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画像砖、画像石中所反映出来的汉代建筑形象

2023-02-09黄续byHuangXu

雕塑 2023年6期
关键词:画像砖画像石画像

文/ 黄续 by Huang Xu

(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与公共艺术研究所副研究员)

中国传统建筑的发展中,汉代是一个重要阶段。因为历史久远,汉代建筑并没有木构建筑实体留存于世,只有一些建筑遗存,总体可分为地上、地下两大类:地上为各种墓前祠堂、阙观或其它地面建筑遗址等;地下则为各种各样的墓葬建筑。但汉代同时又形成了积淀深厚的汉画图像遗存,包括汉画像石,画像砖,汉墓壁画、帛画等多种汉代艺术形式,成为研究汉代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资料。在汉画像石、画像砖墓与石祠堂中,由于空间开阔,有充分的展示余地,因此,形成的画像石与画像砖既为建筑构件,又为雕刻装饰,其画面图像生动,表现力丰富。众多的汉画像砖、画像石中,往往直接描绘有汉代建筑形象,反映了汉代建筑文化的特点,值得研究。

一、象征身份与德行的门阙

阙分为宫阙、城阙、门阙、祠庙阙和墓阙,目前地面上保留下来的汉代石阙多为墓阙,主要分布在四川、河南、山东各省。一般由阙基、阙身、阙顶三部分组成,阙身上往往雕刻各种画像,画像内容丰富,有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出行宴饮、舞乐百戏等,有的还刻有题额,标明墓主人姓名、官职,或者记载营造年月。作为地面墓表的整体纪念性空间,阙只是标志性建筑之一。大量考古材料和文献说明汉代的墓表空间有一些基本特征:墓地界限以石阙为标志,阙门内为神道,神道两侧有成对的石兽或石人;神道尽头是地上封土和地下墓室,封土前有时还修祠堂,树墓碑。祠堂中的阙应是用于显示祠主的身份地位,祭祀者瞻仰祠主的威仪。冯汉骥考证认为“在汉代官阶至二千石以上者,墓前方可立阙”①。但仍有庶民为了孝道,使祠主灵魂享荣华不惜越界建阙,如营南孙氏阙、平邑皇圣卿阙的身份均为庶民。

在汉画像石和画像砖的图像中,比较常见的是宫阙和门阙,这些阙多为木结构建筑,台基上立柱,柱上安放斗拱,斗拱承托纵横仿木,仿木承托各层楼面,并出现了一斗二升和一斗三升的形式,是研究汉代木结构技术的可靠依据。在河南禹县出土的画像砖“双凤阙”中,阙为四层重檐,重檐之间有栏杆,栏杆之上有鸟雀,屋顶为殿顶,上有凤鸟,显示出高超的建筑技术。

阙在画面上位置多样,常立于大门两侧或者住宅之中,也有的位于车马出行图的起点或者终点。结合阙图在墓葬建筑中的装饰部位,我们推测它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是模仿死者生前的生活,显示其家产的富有和地位的显赫,因为没有一定官位的人是不会建阙的,在两阙之间还刻上看门的亭长和清扫的侍者,或是有人骑马经过,以表示门阙的气派。如滩溪县孜乡常庄画像石图像中在两阙之间还题刻有“太尉府门”铭文,在门两侧立双阙象征主人作为太尉的显贵身份。

另一方面则是对死后世界的描绘,将阙想象为天国的“天门”,蕴含死者升天成仙的愿望,这类阙多是刻在石棺的头部,也有的刻在侧面。如简阳鬼头山崖墓3号石棺图中的双阙之上就题刻有“天门”,寓意仙门。天门完整的配置即标准形式是天门前面有人、天门顶上有鸟,简略形式则是仅有双阙,最常见的也是双阙。

二、表达秩序、等级观念的住宅

因为年代久远,秦汉时期的住宅建筑如今已无遗构留存,但发掘出土的大量汉代陶制建筑明器,以及画像砖、画像石等则向我们传递了许多有关住宅形象的信息,将其与文献相互对照,可得知秦汉时期的住宅大约有如下几种类型:一般中小型为住宅、大型为第宅、坞壁,这些住宅类型也有其共同的特征,即都是用单体建筑进行组合成布局多样的合院。

汉代住宅单体建筑已经采用“一堂二内”的布局方式,即一字型排开,由正中一间堂屋、左右两间卧室组成的房屋。这种“三间房子”的建筑在汉代以后成为汉民族最普通也是最重要的居住形式,至今在农村仍处处可见,在汉代墓葬建筑中也能看到这种布局方式。汉代中小住宅的形象多见于该时期出土的明器,其房屋平面多呈现为“一”形、“L”形、“U”形,也有“H”形的。汉画像砖石中也有许多表现中小住宅的图像。广州出土的画像石中有“H”形平面的住宅,当中一横是主体,正中建二层楼,左右横接单层屋,两端再各向前后接更低的单层屋,大门设置在前院墙的中间,门的上部有屋顶。整个建筑主次关系突出,富有层次感。

大型宅第常有前、后两排或数排房屋,其间布置院落,形成“凹”形、“日”字形等多种平面类型。四川出土的画像砖中有“田”字形的四合院住宅,平面布局分为左右两部分:左边为住宅的主体,前后两进院,前院面积较小;后院面积较大,院内正中有面阔三间的单檐悬山式房屋,建筑采用抬梁式结构,屋内有两人席地对坐。画面中院落的右部也分为前后两小院,后院内建有一座形似阙楼和观的方形高楼,可能具有储藏和瞭望守卫的双重功能。在山东曲阜旧县村出土的画像石中,可以看到有的宅第还附有园林,种花植草,引流凿池,如山东诸城县前凉台村汉墓过道中的画像石,为四进院落,大门外双阙耸立,一进院和二进院中有条小河,儿童在旁边嬉戏,气势庞大,风景优美,又富有生活气息。这些汉代大型第宅往往规模宏大,装饰精美,显示出极高的建筑水平。

《说文解字》中说:“宅,所托也。”住宅在古代除了满足居住外,也是家族香火延续的依托之所。中国住宅建筑在汉代已经形成自己的风格。以四合院为主,平面多采用沿着中轴对称的形式,多为两进或多进,呈前堂后寝的格局,入门处常见有双阙的布置。前院面积较大,正面坐落着高大的堂屋,可接见和宴请宾客,堂屋的左右连接着称为东、西厢的房间。后院里建有称为寝的住屋,是主人和家眷平日居住的地方,沿院墙还有围廊环绕,一些大型的宅邸往往还另外增建一些服务性附属院落,形成规模很大的院落群。从宅第的形制来看,中国的大型宅第和宫殿的布局原则基本上是相通的,只是规模大小有所不同,建筑的整体布局受到儒家重视秩序、等级的礼学观念的影响。

三、沟通生死的桥梁

汉画中所反映的桥梁,以梁桥和拱桥比较多见。孝堂山石祠西壁画像刻绘有三折平拱形大桥,在平拱两端立望柱,柱上二鸟相对。这种三折平拱型大桥,四川、山东的汉画像石中屡有所见,山东苍山元嘉元年画像石、嘉祥武氏祠、沂南古画像石墓、成都昭觉寺画像砖等石刻作品中都有类似的古桥形状,为研究和了解汉代桥梁建筑的历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河南南阳新野樊集M24墓画像,刻绘有拱桥,上面有两层栏杆,桥端两柱也有装饰物,拱桥身有铆钉团点,桥下有柱,柱上以一斗二升拱承托桥身,桥头有阙的建筑。拱桥上置以竖柱和方形装饰物,桥端设有阙,表示汉代的桥梁已经具备了建筑功能。汉画图像生动地再现了汉代建筑的艺术与技术。

汉代画像中桥梁的形象主要出现在历史故事、渔猎场景、车骑过桥和战争场景等题材内容中。在这些图像中,除了桥梁本身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功用外,桥梁在某些场景中还具有了穿越生死的功能。以桥上交战图为例,在墓室中,桥上交战图一般配置在前室、中室的横梁和墓门的门额上,图中交战双方以胡军和汉军对战者居多,如山东嘉祥武氏祠前石室画像和沂南北寨村墓的墓门门额画像。但在更多的河桥图上,看不到两军对阵厮杀的场面,如山东苍山县兰陵镇出土的河桥车马图画像石和山东临沂白庄汉画像石墓出土的河桥车马图画像石,描绘的都是男、女墓主的四维轺车和輧车在众多军卒骑吏的护卫下自右而左越过河桥的场面。这种河桥交战图和墓主车马过桥图的大量出现,证明这是汉代画像的一个重要题材。

信立祥先生认为,将墓主车马出行行列与河、桥联系在一起,与我国古代的宇宙构成观念有着直接关系。中国古代认为宇宙世界由天上世界、现实人间世界、地下鬼魂世界三部分组成,人间世界与诸神上天世界的分界线,就是流淌在天际的银河。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的墓主车马出行图上画出河、桥的做法,也应受到了这种中国传统宇宙分界观念的影响,出车出行有穿越生死,到达仙界的寓意。汉画像胡汉交战图中的河桥,同样是幽明两界的分界线和通路,一方面可能喻示升仙过程,墓主人必须通过激战才能进入仙界;另一方面也可能表现墓主率领军队,打破冥军阻拦,赶去接受拜祭的场面。

四、“登高升仙”的台阁

台的起源很早,殷代有鹿台,周代有灵台,但却没有详细的记录。战国时筑台之风非常兴盛,《老子》记载“九层之台,作于累土”,《国语·楚语》:“楚灵王为章华之台与伍举升焉,曰:台美夫?对曰:……不闻其以土木之崇高雕镂为美。”说明台装饰精美,高大华丽,建筑等级比较高,是统治阶级彰显权力和财富的建筑。

自秦代以来台的记载渐少,宫室楼阁的记载却多起来。《三辅黄图》记西汉宫室建筑,有汉武帝“作建章宫,度为千门万户……乃于宫西跨城池,作飞阁通建章宫,构辇道以上下”“井干楼高五十丈”“未央宫有天禄阁、麒麟阁”等。阁也是建造在高台上的,东汉王充在《论衡·辨祟》中说:“鸟有巢栖,兽有窟穴,虫鱼介鳞各有区处,犹人之有室宅楼台也。”可见汉代楼阁建筑已经很普遍了。

台阁是画像石上常见的题材之一。江苏徐州铜山白集汉画像石墓祠堂东壁画像中有一座重檐的三层楼阁,高大雄伟。再如辽河杨馆寺画像石,画像内容是一座三重檐楼阁,下部是呈梯形分布的高大台基。汉代的画像砖和画像石中,多层楼阁的出现频率不算少,最高出现有五层楼阁,画像中的楼阁往往线条简单,结构上能看出自下至上逐层收小减低的形象。在新郑市山水寨沟出土的画像砖上有三重式楼阁的形象,楼顶上有一栩栩如生的的朱雀。屋顶在正脊、戗脊的尽端使用类似鸱吻造型的装饰,表明屋顶的形制和造型已很成熟。在神话中,仙鹤多以仙人的座骑或宠鸟出现,因此朱雀栖落于宫阀或屋檐上,是一种吉祥的象征。台阁的大量建造和在画像砖石中的频繁出现,证明当时的人们渴望接触神仙的心理要求,反映了汉代士大夫阶层对仙人生活的无限向往。

汉画像石、画像砖作为建筑装饰构件,营造了层次丰富的墓葬空间。从建筑文化的角度来研究,画像砖石中的建筑图像无疑更有学术研究的意义,它能帮助我们了解到汉代建筑发展的情况,从而有助于我们全面的了解汉代文化的全貌。汉代画像石、画像砖中的建筑图像反映出汉代建筑文化特征,一方面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呈现崇德、重礼的特征,兴建了大量具有象征意义的阙,形成住宅建筑中轴对称、前堂后寝、尊卑有序的布局特点;另一方面又受到当时道家清静自然思想和神仙观念影响,营建优美的住宅园林环境,使用神秘的凤鸟屋脊、修建高大的重楼,希望能够达到仙境,最终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汉代建筑文化。

注释:

①冯汉骥.四川的画像砖墓及画像砖[J].文物,1961(01):39.

猜你喜欢

画像砖画像石画像
威猛的画像
“00后”画像
北宋演员画像砖四人组
汉代画像石里的成都生活
画像
沂南北寨——大型画像石汉墓
新莽时期“函谷关门”画像砖研究
南阳汉代画像砖墓的渊源及其影响
《河西画像砖艺术》出版
汉画像石墓出土仿木结构石立柱初步研究——兼谈白杨店画像石墓出土立柱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