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安徽省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分析研究

2023-02-06

农业与技术 2023年2期
关键词:出口额安徽省竞争力

胡 蕾

(贵州财经大学,贵州 贵阳 550025)

引言

农业是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产品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渠道,农产品的出口对于农产品竞争力的提升以及我国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1]。《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提出,到2022年要基本建立兴农制度框架,农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加快农业“走出去”步伐。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包含了产品质量、产业效益、生产效率、经营者素质、国际竞争力和农民收入等6个方面[2]。这意味着在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要重视农业对外开放的政策要求,将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落实到质量兴农的过程中。

安徽省地处我国中部,农业生产资源充裕,农产品种类丰富,是我国的农业大省。数据显示,2021年安徽省粮食播种面积超过666.67hm2,位居全国第4,粮食总产量高于400亿kg,创历史新高。农业生产信息化水平位居全国第2,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全国领先。从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数据来看,2021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为3041.7亿美元,较2020年增长了23.2%,其中出口额为843.5亿美元,而同年安徽省农产品出口额为15.7亿美元,仅占全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的1.9%,贡献率不高,低于与安徽农业生产环境相似的河南、湖北等省份。2022年安徽省委一号文件中提出,要奋力推动安徽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因此,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了解安徽省农产品贸易现状,测算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状况,分析安徽省出口竞争力不高的原因,从中总结出提升安徽省农产品贸易竞争力、推动农产品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对于安徽省农业向高质量新发展阶段的转变以及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推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我国高质量兴农的有益实践。

1 安徽省农产品对外出口现状

1.1 农产品出口贸易规模逐步扩大,出口结构不断优化

安徽省土地资源丰富,自然条件适宜,水源充足,是农产品种植生产的大省。随着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农业技术水平的升级,从出口贸易的绝对规模来看,安徽省农产品的出口贸易额呈现上升趋势。2011年安徽省农产品出口额为8.5亿美元,2012年出口额增至9.5亿美元,涨幅达11.7%。2012年后出口额增速放缓,2012—2016年间年均增长率在5%左右,2016年出口额为11.6亿美元,稍有下降。安徽省农产品出口额在2016年后保持了稳定上升的态势,“十三五”期间,安徽省农产品年均出口额为12.8亿美元,出口总额为64.2亿美元。截至2021年,出口总额已达15.7亿美元,为历年最高。从农产品出口额占全省出口总额的相对规模来看,安徽省农产品出口相对规模呈现出上下波动的态势,并且总体上随时间增加略有下降。2011年安徽省农产品出口占全省对外贸易出口总额的4.97%,随后的年份中在波动中下降,2020年该数值为2.87%,可以看出,虽然安徽省农产品贸易出口额随时间的推移呈现出增加趋势,但相较于全省总体贸易的出口规模的扩大,显示出农产品在出口过程中仍存在许多不足,出口竞争力不高。

1.2 农产品出口贸易结构不断优化

随着安徽省农业的产业升级,安徽传统农产品出口结构不断优化,传统农产品增长较快,特色农产品增速在近年有所放缓。根据安徽省商务厅相关数据,2013年在茶叶、羽绒羽毛、芝麻等农产品的出口上形成了一定优势,出口增速较快,其中羽绒羽毛出口近11450万美元,相较2012年增长了60.96%,发展势头瞩目。羽绒羽毛、蜂蜜、芝麻、蔬菜、坚果等传统类农产品的出口占据较大比重,其中蜂蜜和水果罐头的出口在2016年均有不同幅度的下降,但2017年呈恢复性增长。特色农产品如茶叶、中药材等在2013—2018年出口略有下降。安徽是国内盛产茶叶的省份之一,2013年茶叶出口额为13635万美元,同比增长36.34%,2018年为24661万美元,年均增长率接近16%。2019年,安徽省小麦、玉米、棉花、糖类、禽类和蛋类等产品出口占比较小,合计占比在0.6%,蔬菜、水稻、粮食、水果等农产品是安徽省主要出口农产品,共占据农产品总出口额的38.16%。

1.3 农产品出口市场多元化

安徽省农产品出口市场的分布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其出口市场分布在世界6大洲的各国和地区。安徽省商务厅数据显示,在2013年安徽省农产品出口市场中,大洋洲和欧洲市场的增势迅猛,分别较2012年增长42.81%和25.28%,除此之外,销往亚洲市场的农产品总额最高,为57081万美元,占比54.2%。此外,欧洲市场和非洲市场的农产品出口额接近,合计占比30%左右,销往大洋洲和北美洲的农产品较少,合计占比10%。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逐步实行,安徽省农产品出口额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始有所上升,其中对越南、印尼等国家的出口增长尤其突出,2016年分别增长90.9%与47.5%。2018年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额增长与对传统市场接近,分别为10%与11.61%。可以看出,安徽省农产品出口市场分布广泛,其中较多集中在亚洲、欧洲与非洲。可以看出的是,随着相关战略与政策的贯彻落实,安徽省农产品出口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如越南、印度尼西亚、泰国等国更为密切,但同时与传统市场如美国、日本与韩国等国家的贸易额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安徽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市场分布日趋合理与多元化。

2 安徽省农产品出口竞争力指数分析

2.1 国际市场占有率MS

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指一国或地区某产品的出口额在国际市场上该类产品出口额中所占比重。该数值可以反映一国或地区某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计算公式:

式中,Xwj表示世界j产品的出口额;Xij表示i国或地区j产品的出口额,在这里j为农产品。MS指数越大表示在该产品上的国际竞争力越强。根据表1可知,2011—2020年,安徽省农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总体不高,但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其中2011—2015年保持稳定上升趋势,2015年安徽农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达近年最高水平,为0.0767%,2015—2020年有所下降,但总体波动不显著,始终保持在0.071%以上。并且2011—2020年的整体增幅为41.27%,高于同期中国农村产品国际占有率增幅15.70%。可以看出,随着安徽省农产品产值的提升和贸易规模的扩大,其国际市场占有率整体来看同样有所提高。

表1 2011—2020年中国及安徽农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

2.2 服务贸易竞争优势指数TC

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又称国际贸易专业化指数,指一国或地区某类产品的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该国或地区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是贸易总额的相对值,能够在剔除部分宏观经济因素波动的情况下测度国际竞争力[3]。计算公式:

TC=(EXi-IMi)/(EXi+IMi)

式中,EXi表示一国或地区i产品的出口额;IMi表示一国或地区i产品的进口额,取值范围为[-1,1]。该指数高于0,说明该地区此产品的生产效率高于国际水平,反之低于国际水平。从表2数据可知,安徽农产品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在2011—2021年始终小于0,且整体在波动中呈现下降的趋势。其中2012年最高,为-0.1403,2020年降至-0.5611,为近年来的最低水平,并仍有继续下降的趋势。与此同时可以看到,中国农产品的TC指数同样显示出逐渐降低的趋势,并且始终处于比较劣势的地位。安徽省的农产品比较优势变化情况与之趋同,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逐渐减弱,可以看出安徽省在向农业贸易强省的转变中仍存在较多问题。

表2 2011—2020年中国及安徽省农产品TC指数

2.3 显示性比较优势RCA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指一国或地区某商品出口额在该国或地区出口总额的比重与世界该类产品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值,可以在静态角度衡量一国或地区某商品或服务所具有比较优势,计算方式:

式中,RCAi表示一国或地区在产品i上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EXi表示该国或地区在产品上的出口额;EXt表示该国或地区所有产品的出口额;EXw表示世界i产品的出口额;Wt表示世界所有商品的出口总额。根据公式可计算得表3数据。可以看出,2011—2020年安徽省农产品RCA指数始终低于1,属于显性比较劣势。其中2011年的RCA最高,为0.553,随后几年在波动中呈下降趋势,2017—2020年下降趋势较为显著,2020降至最低的0.281水平,这表明了安徽农产品并不具备显性比较优势,出口竞争力不高且处于减小趋势,农产品出口贸易相对于其他国家和地区来说处于弱势地位。

表3 2011—2020年安徽省农产品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3 安徽省农产品出口竞争力较弱的原因分析

3.1 农产品出口贸易所占比重较小,且处于长期贸易逆差状态

近年,虽然安徽省的农产品贸易无论在规模还是质量上都取得了发展,但仍存在农产品出口贸易在安徽省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较低、农产品贸易长年处于贸易逆差等问题,2019年农产品出口占省贸易总出口的4%,同为农业大省的山东为11.2%,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农产品出口竞争力较弱,使得安徽省作为农业大省的各项优势未能充分体现,尤其是在近年安徽省粮食产量连年创新高的情况下,单纯依靠低技术和高污染的农产品出口模式实行困难[4],使得安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优势。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阶段,农产品贸易同样面临增速放缓带来的考验,当前安徽省的出口模式尚未较好适应新发展要求下不仅仅依赖出口规模带来贸易收益的农产品进出口模式,缺乏凸显自身优势的核心竞争力。

3.2 出口农产品附加值较低,缺乏竞争力

安徽省无论是粮食种植面积还是粮食总产值,近年都取得了居于全国前5的成绩,是农业大省,但从出口农产品结构来看,目前原料性产品如蔬菜、茶叶等占据安徽省农产品出口贸易额的约65%,整体加工程度不高,以中低档农产品的出口为主,导致出口附加值偏低,安徽农业产值和农产品加工产值比例与我国总体该比例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5],出口竞争力不强。

3.3 出口农产品技术与标准较低

历年来安徽省农产品总产量与出口规模都有所增长,但其仍以出口初级农产品为主,且出口的农产品的技术水平有限,更多地是依赖于劳动力优势与自然资源,在农业的价值链与产业链中处于下游地位。由于新冠疫情在全球的流行,各国对生鲜等农产品的进口检疫标准提高,在此背景下安徽省的水产品出口在2020年骤降24.7%。此外,美国和日本是安徽省农产品出口大国,两国同样是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来源国,其严格的技术标准和认证体系同样对安徽省农业技术的更新与农产品相关科技成果的转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 推进安徽省农产品出口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4.1 优化农产品出口贸易结构,提高产业效益

无论是在中央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规划指导下,还是在安徽省政府出台的各项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下,安徽省农产品的出口贸易结构都迎来了转型优化的重要机遇。安徽地处长三角经济带辐射区域,港口分布密集并且航运发达,独特区位优势加上丰富的自然资源使得安徽省具备农产品贸易结构优化的基础条件,当前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安徽可以通过国际农产品市场的信息反馈,积极快速地调整省内的农产品生产结构,依托于在畜产品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中积累的国际竞争优势,转移过剩的农业产能,摆脱以出口初级产品为主的贸易格局,集中发展高附加值、精深加工的农产品。此外注重吸引外资在农业领域的投入,培育恰恰、黄山毛峰等本土出口的商标品牌,同时推动农产品保鲜、包装与贮藏业的协同发展,提高农业的产业效益。

4.2 加大农产品技术研究投入,提高农业开放深度

时值后新冠疫情时期,各项政策措施都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以及其进出口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在当前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农产品的出口内涵与技术投资成为当前国际竞争力较弱的困境突破口。基于当前农业生产信息化水平与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在全国领先的良好基础与2021年新建绿色农产品加工供应基地百余个的良好势头,加大对高品质、绿色有机农作物的投资与研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提高先进技术的应用范围,同时重视农业科技的合作,面向不同科技水平的国家,针对性地进行农业实验基地的建立与配套种植技术的引入,此外同步跟进企业和高校的人才培育,以市场为导向,推动农业科技成果的高效转化。

4.3 优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提高产品质量标准

基于安徽主要出口农产品大国,如美国、日本等对农产品的安全指数与卫生标准较高,以及对农产品质量提升具有推动作用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逐渐增加的现实情况,安徽省应积极对标国际农产品质量监管机制与认证标准,建立与之接轨的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促进农业生产过程更加高标准、绿色与安全[6],同时鼓励省内相关企业积极制定行业标准,并严格按照国际标准组织农产品的生产、包装与销售等。此外还可以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组建优势农产品生产联盟,提高企业的自身格局的同时推进农产品质量控制标准的提高与体系建设。

猜你喜欢

出口额安徽省竞争力
成长相册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墨西哥农产品对美出口额将达218亿美元
2020年玩具出口额逆势增长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W2018015 2017年巴西铜精矿出口增长29.9%
2017年7月塑料制品出口额同比增长11.1%
日本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