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归陶然亭

2023-02-18一更

阅读时代 2023年1期
关键词:高君宇陶然亭红叶

梁祝的凄美爱情故事,看哭了一代又一代人。爱情总能轻易穿越时空,跨越时代引人共鸣。

石评梅和高君宇的爱情故事,何尝不是现实版的梁山伯和祝英台?而他们的爱情比梁祝更令人动容,短暂的时光里,他们将自己的人生谱写得跌宕壮丽,是一首凯歌,是一段传奇!

1902年,随着一声啼哭,一位女婴呱呱坠地。她便是日后的“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石评梅。

石评梅出生在山西平定,家境殷实,父母皆是文化人。乳名心珠,人如其名,她仿佛含着金汤匙,一出生便是家中的掌上明珠。

父亲是清末举人,但并未因为石评梅是女孩,便松懈了对她的教育。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为她的才女之路埋下了种子。母亲虽是父亲续弦,但这个尴尬的身份,也没有让母女二人变得生疏,两人的关系亦师亦友。在家庭的滋润下,石评梅大方自信,敢说敢做,渐渐地有了新时代独立女性的作派。

青葱时代打好的基础,让石评梅的学习之路颇为顺利,一路考进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步入大学的第二年,她便遇到了一生所爱高君宇。

高君宇也是山西人,曾拜石评梅父亲为老师。他出生在富商家庭,文化底蕴虽没有石评梅那般浓厚,但是他的个人素质高,思想觉悟深。年纪轻轻便与李大钊等人交好,还成为五四运动北京大学的负责人。

高君宇虽是个小人物,可他的事迹早已被北京学子津津乐道。两个人相识之前,高君宇便痛打卖国贼章宗祥,并成为平民教育演讲团的骨干。这样意气风发的少年,谁会不喜欢呢?

两人相识于山西同乡会,因石评梅父亲这层关系,异地他乡的两人倍感亲切。高君宇遇事侃侃而谈的风度,让石评梅神往,石评梅对实事的判断也让高君宇耳目一新。

在会馆中,高君宇气定神闲地讲述反帝反封建运动。石评梅看着他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模样,听着他反帝反封建的思想,渐渐地越听越入迷,越看越入神。她对这个男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此之后两人便经常见面。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两人都对彼此产生了好感。

高君宇打算先捅破这层窗户纸,他给石评梅寄去一封信,信里采撷一片红叶,红叶上写着“满山秋色关不住,一片红叶寄相思”。这浓浓的相思情,任谁看了都会脸红。可石评梅却没有接受这样的告白,她在红叶反面写下“枯萎的花篮不敢承受这鲜红的叶儿”。

石评梅对高君宇并非没有感情,为何还这样拒绝他?原因与她曾经的感情经历有关。

在高君宇之前,石评梅曾有一个恋人,她与那人谈了三年。本以为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现实却给她当头一棒,无意中知道恋人竟有妻儿。自尊心极强的她不愿再与此人交往,这段青葱苍白的爱情就此结束。她之所以对高君宇的感情如此抗拒,就是因为高君宇与那个男人一样,家中有妻子。

不同的是,高君宇的婚姻是封建时代的产物。他一直想方设法地终止这场没有感情的婚姻,可石评梅被初恋留下的伤一直没有被抚平。所以,她虽然爱慕高君宇,却没有办法说服自己接受他。

自此之后,两人感情便如同被冰封一般,一个无法突破内心不敢爱,一个无法改变过去不能爱。虽然心中挂念对方,却无法在一起。

两人感情破冰发生在1924年,高君宇终于下定决心,结束自己名存实亡的婚姻。这对女方,对他,都是一种解脱。同年9月,高君宇在广州进行革命时不幸受伤。在石评梅生日之际,他买了一枚象牙戒指,用书信的形式寄给了她,两人的感情不在言语之中,他不言她便懂。

但命运总是捉弄有情人。1924年10月,高君宇随孙中山回京与冯玉祥共商国是,多年的坚持和信仰,即将尘埃落定时,高君宇的身体却出了状况。1925年,高君宇因常年劳累住进医院。石评梅得知后,立刻放下手中的事来照顾他,两人的感情也在这段时间逐渐升温。

在石评梅的悉心照顾下,高君宇康复出院,却没想到别离已近在咫尺。几日后,高君宇因急性阑尾手术后大出血而与世长辞,年仅29岁。

高君宇的英年早逝,令石评梅痛不欲生,听到消息后便因急火攻心暈倒在地,心痛和悔恨时刻交织在她心头,她痛恨自己的懦弱与胆怯,错过了今生的携手。

按照高君宇生前的嘱托,石评梅将他埋葬在陶然亭旁边的荒地上,并亲手刻下碑文。此后,她时常来高君宇的坟前,一坐便是一整天。

她也总是以泪洗面,写下了很多肝肠寸断的诗句,字字啼血。爱人的离世,早已带走了她的心,带走了她全部的眷恋。

“假如我的眼泪真凝成一粒一粒珍珠,到如今我已替你缀织成绕你玉颈的围巾。假如我的相思真化作一颗一颗的红豆,到如今我已替你堆集永久勿忘的爱心。哀愁深埋在我心头。

我愿燃烧我的肉身化成灰烬,我愿放浪我的热情怒涛汹涌,天呵!这蛇似的蜿蜒,蚕似的缠绵,就这样悄悄地偷去了我生命的青焰。我爱,我吻遍了你墓头青草在日落黄昏;我祷告,就是空幻的梦吧,也让我再见见你的英魂”。

——石评梅《墓畔哀歌》

思念总是如影随形,没有高君宇的日子实在太煎熬,她相思成疾,在高君宇离世3年后,也因病去世。

生前无缘相守,死后愿与你常在。石评梅去世后,好友依照遗愿,将她安葬在陶然亭,高君宇的墓旁,从此相依相守再无分离……

如果来生,愿比翼双飞,再无错过;如果来生,愿我们不再只是革命道路上并肩而行的战友,而是携手同行的恋人。

(源自“一更历史”)

责编:马京京

猜你喜欢

高君宇陶然亭红叶
姚红叶
叶拽:一片“红叶”带富一方百姓
几张飘落的红叶
秋日赏红叶
一片红叶寄相思
陶然亭的童年回忆
A Joyful Park in Beijing
Construction of Crack Perturbation Model and Forward Semi-analytical Model of Attached Eddy Current Sensor
中共建党初期理论家高君宇的研究综述*
石评梅:道德救赎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