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护受伤的花蕾

2023-02-10肖秦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3年5期
关键词:家庭治疗心理干预

肖秦

摘要:儿童性虐待逐渐成为一个社会热点问题,遭受性虐待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学者的广泛关注。综合国内外有关儿童性虐待的研究发现, 目前对儿童性虐待的定义并不统一,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还不健全。回顾儿童性虐待已有的研究成果,阐述了儿童性虐待的定义、影响及心理干预的有效方法,以及心理干预的三种方式——个体治疗、团体治疗、家庭治疗。通过分析儿童性虐待的现状和研究方向,旨在唤起人们对儿童性虐待的重视,为儿童性虐待的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儿童性虐待;心理干预;个体治疗;团体治疗;家庭治疗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684(2023)05-0004-04

兒童性虐待又称儿童性侵犯、儿童性侵害,日益成为引起社会高度重视的问题[1]。性虐待是指为获得性满足、性占有或实行禁锢、性报复等目的所实施的摧残、折磨他人肉体和精神的行为[2]。而儿童性虐待是指对象为儿童的性虐待。近年来,随着更多的儿童性虐待事件被曝光,儿童性虐待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我们很难想象,儿童在本该天真美好的年纪却经历了即使是成年人也无法承受的痛苦。更让人心痛的是,儿童性虐待的事件几乎每天都在发生。官方数据显示,仅在2020—2021年,国内公开报道的性虐待儿童案例就有556起,受害人数超过1500人[3]。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儿童性虐待的全球平均比率高达12.7%,中国儿童遭受性虐待的比率为7%——每15个女孩和10个男孩中各有1名遭到性虐待。遭受性虐待的儿童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患抑郁、吸毒、酗酒和自杀的风险会提高4到12倍。性虐待会给儿童的身心带来不可磨灭的伤害,甚至影响孩子的未来[4]。尽管对儿童伤害巨大的性虐待事件屡见不鲜,但对受害儿童及其家庭的心理干预措施却少有耳闻。我们不仅应对儿童性虐待问题予以足够的重视,更应该探讨当噩梦成为现实,我们应如何亡羊补牢,保护儿童受伤的心灵,进行合理有效的心理干预。

一、儿童性虐待的定义

儿童性虐待也称儿童性侵害、儿童性侵犯。随着对儿童性虐待研究的深入,不同学者对儿童性虐待给出了不同的阐释。根据儿童性虐待性行为内容的不同,可以区分为广义和狭义定义[5]。目前使用较多的是广义性虐待定义,包括接触性虐待行为,如对生殖器的直接接触、性交等;以及非接触性虐待行为,如向儿童暴露生殖器、在儿童面前手淫、目睹成人性交行为等[6]。而狭义定义只包括接触性的性虐待行为[7]。也有学者认为,儿童性虐待也包括间接利用儿童或进行性剥削,如利用儿童制作色情资料或让儿童进行色情表演,致使儿童的健康或幸福受到损害[8]。综合国内外有关儿童性虐待的研究发现,不同学者对儿童性虐待的内容和所需界定的儿童年龄范围存在不同的意见。国外多以16岁为年龄界限,而国内大多坚持以18岁为年龄界限。本研究采用阿加沃尔等结合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所下的定义:儿童性虐待是指未发育成熟的儿童参与其不能表达知情同意、不完全理解、触犯社会禁忌或违反法律的性活动[9]。包括强迫或引诱儿童卖淫或进行其他非法的性活动,如利用儿童进行色情表演和制作色情资料等[10]。

二、儿童性虐待的影响和危害

性虐待会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带来不利影响。遭受过性虐待的儿童要比普通儿童有更多的生理及心理问题,如低自尊、抑郁,有异常扭曲的性别观或无价值的感觉,对成人不信任,有不寻常的侵略性,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和自杀倾向[11]。此外,也有学者提到,儿童性虐待可能对儿童未来的发展有影响,导致一些长期的负面后果,比如焦虑、恐惧、抑郁等心理问题,其中以物质滥用和创伤后应激障碍最为典型。此外,在青春期或成年期间,他们尝试自杀的风险更大。

(一)儿童性虐待对个体的影响

从个体角度来看,遭受过性虐待的儿童会有更多的恐惧和迷茫情绪。这种情绪会进一步引发创伤,继而引发一些心理问题,如出现持续性的羞愧、内疚情绪,以及更多的焦虑、抑郁倾向等。一些受过侵害的儿童也会存在对于外界环境的心理适应困难,比如人际关系困难、低自尊、退缩、注意力不集中、经常性的恐惧及噩梦,甚至滥用药物、自残或者企图自杀等。一些儿童会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有的甚至会持续影响至成年,一些受害者会因为童年时期经历的性侵害而出现性功能障碍和不恰当的性行为、体像障碍、进食障碍,表现出更多的攻击性行为,出现更多的躯体症状[12]。也有研究发现,遭受过性侵犯的儿童对自我的评价水平较低,受害者在成年后出现的精神分裂症与其儿童时期遭受的性侵害有关[10]。

(二)儿童性虐待对家庭的影响

从家庭角度来看,儿童性虐待会导致父母的继发性心理创伤,有的父母也和儿童共同经历与儿童类似的创伤性反应。很多父母在自己的孩子遭受侵害后,存在长时间的心理困扰和明显的精神症状,比如会产生更多的攻击性行为,伴随着更多的愧疚、自责、抑郁、焦虑情绪。一些父母甚至企图自杀,有更多的躯体化、强迫行为和睡眠障碍。家庭中孩子所经历的侵犯性创伤事件可能改变整个家庭的发展方向,给家庭功能带来消极影响,损伤亲子关系、婚姻关系。遭受过性虐待的孩子行为相对反常,增加了父母对其教育管理的难度,导致亲子关系恶化,这是给家庭带来的继发性创伤。有学者对此也进行了验证,戴维斯采访了30名曾遭到儿童性侵犯的英国父母,发现所有父母在被揭露性侵犯时都会有愤怒情绪,从而加剧原有的婚姻冲突。性虐待事件一旦被揭露,家庭的凝聚力及亲和力就会降低,母亲这一角色的家庭功能会出现严重失调。

(三)儿童性虐待对社会的影响

从社会角度来说,儿童性虐待在社会层面的影响缘于,中国的传统思想观念规范了女性及儿童的身体,社会需要女性和儿童坚守自己的贞操[13]。遭受性侵犯是为社会孝道和伦理道德所不容的,父母及社会对儿童态度会发生很大变化,周围的人及社会会对被性虐待的儿童产生歧视和偏见,这一敏感话题会引起社会的舆论。社会与家庭相联系,家庭为摆脱周围社会环境的影响,可能会遭遇搬迁、转学、调动工作等问题,甚至有时会请求司法帮助。若这些问题处理不善,将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之一。

三、对性虐待儿童的心理干预

为了减少儿童性虐待所带来的消极后果,遭受性虐待的儿童需要进行及时而有效的心理干预。尽管性虐待的经历给儿童带来了创伤,但有效的心理干预可使儿童的心理功能恢复健康。国外提倡对受害者的干预方案包括个人、团体和家庭模式的治疗,所有这些都是为解决基于创伤的症状而开发的。国内所采用的心理治疗方式大多也是个体治疗、团体治疗及家庭治疗。

(一)个体治疗

个体治疗的重点在于个体的内在动力,通过处理内在创伤以提升自我力量。通过个体心理干预和治疗,可以增强被侵犯者的自我认同,减轻对自身的压抑状态。在个体治疗中,认知与行为疗法最为常用。在对儿童性虐待受害者的个体治疗方式中,認知行为治疗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个体心理干预方法[13]。认知行为治疗因其良好的治疗效果,在国外得到人们的广泛支持。前人的研究结果表明,认知行为治疗能很好地改善一些行为和反应,如心理反应(如焦虑、恐惧、抑郁、PTSD症状),有关性虐待和安全的看法,侵入性的消极思想,外化的问题,不当的性行为,自我保护的技能和父母对性虐待儿童的抚养能力。认知行为治疗有利于受害者社会心理功能的维持。研究显示,认知行为疗法可以有效地减轻性虐待所引起的儿童抑郁症状、创伤后压力和焦虑所带来的负面影响[14]。在认知行为疗法中,可以使用创伤聚焦疗法,即通过帮助来访者自我觉察,模糊自己内在的感受信息,让来访者对原有的应激事件拥有新的感受,包括让来访者接纳自己的变化,清理原有的空间,感受并标识新的感觉,询问自己答案。在认知行为治疗中,渐进暴露疗法也是儿童性虐待心理干预有效的方法,即通过绘画、玩具游戏、唱歌、写作、阅读等方式,以动态发展的方式鼓励儿童面对原本的记忆,逐步降低其对敏感信息的焦虑水平,采用渐进式暴露练习让儿童表达自我。

(二)团体治疗

团体治疗的焦点在于解决性虐待的议题,如孩子对自己受害的觉知、感觉和人际功能的状况。团体治疗是儿童性虐待受害者经常选择的干预方法,在团体治疗中可以得到来自同伴群体的反馈,他们和自己有着类似的情况,由此得到更深层次的支持和理解。这种支持和理解可以营造一种更安全的心理环境,减缓由性虐待所带来的负面感觉。许多研究还证明,团体治疗能减少孤立与异化,促进信任与归属感,促进被理解的经验,利用社会学习可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然而,一些性虐待的儿童及其家长可能不愿意面对他们所遇到的问题,或不想提及他们的创伤经历。为克服这种自我披露困难,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鼓励他们。

相关研究证实了采用团体治疗方式进行心理干预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即对减轻精神病理症状(如焦虑、抑郁、愤怒、创伤后应激障碍等),缓解行为问题,提高应对能力和加强与母亲的联结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15]。团体中的游戏治疗、艺术治疗和长期接触治疗也对遭受性虐待的儿童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团体治疗可以让有相同经历的同伴互相支持,让彼此有更加强大的社会支持系统。这种治疗方式可以让孩子在没有威胁又有创造性的情况下感受到被支持的力量,并且相信自己所受到的侵害完全都是侵害者的错误。通过支持性团体开展的游戏活动,让孩子在安全的环境中自由地讨论,进一步疗愈心灵,同时也帮助他们发展沟通技巧来应对各种压力议题。

(三)家庭治疗

家庭治疗关注的是亲子关系重聚的过程,更加关注不同角色间的界限,让彼此重新建立信任[16]。很多父母对孩子的性虐待经历持消极的情绪反应,当孩子自我披露性虐待经历时,父母自身的痛苦可能会影响他们响应孩子的需要。遭受儿童性虐待的家庭在心理上会体验到厌恶和无助感的折磨,内心有强烈的内疚感和难以治愈的痛苦。因此,我们不仅应对受害者予以关注,也应该对受害者家庭展开治疗,让孩子能够更好地处理情感创伤,给予孩子家庭环境上的积极支持[17]。儿童性虐待受害者治疗的有效性可能受到来自家庭环境的强烈影响,因而家庭问题应该作为干预的一部分得到更多的重视。家庭治疗不是寻找性虐待问题背后的成因,而是把家庭当作一个系统,剪除家庭成员间不合理的循环互动方式。以儿童被性虐待的事件作为家庭干预的出发点和介入点,对家庭成员间彼此的互动和联结方式进行整体性干预,对性虐待儿童的家庭结构、家庭中成员的沟通方式施加影响,来促进整个家庭及个人困扰的解决,帮助受虐待儿童的身心健康和社会功能的恢复。家庭治疗的疗效取决于治疗内容的重点,家长参与的程度或方式,以及针对的具体措施。另外,治疗也需要后续检测来评估创伤的治愈情况,提供持续的情感关怀,确保儿童和家庭成员走出虐待事件的影响,恢复其健康情绪。

四、小结与展望

综合相关的研究文献发现,对儿童性虐待心理的干预方式大体分为个体治疗、团体治疗、家庭治疗三种。尽管目前儿童性虐待问题已引起社会的一些关注,心理干预方面已有了一些成果,但还存在一些具有争议和尚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对儿童性虐待的重视还不够,尤其对儿童性虐待心理干预的重视程度不够;二是对儿童性虐待心理干预的治疗方法还不够明晰,国内外对儿童性虐待心理干预方法的研究寥寥无几。

为此,在以后的干预工作和研究中需注意以下两方面。

首先,在正确理解儿童性虐待内涵,给予儿童性虐待行为清晰界定的基础上,加强对儿童性虐待问题的重视。近年来,儿童性虐待的事件层出不穷。儿童性虐待已然成为一种“公开的秘密”,这并非说明社会“越发展越倒退”,而是由于我们社会的发展进步,才有了媒体的曝光和事情的公开。根据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女童保护基金组织的不完全统计,2019—2021年的三年间,全国各地被媒体曝光的性虐待儿童案超过900起,受害儿童超过2200人。不管是从个体身心层面、家庭层面还是社会层面,儿童性虐待都会产生巨大的伤害和影响。因而我们非常有必要对儿童性虐待的心理干预进行探究,这种研究是重要且必要的。社会各方应从各个层面加强对儿童性虐待问题的重视,儿童性虐待的预防及干预教育需要联合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合力。学校层面,要让教师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进行实时沟通;家庭层面,要让父母教会孩子防范陌生人、学会识别隐私部位等基本常识;社会层面,则要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和环境,加强法律手段,对性虐待儿童的犯罪行为予以严厉打击,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加安全的成长环境。

其次,加强对儿童性虐待心理干预的研究。国内外对儿童性虐待心理干预的研究较少,治疗方法不成体系,相关儿童性虐待心理干预方法的研究文献也寥寥无几。社会在加强对遭受性虐待儿童心理干预的同时,也要探索心理干预的有效方法。儿童性虐待是与全球健康相关的重大问题,我们应结合儿童性虐待的特点,采取多样的心理干预措施,加强心理干预的治疗效果。“童真是品行的饰物,是性的神圣,是家庭的和睦,是伟大的友谊的源泉”。因此,我们应以法律为武器,以社会管理和家长监护为盾牌,以心理干预为盔甲,向性虐待儿童的行为“宣战”。儿童的身心健康需要我们共同维护。对那些遭受性虐待的儿童,我们应做好心理干预工作,保护好我们受伤的花蕾。

参考文献

[1]李丽,谢光荣. 儿童性虐待认定及其存在的问题[J]. 中国特殊教育,2012(5):18-19.

[2]迟淑艳,焦淑丽,邹强,等. 东北电力学院部分大学生对高校性教育问题的认识[J]. 中国学校卫生,2004,25(6):700-701.

[3]郑继翠. 保护儿童,预防性侵[J]. 为了孩子(2-7岁)(下),2022(6):23-24.

[4]代文武,李兆岚,贾宁. 儿童期心理虐待与大學生抑郁的关系:侵入性反刍的中介作用和自然联结的调节效应[J]. 心理技术与应用,2022,10(6):341-348.

[5]陈晶琦,徐韬,宫丽敏,等. 中国儿童性虐待的流行病学研究现状:测量工具、流行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14,5(4):71-74.

[6]胡珍,王进鑫. 大学生性健康教程(第3版)[M]. 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7]王金娜,何平先. 儿童性虐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 中国学校卫生,2012,33(1):126-128.

[8]麻国安,余菲. 对儿童被害人的援助[J]. 青少年犯罪问题,2002(2):9-11.

[9]邵燕,孙宏伟. 儿童性虐待对其受害者的影响及其预防和干预[J]. 中国医药科学,2013,3(18):45-46.

[10]陈晶琦,韩萍,Michael P Dunne. 892名卫校女生儿童期性虐待经历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 中华儿科杂志,2004,42(1):39-43.

[11]荆瑞晨,杨珂,冯赛赛,等. 儿童期虐待对高中生攻击行为的影响:敌意解释偏向和消极应对的链式中介作用[J]. 心理技术与应用,2021,9(7):440-448.

[12]熊淑萍. 浅析儿童性侵犯的创伤疗愈[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27(6):93-94.

[13]Misurell J R ,Tryon W W . Game-based 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 (GB-CBT) group program for children who have experienced sexual abuse:a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J]. J Child Sex Abuse,2011,20(1):14-36.

[14]Macdonald G,Higgins J P,Ramchandani P,et al. Cognitive-behavioural interventions for children who have been sexually abused[J].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2012,12(1):20-29.

[15]Dietz T J,Davis D,Pennings J. Evaluating animal-assisted therapy in group treatment for child sexual abuse[J]. Journal of Child Sexual Abuse,2012,21(6):665-683.

[16]李玲. 儿童期性侵犯经历隐瞒与披露研究[D]. 北京: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1.

[17]王小红,杨倬东. 国外儿童性虐待解决之道——基于预防、教育、治疗三维系统视角[J].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4(1):114-119.

猜你喜欢

家庭治疗心理干预
家庭治疗对躯体化障碍临床效果的干预研究
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期的心理干预
浅析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期的心理干预
青少年学习障碍的家庭治疗
老年糖尿病患者家庭治疗方案执行情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不停歇的家庭三人舞
依据家庭治疗理论对中小学问题学生家庭进行教育引导的个案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