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敬畏自然,万物共生

2023-03-03王双辉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23年32期
关键词:白海豚众神虫子

王双辉

北京时间2023年8月24日12时,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启动核污染废水排海,首次排海持续17天,合计排放约7800立方米核污染水,预计排海时间将持续30年。海洋是全人类赖以生存的蓝色家园,日本强推核污染水排海,无疑是在拿全球海洋环境和全人类健康当赌注。这一刻,无数人的心被牵动,我们从没有哪一刻像今天这般相信,人和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牵一发而动全身”。

人从自然中来, 是自然的孩子,与自然有着割舍不断的天然联系。年少时,它赋予我们“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采菊东临下,悠然见南山”的自在;长大后,在无尽的绿意中,聆听起风时昆虫合唱的清音与草木的呢喃细语,人也渐渐生出共情心。就像作家刘亮程曾写下的:“我写一棵草时,仿佛已经跟草长在那里,扎了根,生出枝和叶子。我知道一只鸟的心情,能体会一棵树的累。”自然的状态,也是人们反观诸己的一种方式。这颗蓝色星球与数以亿计的可爱灵魂合奏出的震撼交响乐,需要你我保持敬畏,積极参与,才会越发恢宏。

素材看点一:

拯救——探寻人与自然的平衡

大自然中,每一个物种都有他们的一席之地。这些食物链顶端的动物,是每块土地最精妙的设计。它们曾经是文明的图腾,它们的呼吸和心跳,传递着天地神奇的信息,去感受它们就是去感受一片众神之地。

——《众神之地》

中华白海豚,这种神秘优雅的精灵,在唐代时就已有记载。清代人称它为“卢亭”,传说中它是一种优雅、半人半鱼的生物。

白海豚的一生都在褪色,从深灰到浅灰,再到白色,老年会变成粉色。当它通体粉红时,总是对陆地有着莫名的渴望。纪录片《众神之地》讲述了一个属于白海豚的奇特现象:每年都会有衰老的粉红色海豚进入内河,义无反顾地长驱百里,回到多年前祖先“被陆地拥抱的地方”。即使受到渔船驱赶,仍徘徊不退去。有人说,那是它们的声呐系统出了问题,也有人说,它们只想“落叶归根”。

2020年5月,一只年迈的白海豚为了吃一口鱼冒险进入人类领地,在泥潭里搁浅,动弹不得。它太老了,也太累了,只能用力睁着视力很差、糊着泥巴的眼睛,哀伤地观察周围。几名村民焦急地为它徒手挖水道,希望水能漫过来,缓解一下它的痛苦。太阳暴晒的中午,白海豚开始急促地喘息,身上的粉红色愈发鲜艳,但全场无人放弃,大家抬、赶、泼水……或许是人的努力激发了它仅剩的生命力,最终,这只老年白海豚奇迹般回到了大海中。

目前,白海豚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它们不会直接饮用海水,所有的水分和营养,都来自鱼。有时为了抓鱼,它们不得不冒险潜入人的世界。在香港大澳,渔民“老虎哥”一开始很讨厌白海豚,因为它们总是很狡猾地偷吃渔网里的鱼,有时连网都咬烂了,可有一次出海看到的一幕触动了他的心:一条大的白海豚不停地围着一只死去的小白海豚打转,它的动作小心翼翼,想叫醒那只小海豚,接下来,它一个多星期都陪伴着它的孩子,形影不离。

从那以后,“老虎哥”渐渐爱上了这种聪明灵巧的生灵。因为对白海豚的生活习性非常熟悉,他还被国际白海豚保护机构发展为民间保护者。更多中华白海豚保护区的巡护员也在不断奔走,他们都希望,能在白海豚保护和人类活动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素材解读

曾有诗人用浪漫的语句去形容白海豚:“沙滩细软,大海多情,不是春暖花开的季节,我依然期待白海豚如约而至。”《众神之地》以“众神”命名这片土地,是在证明,每一个经过自然之手点化的物种,都是存留于世的神迹。敬畏每一个物种,维持生态平衡,正是在保全我们自己,而我们的心灵,也将在自然与文明的环抱中获得安宁。一如迟子建所说:“当我们在除夕时提着一盏鲜亮的鱼灯,当我们在黯淡的墙壁贴上了一张有鱼的形态的年画,我们不希望它仅仅像图腾一样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它们更应该活生生地丰沛地畅游在属于我们的水草丰美的水域中。”

【适用文题】留住______的味道;追寻;铭记生命的美好……

素材看点二:

守护——“除了脚印,什么都不要留”

珠穆朗玛峰,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峰。每年都有10万游客来到这里,狂风、冰雹、陡崖、低温、缺氧、裂缝随时随地存在,仍无法阻止前仆后继的登山者的热情。他们带走了荣誉,却留下了吃过的泡面盒、用过的氧气罐……

珠峰这样的世界高山,看起来很美、很壮观,生态系统却十分脆弱,大多数塑料、玻璃等废弃物通过冰川融化和雨水移动,最终会汇入河流和海洋。

夏尔巴人是尼泊尔和印度的山地民族,以“喜马拉雅山上的挑夫”著称,在他们的世界里,珠峰是信仰的代名词,看到满地的垃圾残骸,他们心中的悲痛和无奈可想而知。2010年,一个名叫纳姆加尔的夏尔巴人发起了一场清理珠峰的公益行动,召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上山打扫垃圾。他在出发前说:“我们不关心是谁制造了这些垃圾,我们只想清理掉它们。我们来到这里不是为了征服,是为了服务。”

从此,志愿者们义无反顾地担负起在珠峰上运垃圾的职责,面对陡峭的冰瀑,没有近路,他们只能穿着钉鞋一步一步攀登上去,一趟趟往返于最危险的地段,平均每人每次要背50-70斤的垃圾。

在高海拔的环境下,人体没办法正常吸收营养,所以每次攀登前,他们的任务就是把自己吃胖,通常往返一次后,每个人都会瘦10至20斤。有的山峰坡度陡到65度,整个地面都被冰雪覆盖,几乎找不到落脚点,志愿者们只能用绳子来固定身体,哪怕是睡觉的时候都不能解开,因为一旦滑下去就必死无疑。除了收集“死亡地带”和峰顶的垃圾,纳姆加尔和队员们也会受托尝试将攀登者的遗体带回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成为了一项他们用生命所交付的事业。

2013年5月16日,纳姆加尔在登顶珠峰捡垃圾之后,下山时不幸遇难,用生命践行了自己质朴的信仰:真正的人不寻求征服,只努力开路。

素材解读

清代画家沈宗骞论画时曾言:“画须要远近都好看。有近看好而远不好者,有笔墨而无局势也。有远观好而近不好者,有局势而无笔墨也……”自然如画,人处其间,亦要平衡“远”与“近”。那些保护雪山的人留下的每一个脚印,都指向伟大与光荣。神圣的自然值得敬畏,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守护,永远比征服更有意义。

【适用文题】远与近;征服;信仰……

素材看点三:

共生——重新唤起对自然的美好体验

许多人认识朱赢椿,是因为《虫字旁》这本奇怪的书。

奇怪之处在于,上面没有属于人类的文字,许多页码也不是阿拉伯数字,它更像是史前洞窟的远古符号,其实,书中的语言都来自虫子。朱赢椿常年观察这些“朋友”,记录下它们爬行的痕迹、在土中蠕动和钻洞的印记,还有在叶脉上啮咬出的形状,再发挥一些想象力,就编成了一本奇妙的书。

他对虫子的感情来自童年,童年时,他没有玩具,没有书,更多的是在农村的田野里和虫子相伴,大自然中的一切他都觉得可爱。等人到中年,回首过往,童年的那些体验和乐趣时不时跑到他的脑海里来。“小孩子有极强的感受能力,需要的东西也简单、纯真,是不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把这些东西弄丢了?”

朱赢椿想重新唤起那种美好体验,于是,他把一间自行车棚改造成院子,种植凌霄花、爬墙虎、香椿树。北侧有一块狭长的空地,野草、野花便自然生长。一扇竹子围成的大门后,木蜂、马蜂在此筑巢,各种小虫子在地上、墙上、树上爬行。寒来暑往,他整理菜叶上虫子啃出来的痕迹,一一誊录下来,做成了各种形态的“虫子书”;他把路边的鸟屎拍下来,加工一下,就成了有趣的《便形鸟》……

他还发现,虫子的世界,原来是个被忽略的有趣的大世界:虫卵非常好看,尺蠖会把自己扮演成一个树枝,这样毛毛虫、鸟看到就不敢吃它;蠼螋是对孩子最有爱心的,它会把它的卵擦拭得很干净;还有小蜗牛,它刚长大一点,不想走路,就趴在妈妈的背上……看着这些,慢慢地,人的心也变得柔软。

什么是最美好的生活?朱赢椿说,他眼中的美好生活,就是每天带着一种喜悦,带着一种好奇,去等待着生活中发生的各种事件,去用心体验生活中的万事万物。当我们开始敬畏自然,和自然和谐地相处,自然也会滋润我们,让我们活得更好。

素材解读

谁还记得儿时让慢吞吞的蜗牛赛跑,谁又忘了下雨前帮忙碌的蚂蚁搬家?种种曾被我们忽视的自然之美、生命之美,通过《虫子书》悄然诠释着。人与动物之间有着跨越物种的情谊,也有着无法打破的自然法则,但无论是人还是动物,都是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朱赢椿的做法启发我们,关爱小动物,请从身边开始,记录它们,尊重它们,保护它们……当我们忙碌时,不要忘了適时地打开窗户,欣赏这片生机勃勃的天地,跟上一只蜗牛,去与生命的诗意重逢。

【适用文题】身边的诗意;我的小天地;______小,天地大……

【主题范文示例】

触摸海的心跳

江苏省苏州市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实验中学  童鑫悦

耀眼的阳光肆意地洒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白浪一阵接着一阵拍上岸,卷起细沙,留下许多小石头、贝壳。正当我陶醉于这美丽的景色时,脚边忽然一阵刺痛,弯下腰来看,是个零食包装袋顺着海浪翻了上来,尖角划破了我的脚踝。兴致尽扫,我捏着垃圾,悻悻然回到沙滩上。

天色渐暗,太阳藏于云朵,留下余晖层层,漾得人心也温柔。躺在椅子上,看水天一色,一派和谐。突然,淡蓝的海上出现一抹亮色,直到近了才看清——一架小皮划艇上坐着四五个穿救生衣的人,手里拿着网,他们周围缠绕着些水草,原来是在捞垃圾。他们下了船,岸边有人和他们聊天,我便听了听,原来他们是暑期打工的大学生。他们说:“大海这么美,海边捡垃圾也变得幸福。”他们的脸庞被晒得黝黑,却笑得阳光灿烂,不觉间有几分暖意悄悄焐热了同他们聊天的每一个人的心。

到月亮高挂苍穹,我和家人在散步时,又碰见了他们。他们有说有笑地从我的身旁走过,手里的袋子已是鼓鼓囊囊,再次走到那片海滩,我发现那里洁净了很多,那深深的蓝色波涛缓缓荡漾着,由远及近,洗涤了我的心扉。

我蹲下身,抓起一把沙子,其间掩映着明灭可见的绿。放在水里冲了冲,沙石被刷去,一个光滑圆润的绿色透明物窝在掌心。我跑去问姐姐,她说这是海玻璃。海玻璃?原来竟是玻璃碎片掉到海里,被海浪冲刷、打磨无数次,变得不再锋利,圆润而微微透光。我不禁感慨大海的气度,竟使刺伤它的垃圾化作拥有浪漫名字的“海玻璃”。攥紧拳头,微感冰凉,如海般平静开阔又容纳百川的感受直达心灵。

第二天清晨,我们去看日出,太阳穿过云层的那一刻,浮光跃金。小狗静静地趴在沙滩上,闭目养神。或许是海浪声太治愈,大家也都静静的。那淡绿色的海,就好像一片绿叶上的水珠,纯而净。也是那一刻,我真正感到我和整个世界融为一体。

我想,决定大自然美好未来的,不仅仅是人的努力,更是自然的包容。大海没有怨言,那片几乎覆盖整个地球的海啊,它吞下了许多眼泪,只留下永不停歇的浪。它的魅力吸引着我们,让我们发自内心地向往、敬畏。

触摸海的心跳,我听到了涓涓不止江河声。

指导教师:王梦婷

猜你喜欢

白海豚众神虫子
寻访白海豚(上)
祈 祷
住在砖底下的虫子
海洋中的“大熊猫”
第五届中华白海豚保护宣传日活动启动
专著《众神狂欢》节选(评论)
虫子的信
幸福的虫子
众神归位
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