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莫扎特《d小调第20钢琴协奏曲》的音乐风格和演奏技巧

2023-02-07福建艺术职业学院邵凌

艺术研究 2023年6期
关键词:协奏曲小调莫扎特

福建艺术职业学院/邵凌

莫扎特创作《d 小调第20 钢琴协奏曲》,这部作品更是耗费了他大量的时间精力,同时这部协奏曲也展示了特有的旋律优美、构思严谨以及技巧复杂的特点,该作品的音乐风格兼具了浪漫主义的元素,展现了莫扎特对情感表达的深入探索和对于音乐形式的掌握和创新。莫扎特《d 小调第20 钢琴协奏曲》对演奏者的要求颇高。第一乐章演奏的风格是以快板的形式进行展开,与莫扎特之前明朗的作曲风格有着较大的反差。其中涵盖了丰富的技巧,旋律优美且富有变化,如快速的音阶、跳跃的手位移动技巧等等,演奏者需要具备良好的技巧要素和灵巧的手指。第二乐章以抒情浪漫为主,把第一乐章中紧张情绪逐渐缓解,这种创作模式是对当时古典协奏曲创作模式的又一突破。以展示协奏曲中复杂而精密的乐句,其音乐结构、旋律的运用、和声的发展、技巧要求以及莫扎特在作曲过程中的创新之处。在第三乐章中回旋曲是其中的主旋律,这部分的曲调从起初的紧张不安,逐渐到第二、第三部分进入到抒情明快,而后在愉快明亮的氛围中结束了整个作品。深入理解莫扎特的音乐思想和创作风格,以更好地演绎这部协奏曲。

一、《d小调第20钢琴协奏曲》的特色

(一)莫扎特古典协奏曲中独特的创作思维

在《d小调第20钢琴协奏曲》中,莫扎特沿用了古典协奏曲中两种极具特色的音乐形式,既体现了对古典协奏曲的保留,也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奏鸣曲式是维也纳古典乐派时期的一种曲式结构,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呈示部,展开部,以及再现呈示部。其中,呈示部又包括4个部分,具体包括了主部、副部、连接部、结束部,且各个部分的格式要求,旋律特点都较为鲜明,主题大多欢快,而结束时,也要结合主调性,选择相应的终止方式连接部作为导向。副部的调性采用的内容是全新的素材,当副部的主题与主部主题存在不同时,会使整个作品的音响效果更具张力。奏鸣曲式的思维特点,能够使作品既在主题形象和调式调性上有强烈的对比,又能与作品内涵的动机保持一致,使整个音乐更具逻辑性一致性。从音乐思维的发展来看,在进入18 世纪以后,奏鸣曲的曲式思维在协奏曲演绎中也逐渐普遍,这种新式思维的出现,使得协奏曲乐队和独奏乐队的音响效果得到了有效的突破。莫扎特在创作《d小调第20 钢琴协奏曲》是其中引入的奏鸣曲式思维,使其在同时代作品中独具特色。其第一乐章就有极为固定的全奏段和独奏端的位置,这也是对以往巴洛克风格的协奏曲曲式特点的突破。在《d小调第20钢琴协奏曲》中,采用了双呈示部加华彩乐段的形式,演绎其中第一乐章,借助双呈示部的形式增添了表现魅力,而第二呈示部采用独奏和协奏结合的方式,调和各自的数调,突显出协奏曲的快速音群。在创作时,考虑到前两乐章营造的紧张不安的氛围,又在第三乐章设计了与前两乐章具有明显反差感的内容,一扫前期的悲伤不安,以明亮愉快的情绪替代采用回旋曲的形式,实现了彼此的衔接。

(二)《d小调第20钢琴协奏曲》的调性选取及情感分析

从莫扎特创作的音乐作品来看,莫扎特往往会采用D大调来奠定旋律,而如果是明显明亮乐观的情绪,则会选择用F大调来渲染。在《d小调第20钢琴协奏曲》中,一些极为具有戏剧性的音乐桥段,作者使用了小调来酝酿气氛,在音乐氛围上展现出极度的悲伤性。并且,在这部作品中,莫扎特将悲剧意识贯穿始终。在莫扎特的创作生涯中,很少创作这种具有极端气氛的作品。从中也可以感受到莫扎特为这首作品赋予了特殊意义,希望听众能够从中解读出悲伤与快乐并存的信息。在这部作品中,与莫扎特之前的作品有着强烈的反差感,莫扎特前期创作的明朗是音乐作品呈现出强烈的反差感,节奏曲中有着极度悲伤的氛围。这也与当时的历史背景相关,在创作这部作品时,作者正经历狂飙运动的洗礼,无论是创作意识还是人文思想,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一时期表现在音乐风格上,具有更为浓厚的悲观主义色彩。

从创作背景来看《d 小调第20 钢琴协奏曲》几乎与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同时开始。而莫扎特创作《d 小调第20 钢琴协奏曲》时,也引入了歌剧的元素,使得音乐表现风格极具多样性特点。传统与现代交融性,让《d 小调第20 钢琴协奏曲》中一些精心设计的独奏技巧,更是突显出戏剧与交响融合的魅力,彰显出混杂的音乐气息。这种交响性与戏剧性的合作,使得整个作品结构,情绪渲染都是适度,在借助旋律中的主旋律引导,使得作品的交响乐元素更为突出,也别具风格。

二、《d 小调第20 钢琴协奏曲》的曲式结构及演奏分析

《d 小调第20 钢琴协奏曲》的第一乐章的是快板,双呈示部的设置使得整部作品中的音乐更加热烈。演奏者需要结合第一乐章的音乐主题,对此有清醒的认识,并采用钢琴独奏的方式完成演奏。在第一乐段的过渡段落结束后,要重点就本章节的旋律音进行整体操作,其中要保证音色流动中避免出现杂音,当氛围愈演愈烈时,需要演奏者将手臂重量全部传递至钢琴琴键的底部。在第一乐章有4个情感,不同的主题,彼此交织,这一特点也使得第一乐章的整体音乐情绪反复无常,而这也是本乐章的一大亮点。演奏者在演奏时需要有良好的音乐感知力和理解力,要能够感悟音乐旋律的变化,在演奏过程中,间距控制是一大难点,演奏者既要保障手部与琴键的着力稳重,也要保证后续演奏时灵活调整。在双呈示部的再次呈现环节,需要钢琴演奏者与后续乐队做好配合,使整个旋律更加多变,展现出此起彼伏的旋律特色,并在在线部进行演绎。结尾部分要以演奏旋律为收尾,作为本章的最后一个高潮部分,演奏者需要在演奏进入复调式对话后,凭借自身的演奏实力,以不间断的连续的力量来增强演奏时音色的丰润性,还要能处理好与乐队音乐之间的关系。

莫扎特的《d小调第20钢琴协奏曲》第二章的形式是浪漫曲协奏曲,是复三部曲式,降B大调,具冲击力和戏剧性的作品之一,在第84 小节,体现很强烈的戏剧冲突,使用的连续的三连音。通常以旋律柔美、抒音色情的方式展现,营造出一种浪漫而宛如歌曲的氛围。与其他协奏曲相比,《d 小调第20钢琴协奏曲》以d小调作为主调,这使得曲目的整体情感更为深沉和激烈。采用自由曲式,即展示钢琴独奏技巧和表达情感。以独特的主题和变奏呈现,展示了莫扎特卓越的作曲技巧和对情感的深入描绘。莫扎特《d小调第20钢琴协奏曲》第二章以其深情和浪漫的旋律,充满了对爱和细腻情感的表达。特别是在演奏第84 小节音乐织体发生了变化,衔接要流畅和自然,情绪的饱满,这使得这部协奏曲在音乐中传递了一种深沉而独特的情感体验。在演奏时手臂的力量,如何放松手腕部位,怎样在弹奏时注意触键技巧,增强音色优美和清晰感。

在莫扎特创作《d小调第20钢琴协奏曲》时,正处于巴赫逝世这一阶段,巴赫是莫扎特极为崇拜的作曲家,音乐家也是其重要的创作引路人。莫扎特在创作这部作品时,为了表现对巴赫的怀念,在第二乐章加入了一些极具宗教性色彩的旋律,这也反映出了莫扎特本人对于巴赫及其作品的称颂,在曲式结构上第二章节保持了与第一章节基本相同的特点,在保持原有曲式的同时,又对第二乐章的音乐规模进行了适当的缩减。演奏者在演奏这部分内容时要做好对呈示部分的表现,尤其在音乐结尾部要引出具有浓厚咏叹调的钢琴段落。释放微小的力量在琴键上,让和声部分更加丰富,明亮感更强,这就需要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配合踏板与琴键之间的力度和深度。同时要把在第二部分呈示部分的演奏主题,循序渐进,衔接好第一乐章与第二乐章。

第三乐章的演奏气氛是明朗愉快的,与前两乐章有较大不同,采用的是小快板形式,主要的旋律形式是回旋奏鸣曲,其中,第一主题以紧张不安为主环境,第二主题则峰回路转,先消减观众的紧张情绪,而后进入到轻松愉快的氛围下,使得同一乐章的音乐情绪也在,同前一部有较大的反差感,在后续的三次主题上,其采用的状态更为变化多样,并且融合了变换和声的方法,使得音乐特点更为鲜明,极为出彩,演奏时需要保持高度的节奏感和准确性。在《d小调第20钢琴协奏曲》的第三乐章中,有一个极为明显的演奏转变处,旋律线条清晰,和声丰富,情感深沉。在演奏时,需要充分展现这些特点,特别是在高潮部分的音乐表达上,会让听众有一种新旋律出现在脑海中,使得听众能够有更明显的不同处和新鲜感。因此,这时演奏者需要集中注意力,把乐曲要变动和变化掌握好,做好适度,不能没有准备好就进入下一阶段的演奏,让旋律准备环节有表现,为后续做准备。第三乐章虽然缺少发展部,但并不缺乏情感的变化。在演奏时,需要把握好各个乐段之间的表情和情感转换,注重旋律的流畅性和情感的连贯性,如从开始的庄重到后来的激昂,同时也要注意把握好音色和力度,鲜明的节奏、旋律和情感表达,需要演奏者具备高超的技巧和深入的理解力。

在尾声部分奔放热情的旋律要求演奏者要演奏出明亮和强颗粒感,要注意声音的通透流畅,在指尖触键时要敏捷迅速,最终全曲在一片热烈的氛围下结束。

三、《d小调第20钢琴协奏曲》的演奏技巧

(一)在音色的处理上

莫扎特的协奏曲中有很多表情符号,这些符号可以指示出情感和力度的变化。在演奏时,需要仔细阅读乐谱,理解并表达出这些表情符号所指示的情感和力度变化。《d 小调第20 钢琴协奏曲》的音色处理和旋律演绎来看,在演奏时,需要保持每个音符的清晰度,让每个音符都能够被听众清晰地听到。第一乐章部分的音色处理要求左手旋律,出现最上方的音,要坚定有力,其中在递进旋律中,要保证第一音程的手臂完全落下,并结合旋律走向使力量得以在手掌的不同关节位置做好转移,而进入到最后一个音程,则要主动提起手指,使旋律音能够得到彼此的最大化连接。钢琴的音色可以通过控制力度和触键方式来调整。在协奏曲中,需要使用不同的力度和触键方式来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和音乐元素。在第二乐章直接进入钢琴段落,这一章节也会与第一章节呈现较为明显的对比性。第二章节的旋律特点更为丰富,其中使用了长达36 小节的钢琴慢板段落,在这部分演奏时需要演奏者与乐队配合,由乐队以连续低沉的音型化伴奏来述说情感。在演奏这部分乐段时,演奏者的处境要比此前更为深刻,但指尖不应过度用力,要富有弹性。协奏曲中的动态变化是丰富的,从安静的乐段到激烈的乐段,需要演奏者具备对音量的良好控制。第三乐章的主题旋律是向上三度的跳进关系,在演奏时不能过于间断,要使每个音的前后都有联系。

(二)在速度和节奏的变化上

演奏时演奏速度和节奏变化,往往会直接影响到听众对音乐情绪和音乐情感的感知。在钢琴演奏中,踏板的使用对于音色有着重要的影响,使用需要谨慎,以避免过多的混响效果影响音乐的清晰度。对于一些欢快热烈的情绪,演奏者需要弹奏的速度稍快,而如果本身情绪压抑、悲伤,则要演奏时速度稍慢。在《d小调第20钢琴协奏曲》的第二乐章中,其中并没有设置相应的速度标记符,在这部分演奏上,莫扎特将其命名为浪漫曲,拍子是22拍。在节奏特点上整体舒缓柔和,第2章节的舒缓性特点,也与第1 章节的激烈性旋律进行了鲜明的对比。在第三乐章部分其采用的速度为急板,这也是莫扎特极少选择的用小调写出的回旋曲式结构。在第二乐章有部分的短暂休息,这个休息是给听众的听觉休息,也是给演奏者的体力休息,而后进入第3章节,就以飞快的速度持续的推进音符,虽然运用的是小调,但也给人以情绪高涨之感,与此前第一乐章忧郁的情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演奏者在演奏这一乐章时,其指尖要比前两乐章更为集中,既要保证音符的颗粒感,也要关注越剧之间的联系,要做好手腕与指尖的配合。

(三)在力度使用上

在演奏第一乐章时,这个乐章的力度变化较大,需要演奏者掌握好力度的控制,具备高超的技巧和细腻的手指控制力。演奏时需要注意突出主题,并将情感融入其中,需要演奏者持续的快速弹奏12 分音符,其中,不需要用过大的力度去触键,而是只用指尖贴键即可。第二乐章作为慢速乐章,与第一乐章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个乐章的力度相对较轻,带有一种柔和、抒情的氛围。演奏时需要保持节奏的稳定,需要演奏者具备精湛的技巧和表现力更强调旋律线条,而想要突出音响的厚重感扎实感,不能仅凭手指的力量,还要加入手臂力量,要使手臂力量能够松弛且完全的传入到手指部位。第三乐章在力度使用上和第一乐章基本相同,力度逐渐增强,表现出一种戏剧性的效果。演奏时需要突出情感的起伏变化,同时保持节奏的稳定。这个乐章中有很多快速的跑动和手指的跳跃,需要演奏者具备高超的技巧和敏锐的反应能力,都是16 分音符的快速跑动和8度,以及分解8度。这需要演奏者在手臂和手腕完全放松后,能够用指尖迅速敏捷的掐齐琴键。

(四)在钢琴独奏和乐队关系上

钢琴独奏在乐队中需要与其他乐器保持合适的音量平衡,共同维护乐曲的节奏和律动,避免出现明显的偏差。演奏时需要根据乐曲的要求和乐队的配置来调整自己的音量,过于突出或被其他乐器淹没。《d 小调第20 钢琴协奏曲》这部作品中钢琴与乐队的关系是对话交流,是相互关系。在莫扎特此前的许多节奏曲中,大多是演奏者对华彩乐段的炫技,这种炫技式的演奏往往忽视了独奏与乐队的配合。在这部钢琴协奏曲基本框架得以确立,并且,在它的协奏曲中实现了独奏与乐队之间的和谐交融,使人们有了新的演奏视野。其中独奏与乐队的鲜明印象对比,使得音乐表现色彩更加突出,虽然其中的乐队篇幅小,但是在与独奏的配合下,使得乐曲整个戏曲张力更强,戏剧冲突性更明显,也恰到好处的衔接了前部分的素材,使得整个乐曲既有戏剧性,又保证了乐曲结构的统一性。

四、结语

莫扎特《d 小调第20 钢琴协奏曲》形式宏大、内容丰富,极具情绪变化,在演奏时,声音的流动、高低和起伏,也是古典音乐中不可错过的经典之一。演奏的快慢,音乐的强弱,音色的捕捉和交织,协和度,这些演奏者要从节奏的控制、音色的控制、力度踏板以及独奏与乐队的配合方面做好把握,提升演奏效果,在行云流水般的旋律中荡起激情,让音乐充满脑海,而且至今仍然深受观众喜爱和赞赏。

猜你喜欢

协奏曲小调莫扎特
莫扎特
我与扬琴协奏曲《凤点头》的“缘”
你不是莫扎特
四 季 相 思
思 夫
五河小调
海浪协奏曲(上)
海浪协奏曲(下)
小调[六首]
少年莫扎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