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四史”教育创新发展路径研究

2023-02-28李琳甄宗波

中国新通信 2023年20期
关键词:四史高职院校互联网+

李琳 甄宗波

摘要:“四史”教育是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重点,以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为重点。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的民族担当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怀,提升学生对党史的认知深度,确保学生能够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三观。然而,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高职院校“四史”教育面临着诸多困境和冲击,整体的教育质量不佳。为了实现与时俱进,学校需要深入剖析“互联网+”教育的实践要求,坚持创新导向,主动探索新的教育路径,将学校的“四史”教育推向新的高度。本文结合“互联网+”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创新发展的具体意义和现实困境提出发展路径,以期为高职院校的“四史”教育创新提供理论参照。

关键词:高职院校;“四史”教育;创新发展路径

“四史”教育对学生的成长成才有非常关键的影响,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及综合素养,强化学生的爱国情怀,让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新中国的奋斗过程,学会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思考和分析问题,更好地认识自己、他人和社会。在纵向推进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改革和创新时,各高职院校应主动尝试新的教学对策,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全面加强学生对四史的认知和理解。要确保学生能够做到不忘初心、勇担使命,并以良好的民族担当意识完成学业并顺利走向社会,成长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才。同时,高职院校也应针对“互联网+”背景下教育环境、教育条件和育人目标的具体变化,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一、“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四史”教育创新发展的意义

(一)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党史认知水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历程。在不断奋斗和艰苦拼搏的过程中,我国从一个弱国变成了一个强国。中国共产党的一代代党员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因此,“四史”也代表了中国共产党人用鲜血和汗水铸就的历史,体现了中华儿女的艰苦奋斗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四史”中的新中国史和共产党史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历史,对中华民族和中华儿女所经历的风霜磨难有更加全面的认知。同时,也教导学生主动应对多元文化的冲击,坚持正确的文化观和思想政治立场,自觉抵御负面思潮,真正做到明辨是非。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反击错误言论和不良思潮,始终保持较高的党史认知水平。

(二)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担当意识

在“互联网+”环境的影响下,学生受到了许多不良思潮的影响,存在失范行为的情况。学校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峻影响,逐步加强“四史”教育并创新教育模式。通过“四史”教育来确保学生了解过往和历史,坚定个人的理想信仰,真正做到不忘初心,意识到个人的民族责任担当,形成良好的民族荣誉感和担当意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一直主动与其他国家交流和合作,探索有效的发展途径,逐步推进国家的民族繁荣和富强,积极传承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人始终遵从党的信念,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挑战。学生在学习“四史”时,可以深入领悟时代赋予自己的使命,主动承担起责任和重担。他们应该将精力放在学业上,逐步提升个人的综合素养,掌握真才实学,从而在不同的社会岗位上发挥自己的能量,实现自身的人生理想。

(三)有助于完善思政教育体系

思政教育是高职院校教育体系中的关键板块,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思政教育面临着越来越严格的要求。思政教师为此付出了诸多努力,不断完善教育体系,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然而,在“互联网+”时代,教育要求更加严格,教育形势也更加严峻,实际的思政教育效果并不如人意。尽管高职院校逐步加快教育改革进程,将新兴元素和时代色彩融入思政教育体系中,但学生的吸收能力有限,只能局限于理论学习,缺乏学习能动性和自信心。

如果以“四史”教育为依托,逐步调整思政教育模式,可以丰富思政教育中的历史资料,教师也可以尝试利用多种历史教育途径,实现以史为鉴,全面强化学生对思政知识和“四史”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思想高度。思政教育体系也会随之完善和成熟,能够实现思政教育和“四史”教育的并进和互利共赢。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四史”教育创新发展的现实困境

(一)教育内容缺乏实效性

作为“四史”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教材不容忽略,直接影响着“四史”教育的质量。在组织开展“四史”教育活动时,高职院校没有站在宏观发展的视角,在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的过程中逐步完善课程机制。教材内容缺乏时效性,“四史”教育的线上和线下稳定性和长效性得不到保障。此外,学校还未打造立体成熟的教育读本结构,“四史”教育教材的整体逻辑结构不完善,滞后于时代。教师忽略了新媒体教育内容的有效更新,過多关注“四史”理论知识,忽略了理实结合。

(二)教育模式传统落后

“四史”教育模式的单一性和固化性限制了对学生的吸引力,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首先,在教授“四史”知识时,教师只是单向地灌输理论知识,忽视了学生的认知偏好、思维习惯和最新发展趋势。学生成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缺乏主动学习“四史”知识的动力和积极性。

其次,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听的教育模式,简单地将与“四史”相关的图片和文字整合在一起。缺乏选择学生喜爱的信息展示形式,如VR、短视频和微课等,导致学生对学习“四史”持有抵触和消极态度。

最后,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局限于校园宣讲和“四史”知识讲座,忽视了学生的主导地位,未将“四史”知识与地方资源结合起来。学生失去了话语权,参与“四史”理论实践的机会也相对有限。

(三)教育环境有待优化

首先,学校的“四史”学习制度环境有待优化。作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中的重头戏,“四史”教育备受瞩目,但是很少有教师会尝试利用新媒体平台直观生动地讲解“四史”知识,仅机械性地模仿同类院校的理论教学模式,机制体制不够完善。

其次,学校的校园文化环境不佳,教授“四史”知识的教师年龄偏大,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有限,对新媒体教学持抵触态度。再加上学校对“四史”教育校园文化宣传不重视,导致整体的“四史”教育质量大打折扣。

最后,新媒体技术环境有待调整和优化,学校只配备了比较简单的基础设施,没有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无法满足创新发展的“四史”教育要求。此外,各地区的经济和技术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学校的信息设备水平不达标,难以为新媒体教学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极大地阻碍了新媒体教学的发展。

(四)师资力量有待提升

作为“四史”教育的实践者、推动者以及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教师的重要性显而易见。然而,在组织开展“四史”教育工作时,教师的参与能动性不足,没有尝试利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丰富“四史”教育策略及手段,忽略了“四史”教育改革及创新。对“互联网+”教育的理解和认知不够透彻,无法灵活駕驭及应用多媒体教学工具直观呈现“四史”教育知识,仍然局限于理论讲解和黑板板书,整体的教学氛围比较僵化和生硬,学生提不起兴趣。从教师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来看,一部分教师没有将“四史”教育改革创新与自身的职业规划相结合,在“四史”教育创新上投入的时间比较有限,受到了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及认知,过多关注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提升。

三、“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四史”教育创新发展的路径

为了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全面推进高职院校“四史”教育改革及创新,学校需要有效规避短视行为,严格遵循求真、务实、保效果的工作准则。同时,要主动探索新的教学途径,并深入分析“互联网+”教育所带来的正负面影响。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求知求新求异的精神。这样可以让学生能够站在理性客观的视角正确评判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全面发展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以及辩证意识。从而确保学生能够通过“四史”学习净化心灵,提升思想境界,获得更多的智慧。

(一)深度挖掘育人资源,拓展延伸教育内容

首先,学校需要逐步完善教材体系。“四史”教育的难度系数偏高,耗时耗力,离不开教材。只有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逐步优化及完善教材体系,并设置教材研究小组,跨界完成教材编写任务,才能够丰富教育内容,凸显地域特色。学校需要高度重视教材内容的拓展及延伸工作,逐步完善教材体系。

其次,学校应着力打造特色教育读本。分析“互联网+”背景下学生的信息接收偏好、学习习惯和思想认知水平,了解学生在意识、思想和行为上所面临的挑战及压力,主动为学生打造趣味十足且具有一定可读性的“四史”教育读本。积极推出电子读本,灵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及网络信息传播方式突破时空限制,摒弃传统的“四史”学习模式,为学生提供海量的学习资料,便利学生的碎片化学习,让学生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学习知识并开阔视野。

最后,学校需要全面创新在线教育资源库,紧密融合新媒体技术与“四史”教育资源,扩大“四史”教育资源库。坚持内容为王的建设理念,精心筛选具有一定思政教育意义的“四史”内容,借助多媒体技术直观生动地呈现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根据不同的单元主题合理划分思政模块。短视频是非常有效的信息呈现模式,有助于高效存储和碎片化资源,加快建设数字教育资源库。

(二)整合利用媒体手段,践行现代教育模式

新媒体是不可多得的教育手段,是时代发展的产物,符合“互联网+”教育的要求,能够全面提升“四史”教育的深度、广度及效度。学校和教师则需要积极践行现代教育模式,主动打造具有时代特色的现代教育体系,实现与时俱进。

首先,学校需要将“四史”教育与微课相结合,突破时空限制,丰富教育内容。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育方式,微课备受推崇,学校应结合当前素质教育中的突出问题及学生的共性问题全面建设网络微课,将游戏动画和趣味性视频相结合,直观生动地呈现“四史”知识。全面激活学生的思维,刺激学生的感官,确保“四史”知识入脑入心。

其次,学校可以采取语音直播的形式实现线上线下的有效互动和协同育人,凸显双向育人的优势,保障最佳的育人效果。网络直播的发展速度较快,普及率越来越高,教师可以主动从中获取灵感,通过网络教学来创新“四史”教育模式,建设“四史”教育直播课程。比如学校教师可以在上海历史博物馆中为学生展示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人大会议的详细情况,设置真实的历史情境,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自主感知,产生更多的情感共鸣和思维火花。

最后,学校需要将线下教学与现代化教学新平台相结合。在互联网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我国正式进入了新媒体时代,各种新媒体应运而生,信息传播速度较快,优势非常明显。高职院校则需要打破教学传统,积极建设具有一定特色的在线学习网络平台,将短视频、文字、图片、音乐等元素融为一体,科学设置“四史”教育主题,充分利用线上学习平台的交流互动功能打造思想交汇的区域。鼓励学生主动交流分享经验,全面展现“四史”教育的深刻内涵,提升学生的认知高度,避免学生局限于知识浅层。

(三)优化创新教育环境,构建生态教育体系

教育环境对“四史”教育的影响显而易见,只有构建生态教育体系,才能够净化教育环境并提升“四史”教育整体的质量。

首先,高职院校需要从基本课堂教学着手,充分发挥思政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将专业课程与“四史”教育融为一体,打破学科的壁垒。尝试利用多种教育模式生动直观地展示和传递与“四史”相关的理念和知识,有效协调平衡教与学。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利用线上教学拓展及延伸线下教育内容。在日常教育工作中,教师需要意识到自身的责任重担,即兴录制微视频,提供给学生丰富多样的现代教学视频,浓缩知识重难点,提升教学资源的流动速度。让学生能够直接登录线上学习平台,自觉完成“四史”学习任务,实现快速学习和高效吸收。

其次,学校需要逐步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学校党支部应牵头,组织开展“四史”教育活动。由团学组织协调安排,将校内实践活动与日常学习活动相结合,逐步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类型,提供给学生锻炼个人实践素养的机会,确保学生在学习“四史”理论知识和参与校园实践锻炼的过程中升华洗涤心灵,升华思想。教师则应带领学生参与党建活动,鼓励学生主动向党组织靠拢,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素养。

最后,学校应全面优化网络教学环境,了解“互联网+”教育的实践要求,逐步完善现代化信息管理系统。尝试运用现代化信息监控手段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主动与社会网络安全研究主体及地方政府网络信息管理部门合作,在互通有无及共享优质资源的过程中剔除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负面信息,积极传递正能量,优化学生的网络环境,确保学生能够在绿色健康的网络学习环境中积极学习“四史”知识,逐步丰富精神世界,提升思想涵养。

(四)全面培养师资力量,打造優质师资队伍

在“互联网+”教育深入人心的今天,“四史”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越来越丰富,教育要求也非常严格,十分考验教师的教学功底。为了确保教师能够灵活利用和驾驭多种现代化教育技术,全面推进“四史”教育改革,学校应加大师资投入,培养师资力量并打造优质的师资队伍,确保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专业系统的“四史”教育服务。

首先,教师需要坚定个人的政治站位,主动学习“四史”知识,坚持终身育人、终身学习,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在“四史”教育中灵活渗透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三观。在日常教育工作中,教师需要保持较高的政治敏锐度,高度关注国家的时事政治和大政方针,形成良好的政治意识,坚持正确的政治站位,进而更好地引导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其次,教师需要提升个人的业务能力,逐步完善专业知识结构。坚定文化自信,主动与优秀同行交流互动,分享各自在使用新媒体技术手段时的体会和经验,形成良好的在线教学能力和现代沟通交流能力,保质保量地完成“四史”教育工作。

最后,教师需要坚持高尚的师德师风,做到以德施教、以德立身,以良好的师德来引导学生、熏陶学生、教化学生。用个人的人格魅力和专业知识创新“四史”教育模式,更好地传播正能量,实现身体力行,确保“四史”教育能够突出重围,大放异彩。

四、结束语

“四史”教育在高职院校教育中的渗透及贯彻非常有必要,高职院校需要高度重视这一教育工作,探索具有一定时代价值的“四史”教育路径,深度挖掘育人资源,全面拓展教育内容。整合利用媒体手段和现代化教育技术,全面优化教育环境,逐步完善教育体系,针对性地培养师资力量,打造强有力的师资队伍,为学校的“四史”教育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持,确保这一教育工作能够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更上一个台阶。

作者单位:李琳 甄宗波 南京城市职业学院

参  考  文  献

[1]白凌婷,邵欣悦.“四史”教育融入高校党校工作创新路径研究[J].领导科学论坛,2022(3):144-147.

[2]刘峰.基于“四史”学习的高校思政教育创新路径研究[J].大学:思政教研,2021(8):3.

[3]荆文浩.理工科高校思政育人嵌入“四史”教育的创新路径研究[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21(5):57-59.

[4]徐雪芹,徐宏远.女排精神融入“四史”学习教育的创新路径研究[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22,28(3):76-82.

[5]任青.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提升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3):2.

[6]林典.坚定理想信念——“四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工作路径研究[J].2022.

猜你喜欢

四史高职院校互联网+
小主播上微课 团队员学四史
遇见“四史” 图说“第一”
队史连“四史”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聊斋志异》与前四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