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恩沙替尼治疗EML4-ALK/TP53共突变肺鳞癌1例并文献复习

2023-02-19吕东来许春伟王崇桑秋菊

中国肺癌杂志 2023年1期
关键词:克唑替尼鳞癌靶向

吕东来 许春伟 王崇 桑秋菊

1 病例资料

患者为老年女性,73岁,2020年11月8日因“胸背疼痛伴活动后喘憋1月余”就诊于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一医院。外院胸部X线检查显示双侧肺野内多发块状阴影。2020年11月10日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 PET/CT)显示:(1)右肺上叶尖段软组织肿块,肿块大小为4.7 cm×4.2 cm,18F-2-脱氧葡萄糖(18fluoro-2-deoxyglucose, FDG)代谢异常增高,最大标准化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 uptake value, SUVmax)为11.9,考虑恶性病变,以右肺上叶周围型肺癌可能性大;(2)双肺多发结节灶,FDG代谢异常增高,肝脏多发略低密度灶,FDG代谢异常增高,双侧肾上腺结节灶,FDG代谢异常增高,双肺门、纵隔内主动脉弓旁、降主动脉旁及右侧腋窝多发肿大淋巴结,FDG代谢异常增高,右上臂肌肉内结节状FDG代谢轻度增高灶,均考虑转移瘤可能性大;(3)右侧胸腔积液;(4)左侧肱骨、双侧锁骨、双侧肩胛骨、胸骨、多根肋骨、多个椎体及附件、骨盆骨及双侧股骨见多个放射性摄取异常增高灶,CT上小部分病灶呈成骨性骨质破坏(图1)。个人史:既往体健,无烟酒史,油烟接触史50年。该病例报道已获得患者家属知情同意。2020年11月8日行肝脏病灶穿刺活检,组织病理学结果示:低分化鳞状细胞癌(图2A)。免疫组化结果:细胞角蛋白7(cytokeratin 7, CK7)(+),P63(+)(图2B、图2C),甲状腺转录因子1(thyroid transcription factor-1, TTF-1)(-)(图2D),P40(+),天冬氨酸蛋白酶A(novel aspartase proteinase A, Napsin A)(-),Ki67(60%+)。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 PD-L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22C3)结果:肿瘤比例评分(tumor proportion score, TPS)为0分、综合阳性评分(combined positive score, CPS)为0分。肺癌16个相关基因二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杭州瑞普基因检测)发现癌细胞存在棘皮动物微管相关蛋白样4(echinoderm 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 like 4,EML4)-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融合(V1亚型,融合功能区域:E13、A20)、TP53exon10 p.L348S(c. 1043T>C)突变,丰度为70.04%。结合临床症状及辅助检查结果,该患者诊断为晚期肺鳞癌(cT4N3M1c,IVB期),ALK驱动基因阳性。

图1 PET/CT扫描结果。A:右肺原发病灶和广泛的转移病灶;B:骨性骨质破坏。Fig 1 Results of PET/CT scan. A: primary and extensive metastatic lesions of lung cancer; B: bone destruction. PET/CT: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

图2 患者肝脏穿刺肿瘤组织标本的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A:苏木精和伊红染色显示低分化鳞状细胞癌(×100);B、C:CK和P63免疫组化呈强阳性(×100);D:没有观察到TTF-1的表达(×100)。Fig 2 Histopathological and immunohistological findings of the tumor tissue samples. A: Hematoxylin and eosin staining showed a poor differentiated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100); B, C: Immunostaining for CK and P63. The tumor was strongly positive (×100); D: No expression of TTF-1 was observed (×100). TTF-1: thyroid transcription factor-1.

完善辅助检查期间患者病情进展迅速,肝功能严重恶化,嗜睡伴进食困难。按照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 ECOG)标准,患者体能状态(performance status, PS)为4分,无法接受常规化疗。糖类抗原(carbohydrate antigen, CA)125和CA199基线水平分别为16,125 U/mL和181.7 U/mL。完善基线影像学评估(图3A)后于2020年12月3日起给予恩沙替尼(225 mg,qd)口服治疗,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骨转移瘤。其中使用恩沙替尼前3日,患者因进入浅昏迷状态用药困难,仅分次服用恩沙替尼200 mg,用药第4日患者神志恢复清醒,恢复正常用药剂量。至2021年2月24日复查CT,显示大多数靶病灶均明显退缩,胸水消退。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RECIST)1.1评价疗效为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 PR)(图3B)。CA125和CA199水平分别降至56 U/mL和8.5 U/mL。患者治疗期间出现2度皮疹,身体状况明显改善,PS评分由4分恢复到1分。用药5.5个月后CT复查显示右肺原发性病灶退缩,弥漫性肝转移病灶消失(图3C)。2022年6月患者出现头痛伴双侧视力下降、肢体进行性无力并发展至瘫痪,遂行头颅磁共振示颅内多发转移癌伴大面积水肿。RECIST 1.1评价疗效为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患者家属拒绝放疗,于2022年7月10日起采用洛拉替尼(100 mg,qd)口服治疗。至7月30日,患者视力、食欲及左侧肢体功能恢复,但出现谵妄、幻时、认知功能障碍等中枢系统不良反应,遂将药物减量(75 mg,qd)。2022年11月19日患者再次出现食欲减退、头痛并伴癫痫发作,患者家属拒绝进一步检查,返回当地维持治疗。

图3 治疗前后胸腹部CT显示的靶病灶变化情况对比。A:恩沙替尼治疗前;B:治疗后83天;C:治疗后169天。Fig 3 Comparison of several target lesions on chest and abdomen CT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 before treatment of Ensartinib; B: 83 days after treatment of Ensartinib; C: 169 days after treatment of Ensartinib.

2 讨论

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中,ALK融合突变的发生率为2%-5%,且几乎都发生在肺腺癌中[1]。先前对亚洲患者的队列研究显示ALK基因融合突变在肺鳞癌中非常罕见,发生率仅为0.7%[2]。因此肺鳞状细胞癌中ALK融合突变的靶向治疗也鲜见报道。据我们所知,这是1例报告EML4-ALK融合和TP53共突变的肺鳞癌患者采用第二代ALK抑制剂恩沙替尼治疗的成功案例。

通过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以及PubMed、EMBASE等,本文归纳了迄今为止接受靶向药物治疗的ALK融合突变肺鳞癌病例情况[3-13]。如表1所示,相关患者只有11例,一线使用的靶向药物包括克唑替尼和阿来替尼。在这些少数病例中,只报道了1例ALK和ROS1双重融合共突变[11],1例罕见包含连接蛋白1的CAP-GLY结构域(CAP-GLY domain containing linker protein 1,CLIP1)-ALK融合突变[13]。这两例患者均使用NGS作为较新的技术来取代先前的检测技术,并获得了新的发现。我们认为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in situhybridization, FISH)、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 IHC)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实验固有的技术局限性导致无法同时检测到更全面的突变靶点,并难以发现罕见的融合突变,NGS检测应被更多地采用。

表1 迄今为止ALK突变肺鳞癌病例靶向治疗情况Tab 1 Attempts of targeted treatment of lung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cases with ALK mutations so far

在ALK基因重排的肺腺癌中,EML4-ALK和TP53共存突变的比例约为5.5%[14],而肺鳞癌患者中没有相关数据。此外,伴随TP53共突变对ALK融合突变NSCLC治疗的影响仍不确定。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NSCLC的靶向治疗中,TP53突变将导致靶向药物反应下降、预后变差[15]。然而TP53突变与克唑替尼治疗ALK突变肺癌患者疗效之间的关联研究存在矛盾结论[1,14,16]。迄今为止,只有一项研究[1]报道TP53共突变对ALK突变NSCLC患者的靶向治疗产生负面影响。本例患者经恩沙替尼治疗后,由浅昏迷状态迅速清醒,病灶持续退缩,提示恩沙替尼对于该类型共突变患者有确切的疗效,但仍有必要进一步研究TP53共突变对ALK突变肺鳞癌的长期影响。

另外回顾性分析11例经ALK抑制剂治疗的肺鳞癌患者的一般特征,平均年龄为(53.73±13.74)岁,女性为主(男性4例,女性7例)[3-13]。考虑到分子病理学检测手段的时代局限性,2017年以前报道患者的致病基因的共突变无法明确,且靶向药物多采用一代ALK抑制剂克唑替尼为主,治疗线数多为2线。进一步观测疗效可以发现ALK突变的肺鳞癌患者应用克唑替尼或者阿来替尼治疗的PFS均较短,明显差于同类药物在肺腺癌中的药物反应时间。此外这些患者中的老年人对药物的反应和预后更差。在队列病例中[3,6]70岁以上的2例患者接受了克唑替尼或阿来替尼的一线治疗,但疾病均快速进展,只维持了1个月和1.4个月的PFS。然而本例患者73岁,一般状况差,且EML4-ALK融合突变为疗效相对较差的V1亚型,结果采用恩沙替尼一线治疗不但取得PR的良好疗效,且PFS达到19个月,远超此前报道的所有同类病例,表明恩沙替尼或许是此类患者一线治疗的较好选择。后期患者出现颅内进展,未行基因检测情况下予以洛拉替尼治疗,见效,虽维持时间较短,但也为该类型患者的二线治疗选择提供了部分依据。

本文描述1例EML4-ALK(V1)融合和TP53高丰度共突变的老年肺鳞癌患者,使用恩沙替尼治疗迅速见效,并创造了有文献报道以来ALK阳性肺鳞癌患者靶向治疗最长的PFS。本文的研究结果可能对该类型肺癌患者的治疗提供一些启示。

猜你喜欢

克唑替尼鳞癌靶向
克唑替尼致心动过缓的文献分析
新型抗肿瘤药物:靶向药物
如何判断靶向治疗耐药
病例报告-肺肉瘤样癌伴ROS1融合突变1例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毛必静:靶向治疗,你了解多少?
克唑替尼相关药物性肝损1例及文献复习
基于深度学习的宫颈鳞癌和腺鳞癌的识别分类
靶向超声造影剂在冠心病中的应用
整合素αvβ6和JunB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