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过一个团圆的中国年

2023-02-16江渚

中国报道 2023年2期
关键词:团圆文化

文|江渚

今年春节,最美人间烟火气又回来了,很多3年没回家过年的人过了一个团圆年。天南地北、城市乡村,人们奔赴团圆、感受亲情、分享喜乐,这是千年不改的约定俗成。

春节是大团圆的节日,这是几千年来春节祭祀列祖列宗、感恩天地父母的文化传承。春节,我们乘坐飞机而回,我们乘坐高铁而回,我们乘坐车船而回。较之地理上的回归更深邃的,是我们乘坐时光之舟,溯历史长河向着我们文明的母体而回,在春节这个特殊的日子,去体味中华民族赓续千年忘不掉、打不散的文化纽带和文明血脉——这正是把中华民族凝聚到一起、绵延不绝的精神源泉。

操劳了一生的老人,希望安心养老、乐享晚年;初入职场的年轻人,渴望成长的舞台、上升的空间;市场大潮中搏击的企业家,期盼更公平开放的营商环境;辛勤打拼的父母,想着孩子能接受更好的教育、有更远大的前程……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源源不竭的动力,催动着我们前行的脚步。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团圆是春节不变的主题。不久前,网上有个提问:哪个瞬间让你感觉要过年了?有人回复回老家赶大集,有人留言炸丸子、炒花生、吃饺子,有人说写对联、贴窗花……回答各不相同,但与家人团圆、和亲人相聚却是背后的共同期盼。家是心灵的港湾、情感的归宿,团圆是最浓的年味。不管路程有多远,不论工作有多忙,回家过年总是每个中国人内心最朴素的期待。这是烙在我们心头的浓郁乡愁,是始终不变的亲情守望。

如果说团圆是春节的文化内核,那么各式各样的年俗则让春节文化更加丰富立体,进一步满足着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贴春联、写“福”字、挂中国结,祈福迎祥;亲朋好友相互拜年,祝福来年诸事如意;逛庙会、猜灯谜、看非遗表演,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每个地方的年俗不尽相同,这种丰富性共同构成了多彩的春节文化,滋养着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作为中华文化的一道独特风景和鲜明标识,春节文化不仅为各国人民观察和感知中国打开了一扇窗口,也搭建起心灵交流的桥梁。

有土地的地方就有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地方就过春节。春节是一个鲜明标签,承载着华夏文明千古传承的血脉,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精神追求和文化自信。在法国巴黎,2023年“欢乐春节”系列活动全面展开;在美国费城和纽约,“唐诗的回响”音乐会上演,展现音乐与诗歌的完美交融;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市茨厂街,春节亮灯仪式将整条街红彤彤的灯笼点亮……作为中华文化的一道独特风景和鲜明标识,春节文化不仅为各国人民观察和感知中国打开了一扇窗口,也搭建起心灵交流的桥梁,让更多人领悟中华文化所蕴含的价值观与智慧,凝聚“一起向未来”的信心和力量。

春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概念,更是一个完整的文化生态系统。

北京前门大栅栏,游客在张灯结彩里感受喜庆气氛;广州越秀西湖花市,市民在芬芳四溢中流连忘返;山东威海西霞口旅游度假区,人们在舞龙舞狮、秧歌锣鼓等表演里重温传统年俗……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线上线下,“欢欢喜喜过好年”的氛围,既是热火朝天的烟火味儿,也是绵延悠长的文化味儿。

回溯中华文明的浩荡长河,一个个春节的起承转合,汇成一幅包罗万象、风流蕴藉、热闹非凡而又温情脉脉的文化长卷。这长卷里,有着满满的传承,也有不断涌现的亮点:从传统的“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到现在流行的“云拜年”“博物馆里过大年”……不一样的春节体现出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创新写在春节的文化基因里,创新也是让一年过得比一年更好的坚实动力。

这个春节,期待中的喧闹场景如约而至,无疑为提振市场信心、改善社会预期注入了一针强心剂。春节作为阖家欢聚的传统节日,也是各种消费需求集中释放的一个时间段。14亿多人口的超大规模内需市场,加上春节吃住行游购娱等需求显著增长,带动节日经济不断升温。

新春“购物车”,满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激发着消费市场的活力。旅游景区重现人山人海、电影院一票难求、餐饮门店排起长队、重点工程建设稳步推进……寒冷的气温挡不住人们迎接新年的热情,人员货物加速跨区域流动,全国消费市场迎来“开门红”。久违的年味儿里,红火的假日景象传递着经济回稳升温的积极信号,涌动着蓬勃的发展活力。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在这万家团圆之时,还有许多人坚守在岗位,在建设工地紧张施工,在工厂车间辛勤劳动,在社区基层守卫平安。他们用坚守诠释责任担当,用行动守护起千家万户的团圆美好,让团聚欢乐的春节因为他们的坚守而变得更加美好。

新春孕育着新的希望。家人亲朋相聚,欢声笑语里憧憬的是生活越过越红火的美好未来;千家万户共此时,万家灯火映照的是家宁国安的祥和图景。一年之计在于春——这是中国春节的一个重要密码,我们在万象更新中积蓄奋力向前的力量和信心。

资料来源: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

猜你喜欢

团圆文化
中秋节——八月十五庆团圆
《小团圆》不团圆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中秋节——八月十五庆团圆
团圆中秋
谁远谁近?
《小团圆》是否有出版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