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惯性流产患者妊娠后的饮食护理

2023-02-27黄顺利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人人健康 2023年34期
关键词:习惯性流产饮食

■黄顺利(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流产对于满心期待着孕育新生命的妈妈来讲是痛心的,还会给她们带来焦虑和惊慌。而这些感受,会随着流产次数增加而不断增加。习惯性流产是许多女性患者怀孕之后的噩梦,也是导致许多女性婚后生不了孩子的重要原因。

习惯性流产形成的原因

女性与同一性伴侣产生性关系后怀孕,在怀孕之后产生过3 次或3 次以上的自然流产,则被视作习惯性流产[1]。这一疾病还可以被称之为复发性流产,主要特征就是产生重复性的自然流产。习惯性流产分为早期流产和晚期流产,早期流产多见于胚胎、染色体方面的异常,黄体功能不全或者甲状腺功能异常等。晚期发生自然流产提示患者子宫可能存在相应问题,最终导致流产。这一疾病需进行临床相关检查,才能够进一步明确流产的具体原因。习惯性流产导致孕妇发生流产的原因比较多,容易对孕妇身心造成严重影响。在疾病作用和心理负面情绪双重作用下,孕妇可能会出现身心方面的双重不适现象,从而降低食欲,使得机体状态变差,进一步加重流产的可能性,造成恶性循环[2]。我院致力于强调对患者饮食护理方面的侧重,希望护理模式能够在此方面进行提升,进而影响护理方面的整体效果,让护理得到较好的反馈。

习惯性流产患者入院后的常规检查

患者入院后,责任护士应该详细询问相关病史,协助患者完善基础体格检查,并指导患者完善辅助检查,从而协助医生寻找习惯性流产的病因。常用的辅助检查有:输卵管造影、宫腔镜、超声检查;夫妻双方染色体筛查;女方血液性激素六项,甲状腺激素及其自身抗体,血糖及胰岛素抵抗检查;抗心磷脂抗体或狼疮抗凝因子、抗β2 糖蛋白-1 抗体的检测;同型半胱氨酸;factor V Leiden mutation(V 因子Leiden 突变)检查,蛋白S、蛋白C 检查;血常规及其凝血因子检查;血小板聚集度检查;双方血型检查;卵巢储备功能检查等。

习惯性流产住院患者的常规护理措施

1.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即帮助其进行疾病方面的有效诊断,确诊为习惯性流产后,帮助患者提升对疾病方面知识的了解,展开健康知识宣讲工作。完成后就患者身体状态、心理方面进行关注,必要时给予相应帮助。

2.由于流产后女性身体非常虚弱,因此需要卧床静养,不宜做大量的体力劳动或者长时间看电视。流产后要注意清洁卫生,特别是外阴的清洁。人工流产后子宫口还没有完全闭合,子宫内膜也有一个修复的过程,因此刚开始的时候,还会有出血的现象,在此期间一定勤更换卫生巾。流产后1 个月内禁止性生活,因为人流后身体还没有恢复健康的时候容易使生殖器感染,从而引起妇科炎症。

3.特别是患者经过多次流产后,容易在心理方面产生较大的压力,负性情绪较为突出,护理人员要针对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心理方面的干预。研究认为,一部分习惯性流产是因为孕妇中枢神经兴奋所致,因此,孕妇要尽量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各种不良刺激。指导患者在住院过程中合理用药,合理饮食,保持卫生,勤洗澡,勤换内衣,不宜盆浴,沐浴时注意不要着凉等。

4.护理人员应加强对病房的巡查工作,发现患者出现异常后要第一时间做护理方面的介入,帮助其稳定身心状态。逐步完成每项基础护理任务后,为患者提供相关的延伸护理,直至患者离院。

5.出院指导。母体免疫系统疾病、内分泌异常、遗传疾病、孕妇子宫结构异常等,都是导致习惯性流产的原因之一。因此,患者出院时,护理人员一定要叮嘱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起居要有规律,每天保证睡够8 个小时,在妊娠的前3 个月严格避免性生活。预防为主作为原则,再次受孕之前,最好与自己的丈夫一起去医院做详细的医学检查,包括生殖器检查以及必要的化验,有条件的还可以做染色体检查;受孕后也需按时产检,不适随诊,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确保胎儿健康发育。

习惯性流产的饮食护理措施

流产后,机体内分泌环境由妊娠向非妊娠转变,激素水平较之前发生明显变化。内分泌变化可能导致免疫功能相对薄弱,再加上流产后生殖器官受到创伤,因此需在饮食上加以重视,以促进产后康复。饮食护理这一模式重点在于强调患者饮食方面的护理干预,故此,该护理模式是以饮食为重点的针对性护理内容。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心理护理

习惯性流产患者妊娠后会对自身身体情况格外关注,身体上一旦产生一些异常就会变得格外紧张,内心负担较重,容易促使负性情绪持续累积。针对患者心理方面,护理人员需进行有效疏导,避免因为患者心理问题而产生的饮食效果差、饮食抗拒等。心理上,需对患者进行定期评估,主要了解患者焦虑、抑郁等具体情况以及相关程度。结合评估结果实施针对性心理疏导。

首先,护理人员要具有同理心,对多次流产患者给予鼓励。

其次,护理人员应该主动了解并核查患者之前流产的具体原因,告知患者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的相应饮食细节,让患者一方面提升对饮食知识的了解,一方面在了解相应内容后降低内心的不安。另外,心理护理还需要结合患者严重程度做个性化护理,出现轻度负性情绪的患者,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式让患者不再持续保持负性情绪;而中重度患者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可以联合心理辅导师使用专业心理干预手法缓解患者情绪。

最后,与患者建立起交流的桥梁,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给予其积极的引导和安慰,增强患者保胎的信心。

2.饮食护理

在饮食上,提醒患者多注意膳食营养摄入的合理性,日常注重饮食搭配。如果患者在搭配上经验不足,可以由护理人员制定健康食谱,患者则遵照食谱内容进行营养合理摄入。饮食方面,护理人员要提醒孕妇清淡饮食,勿食用不易消化、燥热较重的食物。日常饮食要注意多样化,确保蛋白质、维生素各种营养的合理摄入。多食用纤维素含量丰富的蔬菜、水果,以免发生便秘。妊娠期间要规避既往饮食上的不良习惯,戒烟、戒酒,避免过度食用辛辣、重口味、高糖、高脂肪的食物,日常注意饮食卫生。可结合患者饮食偏好和实际情况,为其制定健康食疗法,进行食疗干预。如果患者心悸、头晕,可取母鸡炖煮鸡汤,然后用鸡汤熬制小米,待小米软烂成粥后服用,能改善气短、心悸等症状。针对乏力、气短的患者,可以取人参3 克与3 枚胡桃肉进行炖煮,在炖出人参味后加少许白糖后食用,能起到养血补虚的效果。

3.饮食健康教育

对患者进行饮食方面的针对性健康教育,重点帮助患者提升饮食方面的知识水平,强调配合护理人员进行饮食调整的必要性,让患者能保持较好的依从性。同时认真解答患者饮食方面的疑问,为患者养成起健康的饮食习惯奠定基础。

对于孕妇来说,习惯性流产属于较为严重的一种疾病,是导致女性不孕不育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患者不予以充分重视,任由疾病发展,不仅会对患者身体造成负面影响,而且对患者的生育能力也会产生阻碍,使得其后续难以顺利诞下新生儿。分析结果显示,在已婚妇女中,这一疾病产生的概率达到了10%左右,其产生原因较为多样,包括但不限于遗传、内分泌失调、感染、生殖器官异常等[3]。疾病产生后,为积极进行保胎,在采取相应治疗手段的同时,还需侧重护理的实施。在护理方面,就其作用进行充分强调,同时提升护理的整体质量,对患者来说不仅能维护自身身体状态,还能促进胎儿积极生长。

对护理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可知,有侧重性的护理实施,往往比传统护理干预具备更好的效果。解决患者心理方面的顾虑,提升患者饮食的效果,是保胎的重要举措。对习惯性流产患者实施饮食护理模式,让食疗产生辅助治疗的作用,同时就患者身体状态、心理状态进行改善,可提升保胎的成功率。

[1] 肖红英.基于临床路径优质护理对习惯性流产患者自我效能及社会支持状态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36)∶5320-5321.

[2]赵丽红.针对性护理干预对习惯性流产患者护理效果和不良情绪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20,29(6)∶1132-1133.

[3]黄钰景,庄严,李楠.习惯性流产患者的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23):4244-4247.

猜你喜欢

习惯性流产饮食
春节饮食有“三要”
老年习惯性便秘该如何治疗
流产后需要注意什么
别自责,自然流产不一定是你的错
饮食如何搭配才健康
为什么不能隐瞒不愿提及的流产史
流产后需要注意什么
何为清淡饮食
健康饮食
老年习惯性便秘的蒙医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