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术时代的阅读

2023-02-18张炜

阅读时代 2023年1期
关键词:族群创造力科学家

张炜

随着科技的进步,在电子数字时代能够节省出大量时间,好像做什么事情都方便多了;可越是节省时间,越是觉得没有时间,几乎还没来得及好好着手干一件事,一天、一周、一个月甚或一年便飞逝而去。就在这种空前的匆忙中,传统的纸质阅读被手机阅读所替代,深入的欣赏与领悟被碎片化的浏览所击溃。人们开始不停地看手机,随时随地,乘车、散步、吃饭、等车、候机,甚至坐在马桶上,都在阅读手机。可见不是没有阅读,而是方式变了,完整的时间被一再切割,割成很小的单位。

这种切割是有代价的。任何一种事物的进步,一定伴随着许多退步。电子阅读的确方便了我们,可是对于视网膜的伤害是很重的,对记忆力和专注力的破坏是长久的。我们的审美领悟力、对语言艺术的敏感判断力,都会在这个过程中慢慢流失。

显而易见,电子阅读无法从根本上取代传统的纸质阅读。为了开发、提炼和巩固思想与创造力,许多时候还是要倚重书籍。要从事文学写作和学术研究,就更不可能放弃传统阅读,尤其还要专注于经典阅读。经典的力量在于积累和融汇了人类最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精神的结晶。这是人类流传了几千年的经验的保存和传递方式,蕴藏着人类文明的遗传密码。

阅读不仅仅是一个方法和形式的问题,而必定与内容紧密相关。事实上闪烁和冷漠的荧屏很难容纳和沉淀深邃厚重的思想,它需要一个人在相对安静沉默中,甚至是孤寂中,面对一个朴实的文本。这个过程是一个整体,不能分解和割裂。那些经过人类长期摸索而产生的生命感悟,那一刻的汇聚和凝结,当转化为一些电子符号被接受时,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耗损和衰减。对于许多人而言,他们仍然无法从荧屏中触摸那些炽热柔软的心灵。现代读者并不拒绝数字阅读,而只想利用和转化,使之成为有益的辅助。这作为一个问题横亘在每个人面前,谁都无法回避。

我们身处一个技术时代,会因为离得太近而看不清它的局限、它与人文的关系。所有杰出科学家的人文修养都很高,都是一个时代里最富有人文情怀的人。他们那种强大的创造力也来自强大的人文关怀力。

我们可以读爱因斯坦文集,从他极具文学价值的演讲与其他文字中,感受和领略其高不可攀的境界。他是一个业余的文学写作者,但他的表达力和深邃度都不是一般作家所能抵达的。

居里夫人是唯一一位得过两次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她女儿的回忆录中写到其感人至深的最后岁月:由于镭的辐射,手指甲裂开,不停地流血,拿不住东西,但直到最后还坚持读书,读得最多的就是文学经典。

原来杰出的科学家是如此锻造淬炼出来的,他们都不是简单的技术主义者,而是一些具有广博气度和超常审美力的人,始终高度关注人类的精神状况。

我们的眼睛牢牢地盯紧技术,盯住芯片、医药、空間技术之类,却不能忽略产生这些的人文土壤。这是一个长期培植的工作,是一个族群的精神信仰以及原动力,尤其要重视全民的阅读状况。以色列是一个人口与面积很小的国家,却是阅读力极强的民族,这片土地上产生了那么多科学家、思想家和作家。一个族群的人文素养如何,从人的神情气质、举手投足间便展露无遗。一个族群的基本素质存在问题,即使拥有一流的技术也不能持久,更不能转化为巨大的创造力。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这既是民族尊严所在,也是一个民族创造力的基础。我们进入了硅时代,这个时代将对人文水准提出更高的要求。

(源自《思维的锋刃》,王世全荐稿)责编:马京京

猜你喜欢

族群创造力科学家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论《白牙》中流散族群内部的文化冲突
假如我是科学家
新兴族群的自白
激发你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汉德森 领跑年轻族群保健品市场
高句丽族群共同体的早期演进
与科学家面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