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活动区域材料的有效投放方法分析

2023-02-28刘邵君

当代家庭教育 2023年2期
关键词:幼儿园材料

刘邵君

摘 要:在幼儿园的教学实践中,最重要的便是区域活动教学,其中材料的投放是影响活动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幼儿的思维意识与学习意识大多处在萌芽状态,而材料投放能够调动幼儿的自主性,提升其思维能力与学习能力。在本文中,笔者将依照实践经验对材料投放问题进行分析,希望可为幼儿活动教学提供帮助。

关键词:幼儿园;活动区域;材料;有效投放

【中图分类号】G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3)02-0077-03

幼儿园区域活动具有显著的特色,有效的活动可增强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刺激其好奇心,帮助幼儿得到不同层面的发展。若想开展有效的区域活动,则应进行合理的材料投放,为此,幼儿教师应加大在材料投放方面的重视度,结合幼儿的情况和实际教学内容有效投放材料,为幼儿创建优良的成长环境。

1.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简析

区域活动在幼儿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开展此项活动时,广大师生与家长最为关心的便是材料投放内容,出现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活动材料是吸引幼儿参与活动的关键因子,其在区域教学中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在活动中所应用的物品,包含游戏活动所用玩具与物品,在幼儿园区域活动推进中都尤为必要。上述材料的使用能够为区域活动的推进提供基本保障,提升幼儿的热情和参与积极性,帮助幼儿经由材料挑选、操作及互动等增强语言能力和实操能力等。为保证区域活动的有序开展,全面挖掘教学的内在功能,教师应切身做好材料投放工作,引导幼儿学习知识,积累相关经验。

2.材料投放现状

(1)教学流于形式

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导过程中,存在材料投放流于形式的问题,缺少对幼儿具体需求的考量,因此无法实现幼儿的思维发展,同时,因当前的信息相对丰富,这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但由此引发了跟风问题,虽然教师会逐步更新教学器材及所用材料,然而其思想层面并未得到提升,最终引发资源浪费的问题。

(2)缺少对幼儿需求的关注

当前幼儿园所投入的现金较为庞大,其中公立和私立幼儿园都较为强调科学教育,为此,材料投入相对丰富,然而,现下的区域活动在材料投放中没有全面考量幼儿的需求,仅仅从教师的角度进行考量,所选取的都是他们认为合适的材料,缺少目的性,无法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整体的教育效果也不是十分理想。

(3)可能出现无效投放问题

幼儿年龄普遍偏小,无法长时间关注同一个事物,他们经常将注意力分散在其他新鲜事物中,长此以往,将会降低幼儿对旧材料的关注度,当注意力发生转移后,投放材料便发挥不出任何效果,无法实现幼儿综合能力的提升。

3.区域活动的特点

区域活动以幼儿自选活动为主,这可让幼儿依托自身兴趣与能力开展活动,迎合幼儿自身的需求;幼儿可以轻松玩耍和制作,生动、愉快、积极、开心地参与活动,无形之中完成学习,切身感受成功的快乐。区域活动以小组活动为主,这促进了幼儿之间的沟通交流与表现展示,深化了对同伴的了解,特别是同伴在不同活动中所展示出来的优点,能够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活动区的价值通常体现在范围内的操作材料和情境中,这些材料和情境具有教育性。幼儿经由活动参与能得到不同的体验。

上述特点说明区域活动价值表现在区内材料之中。材料应用的迥异,所带来的操作方法和活动方式也存在不同,最终得到的经验也存在差别。作为一名幼教工作人员,材料的投放问题值得进一步探究,这直接关乎幼儿的发展情况。

4.材料投放原则

(1)生活性原则

区域活动教育功能一般经由活动材料加以体现,为此,教师应着重做好材料投放工作。幼儿综合能力发展和幼儿生活经验紧密相关,选择和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材料可极大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保证区域活动有序开展,为此,投放的材料应紧密遵守生活性原则,贴近幼儿的实际经验,这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达成生活经验的有效迁移。

(2)操作性原则

材料投放操作性是指应确保所投放材料和幼儿的手脑紧密结合,可帮助幼儿全面参与活动,合理运用所投放材料,依托教学任务有效开展学习活动,增强其学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只有这样,幼儿方能获得理想的体验,逐步强化区域活动兴趣。

(3)对应性原则

区域活动所投放材料应符合幼儿认知,赢得幼儿的认可,吸引他们的注意力,鼓励其通过自身努力便可达成,这一点尤为重要。这也在警示广大教师要合理把控区域材料难易性。维果茨基曾指出,儿童发展包含两种水平,一个是现有水平,具体是基于现有成熟发展系统构建的心理机能发展对应的发展水平,另一个是正在发展中的,趋于接近的水平。上述两种水平所存在的差异即最近发展区。这一理论的重点在表明教育活动应依托教育者的心理逐步开展。然而,应明确教育不应单纯迎合发展现有水平,需紧追发展,符合最近发展区,从而迈在发展的前方。在区域活动材料工作中也应做到这一点,材料的难易性应适当超过幼儿发展,实现跳一跳,摘桃子的目标。

(4)层次性原则

不同幼儿存在不同的认知限制,且个人能力和经验存在显著差异,为此,在区域活动过程应有效投放材料,需遵守层次性原則,这可以满足不同水平幼儿的需求,并能为幼儿提供有效的活动,使其得到真正提升。

(5)灵活性原则

材料投放应在种类层面保证灵活,具体而言,教师要在保证材料投放事宜的基础上提供丰富多样的材料,挖掘相关的教育资源,增加区域活动的灵活性,从而取得理想的效果。

5.材料投放策略

(1)围绕主题合理投放

投放的材料应紧密围绕活动主题,增加其针对性,从一定层面推动活动的开展。经由专门的调查发现,幼儿比较喜欢与色彩、数字相关的游戏,依托这一特征科学设计活动主题在某种程度对活动材料类型以及数量提出了要求,从别的层面出发优化材料,可增加活动的完成度,大大提高游戏教学的有效性。基于此,幼儿园教师应科学设计活动主题,借助幼儿的好奇心逐步加强对其动手能力的培养。为提高幼儿的实操能力,可组织开展色彩活动,并提供适宜的材料,保证幼儿可全身心投入活动中。另外,也可组织开展七巧板活动,制定幼儿完成特定任务,由此可知,合理投放材料至关重要。七巧板作为益智玩具,能够全面增强幼儿的空间思维能力,并可提高其动手实操能力。此外,所挑选材料应达到相关使用标准,无刺激性成分,同时定期消毒,以免出现细菌感染的问题。所投放区域还不允许存放尖锐器械,并做好水电防护。幼儿危险意识相对薄弱,应最大限度地防范不利因素的出现,这也彰显了安全第一的重要教育意义。

(2)巧妙设定投放时间

在活动过程中,当幼儿完成复杂任务时,需要提供较多的材料,如果将所需材料采用一次性投放的形式,则会干扰其他环节的应用,不利于区域活动的开展。为此,教师可把区域活动划分成不同的环节,巧妙设定投放时间,按顺序将各环节对应材料合理投放,促进教学任务的达成。以建造房子活动为例,教师将该活动划分为房子结构构思、积木构建、颜色组合这三个环节。首先,为幼儿投放不同类型的房子图片,如欧式建筑、老北京四合院等,帮助幼儿从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结构,以此为样板,发散思维,依托自身喜好适当修改,搭建别具一格的房屋结构。随后,为幼儿投放不同样式的积木,帮助幼儿完成房屋建造,经由结构了解,有效挑选积木。以传统房屋搭建为例,通过三角形积木来完成屋顶搭建,突出三角形的稳定特性。在以上工作完成后,可为幼儿提供不同颜色的画笔,在通过刷漆的形式对房屋进行点缀,实现思维能力与想象能力的提升,构建优良的活动教学。

(3)依托幼儿兴趣科学投放

幼儿兴趣直接关乎活动的开展效果,区域活动设置一定要依托科学原理进行,满足幼儿的兴趣,通过趣味性材料促进活动开展尤为必要。幼儿大多喜欢参与活动,教师要积极了解科学投放材料,逐步提升区域活动质量。兴趣作为幼儿教育的首要影响因子,教师在基础教育与启蒙教育环节应有效激发幼儿兴趣,切身提高活动参与性。高效的活动一定要应用适宜的活动材料,保证幼儿自主参与。在具体的活动设计环节中,投放趣味性材料是关键。例如,积木在幼儿活动中比较常用,且幼儿也比较喜欢,可设计小乔、马车、城门等具体的积木模型,要求幼儿进行制作,通过此次活动可大大提升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参与积极性,提高整体的教育效果。

(4)保证材料投放数量适宜且安全

在区域活动过程中,以幼儿自主玩耍为主,幼儿可独立选择活动范围和材料,教师在此过程以引导为主,因此,有时可能会发生不可控的问题,致使各个区域活动人员出现失衡的问题。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应依照实际人数合理投放材料,以早餐店游戏为例,以往投放的材料可能过于简单,如包子、油条等,长此以往,幼儿将逐渐失去兴趣。为此,在开展此类游戏时,教师应带领幼儿共同制作成品,提前准备橡皮泥,鼓励幼儿自主操作,以此增强他们的成就感和体验感。教师应尽量降低和规避环境中的不安全性,所投放的材料应保证无毒无味,不会对幼儿的健康产生任何不良影响,在带领幼儿正式参与制作活动前要对材料进行全面消毒。某些瓶瓶罐罐可能是从幼儿家里带来的,教师应重视清理内部的残留物。为此,教师可以协同幼儿一起进行卫生清洁,彻底清洗瓶瓶罐罐,规避意外事故的发生。可通过彩纸和丝带装饰易拉罐和包装盒,也可利用包装纸和美工纸完成改造处理,增加其艺术性和教育性。

(5)依照材料组合功能规范投放

为优化材料的使用情况,教师可利用巧妙设置,帮助幼儿自主探究各个材料内部的关联性,以此发挥材料组合的效用。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部分幼儿很少运用特定材料,此种做法无法真正发挥材料的组合效用。若频繁替换材料,则会加大教师的工作负担,并无法真正发挥材料的教学功能。为此,在活动材料过程,应充分发挥材料价值,优化材料的使用情况。例如,在向小班幼儿投放材料时,教师要更加关心幼儿在实际使用时对材料关联性方面的探索。基于此,可将小班互动区域划分成若干模块,在某一模块投放厨房相关用品模具,如平底锅、铲子等,并将不同的蔬菜摆放到冰箱中,经由图片展现上述模型之间的关联,帮助幼儿自主探索。教师可在厨房活动区域张贴特定菜品的制作流程,让幼儿从冰箱中找到对应材料,并加以展示。此种厨具模型有所优化,并和蔬菜模型加以组合,极大提升了活动材料的使用频次,增强了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具有优良的教育效果。

(6)深化幼儿和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

待幼儿形成个人想法以后,教师需多多鼓励,协同幼儿一同准备相关材料。经由教师引导,幼儿可依照需求经由思索和观察获得相关信息资源,既可问家长,也可问邻居,经由实践操作和别人的协助获得相关材料。经由此种锻炼,幼儿的想法能得到优化,并能增强发展设计能力和人际交往沟通能力,还能锻炼幼儿的信息获取能力,同时,还能对材料特性得到了进一步认知,了解材料间的对应关系,获得丰富的经验。另外,投放材料种类还应依照幼儿的需求,逐步拓展教育内容,通过材料完成想法认证,加强幼儿运用材料的能力。

6.结语

综合来说,在区域活动中,广大教师应明确区域活动的特点,遵守活动材料投放的原则,依托区域活动任务,提供内容贴近的材料,带领幼儿深入思考与探究。在投放活动材料时,教师应依托循序渐进的原则,为防范投放材料过多而出现眼花缭乱的现象,应层层递进,选取丰富多样的活动材料,保证材料数量适宜,无毒且安全,深化幼儿和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帮助幼儿实现綜合发展,创建高效的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王爱玲.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的有效投放策略探讨[J].科学咨询,2021(24).

[2]黄巧玲,时珂.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有效性研究[J].辽宁教育,2020(02).

[3]张盟晃.农村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有效投放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上旬,2020(11).

猜你喜欢

幼儿园材料
幼儿园里欢乐多
焊接材料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我爱幼儿园
用各种材料来制版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爱“上”幼儿园
最美材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