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改思路研究

2023-02-28钟莉

中国新通信 2023年20期
关键词:互联网+院校高职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需要完善现有的学前教育专业改革工作,优化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流程,革新教学机制,提高该专业的教学效率。本文对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探索,提出相应的课程改革思路,以创新和优化课程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水平和效率。

关键字:互联网;学前教育;课改

一、引言

在新时代,高职院校学前教育学课程改革工作需持续稳步推進。学校以及老师在该过程中需要做到资源整合、价值融合,结合丰富多元的教学渠道,打造全新的学前教育生态链。革新当前的教学体系、教学模式,从而全方位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品质和效率。

二、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力量无法满足教育需求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涉及较多的教育内容,但是现有的教育师资力量无法满足职业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以至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建设工作无法正常高效开展。另外,部分教师的能力未得到提升,在专业教学过程中采用落后的教学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无法提高教学水平。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部分教师的能力较为单一,无法科学有效地运用各类信息技术,改良现有的课程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导致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水平相对较低。

(二)方法落后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开展教学改革创新活动需要实现方法革新和内容革新。然而,大部分教师仍然持有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观念,将重点放在理论教育上,而忽视了实践教育的重要性。在互联网信息时代,教师仍然依赖传统的实体课堂来进行教学,而没有加强教学管理的维度和广度,无法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水平和效果。

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缺乏引入“三全育人”的思想观念,没有真正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全时段、全方位的指导。教师需要更新教学理念,引入实践教育,积极探索利用互联网等新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提升教学管理水平,全面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三)缺乏引入教学评价以及监督机制

教学评价和监督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举措,同时也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标准。在互联网数字化和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大部分学校在进行评价和监管的过程中缺少引入精细化的评价指标。

一方面,大部分高职院校在学前教育专业并没有建立科学化的精准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学习成果以及教师的教学情况未进行有效点评,从而不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另一方面,部分监督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能缺失,未引入个性化和定向化的评价要素,无法提高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质量。

例如,现有的课程教学评价缺少对教师的课程思政教育成果以及学生的思想学习认知层次进行点评,只实现了对学生的技能点评、技能评价和技能评测,还未从思想认知和职业道德素养等多个方面对学生综合能力状况进行评估分析。

三、高职院校学前教育课程改革的原则

首先,在互联网信息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需要找到良好的出发点和方向来改革、优化和完善教育活动和教育项目。教师应该利用数字化媒体和信息化工具,将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教学环节进行衔接和互动,而不是将注意力和重心单一地放在实体课堂上。需要实现混合式教学,革新现有的教学生态体系和教学结构,完善教学机制,从而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期间能够对学生进行多方位的教育指导。

其次,在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活动也需要具备完整性和全面性。学校和教师需要整合社会资源和本校优势资源,在对高职学生进行教育指导的工作中,将实践与理论进行互动融合,结合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开辟丰富的教学空间,寻找全新的教学渠道,实现资源整合,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

因此,在信息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工作应该借助新媒介、新方式和新技术,有效地实施资源整合、价值融合和课程改革,找到良好的切入点和方向,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

四、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改思路

在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学前教育课程改革工作需要结合数字化媒体和信息化工具,整合课前和课中的教学环节,实现互动和衔接。同时,应采用混合式教学方法,革新现有的教育模式和体系。此外,还需要改进和创新实践教学策略,并利用信息化技术开展碎片化教学,扩大教学空间。在课程改革过程中,还应提供精准的服务和指导,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品质和效率。教师应立足于学生职业发展的需求,找准教学切入点和重心,优化教学模式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一)结合数字化媒体开展课前导学

在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改需持续稳步地进行。学校、教师需做到全方位的育人指导,结合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优势,开展全时段、全方位的人才教育培养活动。在课前,教师需利用微课短视频和信息资源,提前布置课程预习作业项目,让学生在学习相关课程知识之前能够对其中的核心内容、核心概念有一个大致的认知和了解。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前建立相应的学习小组,借助线上教学平台,让学生对相关课件进行提前自主预习,以便学生对后续的课程知识内容有一个清晰、直观的认知和了解,在后续的深层次学习探索过程中,能够跟上老师的步伐。在此环节,教师也可以通过线上预习评测,结合测验工具,及时对学生的预习成果进行点评,以便确定学生在自主预习期间存在的能力欠缺,进而在教育过程中做到精细化调整、精细化管控。

(二)“互联网+”移动混合式教学

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还需要将实体课堂进行延伸和延续,在线上拓展教学活动和项目,开展双重教学管理,将线上与线下进行有效整合,从而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教育品质和教学效率。为此,高职院校需要设置线上网络教学平台,并将实体课堂教学与线上教学进行互动结合,在互动平台上设置不同的权限,让学生和教师能够在相关平台上进行交流、探讨和互动,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传递,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

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及时跟进学生的学习进度,同时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特征,拓宽学生的视野,实现资源信息的互享,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兴趣探索和学习需求。

在此期间,学校也应当将课堂教学与线上教学进行互动整合,明确线上与线下教学的差异和出入,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满足学生个性化探索发展的实际诉求。因此,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应当完成对线上教育课程的革新、优化和调整,丰富线上课堂内容,才能够推进教学工作持续深入地进行。

比如,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程和钢琴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线下重点开展实践教育,而在线上可以向学生讲解乐理和舞蹈理论知识,并指导学生在学习期间通过线上+线下的混合式学习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互补。然而,教师也不能完全将重心和注意力放置在线上课堂,需要适当结合线下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提升。

总体来说,在当前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需要开展混合式教学,开辟线上与线下混合式教学空间和教学通道,在学前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严格掌握线上和线下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尺度,以全方位提高学前教育课程改革的品质和效率。

(三)革新实践教学方法

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优化创新过程中,实践教学的概念相对较宽广。教师也需要对实践教育元素进行补充和完善。虽然大部分学前专业学生完成了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系统地学习了基础教育学理论、方法以及积极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相关理论知识,但是却缺少将这些理论知识进行实践应用的机会。大部分高职院校开展的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活动和教学项目通常只在学生的最后一学年进行,让他们进入幼儿园或地方学前教育机构进行学习,将相关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践。这导致学生在前两年主要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无法获取到更加直观、形象和全面的实践教育指导,进而无法形成深刻的学习印象。

在陶行知教育理念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保证学生能够进行一体化管控,将“教学做”融入其中。在实践操作中进行理论学习,在学习环节对其中的知识概念、知识理论进行实践应用。为此,教师可借助互联网工具、信息化媒体,在开展基础理论教学过程中适当衔接多种多样的实践教育元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认知。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结合5G技术,借助公共大屏幕,连接周边幼儿园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参与到幼儿教师的教学项目中。

同时,教师可以在公众连麦、5G技术和信息化技术的支持下,尝试通过远程授课的方式向小朋友讲解部分基础性的内容,将相关知识点进行实践应用。例如,在完成声乐课程的教学之后,学生可以通过远程连麦和远程公共课,向小朋友讲解所学的乐理知识,开展简单的说唱教育,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拓展教学空间和维度。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教师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可以进行深层次的交流沟通,相互分享、传递在教育过程中所产生的心得和感触。总体而言,在互动探索的课堂上,结合远程直播工具和远程教育平台,引领学生实现理实一体化的学习探究。

(四)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碎片化教学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在实施学前教育学课程改革过程中,还需要对碎片化的课程知识内容进行深層次、多维度地讲解。具体来说,学前教育专业涵盖的内容相对繁多且复杂,其中涉及大量零散的知识点。虽然通过传统的混合式教育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期间对知识结构进行深层次学习和探究,构建完整全面的学前教育知识理论体系,并在幼儿园管理和幼儿教学过程中掌握基础的方法和技能,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需要不断积累经验。同时,在幼儿园教学中也会遇到各种突发情况和特殊教学案例,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经验。而这些经验很难通过系统化的教学逐一讲解。

因此,高职院校学前教育教师需要以零碎化教学的形式向学生讲解这部分知识内容。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平台、自媒体平台将相关碎片化的知识点制作成简短的视频。在这些视频中,教师可以介绍常见的幼儿教学方法及特殊的教学案例,帮助学生通过简单的碎片化学习获取更加全面丰富的知识信息,提高学习效率。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借助信息工具,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学习相关的碎片化知识点和教育案例。例如,在当前双减以及幼小衔接的视域下,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学习科学高效的幼小衔接方法,并明确幼小衔接过程中的核心要素和信息。

同时,教师还可以介绍习惯养成、基础算术、美术、音乐、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知识内容,这些知识点是由幼儿教师总结提炼的。教师可以将这些知识内容作为零碎化的教学项目,通过1至2分钟的时间向学生进行讲解,帮助他们对相关的核心要素信息进行学习探索,以便在后续的教学实践中能够有效应对幼小衔接期间的各种教育问题。

总之,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和自媒体平台将部分碎片化的知识概念传递给学生,丰富他们的知识面,拓宽学习空间,帮助他们积累丰富的教育经验,进一步完善自身的理论知识体系,提高学习效率。

(五)课后精准服务指导

学前教育专业的知识面较为宽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存在较大的学习差异。教师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期间应当借助科学有效的分层教育措施,结合学生的能力素质发展需求,以学生的职业发展为基准,完成对其更加科学有效地教育培养。现阶段,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应当立足于学生职业能力发展提升的目标,对现有的课程结构进行优化、完善,找到良好的教育出发点、衔接点,从而提高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品质。为此,教师应当结合高效的课后服务,引领学生在课后学习探索环节实现能力、素质的成长发展提升。

教师需借助信息工具、数字化媒体,为学生在课后进行个性化学习探索过程中给予丰富、多样的指导,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后学习品质。教师可利用微信公众号以及线上自学平台,将学前教育专业各知识理论、各知识板块内容进行有效划分、整合,并将其上传到相应的学习平台,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查阅、自主学习。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学习需求,选取对应的课程模块进行探索和探究,从而引领学生在学习期间实现进一步的成长和发展。

在开展课后个性化教学指导的活动中,教师也应明确学生当前存在的能力欠缺,并及时整合网上的教育资源,结合前期的学情评测结果,根据学生的能力欠缺为其推送定向化的学习资料,使其在学习期间能够提升职业能力,从而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水平。因此,在课程改革优化创新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改良优化学生的课后学习方法,结合更多的自主学习课件,整合网络资源来开展分层教学,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品质和效率。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信息时代,高职院校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过程中,需找到良好的切入点,革新现有的教育机制。同时,还需完善教学流程,结合新的方法和新策略,改善教学思路,从而提高教学水平。

作者单位:钟莉 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

参  考  文  献

[1]杨婕,李小琴. 专业认证背景下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研究[J]. 现代职业教育, 2021(32):160-161.

[2]罗晶.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大学英语课程改革路径研究——以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31(9):22-23.

猜你喜欢

互联网+院校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