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远古神话中探寻文明密码

2023-03-03张琪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23年35期
关键词:钟山伏羲山海经

张琪

上古奇书《山海经》,是每一个中国人都绕不开的书。“女娲补天”“夸父追日”“精卫填海”……这些神话,开启了每一位蓬头稚子对于远古洪荒的惊奇想象。而当我们日渐长大,困于钢铁森林与思维定式,《山海经》又成为我们对大自然的瑰丽浪漫的想象的出口。此外,书中那些对勇敢、机智、奉献与真善美的诠释,也早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

近期由央视首播的纪录片《山海经奇》,从《山海经》中寻找“奇”点,讲述华夏文明初始阶段的传说史诗。我们会发现,在女娲造人、烛龙睁眼为昼、羲和浴日、羿射九日、嫦娥奔月、夔皮作鼓等远古恢宏的传奇故事中,既蕴含着我们民族延续数千年的精神血脉,比如不屈、勇毅、浪漫等,也隐藏着先人刻骨铭心的告诫,比如警醒人类克制自己的贪婪和恶念。

【素材看点】

烛龙:远古神话里的“时间之神”

《山海经》是这样描述烛龙的:“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它不吃不睡不呼吸,能照亮九重泉壤的阴暗,因此叫做烛龙。相传烛龙创造了白天与黑夜,它睁眼天亮,闭眼天黑,它再度睁眼时,长度约等于一天,一天也成为人类最初的时间单位。

《山海经》里还记载了一个神,它睁眼为昼,闭眼为夜,吹气为冬,呼气为夏,每次呼吸就会生成风。它住在钟山,名为烛阴。晋代学者郭璞认为,烛阴即是烛龙,也许是同一个神在不同地区的不同叫法。烛龙或是烛阴的神话辗转流传,更丰富的有关“时间之神”的想象得以呈现: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开口为春夏,温暖的南风吹拂而至;闭口为秋冬,西北风即将来临。

据《山海经》讲述:烛阴不知因何暴怒,绵延在钟山千里长的身躯突然火光炎炎,就在大家猜疑不定之时,长着九条尾巴的陆吾露面了,它人面、虎爪、虎身、九尾,是昆仑神山的大管家。它说,那位钟山的儿子鼓犯了错。何谓钟山?烛阴身长千里,绵延于钟山之上,烛阴即是钟山。后来,陆吾如实将鼓所犯之罪禀告天帝,于是鼓被问斩了。父亲失去了孩子,烛阴因此不食、不寝、不息,于是世界陷入死寂,无日无夜,一片混沌。

烛龙或者烛阴的故事从《海外北经》讲到《大荒北经》,再跨越到《西山经》,最后以钟山之子鼓被“戮”草草收场。伴随着人类对自然理解的加深,最初的远古大神逐步丧失神秘,甚至也出现了“死亡”,远古“时间之神”就这样谢幕了。

素材解读

远古时代,当“时间”的概念还未被定义,先民便把世界万物都浓缩在一个山神的眼中,他们认为整个星空就是一头巨兽,它睁开眼,世界清晰可见,它闭上眼,世界便暗黑如夜,它凝视我们,就像我们凝视星空。“天不足西北,烛龙衔火烛以照。”这种想象悲壮且诗意,而且是具有美感的,也是崇高的。它恰如一根线,看起来粗糙,却能牵出千丝万缕。

烛龙是我们认识世界的一只眼睛,中华民族伟大而浪漫的想象力从这里开启,就如同鲁迅之爱《山海经》,因其开启了他儿时的文学大门。后来祖先逐渐摸清了时间变化的规律,便开始认知四季,认知节气。在若干年以后,我们回眸,凝望我们的祖先第一次睁眼看向世界,他们看见无穷无尽的未来,我们则看见了生命的传奇。

【适用文题】是你,为我打开一扇门;看见;生命的赞歌……

夔:奏响生命的抉择之歌

《山海经·大荒东经》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只独脚兽,它住在东海深处的流波山,只长了一只脚,样子像没有犄角的青牛。它出入水时必定会刮风下雨,它的嗓音奇响如天雷轰鸣,它的名字叫作夔。

这天,一只燕子专程来寻它:“黄帝让我来请你前去助阵,你的声音将是黄帝赢得胜利的关键。我们需要你为此付出生命。”原来阪泉之战中黄帝打败炎帝,随后蚩尤部族与黄帝在涿鹿对决,这将是一场改变天下大势的战争。战争之初,蚩尤部落占据了优势,黄帝一败再败。而此时驾驭风雨雷电的雷神已将自己的骨头献祭,做成骨槌,待天下为之震颤。大家只等夔献祭自己,以皮制鼓,用雷神的遗骨做鼓槌,敲出这世间最强大的声音,帮助黄帝的正义之师击败蚩尤。

夔犹豫了,他不忍放弃眼前的快乐。可燕子的造访,终究在它心底留下巨响。夔发现这个世界已经变了,似乎有种力量在这个世界蓬勃欲发,自己终下抉择:“既有雷神之骨为槌,我愿以皮肉做鼓。我要与雷神一起和鸣,让四海之内传遍振奋的鼓音,宁为一刻灿烂,不为一世苟存!”

两军阵前,旌旗招展之处,雷神雪白的椎骨敲響夔那张厚实的皮,鼓声隆隆,激荡天地。

素材解读

夔的故事启示我们如何认知生命的价值,如何在“小快乐”与“大快乐”之间抉择。《西游记》中孙悟空也面对过这样的困惑——在花果山当“美猴王”再好,终究比不得成佛之路。北宋的林逋、明末的张岱、清代的姚鼐,哪一个不是放弃浮世繁华,只身去探寻自己的使命,“苍山负雪,明烛天南”“余坐一小羊头车,拖冰凌而归”,这些,不都是他们人生中最爽朗的一刻吗?

他们应该是愉快的,因为人世间有的快乐是流于表面的,转瞬即逝;还有一种快乐是历经辛苦后到达精神圣地的纯粹感受。路途虽坎坷,结局终坦然。这是神话,也是人性的神圣之处。

【适用文题】绽放生命的精彩;责任与担当;快乐……

后羿:以一己之力与自然抗衡

《山海经》描述了太阳升起的地方在东方的汤谷,一棵扶桑树居于水中,上面栖息着十个太阳,它们是帝俊与羲和的孩子。太阳们“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轮流升空。

《山海经》虽然没有提及羿射九日,但却说了一段耐人寻味的话:天帝帝俊,也就是十个太阳的父亲,赠给射日的羿一把红色的弓和白色的矰箭,希望羿用这把神奇的弓箭解救“下地之百艰”。

是什么原因造成十日同时升空,始终是个谜。几千年前或者更久远的神话所描述的天空之上,诡异的奇观上演了,金乌们(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鸟)带着无尽的愤懑飞离扶桑树,那一刻,整个世界停滞,十日并出。

历史或神话总是存在惊人的巧合,十日升空的神话传说在西汉《淮南子》的描述中,却是发生在尧帝治理民间的年代。一场空前严重的旱灾,被形容为天空好像出现了十个太阳,炙热蒸腾大地,草木焦枯,火山喷发,岩浆遍布,民众苦不堪言。

面对这场灾难,人类显得恐惧而又绝望。终于,众望所归的英雄登场了。射日故事流传到汉代,已经从帝俊时代赠弓于羿演变成尧帝命羿射九日留一日的行为了。在对抗旱灾的神话世代流传中,羿也成为了人类眼中救民于水火的大英雄。

素材解读

从帝俊妻子羲和产日的温馨场景,到尧命羿射十日中其九的壮烈瞬间,我们能看到,先民们从亲和自然的自在人生,逐渐地走向与自然抗衡的自为人生。人类从敬畏天地走向个体生命意识的觉醒,开始呼唤属于人间的英雄,而这,即是本民族“抗争”意识的觉醒。

在西方的神话里,火是上帝赐予的;希腊神话里,火是普罗米修斯偷来的;而在中国的神话里,火是我们的祖先钻木取火坚韧不拔得来的。面对传说中的末日洪水,西方人在诺亚方舟里得神庇佑,但在中国的神话里,我们的祖先大禹战胜了洪水。中国神话,抛开故事情节,神话里表现的文化核心只有两个字:抗争!我们的文明不畏惧神,中国的祖先从不把生存的希望寄托于神的眷顾。实际上,勇于抗争不仅是中国的民族精神,也是中国人的信仰。

【适用文题】我心中的英雄;读懂______;这一次,我全力以赴……

伏羲:探寻世界的秘密

一切都要从那场洪水讲起,一场持续三天的大雨从天而降。后来,死亡、饥饿、战争接踵而来,当云开雾散,太阳再次照耀世间,那个从泥泞中站起来并将要重新塑造世界的人,是伏羲和女娲,世界上幸存的两个人。

在最早的神话里,女娲是创世女神,用泥土造人、五彩石补天,呈现出始母神的面貌。伏羲何以能与她并列而被看作人类的父亲呢?其实,相比女娲,他更像一个发明家,或是孤独的思考者。相传伏羲观察到蜘蛛结网捕捉飞虫,因此深受启发;他还发明了火,伏羲“养牺牲以庖牺”,说的是他饲养家畜,并用火烹煮肉食,人类由此结束了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活,这是迈向文明的一大飞跃。

可是远古蛮荒时代,天雷雨火、洪水猛兽肆虐人类,危险、饥饿、病痛更是令人司空见惯。世界的规律究竟是什么?伏羲还对宇宙充满思考:天地如何交汇,日月星辰又由谁来安排?于是他去往建木所在的地方,这是生命之初位于世界中心的一棵巨木,传说各方天帝由此上下,是通天之路,他便由此观察星象天文。

此外,观察动物或许是伏羲创造八卦不可或缺的机缘。传说太昊伏羲氏时期,文明将起,聚天地之精华。河中生出一件物什,其物龙首马身而龙鱗,高八尺五寸,波中踏水,如履平地,背负河图。伏羲闻报,至河边观看。在后人们的描述里,“天应以鸟兽文章,地应以河图洛书”,伏羲根据这些形象发明了八卦:天(乾)、地(坤)、雷(震)、风(巽)、水(坎)、火(离)、山(艮)、泽(兑),这八种自然现象循环往复,就构成了我们身处的自然。

素材解读

伏羲攀爬建木登天,仰观于天,俯察于地,其实隐喻人类一直在孜孜不倦地寻求这个世界的核心秘密。他创造八卦,开启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源。西汉司马迁在《史记》中明言:“伏羲至纯厚,作《易》八卦。”厚德载物者承载万民,后世这样的人仍有许多,他们心念合一,俱如张载所说“为万世开太平”:老庄“无为”的智慧,孔孟“仁”的启示,王阳明的“格物致知”……

心有苍生,敢问天地。

【适用文题】行走间,我发现_____;大自然教会我______;小小改变,收获满满……

【热点评论】

《山海经奇》破解“天下奇书”的密码

我们今天看神话,除了从各种瑰丽神奇的形象中获得新鲜感,更有趣的是透过那些伪装为故事和怪物的隐喻,识别华夏先民认识和想象世界的基本模型,“神话中封存了先民的世界观和知识体系,神话中还寄托着人类亘古如斯的情感密码”。一日七十变的女娲,是贯穿古今的生命崇拜;奔向月亮的嫦娥,寄托着先民对死而复生的向往;射九日救民于水火的后羿,成为万民景仰的英雄。就连藏身于三星堆青铜器的神怪形状也并不简单,著名的青铜纵目面具与《山海经》里烛龙形象不谋而合,遥遥指向了人类从远古时代起就渴望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站在这一层面上,纪录片《山海经奇》揭开了“表面怪诞”的面纱,在奇与常、变与不变、知识与情感之间,重现了中华民族古老的历史文化与心理轨迹,为吉光片羽般的中国神话补充了背景和细节,也为当下的神话热建立起一套可能的知识支点和逻辑链路。

猜你喜欢

钟山伏羲山海经
金钟山秋色
How to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nfucian Classics
伏羲创八卦
山海经里说了什么
山海经夫诸
伏羲画卦
雪生动在钟山的背面
伏羲宝宝的成长日记
怪力乱神才是《山海经》的正确打开方式
青年学者风采 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