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检查肉种鸡群出现的生产性能问题

2023-02-20陈合强

家禽科学 2023年1期
关键词:蛋重种鸡均匀度

陈合强

(江苏京海禽业集团有限公司,江苏 南通 226103)

肉种鸡综合了蛋鸡和肉鸡的双重特点,饲养难度更大;中心工作是以体重为依据,减少累积错误,确保鸡群健康,最大限度地发挥品种的遗传性能。在实施严格生物安全措施的前提下,现代的肉种鸡均能发挥出品种优秀的生产性能。随着商品肉鸡遗传性能的不断改进,其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越来越高;在持续的遗传改良及鸡舍和喂料设备进一步改善之后,不仅对父母代肉种鸡的饲养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会对其生产性能造成一定的影响。实际生产中,应严格按照最新品种的生产性能标准及饲养管理手册的要求,做好体重和均匀度控制。总结本公司过去种鸡饲养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找出鸡群某一方面出现的问题及将来需要改善的地方,建立良好和完整的生产记录并实现电子化,通过准确的数据记录并进行统计分析,把过去成功的经验推广应用到下一批种鸡生产中去,不断提高生产成绩,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 收集汇总数据

收集的信息应完整、正确、准确,数据真实可信,系统连贯,没有缺失。收集并汇总已淘汰鸡群的整群数据,通过对每一年或连续多年的比较,找出本公司多年来、不同年度、各批次不同栋舍最好和最差的鸡群,比较每只入舍母鸡的累计总产蛋数或产合格种蛋数,计算性能最好25%和最差25%的鸡群;然后比较最好鸡群的生产管理程序如体重、周增重和喂料程序,以此作为未来鸡群饲养的指导方案。检查每批种鸡在饲养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如疫病、饲喂程序变化、新设备使用、新鸡舍投用等。育成期获得正确的体重对种鸡的生产性能非常重要,分析这些数据会及时帮助自己调整饲养管理方案。分析可用的累积合格种蛋数、雏鸡数、产蛋高峰率、产蛋率80%以上周的维持时间等数据进行评估;用产蛋重监测加减料速度的快慢;通过公母鸡比例及体重差异监测受精率的高低。具体应做好以下工作。

1.1 规范报表管理

1.1.1 合理设计报表 包括主要工作流程表、日报、周报、月报、称重报表、用料指令报表等各种报表。

1.1.1.1 主要工作流程表 是指在进雏前将1~462 d的主要工作,包括免疫计划、预防用药程序、饲喂程序、用料指令、称重管理、饮水管理、通风管理、加光评估及光照控制等具体方案落实到每一天,正确指导全程饲养管理工作,以免疏漏。

1.1.1.2 日报、周报中设定累积蛋白和能量 育雏育成日报中监测每日种鸡的存栏量、死淘数量、只耗料量、只饮水量、采食时间、光照时间、温度等;产蛋日报中除育雏育成日报监测的项目之外,还应记录产蛋量、双黄蛋数量、烂蛋数量、窝外蛋数量、合格种蛋数量、蛋重和产蛋率及其增减幅度。周报中除日报中监测的项目之外,还应增加周末体重和均匀度。日报和周报中设定累积能量和蛋白的监测,可以均匀控制鸡群的生长和发育,最大限度发挥品种的遗传性能。

1.1.2 层层上报 饲养班组填写日报上报给场长,场长填写周报上报给生产经理和总经理。

1.1.3 场长、生产经理 分析舍耗料、累积蛋白和能量、每周体重、周增重、均匀度、平均蛋重、受精率、产蛋率及死淘等情况,对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纠正,并指令性提出下一周或下个月的工作要点。

1.1.4 注重报表真实可行性 尤其是周末称重环节,不要浮于表面,力求不定时层层抽查和核实,确保准确无误。

1.2 绘制生产曲线,严格生产管理

1.2.1 绘制标准及实际曲线 曲线包括生长发育、产蛋、蛋重、受精率、孵化率及死淘率等,可张贴在生产班组、生产场长及生产经理板报墙上,以便随时观察曲线走向及动态;也可通过电子化表格的形式分析,及时调整饲养计划。如某公司对近3年所有批次的种鸡进行总结,按入舍母鸡累积产合格种蛋数对全程体重生长发育曲线进行了统计分析(图1),并与亚洲的体重结果(图2)比对;结果表明,不论母鸡或公鸡,体重控制越接近手册标准,生产性能越高。在生产实践中应以体重为基础,控制体重尽可能接近手册标准并保持合理的周增重,手册中建议的料量仅供参考。

图1 某公司连续3年体重统计结果

图2 亚洲体重统计结果

1.2.2 绘制实际毛蛋率及受精率、均匀度曲线曲线变化较大时,及时查找原因。如果毛蛋率偏高,必须从种鸡生产及孵化中寻找原因。如某公司统计分析了2021年度引进的6批7群70栋鸡舍饲养的AA+肉种鸡,每批种鸡以累计合格种蛋为基础,分析最好与最差栋舍的均匀度曲线,为减少误差,把单独饲养公鸡的栋舍剔除;结果表明,最好生产成绩的种鸡群均匀度相对较好(图3)。实际生产中,控制均匀度应从1日龄开始,牢记自然生长发育的均匀度比挑、调出来的均匀度更为关键,称重分栏只是提高均匀度的补救措施。

图3 育成期最好25%与最差25%的均匀度(1~23周)与产蛋率(25~64周)比较

1.2.3 分析生长发育曲线是否符合预定目标 场长、生产经理分析生长发育曲线是否符合预定目标,对不同生长曲线鸡群分别记录和汇总其产蛋率、平均蛋重、产蛋重、总孵化效果等数据信息并进行综合评估,指导今后的生产。图4是某公司不同栋舍进入产蛋期的体重控制曲线,从体重趋势看似乎要拉回到标准曲线,这种行为在实际生产上会造成产蛋性能急剧下滑,说明减料幅度可能过大、过猛。现在肉种鸡的产蛋高峰料量都不高,产蛋高峰后单周减料不宜超过1 g/只。通常从产蛋高峰到淘汰,当减料量在5%~8%时可达到良好的生产性能。研究表明,减料量大于8%,可能对生产性能有负面影响。高峰产蛋率一般在31周左右达到,可根据连续5 d产蛋率不再增长加以判定。监测产蛋重,以确定种母鸡是否已达到产蛋高峰。产蛋重=平均蛋重×周产蛋率(%)÷100,如蛋重为52 g,产蛋率为84 %,则产蛋重为43.7 g。现代肉种鸡最大的周产蛋重为53.1 g,当周产蛋重开始下降时,产蛋高峰期就结束了。一般32~33周左右达到总产蛋重高峰,高峰过后,总产蛋重连续5~7 d不再增长;保持母鸡体重周增长20 g/只,可以控制蛋重及总产蛋重,并保持良好的生产持续性;当日平均蛋重趋势开始向上、日平均产蛋重趋势开始下降时,须开始减料。监测产蛋重是产蛋高峰后减料的依据之一,从图4可以看出,该公司最差25%鸡群的产蛋重仅有46 g,距标准53.1 g相差7.1 g,这样的鸡群过早减料或改变料型,会对生产性能造成不利影响。

图4 某公司最好、最差体重与产蛋重曲线

1.2.3.1 预定目标是指1~4周体重达标,尽量超标20~40 g/只,10周前尽量沿标准曲线走,14周前比标准略低,15周起必须确保周增重达标,25~30周周增重尽量符合标准。

1.2.3.2 分析不同生长曲线鸡群的生产水平,寻找最佳饲养方案。

1.2.4 场长、生产经理分析育雏、育成期死淘曲线,对死淘率较高阶段的各项管理加以研究和调查,寻求突破口。

1.2.5 分析公鸡生长曲线 场长、生产经理记录公鸡的不同体重相同配比或相近体重不同配比的全程受精率,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公鸡的最佳体重范围及最佳配比。正常情况下,20周AA+公鸡和母鸡的平均体重差异为695~790 g。为达到最佳受精率,25周的公鸡体重要比母鸡重约19%~23%;在整个生产期间内公鸡的体重要始终比母鸡重16%~22%。一般如果公母鸡体重差异超过40%,母鸡对公鸡的容纳性和交配效率就会降低。图5是某公司饲养的一批AA+肉种鸡的体重生长曲线及体重差异,由于产蛋高峰后公母鸡均超重,公母鸡体重差异13.6%~21.3%,导致该批种鸡45周后受精率仅有75%,生产性能大打折扣。

图5 公母鸡体重差异

2 标杆分析

一方面是获知某一家公司或整个行业的最佳生产成绩,该信息可用来发现一个公司制度或流程上的缺点,从而达到有利的竞争优势。成功的公司一般注重持续性提高,使用关键性能指标来驱动进步并对其进行测量,从而获得世界顶级的生产性能结果。标杆分析可以是内部的、竞争性的或是战略层面的;另一个方面是收集数据以建立鸡群生产性能的趋势。

2.1 战略标杆

战略标杆是标杆分析的最高形式,公司将自己的生产性能与世界平均成绩相比或与最好的25%鸡群相比(图6),寻找和分析其中最好的操作过程,从而使本公司的生产性能向世界级性能靠近。

图6 公司与世界生产成绩对比

2.2 竞争标杆

一个公司评估自己在行业或一个国家或一个区域的位置时,可使用竞争性标杆分析。一般用来提高公司员工达到目标的积极性,让公司在行业中更具竞争力。公司与国内最好生产成绩对比见图7。

图7 公司与国内最好生产成绩对比

2.3 标准标杆

饲养管理手册提供了本品种的体重、料量、采食能量和蛋白、生产性能标准,这是全世界最好的25%鸡群生产成绩的总结,可以把本公司的最好成绩与标准对比分析,找出差距,以期饲养下一批种鸡时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2.4 企业内部标杆

当一个公司已经建立了最好的操作规程且被证明可行,可用内部标杆进行分析。通常内部标杆分析一般在年底做预算时建立,但这也可以是一个滚动的过程,或每六个月进行一次,以找出达到最好成绩鸡群的育雏育成和产蛋程序。为了做内部标杆分析,需找出上一年中的最好鸡群如最好的25%的鸡群,使用这个数据作为一个标杆目标,先达到企业内部最好的生产成绩,循序渐进,再逐渐超越标准。

2.4.1 比较鸡群 几乎所有的公司都有自己的数据库即每个鸡群的生产成绩,包括一些基本信息,如入舍与淘汰鸡数、每只入舍母鸡(包括公鸡料)每日的耗料量、只入舍母鸡总产蛋数和产合格种蛋数、蛋重、全群受精率、全群平均孵化率、只入舍母鸡产雏数等,可通过这些选择的参数对鸡群进行排序,并把选择的参数调整到一个通常的淘汰周龄,如只入舍母鸡产合格种蛋数为64周(产蛋40周),这个数据是衡量鸡群性能最准确的参数(图8)。比较实际生产水平与标准、平均、最好25%和最差25%鸡群的差异,分析这些数据并找出问题所在。图9中显示了2021年度某公司饲养的种鸡,后期产蛋率下降较快的一个曲线变化;图10是某公司2021年体重生长发育曲线对比。

图8 用只入舍母鸡产合格种蛋数找出企业最好的鸡群与标准对比

图9 某公司2021年度产蛋曲线对比

图10 公司2021年体重生长发育曲线对比

2.4.2 分析问题

通过只入舍母鸡产合格种蛋数找到了25%总体性能最好的鸡群,查看它们的管理方法与性能最差的25%鸡群的差异性,比较育成期体重和喂料规律。从图10可看到,性能最好的25%鸡群体重从开始一直到高峰产蛋有一个较为平缓的过渡阶段,而性能最差的25%鸡群产蛋曲线呈现育成中期增重不足、体重忽高忽低的锯齿状,且出现育成后期体重超标过度、产蛋上高峰期间增重不足、产蛋期体重控制不佳的问题。同时表现最差的25%鸡群16~20周的实际体重增加没有达到要求;而最好25%的鸡群从15周起有点超重,但仍然与标准体重曲线平行,16~20周的体重增幅也超过了标准;育成母鸡在此期间至少需有36%的体重增幅,这对耻骨脂肪的合理积累和胸型发育非常重要。体重增幅较低是性能最差的25%鸡群没有达到良好产蛋的原因之一。育成期母鸡喂料(图11)显示最差25%的鸡群前期料量高,从7周开始料量较低,体重随周龄持续增加,5~13周有一个严格的喂料限制(图12);但限料最终导致种鸡18~24周体重低于标准(图13);体重较轻的育成母鸡对加光的反应差。生产经理主要的职责之一是分析现在鸡群和以前鸡群的细节,此信息必须用来决定本公司最适合的环境条件如饲养方法、饲养模式、鸡舍类型等的育雏育成和产蛋种鸡管理程序。这个实践会体现出基于实际数据的明显差异而不是意见,这些曲线图是分析鸡群生产性能的方法之一。

图11 育雏育成期料量曲线(最好25%与最差25%鸡群的饲料量比较)

图12 育雏育成期周增料曲线(最好25%和最差25%的喂料曲线比较)

图13 育雏育成期体重发育曲线(最好25%与最差25%的育成体重比较)

2.5 同一批次种鸡分析

将同一批种鸡分别饲养在不同的栋舍,比较最好与最差生产成绩与标准的体重生长发育曲线的不同,从而找出差距,见图14。从该批种鸡体重曲线看,育成期和产蛋后期周增重不足且全期周增重不均衡,忽高忽低,势必会影响鸡群的生长发育。应检查育成期的加料和产蛋期的减料情况,分析发生的原因,以利下批种鸡饲养时改进和提高。

图14 某公司同一批种鸡最好与最差的体重生长曲线

3 小结

保持完整、准确的记录是管理父母代肉种鸡群的一个重要环节,生产中的饲喂程序是根据产蛋率、蛋重和鸡群体重的变化进行调整的,这些记录必须准确并及时更新,才能做出正确的管理决策。除了每栋或每批的个体记录外,重要的是应将母鸡和公鸡的数据积累在一个汇总模板中,将基本管理程序与饲养成绩结合起来,以电子表格的形式进行汇总分析,这样会更加清晰明了。

努力收集的数据,不仅能够用来衡量实际的品种性能,而且也能够帮助客户设定自己的目标,使其更具竞争力。保证数据的保密性,在使用数据时不向任何人透露数据的来源。我们与客户一起统计鸡群生长发育的结果,把注意力放在种鸡饲养程序和最佳方法上,帮助客户发现他们管理程序上可改进的地方,使每个客户在自己的饲养环境条件下达到最好的饲养成绩。实际生产中,应重视环境控制,特别是温度、温差与通风的管理;强化生物安全意识管理,并付诸行动,减少疾病发生,确保鸡群健康;了解本公司如喂料和环控设备的性能并正确使用;尽可能控制饲养鸡群的体重在标准的生产性能附近;重视体重和均衡的周增重达标两条曲线,16~20周和25~32周增重率达标;进一步提高均匀度,保持自然、真实的均匀度更为重要;重视日常现场细节管理,包括喂料快速均匀、喂料时现场观察、累积饮水足够、料量调整及时等,以取得最佳的生产成绩。

猜你喜欢

蛋重种鸡均匀度
肉用种鸡育成阶段的养殖管理技术
种鸡转群注意这七点
种鸡休产期该咋管理
种鸡疫病预防的措施
均匀度控制不佳可致肉种鸡晚产
附文一:获得较小蛋重的管理要点
附文一:获得较小蛋重的管理要点
父母代肉种鸡蛋重称取方法与蛋重分析
洛伦兹力磁轴承磁密均匀度设计与分析
如何进行养鸡生产管理第3篇
——称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