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冬日进补,来年打虎

2023-02-22仲富兰

东方企业家 2023年1期
关键词:羊汤补药澡堂

仲富兰

上海市民俗文化学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博导。现为华东师大“非遗”与传统文化应用与传承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

冬日是滋补身体的时机,这些年来,尽管我不太相信养生专家的恢恢宏论,也不太相信长寿老人的“长寿之道”,我想,就如同成功不能复制一样,长寿也是不可复制的。它不存在什么公式化的东西,还是各人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调节为好,而优良的生活习惯是需要自己的修炼慢慢养成的。但老祖宗传下来的一些老话,我是相信的,譬如老人常说的:“冬日进补,来年打虎。”它是根据天人合一的古老智慧形成的习俗,经过无数人一代又一代的生活实践所证明是有效的。

那么,在传统的滋补季节,是不是非要大肉大鱼,重荤腥、重油腻、重口味地大吃大喝呢?我看也不是,所谓“进补”,还是应注重天地人和,遵循身体结构,讲究循规蹈矩和乐观从容的生活态度,江南吴地的民众千百年来也是循着传统的熬补药、喝羊汤、泡澡堂这经典“老三样”生活过来的,每年冬季,这“老三样”经久不衰,只是随着时代发展而有所损益。

先说“熬补药”,每年应冬货物,沪上一些大药房、百年老字号药店门口总是挤满了前来选购补药的人群,阿胶、明参、百合、当归……滋补的干果和中药材成为了市民排队热购的“抢手货”,为了适应人们快节奏、高强度的生活,上海海派文化又衍生出一种膏方,又称膏滋、煎膏,是一种将中药饮片反复煎煮,去渣取汁、经蒸发浓缩后,加糖或蜂蜜制成的半流体状剂型。膏方在我国大江南北均有着悠久的历史,江南地区是膏方最发达的地区,而上海无疑又是江南膏方应用与制作的领头羊。

再说“吃羊肉”,苏州人称为“喝羊汤”,苏州的藏书羊肉很有名,近年来也在沪上开出不少分号。每年入冬,驱车前往太仓双凤镇羊肉店,称上几两羊肉,切碎放入大号的瓷碗中,老板再用大木桶中的勺子打出滚烫的羊汤倒在碗里,热气腾腾,白切羊肉也是很有滋味,倘若能够喝上二两白酒,那就美不胜收了。所以,在长三角诸多城市,冬日的大街小巷里总是会飘着羊肉的醇香。

至于“泡澡堂”,据说,一些高龄的上海老人至今还保持着泡澡堂的习惯,上午孵茶馆“皮包水”;下午去泡澡堂“水包皮”。发烫的水浸润着皮肤,酥麻的感觉从张开的毛孔生起,一波波地沿着身体展开,顿觉通筋活血,身心温暖,很是舒服。现在家家户户都有了洗浴设备,再说澡堂几乎变成了按摩店,老人也不便前往消费了,怕是这个习俗日后将逐渐式微。

如今疫情形势复杂,作为个体而言,提高自己的免疫力是关键。元代医学大家朱震亨在《丹溪心法》中说:“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一千年前,江南有个文人范成大在《冬日田园杂兴》其一写道:“榾柮(gǔduò)无烟雪夜长,地炉煨酒暖如汤。莫嗔老妇无盘飣,笑指灰中芋栗香。煮酒春前腊后蒸,一年长飨瓮头清。”这位范石湖先生说的就是“冬日进补”,漫长的雪夜里,大块的木头缓缓燃着,火炉上煨着薄酒,炉灰里烀着芋头和板栗。老婆孩子热炕头,对那个年代的庄稼人来说,还有什么比这更令人安逸的事情呢?

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现实中不能等到疾病出现时才去重视,才去治疗;也不是用药就一定能治愈;生存环境日渐恶化,精神卫生日显重要,生活、饮食习惯极为重要,所以就进一步凸显了“冬日进补,来年打虎”这句大实话的意义,对于增强自身免疫力以及利用寒冷的冬季适当调护,就不是多余的。

猜你喜欢

羊汤补药澡堂
家乡的羊汤
家乡的羊汤
喝了这碗羊汤,世界与我又何干
地道家乡味
滥用补药祸非轻
清朝皇帝PK 御医
白补药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电信局长进澡堂
皂滑弄人
王大爷趣事 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