自小,她就看着父亲工作,研究着屠刀下生物的构造,她对生物学的兴趣自此开始。为了做研究,她破釜沉舟,变卖家产,前往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医学生物实验室工作。她终日待在实验室里,常常从凌晨一直工作到深夜,但这份热情并未能转化为“看得见”的成果,因为当时的科学界大多认为mRNA作为药物研发前景暗淡,没有人愿意资助她。辗转于两个国家,被3个大学试验室抛弃,穷困潦倒时,又身患癌症,那是卡塔林·卡里科的至暗时刻,她也曾想过放弃,但最终,对mRNA的痴迷使她坚持了下来。“只要待在实验室里,我就很快乐。”她不在乎自己被降职,不在乎薪资待遇降低,不在乎自己的论文被人嘲笑为“科幻小说”……她一年中几乎每天都在工作,哪怕时薪只有一美元。直到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卡塔林·卡里科的mRNA 技术一下子成为开发新冠疫苗最先进的平台,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默默无闻40年,卡里科遭受过数不清的冷眼和挫折,简历上写满失败和不得志,如今这些都化作了荣耀和掌声,推着她走向科学界的最高殿堂。

在那段难熬的岁月里,她坚韧不拔的精神也影响到了女儿弗朗西亚,使她成为两届奥运会赛艇项目金牌得主,獲得过五次世界冠军。她说,从小到大,母亲经常给她唱一首匈牙利歌曲,歌词大意是:“即便是黄金,如果只是别人递到你手上,那就是一件平凡的物件;但如果是你亲自挖掘出来,为之奋斗过,那它就是闪闪发光的珍宝。”

她曾这么形容自己的母亲:“赛艇运动中,运动员往往都是背对着终点,这意味着你看不到终点和你的距离。我的母亲同样也是如此,她无法知道哪里才是真正的终点。但在这个过程中你需要相信,每一次付出,都会让你距离终点越来越近。”

素材解读

四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这何尝不是卡塔林·卡里科半生科研艰辛的写照?她辗转流徙,漂泊异国,多次被解雇,但始终心如磐石,将苦难挫折化为砥砺前行的力量。在只看重物质成果的喧嚣浮躁中,她走向灯火阑珊处,沉潜研究,目标笃定。在哈佛大学的一次演讲中,卡塔林·卡里科强调她的成功“特别地依赖于失败”,因为她所研究的是未知领域。曾遭遇无数障碍,之所以没有放弃,正是因为她自己的信念始终在场:“做自己热爱的事情,无条件相信自己。”

【适用文题】韧战;贵在坚持;孤勇者;我的财富……

2023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约恩·福瑟:一个人就是一片大陆

万众瞩目的诺贝尔文学奖由挪威小说家、剧作家约恩·福瑟摘得。评委会给予他这样的授奖词:“福瑟创造了一个自成一格的戏剧世界,他是一个宇宙、一片大陆。”

约恩·福瑟出生于挪威西海岸的小镇豪格松,这里,是他终将“度过一生大部分时光”的地方,人烟稀少,峡湾和群山满布,有个已传承数百年的小小农场。在年少时期,他钟爱音乐与绘画,梦想是组一个乐队,在音乐中释放自我。

就像《千与千寻》中所说的那样:“发生过的事不会消失,只是暂时忘记了而已。”即使后来没能成为乐手,音乐也并没有消失在他的生活和艺术创作中,反而给他的文字带来了独特的风格、节奏感和音乐性。

福瑟说,正是眼前的峡湾、身后的山脉,渲染成了他生命的底色。平时,福瑟写作的公寓,书桌正对大海,而窗子距离大海只有5米远。在波涛汹涌与水的寂静和黑暗中,每当他坐下来写作,脑海里总会浮现出关于海的场景。他的小说几乎都和大海、雨有关。他的成名作《有人将至》描述了一对男女买下了一幢位于陡峭悬崖上的老房子,准备丢弃过去,开始无人打扰的新生活;《一个夏日》里,妻子每天面对着大海站在窗前,无法摆脱记忆的纠缠。深海和暴雨,象征着人与人的隔阂,人与外部环境的对抗,以及爱和失去。

对待写作,约恩·福瑟也有一套独有的办法——不做任何计划,在第一时间把脑海里的灵感释放出来,快速地完成第一稿。初稿完成后,先休息一段时间,让自己的思维从那篇小说中解放出来,过一段时间再去修改。完成了任务,他便果断放下纸笔,愉快地去做其他的事情。这个好习惯,让他可以在咖啡馆、地铁上不受周围喧闹声的干扰,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心无旁骛地创作。

素材解读

人生旅途崎岖修远,起点站是童年。乡土的一山一水、一虫一鸟、一草一木、一星一月、一寒一暑,都会溶化为生命的血肉,不可分割。正如沈从文笔下山清水美的湘西,汪曾祺笔下盛产“一筷子头下去,就‘吱地冒出红油的咸鸭蛋”的江苏高邮,波涛汹涌的大海影响了约恩·福瑟,成就了他作品中的万千气象。他在获奖前,就已功成名就,但对他而言,诸多繁华的城市都只是驿站,每次旅行,他最终盼望回到的,还是那个多雨潮湿的小城,最牵挂的还是打理家族的农场,甚至想在小镇上当一名普通教师……不论我们走到哪里,总有一段时刻,乡味通过鼻子进入脑海,让记忆深处几乎被遗忘的影像重新浮现在脑中;乡情会化作千丝万缕的柔情钻入心底。故乡,正是那个让心灵皈依的场所,是让眼睛、心灵与双足都有理想的漫步处的地方。

【适用文题】远与近;家园;故乡最美的风景;让我眷恋的地方……

2023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

纳尔吉斯·穆罕默迪:我想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

当我们回望历届诺贝尔奖获得者时,会惊奇地发现:在他们的身上,除了有一种执著求真的科学精神外,更有一种关注人类命运的博大情怀。而这恰恰是比诺贝尔奖本身更重要的东西。

2023年10月6日,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宣布,伊朗女记者纳尔吉斯·穆罕默迪荣获2023年诺贝尔和平奖,颁奖词是:“表彰她为反对伊朗妇女受压迫,以及为促进所有人的人权和自由而进行的斗争。”她是记者,也是律师、作家、人权工作者,为当地许多妇女、未成年人提供了法律援助。面对女性遭遇的种种不公和限制,她像一个斗士一般去抗争,去勇敢地发声。在面对镇压、恐吓和暴力时,她表现出的决心和勇气是非凡的。

在大学期间,纳尔吉斯·穆罕默迪就经常在报纸上发表支持妇女权利的文章,积极投身女权运动。成为律师后,她参与了多项具有影响力的案件,包括为被判死刑的未成年人辩护、为少数民族和宗教团体争取平等权利,哪怕为此遭到当局多次逮捕、审判和监禁。

2022年,伊朗女子阿米尼因为没有戴好头巾遭扣查后死亡,这引发了自2019年以来伊朗最大的抗议活动,上自神职人员、体育运动员,下至普通民众,围绕“女性是否必须佩戴头巾”爆发全国的示威浪潮,许多女性用剪掉自己头发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愤怒,纳尔吉斯也因抗议活动而再次入狱,并被判处十年刑期。安全官员曾多次告诉她,如果她停止抗议活动并从人权捍卫者中心辞职,她将立即获释,但她拒绝了。在冰冷的牢房里,她写下《白色酷刑》一书,揭露女囚遭到的种种不公,还写下了一封封感人至深的信。“我不知道未来几年当我出狱时,我的孩子们是否会认识我。他们能认出我的声音吗?还会叫我妈妈吗?我希望告诉他们,为了正义和自由,我愿意付出一切代价。”

直到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纳尔吉斯·穆罕默迪仍未获得自由,她用自己的故事告訴世界,即便是在最黑暗的地方,也有光明存在。只要我们愿意站出来,愿意斗争,那么,总有一天,我们可以走出黑暗,迎接光明。

素材解读

回望1955年12月1日,42岁的美国黑人女性罗莎·帕克斯拒绝把座位让给后上车的白人。正是这个举动,点燃了美国黑人平权运动的导火索,成为美国民权运动的开端。真实生活中的英雄们,大多数都是像帕克斯、纳尔吉斯一样的普通人,只是在某一个契机,他们选择了不屈服。他们就像一束温暖的光,代表了人性中正义善良的力量,也启迪我们,面对不公,需要勇敢地发声,正视黑暗,战胜黑暗,才能得见光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心怀正义的歌者,用自己的脚步踏出一条光荣的荆棘路。

【适用文题】唤起心中的勇敢;______的力量;发声……

【拓展素材】

一美元的诺贝尔奖

靠着《最蓝的眼睛》《所罗门之歌》等影响巨大的作品,托尼·莫里森成为迄今为止唯一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黑人女作家。曾有人问,在文学之路上,对您影响最大的人是谁?莫里森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她的祖母,她说:“祖母用一美元唤醒了我的文学梦。”

莫里森的童年是跟祖母一起度过的。祖母性情开朗,最大的爱好是“解”梦。有一回祖母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长了一对宽大的翅膀,风一吹,她便飞起来,飞离贫民窟,越过了密西西比河,一直飞进月亮里……她向孩子们说:“这是一个美好的梦,我觉得,我一定能实现这个梦,或者说,你们会帮我实现这个梦……”

从此,每到“无梦可做”时,祖母便向孩子们“讨梦”,请孩子们把自己做过的梦说出来。有一天,她宣布:“我决定用一美元购买你们的梦。谁能说出一个梦,我就给谁一美元。”

于是,莫里森经常把自己做的梦主动讲给祖母听,她用自己的“收入”买了很多画报,还给祖母买了一条头巾,给爸爸买了一双皮鞋。为了持续不断地得到那一美元,她甚至还开始“编梦”。有一回,莫里森将“做”了很久的一个梦讲给了祖母,她梦见自己被台风吹到荒凉的岛上,遇见了一只三条腿的小狼,在小狼的带动下,她发现了荒岛上的一座宝藏库。谁知,小狼却阻止莫里森挖掘宝藏,否则会永世沉入地狱。莫里森受不了诱惑,私自开启了宝藏库,所谓的宝藏是一条时光隧道,借着时光隧道,莫里森穿越到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成为亚里士多德身边的一名书童,倾听着先哲的演讲……

多年后,莫里森说:“自己最初的文学创作,不是起源于文字,而是来自于讲述,在一次次大胆的讲述中发掘出了自己的文学潜能。尽管那个年代非常贫困,可我们有梦想,有梦想就会有希望。”

素材解读

祖母用“一美元”巧妙地保护了一个孩子的童心与想象力,使她在满载星辉的斑斓里激情地畅想,心灵与诗人一般年轻,以不竭的动力,创造一个个天马行空的奇迹。不要忽视你为梦想做的任何微小的努力,那些梦想的花儿,在你生命中每个角落静静为你开着,即便它们“已经被风吹走,散落在天涯”,又怎知不会有哪阵风吹过,再把它的种子送来?

【适用文题】别丢掉;追寻;那一次,我与______深深共鸣……

猜你喜欢

卡里莫里森祖母
安娜·卡里纳及她的说明书(组诗)
祖母家的夏天
诺贝尔奖得主、作家托妮·莫里森逝世,享年88岁
论莫里森《孩子的愤怒》的艺术张力
祖母
祖母家的夏天
祖母尚能倚门望(节选)
托尼·莫里森笔下的女性形象解读
被风景遗忘的角落
好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