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得众 让青春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2023-01-31苏玲岳晓华

中华儿女 2022年12期
关键词:钻井队钻井新疆

苏玲 岳晓华

95后高得众,是中国石油西部钻探克拉玛依钻井公司—XD70105钻井队队长。从河北来到西风急、沙如雪、大漠戈壁的新疆,他想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找石油,在钻井行业成就一番事业。

“大学毕业时,很多同学选择了工作环境好的一、二线城市。得知我来到新疆,来到钻井队,朋友们都反对,他们觉得我应该留在大城市里。”高得众说。

因为梦想,选择西部石油

2018年,高得众孤身一人坐着火车来到新疆。在穿越了太行山的崇山峻岭,跨越了奔流不息的母亲河后,他第一次见到荒无人烟的戈壁滩。特别是来到钻井队后的野外作业,夏天的骄阳把他迅速晒黑,红工衣上经常汗湿一片。每天早上,干燥的空气总会让他流鼻血,还有与河北完全不一样的饮食习惯、钻井队12小时的高强度工作……对初来乍到的高得众来说,这里一切都那么陌生。

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高得众不免感到彷徨,他很想念远在内地的父母,也会收到同学在职场上进步的消息……这些让他困惑,难道这里真的是当初想来的地方,真是未来工作和生活的地方?

钻井队的老书记陈建看出了年轻人的迷茫,一有空就与高得众聊天,讲钻井、聊生活,也回顾钻井的历史、井队曾经的业绩。书记说:“钻井行业有句老话‘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年轻人,石油行业的广阔天地大有所为,石油事业的未来辉煌要靠你们来续写,快快成长起来,我已经迫不及待要看看年轻人带来的改变了。”

老书记的一番话,让高得众想起当初毕业时,他和同学通话时说的“想留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这是他的初心。

钻井队对这位新分来的大学生也格外关心,看他总是流鼻血,就把西瓜搬到他的房间。渐渐地,他喜欢上了新疆的水果,喜欢了新疆的拉条子、羊肉串和烤羊肉,也渐渐地与钻井队工人们打成一片,成了大家的开心果。

天气转凉,高得众褪去初来时的浮躁,渐渐定下了心。他把井队发的工资寄给父母,给自己买了新的手机。他的钻井技能也在不断提升,走上了实习技术员的岗位。他感受到钻井的酸甜苦辣,又重新燃起了斗志。

从“满腔热血”到“责任担当”

初到钻井一线实习时,高得众既兴奋又紧张,如何在最短时间内熟悉钻井工程的各种设备、各项工序,成了摆在他面前最大的难题。大量需要学习的知识、设备操作技能的不足,让他手忙脚乱。也正是如此,他明白了“我为祖国献石油”不仅仅只是一句高尚的口号,更是无数石油人的长期坚守、奋斗和付出。

2018年实习期,高得众在钻井队踏踏实实地干,一口井一口井地打,不断把书本知识转变为实际技能。在钻井队师傅、前辈、专家的帮助和指导下,他从最基础、最简单的事做起,他白天学习各种设备的操作,晚上向师傅请教各种工序流程,无论是推拉钻杆、搬钻头,还是计划工序、撰写报告,他都认真地学,仅用时三个月,就达到了转正考核要求,成长为一名作业“标兵”。

2019年初,高得众被派往准噶尔盆地南缘参与高风险井高101井的建设施工。南缘之于钻探行业相当于“哥德巴赫猜想”之于数学,是世界级的难题,也是石油钻井人都想攻克的难点,打成打好南缘井是一代又一代石油钻井人的梦想。为了攻克地质“四高两不确定”、工程八大难点等一系列难题,作为钻井工程师的高得众,每天比别人早两个小时上班、晚两个小时下班,留出更多的时间观察、分析、思考。

高得众坚持“两点”工作,一是每天“早一点”上班,将岗位每一部分都要巡检到,提前思考好当日主要任务;二是每天“晚一点”下班,配合交班人员做好交接班工作,反思今日不足和制订明日的工作安排,做到心中有底。

“工程技术人员是地下钻井的‘眼睛,每一步都不能出错。”所有付出,终有回报。当年,高101井创造了南缘区块同尺寸套管下入最深、施工最快、下入吨位最大等多项纪录。同时,高101井也是南缘第一口井深达到7000米的井,在完井施工后获得油田高度认可。

2021年初,高得众被委以重任,带领70207队参加呼图壁储气库建设。呼圖壁储气库是中国库容最大、工作气量最大、调峰能力最强的西气东输二线首座大型储气库,承担着为西气东输管网用户和北疆地区进行季节调峰等重任。

为高质量完成建设任务,高得众牵头关键岗位成员组成提速小组,反复研究邻井地质资料、工程设计,对施工中的风险点制定了针对性施工方案,通过优化钻头选型、科学强化钻井参数,合理调整钻井液性能,实现了提速提效目标。

四年来,高得众辗转准噶尔盆地南缘、玛湖、车排子、金龙等多个油田区块,参与多口重点井的施工任务,为中国石油创新创效贡献力量。他在荒凉戈壁留下了一串串沉稳的脚印、一滴滴坚毅的汗水,更积累了丰富的业务知识和宝贵的施工经验。

难题破解那一刻,阳光都明媚

2020年,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开展第一届一线生产创新大赛,高得众被公司派往参加培训比赛。这也是他首次接触相关的创新理论。

全新的知识体系,全新的挑战,为早日掌握创新方法,高得众全身心投入,每日制定计划,强化理论知识学习,力争将理论与实际结合。当时,高得众小组想要制作一种能够在现场对现场关键井控设备进行检测的工具,但在测试时,发现采集器容易被污染,造成数据失真的难题。小组查阅了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确定了45项解决思路,但无一不是高成本、难操作,脱离了现场需要易推广、易制造的要求。

项目陷入困境,高得众想到创新方法中的物理矛盾原理,提出建立“分流清洗”方案,完美解决了这个难题。随着问题不断被解决,设备也被快速优化完善。经过长达7个月的集中培训研发,高得众所在团队研制的井控装备检测装置以贴近前线生产、高效、易推广等诸多优点,在中国石油首届一线生产创新大赛工程技术专业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后来他与大国工匠谭文波老师、其他优秀人才组队,代表西部钻探参加中石油一线生产创新大赛总决赛并获得二等奖,同时在中国创新方法大赛中获得三等奖。

“我很幸运能够加入中国石油西部钻探克拉玛依钻井公司,并为公司作出一点贡献。”高得众说。2021年,正在一线进行项目的中完施工时,他接到公司通知,自己将代表公司参加西部钻探青年工程师技能比武。为了保障中完作业的顺利进行,高得众在培训开始两周之后才到达集训地开始学习。

大量的培训资料、多项目的培训内容,加上时间紧张,曾一度导致高得众情绪不稳定,但是公司和团队的支持让他感受到力量。他加班加点弥补前期的培训内容,学习其他参赛队员的优点,立足集训,苦练本领,弥补弱项。在最终比赛中,高得众所在团队荣获青年工程师团体第一名,他本人更是一路过关斩将,荣膺个人第一名。

今年10月16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高得众聆听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报告后,深受鼓舞和激励。“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述了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我既然选择了坚守,就要让坚守变得更加精彩,更加有价值,更加有意义。”作为新一代的石油青年,高得众时常告诫自己,选择了新疆,选择了中国石油,也是边疆选择了自己,中国石油选择了自己。每一位在新疆的人员都有义务去为建设美丽新疆尽一份力,每一位中石油员工都有使命去将“能源的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让“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号召植入内心,融于血液。

猜你喜欢

钻井队钻井新疆
自升式钻井平台Aker操作系统应用探讨
钻井队成本控制现状及主要途径探析
归侨钻井队一箭三雕
扫描“蓝鲸”——观察海上钻井平台
每期一照
裂缝性致密储层钻井完井液漏失损害带模拟
G0-7“工厂化”井组钻井工艺技术
新疆多怪
敬呈大庆1202英雄钻井队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