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地大学校园设计
——贵州健康职业技术学院设计

2023-02-18郑灵

关键词:教学区高差山地

郑灵

上海乡郡设计有限公司 上海 200001

1 引言

贵州健康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位于铜仁市川硐市教育园(选址位于铜仁教育园区塔坞干道北侧,紧邻铜仁市医护学校、铜仁市人民医院、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占地面积653亩,总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

本校园基地高达百米的落差,以及特征鲜明的山峰、谷地,在给设计带来巨大挑战的同时,也蕴藏着十分有趣的设计可能[1]。

2 山地校园的总体设计

对于项目的设计出发点,我们着重于以下五个方面问题的思考:

(1)如何在高差近百米的基地中,建构合理的校园格局,并依山就势,打造特色鲜明的山地校园?(2)作为一所健康管理的专业学府,如何通过建筑环境的营造体现健康生活的理念和教学的要求?(3)如何形成校园与周边区域的整合互动?(4)如何在山地校园里建立便捷舒适的步行体系?(5)如何营造兼具自然生态特征和地域文化特色的校园环境?

山水田园聚落和健康生活成为我们设计的初心。我们提出的设计概念为:山地聚落,山水地景,立体合院,多维步廊。

我们设计的校园的目标:整体布局是融入山水地景之中,自由生长,疏密有致的。立体空间格局与地形紧密契合,巧妙化解高差的。形象界面是与城市互动共享的功能布局,并强化沿城市面的。是以复合聚集的教学生活综合体,打造富有活力的校园核心。山地生活场是所依山就势,营造多次,立体化的。建筑集群是沿着风景展开,整体连续,富有变化和标志性。步行网络游是走在山林之间,通达便捷,舒适宜人。富有地域文化与学科人文精神的特色环境艺术地景[2]。

2.1 构思生成

游谷 望山——将山谷和山峰的对景化为校园和自然的对话。

当我们沿着两条最显著的山谷进入基地时,西侧极具特色的钟形山峰和连绵展开的宽阔山脊线始终是视野中的对景。于是我们将此山地特征保留下来,作为校园中原生态的景观脉络,从而建立校园和自然山体地形的基本关系。

择地 布局——选择相对平缓的用地用于建设,结合周边条件确定功能布局。

建设用地选择基地中几处山顶和局部的台地进行适当平整,尽可能减少土方工程量。将核心教学区布置在基地中央台地上,与主入口、城市干道以及钟形山峰形成很好的视觉关系;将体育设施及对外交流板块放在基地东南部,与其东边规划的奥体中心和南边城市行政服务设施整合互补;基地北侧的两片台地规划两个生活组团与未来规划道路衔接;基地西南角为二期建设用地和发展备用地,和东侧贵州省医护学校相连接。

塑核 界景--在中心位置建构功能集聚的教学综合体,并面向不同景观展开。

教学综合体集合了图书馆、公共教学区、院系教学区和公共实验区,与东南角的办公、对外交流和体育集群连成一片,形成整个校园的核心区域,从各个方向向城市和自然界面展开,形成对话关系。

造街 联区——塑造三条不同特征的山地街道,将核心教学区与院系教学区以及生活区串联成一个整体。

以核心公共教学区为基点,塑造以中外医学名人文化为主题的山景养生文化街,连接西北生活组团;营造以运动休闲为特色的康体休闲生活街,联系东北生活组团;依托梯田花海,环湖打造以学术交流为氛围的水景台地花园街,串联教学板块的各个功能组团。

通廊 串点——以风雨连廊强化各区域之间联系,并沿此脉络营造一系列生活场所和景观节点。

考虑到贵州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基地的地形因素,风雨连廊穿越于教学区、实验楼、和各个院系的合院空间,跨越山谷,联系生活组团,将方便师生们的出行;在连廊周边规划布置一系列的景观节点,并结合公共服务设施,极大的丰富了师生们的生活。

最终形成了双谷串三园,一核展三翼,三街联四区,一心伴多点的结构。

2.2 强调山地建筑与周边城市整合的功能结构理念

核心建筑节点的位置选择。建设用地选择基地中几处山顶和局部的台地进行适当平整,尽可能减少土方工程量。将核心教学区布置在基地中央台地上,与主入口、城市干道以及钟形山峰形成很好的视觉关系;将体育设施及对外交流板块放在基地东南部,与其东边规划的奥体中心和南边城市行政服务设施整合互补;基地北侧的两片台地规划两个生活组团与未来规划道路衔接;基地西南角为二期建设用地和发展备用地,和东侧贵州省医护学校相连接。主入口的处理也不是采用常规的大尺度大广场处理手法,而是尊重现有环境,塑造山水园林的概念,用桥连接,保留原有基地现有自然环境。

图1 贵州健康职业技术学院鸟瞰图

2.3 结合自然地势,因地制宜的设计体现山地建筑空间特色

本项目最大的难点就是处理高差,不同的处理手法带来不同的设计理念。设计的出发点是通过最大化保留基地内有价值的地形、地物、地貌,将建筑融合到环境中并可持续生长。减少对场地环境的破坏,减少土方量、利用山地地形依山就势创造出独树一帜的属于这块基地的有机场所。因此在总体设计中,尽可能的减少人为因素,避免过度开挖,强调依山就势地安排建筑和自然环境布局,让建筑在良好的自然环境中有机地生长地成为本项目最大的特点。在建筑处理上也依据不同的地形地貌,减小建筑的体量和水平感,以错落有致、高低变化的布局方式体现山地建筑的特色。

本校区为山地,内有沟壑,山峦。原地形高差较大,高程在502.5~613.5之间。本设计建筑、道路和场地依地形建设,校园道路高程在513米~595米间,主要道路坡度控制在2.0%~6.0%之间,局部7.7%。整体设计地形改动较少,与原地形基本相符。局部填挖,土方基本平衡。沿城市道路的四周入口处抬高,满足场地排水和入口气势要求。场地比道路高,建筑场地设计标高高于路面标高20厘米以上,场地结合现有地形设计。建筑的室内标高考虑暴雨防排水需要,室内外高差大于450;图书馆室结合地形内外高差18米,设计了梯田花海,既满足地形要求,又形成标志性和入口气势。

2.4 结合山地特色的立体交通系统

车行系统:校园内部主要车行道采取外部环路,利用自然地形,采用适宜的人车分流的交通体系,提供便捷有效的自行车和人行街道。校园设置必要的后勤货运通道和装卸货场地,通道的设置和景观规划相结合。

消防流线:在设计时最大限度结合景观规划和校园货运规划的结合,使道路系统更加经济合理。消防流线与建筑间小于80米。

步行系统:将校园学习,生活通过环状的步行体系紧密连接,形成高效便捷的校园生活环,并与景观结合,成为连续活力空间的有效载体。步行空间的类型丰富多样,二层步行平台将各个院系教学楼连城一个功能复合和空间融合的教学综合体。通过生活休闲步道、花园教学步道以及活力运动步道将中央水景公园、体育运动公园、生活接到等连成一个空间变化丰富的景观系统,成为环绕景观、建筑的纽带和休闲交往的场所。

流线系统:教学与生活是校园连接最紧密的部分,规划将其整合一起,即各自独立又紧密相连,使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更加的便捷高效。所有的流线都在示意的步行距离范围内。在校园内通过一系列变化丰富的廊道及道路将教学区和生活居住组团以及各个公园相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空间体系。教学空间、活动空间、交往空间等公共空间自由、开放、共享、融合、集中在核心综合体中。核心区到达生活区的距离约为400~500米,步行时间大约为10分钟。

2.5 利用山地山谷的特点设计开放空间系统

规划以田园溪谷和运动绿谷为两带串联水景台地花园、谷地休闲花园、山地生态公园。以三条街道:水晶台地花园街、康体休闲生活街、山景养生文化街连接两片学生生活区,院系生活区、科技产业区。建筑之间用廊道所串联灰空间、屋顶花园、文化广场、休闲庭院灯,形成多层次的开放空间场所的脉络体系。

2.6 山地特色的绿化系统

校园绿化体系以两条谷地为骨架,山体绿化、滨水绿化、中心绿化、庭院绿化、平台绿化、屋顶绿化等共同形成立体式复合型的生态基底系统;中心水体、绿地、雨水滞留池构成的渗漏型软质基底,有利于雨水的储存、吸收、渗透和净化,打造“海绵校园”。

3 山地建筑空间类型和建构语言

建筑设计依山就势,充分利用基地现状,结合不同高差类型地形做下沉架空层、夹层、建筑错层等,建筑布置灵活生动,各种形体穿插在高低起伏的地形环境中间,营造出各种各样的交往与活动空间,构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山地校园环境。校园各个单体建筑分别处在不同的高差环境中,在整体高差控制的大原则下。各部分高差解决建筑主体再深入到建筑单体设计时候,细节的处理就尤为重要,打造亲人的尺度空间。建筑分布跟随地脉走向,在减少开挖填方的前提下,尽量跟随地形分布。

3.1 我们把建筑同地形高差的关系分为几个类型来分类设计整体控制

3.1.1 顺势

在院系教学区依山势而上,四栋楼各抬高五米标高,形成有序的空间节奏。

3.1.2 架空

大学生活动中心等建筑采用了架空的手法。架空出来的底层,不仅可以保留原生态的基地场所,使之不被破坏,同时,为人在基底层标高的活动,留出空间。使校园交往空间得到扩展。

3.1.3 覆土

东西区食堂均设计成局部覆土的建筑形式。一方面减小了食堂相对巨大的体量对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覆土建筑本身对基地的介入形式,使得其屋顶可以成为活动平台。为校园交往提供了更多的空间。

3.1.4 搭接

院系教学区因为正好处在有较大高差的地块之上,因此采用了搭接的方式消化地形高差。 通过高差关系以及建筑类型的分类来整体控制住整个校园的建筑。

3.2 广场、街道、院落的关系

如同人体毛细血管到动脉和心脏的关系。校园内的广场街道院落也一样。所有的院落均能直接连接到街道和广场。是的无论身处哪一个院落,主街道和广场均可以再三两分钟轻松到达。为校园交往创造出更多可能性。

广场:在贵州民居中,广场往往是整个空间秩序的“核”。起着连接次一层级空间,并将整个空间节奏推向最高潮的作用。在校园设计中,我们依然遵循这一传统,在教学核心区的广场,是整个校园最为重要的节点之一。在首层安排了商业等基本配套,使之成为校园最重要的交往空间。

街道:校内的两条最主要街道,一条临近体育场,连接教学区和住宿区。另一条的端头则是中心广场,另一端连接住宿区。

院落:作为整个校园的第一层级的室外活动场地。几乎所有功能用房均围绕院落设计。所有的院落都具备清晰的可达性,为同学们的室外活动提供最简单到达的场地。

3.3 群组生成

公共教学楼组群沿着山势依山而建。在不同的地形标高上围合出不同的空间形态组合成的院落式书院空间。

第一进院落由图书馆与教学楼共同围合出口字型的中心院落,形态相对规整有序。

第二进院落顺应山体形态通过流畅的弧线形态,通过连廊围合程一个动态的院落,才用底层架空,建筑局部开洞,通过楼梯坡道等交通体把上下竖向空间连通,设置一些商业服务设施,对广场空间开发,形成一个多层次融合流动的场所空间。

第三进院落空间由院系教学区有序排列为长向的线性空间。强化了主轴线向山体的延伸,体现出山地建筑的空间特色。

3.4 高校群体建筑语言追求统一与变化

我们将色彩作为统一的方式之一。用多元低碳的材料和建造方法来实现。核心公共教学综合体为米白色为主。公共实验以米白色为主,砖红为辅助色。院系教学裙楼以砖红色为主,穿插米白色体块。宿舍以米白色深灰色为主。为控制造价,教学区都是涂料勾深灰色缝仿石材立面工艺。行政中心low-e玻璃幕墙为主。体育馆深灰色铝板幕墙,不规则的坡屋面,结合立面的斜线,体现体育建筑的速度感。大门也用了米白色有机线条感的桥的概念。

3.5 良好的步行空间

贵州的气候特点多雨,场地又高差大。所以我们设置了众多的风雨连廊。结合场地道路和台阶,形成了立体的步行空间。以东区宿舍食堂与公共实验区之间的连廊为例。两者之间高差大,中间还有一块樱花谷和活动剧场及校园道路。我们设计了一座带曲度的Y型柱子支墩钢桁架桥连接两侧。Y型柱子最小化的占用场地,双层桥也使得通行效率更高,使得食堂可以各层出入。

4 回应当地气候

铜仁市,位于贵州省东北部,全境以山地为主,大多数地域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热量高,降水多,光能虽然欠佳,但光水热同季,有显著的季节变化,受到季风影响。在有限建造条件下,我们在设计开始就思考了如何优化建筑的遮阳、避雨、通风、隔热等问题。采用被动式建筑设计,尽量不依赖常规能源的消耗,不做复杂的构造措施,通过合理优化空间组织和建筑形体的策略。借鉴被大量用于南方的措施,如风雨连廊、架空、巷道、形体大遮阳的各种灰空间。风雨连廊串联了整个生活区教学区。

图2 贵州健康职业技术学院建成照片

5 总结

山地大学校园的设计,在面对有限的可建设用地时,设计应充分尊重自然,秉持建筑和场地景观整体设计的理念,以一种相对紧凑集聚、并顺应基地脉络自由展开的布局,力求形成与山水自然有机融合的山地聚落形态;同时留出大量的原生态环境,结合局部人工景观的塑造,形成兼具地域特征和人文精神的地景,为师生们提供一个生态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并能激发学习和交流的教学空间。

猜你喜欢

教学区高差山地
山地草甸
高差影响下的城镇燃气管道水力计算简化公式
框架结构梁板面钢筋叠合产生的高差问题探讨
穿越火线之山地作战
山地之旅
同时对向间接高差精密测量技术应用研究
山地之美——雨补鲁
高校教学区景观探讨——以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教学区为例
地形高差较大的别墅区排水设计要点分析
建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教学区屋顶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