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绘画疗法在卫生健康类高职院校学生情绪调节中的应用研究

2023-02-28李豇乐

南方论刊 2023年2期
关键词:心理咨询辅导疗法

李豇乐

(四川护理职业学院 四川成都 610100)

情绪调节是指基于内外环境状况且具备对情绪进行监控和评估能力的基础上,通过采取相应的行为措施对情绪进行干预和影响的过程,属于个体为适应环境的机能反应。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卫生健康类高职院校学生近年来面临着比以往更加严峻的求职就业环境和求职就业要求,但此阶段的学生年龄、思维及三观处于发展以及浮动中,容易因周围环境的变化而产生情绪不稳的现象。因情绪不稳或无法自我进行有效的情绪调节而导致出现的各类心理问题的现象层出不穷,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卫生健康类高职院校学生在此阶段如若不能正确调节情绪,那么极有可能会对学生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从而影响学生健康成长。

绘画疗法心理辅导是绘画者在绘画创作的过程中,通过绘画工具将潜意识压抑的感情与冲突呈现出来[1],是一种内心潜意识的投射。在绘画疗法的过程中,患者能够通过绘画创作得到一种从心灵、情感、思想等多方面负能量的释放和宣泄、以达到调节情绪,调整身心的效果。绘画疗法的重要理论基础是心理投射理论[2],其优势在于其规避了参与对象因心理负担等无法进行直接的言语表达或暴力式的发泄行为,取而代之是通过绘画工具这种中间媒介却又不失效果的艺术表达方式来达到疏解其心中郁结的目的。艺术是一门具象在外,抽象其中的神奇语言,通过绘画语言的表达,患者的心理情况在心理咨询师面前将暴露无遗,而患者对这一情况又不得而知,从而有利于心理咨询师对其进行进一步或是更深度的内心剖析,以选择一个最适合患者康复的治疗方案,因此绘画疗法无论在国际或是国内的心理治疗领域皆备受推崇。

一、实验方法

(一)实验对象

本研究的实验对象为四川护理职业学院2021级大一学生,首先面向全校进行公开招募,招募到共100名学生,再对100位学生使用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心理测试,以心理测试结果为依据筛选出各项因子数值最高的18位同学。分别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9人。

(二)实施方法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开始前后均需做SCL-90心理测试,其中对照组成员不参与绘画疗法实验,只做心理测试,而实验组成员则需全程参与绘画疗法实验。实验结束后将对照组与实验组的心理测试数据进行总结比较、得出结论。开展绘画疗法选择在学校的团体心理辅导室以团体辅导的形式实施,绘画疗法实验共分为六期,每期一个主题。六个主题的选题来源于实验开始前向参与学生发放的生活问卷调查表中收集的数据。生活调查表里设置的问题为“你目前感觉最焦虑、担忧、困惑、无法解决的事情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的结果可总结归纳为“求职就业压力、学业压力、同伴相处问题、家庭因素”等导致学生产生负面情绪的方面。因此基于以上数据结合绘画疗法常规实施路径将本次实验主题分别确定为“房、树、人”“自画像”“我的家”“我的朋友”“我的未来”“认识情绪”等六个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主题。

在实验正式开始前,实验教师需清理心理辅导室环境,拉上窗帘,将灯光调试成柔和光,并放上舒缓的音乐,提示学生手机静音,去除实验现场一切存在的干扰因素。同时在心理辅导室中间摆放一张大圆桌,将参与绘画疗法的学生围坐在一起,实验教师需向学生讲明绘画创作要求并引导学生听着音乐冥想一分钟放松心情。实验开始时,实验教师需在桌上统一摆放A4白纸一叠、铅笔、彩色马克笔、圆珠笔、钢笔、橡皮擦、直尺等绘画工具。实验教师向参与学生告知绘画主题后,请学生自主选择绘画工具进行绘画创作。在绘画创作过程中实验教师需不断观察学生作画过程中的行为、动作,通过观察可为实验教师对学生心理状态形成初步了解。例如作画时直接选用马克笔、彩色笔、圆珠笔等不易更改、擦除的画具进行创作的学生普遍大胆、自信、外向,而作画时选用铅笔、橡皮擦等画具进行创作的学生普遍敏感、胆小、内向。色彩的表达则更为直接,例如红色容易使人产生紧张或者暴躁的情绪;蓝色能够使人渐渐冷静,同时也代表一点淡淡的忧伤[3]。整个创作过程中实验教师要循循善诱鼓励学生大胆作画、抛开束缚,甚至可以与学生一起作画,让学生卸掉心理包袱。在绘画创作完成后,参与学生需向在场所有学生讲述自己的创作目的以及为何这样创作,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促进对彼此内心感受的体会。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强调“尊重”“倾听”,为学生创设安全的氛围[4]。最后实验教师通过运用专业的心理学知识进行分析总结对学生的绘画作品,在交流中发现学生内心深藏的情绪问题并加以引导,鼓励学生关注自身积极面。通过一次一次循序渐进的绘画创作过程逐步深入学生内心,引导学生加深对自我的认同感,从而促进身心健康成长。

二、实验结果

在绘画疗法开始前对所有参与学生使用scl-90心理测试量表进行心理测试,将测试结果与全国大学生常模数据相比较显示实验组学生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因子数值较高,其中强迫症状数据异常最为明显,对照组学生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等数值也较高,如(表1)。两组数据相比实验组因子数值略高于对照组因子数值,情绪异常程度较重。

表1:实验前scl-90心理测试数据

绘画疗法实验全程结束后再次使用scl-90心理测试量表对参与学生进行心理测试。根据测试结果数据显示,实验组学生各项因子数值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其中躯体化、抑郁、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逐步趋于正常数值,改善效果显著,如(表2)。对照组学生各项数值也有所变动,不过与实验前数据相比较总体变化幅度不大。实验后实验组的因子数值比对照组的因子数值略低,实验成效明显。

表2:实验后scl-90心理测试数据

结合前后实验数据对比发现实验组与干预组在进行绘画疗法之后心理测试数据分值有着显著的差异,实验组通过绘画疗法之后各项负性情绪得到显著改善。分析原因,可能是施以绘画疗法,参与学生在绘画创作过程中,身心被压抑的各种负面情绪如焦虑、紧张、抑郁等,都得到一种非言语的抒发,且这种情绪抒发有可能更为形象、直观,更有利于个体理清思路,化抽象为具体[5]。实验教师再根据学生作品所呈现的信息,为学生制定单独的心理辅导方案,循循善诱引导学生敞开心扉释放深藏心底的负面情绪,进而有效改善学生精神状态,缓解负面情绪,调节身心。

三、总结讨论

(一)绘画疗法能够有效调节学生负面情绪。在实施绘画疗法心理辅导中语言不再作为唯一的表达途径,而是采用通过非语言的艺术形式进行情绪表达,突破口语的限制,其究其根本是利用创作者潜意识的行为投射,来分析和诊断其隐匿的思想活动[6]。学生在进行绘画创作时,其创作行为也可以宣泄情绪,释放压力。绘画创作的过程也是对自我经验的回顾与梳理。相较于传统心理咨询,其沟通、交流的方式具有更强的隐蔽性和安全性,能够帮助学生在心理辅导时快速建立安全感,从而降低心理防御和抵触。心理咨询师则通过学生作画时的行为表现、肢体动作和作品画面呈现出的内容来走进学生内心进而对学生产生了解以便于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这往往比传统心理咨询通过语言组织之后的言语表达得到的信息更为真实,能更加有效地干预负面情绪,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二)绘画疗法心理辅导的开展形式更易于学生心理层面接受。传统学校心理咨询是以面对面、一对一的交流表达为主要沟通方式,而绘画疗法不以直接的语言表达作为交流方式,而是通过以间接绘画的形式来建立心理咨询关系,可以打破学生因内心担忧、顾虑或性格内敛不愿用言语表达心声的心理咨询瓶颈。在绘画疗法中画面中的色彩、构图、线条都能不自觉地投射出心理上的需求、冲突、防御等内在状态。[7]以纸、笔以及呈现的画面作为媒介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互动可以帮助心理咨询老师快速了解学生心理状况,从而避免学生直接用言语进行表达而产生紧张、焦虑、尴尬和抗拒等负面情绪。

(三)绘画疗法能够有效缓解高校学生心理辅导与咨询需求。绘画疗法心理辅导实施简单、开展便捷,不受任何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其实施与开展仅需要纸和笔等,材料准备便利,成本低易操作。在高校心理辅导工作中不仅可以用于个体辅导,也可用于团体心理辅导,具有受众面广,应用范围广的特点,能有效提升学校心理咨询辅导工作的实施效率。

四、结语

综上所述,绘画疗法是一种便捷、健康的心理咨询方法,能在学生心理设防的情况下走进学生与学生产生良性交流和沟通。既可以在个体心理辅导中使用也可以在团体心理辅导时使用,能最大程度提供心理咨询需求。绘画疗法不仅一边可以使学生感受美育的浸润,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另一边还可以对学生进行了心理辅导,引导学生塑造健康的心理品格,是一种非常适合在学生群体中开展的心理咨询辅导模式。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坚定自我、认可自身、接纳自己,正确地看待自身与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引发的一些负面情绪。希望未来绘画疗法可以在更多的卫生健康类高职院校中推广使用,探寻出更科学更有效的实施路径,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猜你喜欢

心理咨询辅导疗法
早泄的房中术行为疗法
法科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放血疗法的临床实践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高校心理咨询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多联疗法治疗面神经炎39例
心理咨询广播节目如何保持生命力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