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藏族服饰中的色彩应用探究

2023-02-16李英贺晨亮

西部皮革 2023年3期
关键词:藏族人腰带白马

李英,贺晨亮

(湖南工程学院 纺织服装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4)

前言

生活在雪域高原的藏族人民在与自然不断抗衡的过程中,逐渐的认识到了自身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匮乏,这与意在帮助众生解脱痛苦的佛教文化理念不谋而合,进而形成了以宗教文化为理念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藏族文化在其双向进展的过程中产生。色彩作为藏族文化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受藏族环境和文化的影响,将色彩的构成和应用赋予了别样的内涵,使藏族色彩成为藏文化中具有标识性的特征之一。

1 藏族色彩的特征

色彩作为一种视觉符号,具有想象、联想与象征等特点,并且有传递信息与表达感情的功能。藏族色彩的应用是藏族人民表达对自然的崇拜和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直观体现,同时宗教文化和复杂的自然环境,赋予了藏族色彩独特的内涵。

藏族色彩受宗教信仰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形成了藏族五色文化,即白色、蓝色、红色、黄色、绿色。这五种颜色是藏族原始苯教中代表五种本源的象征,其中白色代表白云,红色代表火,黄色代表土地,蓝色代表天,绿色代表水[1]。其次,色彩的选择与当地的物料息息相关,早期的色彩原料多是就地取材,藏族地处青藏高原,物质匮乏,原料多从雪域矿植物当中提取得到,所用色彩多是对自然的简单模仿和再现。

藏族色彩具有明度高、纯度高、色相正的特点,在色彩搭配方面对比强烈且鲜艳,对称且不失协调,比例恰当且不失秩序,色彩多样且不失均衡。藏族人以白色为母色,红、黄、蓝、绿为子色,其中黄色和红色为高贵色,有白色生万色之说。藏族的色彩是与环境融合孕育的审美,地理环境的封闭性使藏族文化的发展得到了保护,使得五色文化形成了藏族特有的艺术特征。

2 色彩在不同佩饰上的应用及内涵

色彩应用是藏族艺术的体现,蕴含了藏族人民创造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历史成果,反映了藏族人民对颜色应用独到的见解。地域文化艺术在色彩方面的表现具有直观性,藏族配饰作为藏族代表性的物质文化载体,就同一颜色在不同介质上的应用,赋予色彩不同的寓意与考量。

2.1 色彩在腰饰上的应用——以邦典、花腰带为例

2.1.1 色彩在邦典上的应用

邦典被称为“腰间彩虹”,是藏族妇女系在腰部上,袍服之外的一种垫子。邦典是以藏族固有的天然毛织物为原材料,经过梳毛、捻线、浆染等十几道手工工序形成布料,并且用这样的三块布料缝合才得以制作完成,如图1 所示。

图1 身着邦典的藏族女子

邦典多选用高明度的色彩,色相主要为藏地五色,即白、蓝、红、黄、绿,而由于不同区域在五色的倾向各不相同,邦典形成的风格也大不相同。总体上,城镇妇女崇尚娴雅温和,在色彩选择上多采用低饱和度、同色系;农村牧区妇女喜明度高,纯度高的色彩,颜色对比强烈,粗犷明快。邦典色彩的选用也可以表达穿戴者的性格、情绪和年龄,例如,性格外向的妇女偏向于喜欢佩戴色彩艳丽,宽条纹的邦典,反之,性格文静的妇女喜欢佩戴色彩浅淡、细条纹的邦典。日常喜欢穿戴色彩对比强烈的邦典的妇女,出现突然改变风格的情况穿戴了色彩对比柔和且暗淡的邦典,说明了近期在她身上发生了影响她心情不好的事情。一般年轻妇女喜欢色彩艳丽的邦典,中老年妇女则喜欢佩戴色彩暗淡的邦典。邦典多彩的装饰深受妇女们喜爱,因此被称为是妇女的形象符号。

2.1.2 色彩在花腰带上的应用

腰带作为藏族服饰的重要的配饰之一,在用色方面较为讲究。白马藏族妇女的腰带所用颜色以黑为底,红、紫、绿、黑、白(银)等色相配,腰带两端为相应色彩的竖直条花纹,腰带整体色彩鲜艳、对比强烈,系于胸线以下至小腹部的地方,如图2 所示。

图2 腰系花腰带、头戴沙尕帽的白马藏族女子

妇女多选用红色、白色制成的花色腰带,呈现一种明快沉着的色彩效果。白马藏族人崇尚高贵、圣洁、庄严的白色,对白色的喜爱源于白马藏族人的图腾崇拜和宗教信仰。红色腰带在妇女服饰上使用的较多,红色是白马藏族人普遍使用的颜色,白马藏族人对红色的崇拜可以追溯到原始人类对太阳神的崇拜,红色象征太阳神的光芒和力量,赋予他们无限的生命力[2]。白马藏族男士的腰带与女性腰带相比,在色彩上会添加黑色,黑色在白马藏族人看来有庄严、尊贵之意。对色彩的喜爱源于白马藏族人对自然的热爱和信仰的忠诚。白马藏族人腰带的图案和颜色随服饰的变化而变化,呈现多样性特点,白马藏族妇女在重要的场合和仪式上都会穿戴腰带,她们把最亮丽的色彩穿在身上,携手共舞,用色彩诠释着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

2.2 色彩在头饰上的应用——以沙尕帽、头帕为例

2.2.1 色彩在沙尕帽上的应用

在藏族头饰的穿戴上,白马藏族的“沙尕帽”由于其鲜明的颜色对比,独特的造型特征,使其具有民族标识性。“沙尕帽”是一顶盘形、圆顶、荷叶边的白色毛毡帽,帽顶侧面有锦鸡颈羽或雄鸡白色尾的帽子,为了突出帽子的立体感和形式感,帽顶还会用红色、黑色的棉线进行环绕缝制和装饰,根据个人喜好可以用一串铃、花朵进行搭配。

帽子的主体颜色为白色,在色彩搭配上,白马藏族传统配饰主要以黑、白、红为基础色。白马藏族女性服饰中并没有大面积地使用白色,而是将白色用在了重要的位置,对服饰的整体色调起到调和的作用,彰显出白色在白马藏族中的神圣地位,白色是白马藏族人独特的审美价值观的体现,如图2 所示。

2.2.2 色彩在头帕上的应用

头帕或“花帕子”是嘉绒藏族妇女使用的最为普遍的头饰,由棉布、平绒、金丝绒等,面料与彩色丝线、琥珀、珊瑚、金银片等共同构成的方形头帕,如图3 所示。

图3 头戴花帕子的嘉绒藏族妇女

头帕的色彩和绣花图案是区分嘉绒藏族的标志之一。头帕的色彩通常以黑底配红、黄、绿、白色的图案,或者是在白底上绣上颜色艳丽的花卉图案。色彩和谐醒目、生动鲜艳、红花绿叶、暗底亮面搭配得当,也会添加金色和银色的丝线增加对比。头帕的两端吊彩线,与头帕主体的用色交相辉映,以五色(按黑红黄绿白的排列顺序)重复束边,更有富者加缀金银色珠、绿松宝石等。

嘉绒藏族的头帕按颜色可分为黑色头帕和白色头帕,所用色彩与当地人的宗教信仰、部落图腾有关。头帕也可以用来区分女性的年龄层次,在帕子的四角和中间用彩色丝线刺绣图案且四角吊或前两角吊有彩线,还有五色彩边做装饰的为少女的头帕;少妇与之稍有不同,体现在中间不绣四角绣缠枝式花卉图案,无彩色须束;中年妇女戴不绣花的头帕,老年妇女的头帕则以黑色为主,只束五色的花边。

2.3 色彩在藏靴上的应用

藏靴被称为“脚下生花的艺术品”,是藏族男女最为普遍的服饰品,也是藏族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藏靴,藏语称为“松巴”,具有用料考究、色彩艳丽、款式新颖、工艺精美、装饰性强、实用价值高的特点。藏靴的分类形式有很多种,可以从面料、地区、款式、身份、场合、季节等多个角度进行分类,色彩元素是藏靴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松巴鞋是藏区最受追捧的款式,色彩是松巴鞋重要视觉符号。无论是用料的色彩还是图案的色彩都十分讲究。从鞋筒到鞋面都必须按照黑、绿、红来搭配,鞋面会用红、黄、绿、蓝等八种丝线绣上花卉图案,花卉样式多为莲花,包含着吉祥的寓意。除此之外,不同地区的藏靴的结构、款式、图案各不相同,阿里地区的男女款式均由红色的氆氇拼接而成,男性使用黑色图案,女性则崇尚红色图案;昌都藏靴浑厚朴实、大方不俗;日喀则藏靴精巧细致、典雅高贵;而拉萨藏靴则集各地之大成,色彩鲜艳,雍容华贵,穿着舒适且结实大方[3],如图4 所示。

图4 松巴鞋

2.4 色彩在藏族面具上的应用

藏族面具,藏语称之为“巴”,是用纸、布、木、金属、泥土和石头等为原材料制作的,戴在头上进行宗教仪式、舞蹈、歌舞戏剧等表演,或供悬挂祭祀供奉、膜拜观赏用的人物或动物的面部造型艺术形式[4]。

藏族面具可分为宗教面具、藏戏面具和民间说唱面具三种[5],其中宗教面具和藏戏面具色彩应用最为显著。藏族面具使用色彩的独到之处体现在运用抽象、象征、比喻的手法在面具色彩的应用上加入了象征人的性格特征。面具以白色为底,纯洁善良,表示温和的性格,扮演的多是好人;红色为底,威严,震慑,表示尊贵的地位,扮演的多是国王和大臣;绿色为底,贤良淑德,美貌端庄,扮演的多是女子;半白半黑(也叫阴阳脸),表示表里不一,意志不坚的性格,扮演的多是擅长挑拨离间的人;以黑色或棕色为底,表示险恶,凶狠歹毒的性格,扮演的多是坏人;以紫色为底,英勇无畏;以黄色为底,知识广博,功德无量,扮演的多是活佛,仙翁等,如图5 所示。

图5 藏族面具

2.5 色彩在哈达上的应用

哈达,是一种礼巾,是藏族人作为礼仪用的一种丝织品,是表友好、和睦、祝福的文化观念的吉祥物,也是重要的装饰品之一。

哈达的颜色有白、蓝、红、绿、黄五种。白色哈达象征白云,寓意着美好、纯洁、信任,一般礼佛或迎宾时常用;蓝色哈达象征蓝天,请求祛除障碍、修行顺利的寓意;红色哈达象征守护神,是请求保佑的寓意;绿色哈达象征大地,是请求身体健康、消灾护法之意;黄色哈达象征智慧和宗教,代表富贵吉祥、心想事成、丰收、喜庆。除此之外有一种五彩哈达,它是一种献给活佛或近亲时作为彩箭,作为一种极其尊贵的礼物[6]。

3 总结

藏族服饰多以粗犷原始、鲜艳明烈的色彩为主,通过抽象、象征、拟人的方法因地制宜的应用在了不同的配饰上,赋予色彩精神力量,将藏族人民的审美价值和精神追求通过以色彩为媒介更为直观的表现出来。藏族色彩是藏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种色彩都蕴涵了丰富的民族情感,体现着藏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吉祥如意的祈福。

猜你喜欢

藏族人腰带白马
一匹白马驮着你(组诗)
我帮妈妈系腰带
到拉萨途中
白马少年
沪指快速回落 调整中可增持白马
藏族人为何能适应缺氧环境?
гУТТУИНИя сЕРДЦЕЛИсТНая
藏族人为何能适应缺氧环境?
腰带勾勒最美线条
世界上最贵的腰带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