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文人的梅花

2023-02-18吴琼

阅读时代 2023年1期
关键词:国花咏梅梅花

吴琼

据调查统计,世界上一百多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花。所谓国花,就是指一个国家用来作为自己国家象征的花,多为当地特别著名的花卉,通常蕴含了这个国家的文化底蕴及历史,象征民族团结精神,能增强民族凝聚力,是国民人格美德的精华。譬如我们所熟知的印度的国花是莲花,日本的国花是樱花,奥地利的国花是白百合,英国的国花是红玫瑰,德国的国花是矢车菊,荷兰的国花是郁金香。但说到中国的国花,历来有两种说法,一是牡丹,一是梅花。说是牡丹很容易理解,因为牡丹一直以艳冠群芳的美丽和极致的雍容华贵被称为花中之王。说是梅花,那是因为梅花是中国一种最特殊的花。按照自然常理和生物的生长习性来讲,花朵应该是开在气候温暖、光线充足、雨露丰沛的时节方才适宜生长,人类尚且如此,更何况是植物呢?但梅花例外,它偏偏开在了冬末春初,迎风斗雪,傲寒怒放,这样一种精神自然要为世人所敬仰。

古往今来,中国的文人墨客们为这些花花草草写下了无数动人的词章,根据不同的风格,每一种花都寄托了他们独特的情感。梅花,在中国文人的笔下自然也是最特别的。梅花对于文人墨客们来讲,始终是一种难解的情结。梅花的香韵、梅花的气节、梅花的孤傲、梅花的风姿,都使得我国古代文人墨客中以梅花自喻或自我激励的数不胜数。他们赏梅、爱梅、咏梅、画梅,对梅花有着无法言喻的难解情怀。千百年来,梅花精神被植入中国文化的血脉中,成了国人比德、畅神的对象。梅花文化浸淫着国人的精神,陶冶着国人的情操。万紫千红的百花园中,梅花是国人的最敬与最爱。《尚书·说命》中说:“若作和羹,尔惟盐梅。”关于梅花的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7000年前。梅是花中寿王,其树可活千年以上。有的树心已成空洞,仍能孕蕾展花,所谓“梅活一线”。如今,华夏大地除“唐梅”“宋梅”之外,1700多岁的“晋梅”仍然挺立在湖北黄梅县,铁枝铜干,每年花开满树。可以说,古老的梅花见证着华夏民族的诞生、兴旺与繁荣。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人们食梅、植梅、用梅,进而艺梅、器梅、颂梅,由梅品而人品,逐渐形成了内涵丰富而又独具一格的梅文化。梅花的实用之功使人们亲近梅花,其风韵之美使人们喜爱梅花,其铁骨铮铮、满身清气、傲视风雪、高洁吉祥的品质,更使人们感悟到其蕴涵深厚的人格力量和精神意韵。

历史上写梅花最成功的人当属林和靖与龚自珍,翻遍所有关于梅花的作品,很难找出能够超越《山园小梅》和《病梅馆记》的。宋代,生活在龌龊塵世,志不得伸的诗人们与梅花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看到在寒霜季节盛开的梅花,傲雪耐寒,独入清香,于是就把它诠解为一种孤高绝俗、贞洁自爱的君子情操,以梅隐喻自身的美德。北宋中期,经过苏轼等人的吟咏,梅花的君子意象得到进一步深化。苏轼写了大量咏梅诗,在其诗中带有强力主观表现性,一方面如前人一样淋漓尽致地展现诗人孤芳自赏、幽洁自持的性格志趣,另一方面也寄托了内心深处与世委蛇而又不甘沦弃的孤清与落寞。到了南宋,国势飘摇,社会动荡,士人阶层涣散零落,诗人在受挫时感到尘世的不如意,而且受道家逍遥自适人生哲学的影响,很多诗人寄情于山林,渴望过一种清净无为与世无争的生活,于是在咏梅诗中,出现了梅花另一个意象——隐者高士的意象。所以,林处士能够在北宋时期创作出这样一首《山园小梅》来,并且能够在南宋时期得以广为流传。“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被誉为历来描写梅花最美的一首诗,当之无愧!

龚自珍出身于书香门第,生活在黑暗动荡的时期,仕途不顺,自幼好读诗文,他的文章力主“更法”“改图”,揭露清代统治的腐朽,洋溢爱国热情。他任职期间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作为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他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作者托梅议政,形象地揭露和抨击了清朝封建统治者束缚人们思想,压抑,摧残人才的罪行,表达了作者要求改革政治,打破严酷的思想统治,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愿望。“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梅凭着弯曲的姿态被认为是美丽的,笔直了就没有风姿;凭着枝干倾斜被认为是美丽的,端正了就没有景致;凭着枝叶稀疏被认为是美丽的,茂密了就没有姿态。有些人以陈腐的审美情趣和赏梅观点去品梅。这些人认为梅“以曲为美”“以欹为美”“以疏为美”,而“直则无姿”“正则无景”“密则无态”,以他们的好恶作为品梅的标准。这里用“曲”和“直”、“欹”和“正”、“疏”和“密”六个意义相反的形容词,准确简练、对比鲜明地摆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审美观:曲、欹、疏为美,直、正、密为丑。这里显然是托梅写人,影射封建统治阶级选用人才的标准。清朝统治者,为了维护其封建专制,实行严酷的思维统治,戕害刚正、忠贞、富有朝气的人才,钳制人们成为屈曲、奸邪、蝇营狗苟、唯唯诺诺的庸才和奴才。作者入木三分地揭露了产生病梅的黑暗社会现实。

梅花,已经不仅仅是一种花,那一身的傲骨、不屈不挠的精神、高洁的品格几千年来早已深深地扎根在中国文人的心里!

(源自“中国诗歌文学精品”)责编:马京京

猜你喜欢

国花咏梅梅花
“一带一路”上的国花文化——捷克·心叶椴
浅述“水洗(刻绘咏梅)”的创作
张咏梅锦鸡坪就义
张咏梅锦鸡坪就义
点绛唇·咏梅月
牡丹的“国花”史
评选国花真有必要吗
梅花
National Flower 国花
梅花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