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弘扬生态文明大局观,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伟大事业

2023-02-28刘梦华侯巍巍

南方论刊 2023年2期
关键词:大局观中国式绿水青山

刘梦华 侯巍巍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广东茂名 525000)

“大局观”是中国的历史智慧,是中国文化之美,是中国人有关天、地、人的格局[1]。“不因小失大,长远考虑,辩证看待得与失;坚持到最后,不因局部胜负而耽误全局胜负,轻放一城一地的得失,不因局部利益而妨碍大局发展”等大局思想,老百姓俗称“大局观”。深刻剖析过去,对未来进行全局谋划[2],让二十大内容在老百姓心中生根发芽,是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的任务之一,也是这项重大的科学思维成果、中国共产党新的精神理解与贯彻的力度体现。

与“未来导向、集体内部意志高于个人偏好”的中国文化不同的是,北欧日耳曼人更注重平等条件下实现抱负的个人英雄主义[3],注重小人物的大情怀。跨文化研究专家Hofstede(2001,2003,2016)曾多次研究国家文化差异。他就权力距离、不确定性规避、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男性硬朗和女性柔和、长期与短期取向等比较了50多个国家,包括中国、俄罗斯、日本、美国、英国等[4]。他发现,与讲究短期利益、个人主义、女性气质明显的国家文化相比,中国文化独立于西方国家之外,是东方文化的代表。中国人言行受儒家哲学、东方乡土人情习俗、共产主义思想影响;西方文化为代表的国家,受基督教与希伯来文化的长远影响。双方在言语、行为、信仰等方面均具有较大文化差异。西方文化更易将“细节管理”“活在当下”“活好自己”作为黄金定律,中国文化则注重全局谋划,面向未来,集体为上。

当前,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处在全面建设阶段,在千头万绪中辨明社会大局走向、明确工作重点,在各种矛盾中维护大局共同利益,都需要首先确立领导干部、知识分子、技术骨干、人民大众的中华儿女身份,弘扬中国人大局观的优良传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十九大召开后,正值全党共同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制定了“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二十大精神就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重大战略部署,就中国经济、世界关系、时代未来、人民关系指明了大局方向[5]。细读党的二十大全文,结合AI解读,尤觉普通百姓与一般企业坚守中国人民的大局观,响应生态文明思想,承接“碳达峰”行动方案,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必要一环(如表1)。

表1:二十大报告的细研与解读差异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项“体系化”的伟大事业

党的二十大报告解释,“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代化”[5]。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之外,提出“中国式现代化”,将直面难题、致力于治疗“贫富不均”这一世界性顽疾。“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即在实现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同时,限制资本无序扩张,保护中小企业的发展与中下层百姓利益,致力于缩小城乡、阶层、贫富差距,完善税收与社保制度,向着实现14亿人共同富裕的目标砥砺前行,力求以此实践,创造人类发展与文明新形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则充分体现了这种现代化的哲学与文化特质。加强中国传统文化自信,汲取人类各种文明之优势因素,加强与自然和谐的绿色发展,呼应了当今世界性的文化“多极主义”与“环境保护”呼声[6]。

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始终保持着血肉联系。共产党在处理世界纷繁难题过程中一直是我国群众的主心骨,共产党员将为我国群众在处理世界的共同难题时贡献更多优秀的中国思想、中国智慧、中国能力,为世界和平与建设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努力。大局观是中国思想之一,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研究具有框架性、体系化特点。AI解读党的二十大,发现报告“体系”在第二层主要围绕“政治、文化、法制、科技(技术)、经济、社会”等领域展开,涵盖西方经管理论之PEST宏观环境研究的基本要素。在解决问题和设计发展蓝图上,二十大报告将“世界、社会、人民”与“体系”的问题与“特色方案”在第三层以下紧密相连、相互影响。

二、人与自然问题的中国方案展示了中国式生态文明现代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就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作出了解答,提供中国方案。

开发之初,政府着眼于经济效益和规模,在对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开发方面一直存在着忽视,在人与自然产生矛盾时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摸索。“绿水青山”理论,正是对这一突出难题的中国式解决。

(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促进了生态环境保护和人类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以大局观天下,“绿水青山”提出了百姓所期盼、社会发展与自然发展产生矛盾后的基本处理思路。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基本思想,坚持对水林田湖草沙等自然资源的统一维护和有效系统管理,全方位、全领域地做好生态环境治理,使得生态文明体系更加完善,污染防控向纵深推进,向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迈出更坚定脚步,生态环境建设将出现一个全新的变化: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二十大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无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甚至破坏自然必然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5]。我们应当坚定树立并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观念,站在天人合一共处的高度谋求平衡发展[7]。我们要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对自然资源的统一维护与有效系统管理,优化产业结构调整、环境污染治理、生态环境保护、适应气候变迁,协调促进降碳、减污、扩绿、增收,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发展[8]。

绿色发展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两个和解”思想的理论阐释和生动实践,符合人民群众对美好环境的新期待。马克思指出:“‘人同自然的和解’与‘人同本身的和解’,是人类所面临的两大革命。”这分别指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存。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可为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奠定物质基础,而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的社会关系又可为人与自然的关系创造社会保障。“两个和解”思想意在统一解决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从而达到在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基础上的自由人的社会联合体。如果没有促进企业建立绿色生产方式与生存方法,无法突破传统束缚、摆脱传统能源约束,就没有积极探寻由生态效益、环境资源优势到经济性、社会性的发展优势转变,以致无法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最大公约数”,也就没有落实绿色发展理念[8]。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蕴含着中国绿色发展模式的主要内涵,包括绿色消费、低碳生产的生活方式与生产方式,创新实践了马克思主义“两个和解”理念,为跨越“绿色贫困”走向“美丽富饶”指明了前进方向[7]。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阐明了美丽中国的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一致性[8]。绿水青山是天然资源、自然资源、人类社会遗产、人类经济财富的统一体,是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7]。“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既表明了自然环境与人类经济活动在建设美丽中国的内在统一,刷新了人们关于自然资源的传统认识,又表明了自然是重要的价值源泉并参与分配,自然价值可以不断增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促进了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和人类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部分。它符合马克思主义肯定自然价值的思想,即“人是在自然的基础上,通过具体劳动进行价值创造”。自然资源与劳动产品同样拥有利用价值,自然资源也是使用价值的源泉,对城乡规划者尤其如此。

城乡规划是基于生态安全的生产劳动,新时期必须树立生态文明的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的统一概念,恪守生态资源黄线,既讲索取也讲投入,既讲发展也讲保护,既讲利用也讲修复[8]。城乡规划在基础交通建设红线、生态环境保护黄线、森林草地培育绿线、海洋湖泊发展蓝线、历史文化传承紫线的蓝图里,就一景一区、一城一地、一省一国持续着力,推动旅游接待等行业整合,在目的地推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的融合,通过生态环境提升,促进生产环境和生活环境的优化,完善产业布局,延长产业链条,以适应人民群众(在旅途中)的多样化要求[7],是中国式现代化生态文明、习近平绿水青山理论的实践。

“绿水青山理论”奠定天人合一共存的高度。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这是在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谋划“中国式现代化”社会发展而提出的全新要求。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必须深刻把握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这项关乎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大计”[9],扎实推进绿色发展,构建山清水秀之地,促进人与自然的共存共生,共同建设美丽中国[10]。

(二)牢记“双碳”目标、践行“碳达峰行动方案”,是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的最主要内容

“双碳”目标的实现,对生态文明具有深刻意义。它是中国式现代化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倡导普通人绿色消费的生活方式、一般企业践行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二十大报告指出:“能源结构优化,倡导绿色低碳,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推动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

AI解读发现,“能源”是二十大报告的重大课题,是报告里词频最高的非政治学术语。能源安全、能源创新、能源结构优化是主要内容,碳达峰、碳中和,是这个课题中的生态指标,“双碳目标”将引起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实现“碳达峰”,就是中国政府保证到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最大排放量将不再增长,在到达峰值以后,碳排放再逐渐减下去。碳达峰并不仅指国家在某年度实现最大排放量,还指低碳排放的过程,即碳排放量首先步入稳定平台阶段,并能够在一定区域波动,之后步入稳定的下降阶段。我国企业与老百姓是实现“碳达峰方案”的行动者。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的最主要内容,是推动美丽中国建设的工作抓手[10]。按照二十大精神指示,国家将要充分发挥减污降碳、环保促进产业架构、能源构成、城乡用地结构优化与调整的功能,推进建立节省资源利用和人居环境改善的城乡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11]。

在这个大局中,父亲、母亲、孩子、邻居……等社会普通人对自然界产生直接影响。掌握环境保护基本知识,提高自我环保能力,势在必行。学校组织专家进行生态文明宣传,社区开展绿色消费教育,带动整个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的基本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将“绿色消费”的观念融入到家庭、社区、学校,营造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点滴入手,人人重视、关心、支持、积极参与生态环保的良好社会氛围。在这个大局中,酒店、景区、展馆等一般企业,接待八方来客时降低能源消耗,紧跟双碳目标、牢记低碳生产思想、践行“碳中和行动方案”。如果在城乡规划阶段,设计相关方的低碳生产方案,也将联动相关部门,从政府、企业、科研全面推动“低碳生产”落地。

三、结论

“自然资源破坏不易修复”等突出问题的中国之问,表明中国人在大变革之际的大局观。其中,“绿水青山理论”,从大局上给出了中国人民期待、社会发展和山水自然资源可持续性之间产生矛盾时的解决思路,是习近平生态文明理论的重要部分。既是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又是中国式现代化生态文明成果。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阐明了自然与社会的内在统一性,促进了生态环境保护和人类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该论断刷新了关于自然资源的传统认知,认定自然是重要的价值源泉并参与分配,自然价值可以不断增值。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工作抓手。二十大强调绿色消费和低碳生产,“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活方式与生产方式是中国智慧的体现。

在生态大局中,“父亲少开私家车上下班,迈开腿、多乘公交,减少碳排放”;“母亲以后少网购、多出家门,减少塑料与包装的使用,保护环境”;“小朋友担当起来,做生活垃圾分类的小领导”;“家庭出外旅游,想让邻居与后辈到绿水青山现场一饱眼福”。在生态大局中,酒店、景区、展馆等一般企业,降低能源消耗、响应低碳生产;“城乡规划顶层设计时,强调践行低碳运营、提出具体措施。”凡此种种,都是践行中国人的大局观,是“双碳目标”的行动体现,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

二十大精神引领我们,从生态文明着手,弘扬中国人的大局观,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事业添砖加瓦。

猜你喜欢

大局观中国式绿水青山
从“天人合一”到“绿水青山”
中国式民主
绿水青山
绿水青山
绿水青山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中国式失败
中国式性感
李昌镐的大局观
李昌镐的大局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