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城市深部地下空间可持续规划指标体系建构研究

2023-02-18安晓晓

关键词:指标体系评估空间

安晓晓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湖北 武汉 430063

可持续发展是实现全球高质量发展必由之路,其中,深地地下空间拥有丰富资源和无限开发潜力,与城市可持续发展保持着密切联系,如何实现深地空间开发利用经济效益最大化助力城市可持续发展,是维护国家战略发展的不二法则,已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关注,但深地空间的开发具有地质环境复杂、开发建设难度大等不利于因素。如何科学合理利用深地空间,提升深地空间的安全性与舒适性,塑造人性化地下环境,减轻人们由地面到地下空间转换的不适应感,以此实现深地空间有效开发,是值得讨论的话题。本文通过系统构建深地空间可持续规划指标体系,为我国深地空间的开发引导提出引导性思路。

1 国内外深部地下空间发展评价指标

1.1 国外相关研究

早期的地下空间评价体系多集中于对地下空间能力[1-2]、地下空间开发空间深度[3]和深层地下基础服务设施[3]的评价研究中。Bobylev[4]开始从系统观分维度评估地下空间开发与未来发展经济效率之间的关系,逐渐得到丰富。其中,A.Mavrikos[5]侧重对地下空间的市场和使用价值与环境效益方面进行评估,提出一种地下空间价值综合评估方法。荷兰地下建设中心和住房、空间发展与环境控制部[6]进行的Randatad空间规划,侧重已有地下空间建设的限制条件对深地空间开发的影响,并制定相关可持续发展战略。Hwayeon Song[7]研究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对城市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站在国际视角进行横向对比,分析韩国地下空间实现可持续方式的问题和相应改进策略。L.O.Makana[8]介绍了一种新的可持续地下利用韧性评估(SUURE)框架的发展,评估当今地下城市发展和再生的空间和时间影响。整体上地下空间开发评估的视角逐渐向促进实现城市可持续性和复原力的核心目标靠拢。

表1 国外地下空间评估指标体系整理(表格来源:作者自绘)

1.2 国内相关研究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于地下空间相关的指标体系构建展开了积极探索。童林旭[9]以定性的方式构建城市地下空间概念性规划指标体系,但早期的指标体系偏概念性,存在指标获取难度大,指标设置定义上过于笼统导致难以进行定量评价的问题。随着学术界对地下空间规划指标体系热度逐渐上升,新型数学方式的引用和指标选取的合理化,指标体系的构建逐渐趋于理性。如付磊[10]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等研究方法、彭芳乐[11]研究城市中心区下地下空间在开发特点和开发方式,构建模型对城市地下空间开发进行验证计算与对比分析;邵继中[12]使用态势分析法构建评价体系判断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和经济发展关系。

一般地上空间发展用地的逐渐饱和,城市对地下开发利用空间的重视程度和开发深度逐渐加大,针对深部地下空间可持续规划指标体系建构研究也比较急迫。其中,陈吉祥[13]研究了深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特点和空间功能设施,从开发利用成本和效益两个层面构建了上海市深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评估体系,同时融入灾害情景模拟,着重考虑了工程地质条件,拓展了对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的影响的构建思路。李红昌[14]在指标选取中着重引入区域地理环境条件进行评估,从工程应灾视角对未来地下空间规划发展评估进行了讨论。

表2 国内地下空间评估指标体系整理(表格来源:作者自绘)

地下空间评估体系在有效辅助城市地下空间建设决策的同时,亦可为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利用规划编制提供经验,但目前国内学术界尚没得到统一的地下空间发展评估体系,且专项针对深地空间规划评估的探讨较少,面对地下空间可持续规划指标体系建构研究,需要通过更为积极的探索研究,尽快建立起既能够进行协调统筹和横向对比的评价体系、办法和指标,把握目前地下空间资源状况和未来城市地下空间的可持续发展的趋势。

2 我国城市深部地下空间可持续规划指标体系建构思路

2.1 指标体系建构原则

城市深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受城市区位等多因素影响,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因为开发过程具有不可逆性的特征,在开发利用过程前对其容量储存空间分布异质性进行评估和开发利用产生经济效益等进行了解,才能够有效为深层地下空间的开发建设前提供理性的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降低开发过程中对地面城市建设发展的负面影响。

参考国内外既有研究,依照指标定量化反映深层地下空间规划可持续发展的指标,需要满足以下原则:

2.1.1 科学性和实用性

指标的选取上应能充分反映出评估对象的主要特征,满足地下空间可持续发展需求。

2.1.2 系统性和层次性

不同地下空间的混沌性、不确定性和非均衡性会使得地下空间状况和发展前景具有特异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是一个具有综合性的整体,需从多个层次、维度出发,较全面和整体的的反应出地下空间的实际情况。

2.1.3 定性和定量相结合

考虑到地下空间的特殊性和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的复杂性,整体指标体系涉及面广,部分地下空间在国内城市的发展状况和相关数据获取难度大,可能面临部分无法量化的指标,这种情况下可以采取定量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复合指标体系,保证其评估过程的完整性。

2.1.4 动态性和静止性

动态变化的指标体系与地下空间的可持续发展评估密不可分,指标选取上结合经验式静态指标和能够反映系统变化的预测指标相结合,能实时描述地下空间系统容量现状和分布情况。

2.2 指标体系的构成及其内涵

为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深部地下空间可持续规划指标体系,本研究基于以上原则,结合相关文献[15]与实地调研成果,从维持基础、社会经济、空间环境和组织管理4个方面朝深地空间可持续发展目标迈进,共计32个指标(图1)。其中基本类指标对深地空间可持续发展起关键支撑作用,提升类指标表示可对深地空间发展可持续性提供进一步提升。在指标的选取上主要可以通过从空间使用舒适性出发,追求更高层次的可持续出发(表3)。

表3 深地空间可持续规划评估指标体系(表格来源:作者自绘)

图1 深地空间可持续规划评估逻辑框架(图片来源:根据资料改绘[15])

维持基础是实施深地空间可持续发展的根基,从宏观的角度对深地空间可持续发展进行程度把握,包括利用转化和环境品质两个维度,共5个指标项。其中地下空间已开发利用情况与趋势、投入经济支持、基本生存环境品质是保证深地空间常规运维的基础,也是可持续发展的起点。生存支持系统的各项指标呈正向时,才具备启动和加速其他支持系统的条件。

社会经济是深地空间可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包括开发成本与开发水平两方面,共8个指标项。包括分项评价我国复杂的地质水文、开发工程情况与现有深部空间发展水平,把握研究区域投入成本,厘清现下或未来城市深部地下空间长期开发的需求和界限。地下空间开发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提高有利于推进经济社会全方面可持续发展。

空间环境是实现深地空间可持续发展的“约束壁垒”,包括环境灾害和应急设施两个维度,共12个指标项,这些指标通过对已发生灾害和灾害发生过程各阶段防护手段的配置与实施进行评价,保证深地空间的健康程度、合理程度和优化程度,全方位提升深地空间发展可持续性。

组织管理是深地空间可持续发展的“运维保障”,涵盖政府治理水平、法律保障、公众参与三个维度,共7个指标项。相较于前三个支持系统,组织管理更偏向对全系统总和能力进行限制,若组织治理水平未达到应有的标准,则整个深地空间可持续发展系统偏离预设发展轨道。组织管理反映政府与企业对深地工程项目决策力、执行力与合理性的综合安排,同时考虑公众对深地空间可持续发展的意识需求,侧面保障深地空间的持续发展。

本研究建立的深地空间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在评估和量化城市深地空间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同时,为其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与规划思路,能够较为全面的指导城市深地空间可持续发展建设。

3 结语

深地空间资源开发对于提高土地资源利用、优化城市空间资源结构,实现城市用地集约内涵式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现实意义。为进一步探讨城市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深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联系,本文采取指量化、评价体系构建的方法建立深地空间可持续发展评估体系。目前国内外针对深地空间开发评估体系构建探讨尚且不多,国内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从已有地下空间开发实践中吸取经验,以问题为导向因地制宜构建我国城市深地空间可持续评估体系。

本文从系统观出发,从维持基础、社会经济、空间环境、组织管理四个维度构建深地空间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以期指引城市管理者制定有效的深地空间可持续发展策略,提高深地空间开发使用的复合性和多样性,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当然在指标的设定上,不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程度和深地空间开发需求有所不同,相关实践和研究内容正在推进,指标还需结合其它相关研究进行深化和完善。

猜你喜欢

指标体系评估空间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评估依据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
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中‘3414
EMA完成对尼美舒利的评估
土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