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流期刊建设背景下传统英文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提升策略

2023-01-25黄冬华

理论纵横 2022年6期
关键词:编委科技期刊稿件

黄冬华 杜 焱 蒋 伟

(北京科技大学 期刊中心 北京 100083)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科研投入快速增长,研发人员总量高居世界首位,研发经费支出也达世界第二位[1]。高水平科研论文产出随之快速增长,2020年我国作者发表的SCI论文数为549845篇,居全球第一,占全球SCI论文总数的25.85%;但其中只有25766篇发表在我国SCI期刊上,仅占4.69%[2]。一方面,世界第一的论文数量为我国SCI期刊提供了坚实的稿源基础;另一方面,我国SCI期刊的发文量还远不能满足我国作者的发文需求,大量创新成果需要到国外期刊发表,科技界对建设高水平学术期刊呼声强烈[3]。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资助项目,以推动我国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2018年11月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提出要以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为目标,做精做强一批基础和传统优势领域期刊[4]。2019年9月5日,中国科协等七部门正式启动实施“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5],这也是迄今为止我国在科技期刊领域实施的力度最大、资金最多、范围最广的重大支持专项[6]。2020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7]在科学家座谈会上讲到:“要办好一流学术期刊和各类学术平台,加强国内国际学术交流。”这些政策的推出与国家加大力度的支持,都为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我国英文科技期刊更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8],英文新刊不断涌现。2013—2018年,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累计遴选了90个D类新创刊项目[9]。2019—2021年,卓越行动计划每年批准支持30种高起点新刊[10],2022年增至50种。两项计划已累计支持230个英文新刊项目。随着新创办英文科技期刊数量的不断增多,我国传统英文科技期刊发展也遭遇了巨大的挑战。与传统英文科技期刊相比,新创办英文科技期刊在运作机制和学术影响力提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11]。

传统英文科技期刊大多办刊历史悠久,曾经在行业内具备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曾为国家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成果传播作出了突出贡献。近年来,由于国内外英文科技期刊的激烈竞争和特色行业领域在国民经济中重要性的减弱,优质稿源逐渐流失,学术影响力和行业关注度不断下滑。与高起点的新创办英文科技期刊相比,传统英文科技期刊大都面临着诸多的办刊困境:(1)编委会国际化程度较低,且大多处在“编辑部办刊”模式,编委参与期刊工作的积极性不高;(2)优质稿源流失严重,稿源国际化程度较低,尤其是来自于发达国家的高水平稿件占比偏低;(3)刊文方向比较陈旧,未能紧跟国内外相关学科领域的发展趋势,难以吸引新兴的作者和读者群体;(4)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较低;(5)宣传推广、数字出版和新媒体平台建设工作较为滞后[12]。

面对激烈的国内外竞争形势,传统英文科技期刊究竟该如何生存和发展,是中国期刊出版界面临的新问题。《矿物冶金与材料学报(英文版)》(以下简称IJMMM)原名《北京科技大学学报(英文版)》,1994年创刊,1995年被EI收录,1999年被SCI收录,是我国最早被SCI收录的高校学报之一,先后荣获中国“百强报刊”、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中国高校杰出科技期刊、中国有色金属出版物奖期刊奖一等奖等多项大奖,连续2期获得“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项目资助。2019年积极申请“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项目,但遗憾未能入选。面对困境,我们没有气馁,在学校与期刊中心的带领下深化改革,守正创新,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行业发展需要[13-14],努力建设一流科技期刊。2021年获得学校“鼎新强刊”跃升发展建设计划的支持。在各级领导、编委团队、审稿专家等多方的鼎力支持下,在学校“鼎新强刊”跃升发展建设计划的引领下,在期刊中心和编辑部的共同努力下,IJMMM学术影响力快速增长。JCR影响因子由2018年的1.221增长到2021年的3.850,增长幅度为215%,由Q3晋升为Q1;2021年首次进入中科院期刊分区2区;2019—2021年均被评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Top 5%),2020年获“中国高校百佳科技期刊”“第四届中国有色金属A级优秀期刊”,入选“有色金属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和“冶金工程技术领域科技期刊分级目录”T1级别期刊。本文通过分析探讨IJMMM近几年来为打造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所进行的探索与实践,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以期能为国内其他传统英文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的提升提供思考和借鉴。

二、实施人才强刊战略,夯实发展根基

(一)组建国际化、高水平的编委团队,推进科学家办刊模式

编委会是学术期刊的核心力量,建设国际化、高水平的编委会是提高英文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途径。IJMMM于2019年组建了第四届编委会[15],共计170人,包括国内外院士28人,国际编委44人,国际编委分别来自于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韩国和日本等16个国家。编委均为国内外矿物、冶金和材料领域有重要影响力的知名专家,多人在Nature/Science等顶级刊物发表论文,并有多位“高被引学者”。新一届编委会的国际化程度有所提升,人员规模不断扩大,结构合理,学科领域覆盖更广,为适应国际化、学科交叉与融合,实现世界一流英文科技期刊的建设目标提供了人才保证[15]。同时,注重汇聚青年科学家的力量,于2020年成立了第一届青年编委会,为期刊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IJMMM编辑部定期、多模式召开编委会议、学科编委会议、主编副主编工作会议,研讨期刊的发展现状和下一步发展目标等,发挥了编委会的学术引领作用。目前编委和青年编委团队已发展成为组稿约稿、稿件评审、宣传推广的中坚力量。同时,积极推进“科学家办刊”模式,聘请了41位中青年科学家(来自编委和青年编委)组成学科编辑团队,主要负责稿件的初审。而且还聘请相关学科国际知名专家担任执行主编并参与期刊的国际运营,负责稿件初审、国际稿件组织和国际宣传推广等工作。

建立专家编委的激励和晋升机制,主动联系和服务编委,激发编委的工作热情。每年评选突出贡献专家和优秀青年编委。同时,强化编委的责、权、利,开通编委的晋升渠道。再次,编辑与相应学科方向的编委和青年编委建立一对一的联系,定期走访或联络编委,通过面对面访谈、国际会议、视频会议、邮件和社交软件等多种途径加强沟通,及时了解其对期刊发展和建设的意见和建议,主动邀请其参与稿件评审、组织高水平稿件、期刊宣传等工作,提高其主人翁意识。

(二)建设学者型、复合型编辑队伍,助力期刊创新发展

一流的编辑队伍是期刊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正处在数字化转型和影响力提升关键时期的英文科技期刊,亟需一批具备国际化视野、高品质专业背景、高水平英文交流能力、能敏锐捕捉学科发展趋势与熟练运用新媒体的复合型编辑人才。IJMMM编辑部近年来引进了多名高素质专业人才,均具有矿物、冶金和材料学科相关的研究经历,且在国际高水平期刊上发表过文章。另外,编辑部还不断加大对编辑的专业素质与专业技能的培养。首先通过“传帮带”帮助青年编辑快速成长。其次,鼓励青年编辑积极参加编辑业务和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学习,不断提高综合业务水平。鼓励编辑参加线上线下的相关国际学术会议,以掌握学科前沿学术动态。采用“请进来”和“走出去”两种方式来加强学习,不仅邀请国内知名办刊专家莅临指导,而且还走出去向期刊同行专家学习,以提升办刊视野和能力。

制定期刊编辑的国际化、专业化培育计划。IJMMM编辑部曾借助“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项目资助,组织编辑赴美国或欧洲培训学习,以拓展国际视野。同时鼓励编辑开展编辑学项目研究和开展科技论文写作等相关培训,向学者型编辑发展。编辑部在做好稿件送审、编辑加工、排版校对的同时,还在服务专家、作者和读者、宣传推广、新媒体建设、数字出版平台搭建、编辑学研究、学术论文写作讲座等方面均进行了积极尝试,逐渐形成了一支素质过硬的复合型编辑队伍,先后获得优秀编辑团队、杰出主编、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协会优秀论文奖和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优秀论著银笔奖等荣誉。

三、坚持内容为王,严把期刊质量关

高质量的内容是期刊的立刊之本和生存之基。IJMMM编辑部一贯秉承内容为王的理念,加强高质量稿源组织,严格同行评议流程,加强编校质量建设,促进期刊高质量发展。

(一)加强选题组稿工作,提升稿源质量

选题组稿工作是发挥期刊学术引领作用的重要保障。IJMMM编辑部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做好选题组稿:(1)学科编委会议和期刊发展研讨会重点讨论选题组稿工作,同时编辑部会向编委专家征集重点选题方向;(2)依靠Web of Science、Scopus等重要数据库的分析数据及时发现学术热点、前沿成果和学者[16];(3)跟踪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家“973”计划等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了解学科最新研究进展,掌握当前领域研究热点;(4)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走访编委和国内外重要学术机构,捕捉热点,定向约稿;(5)关注同领域顶级期刊动态,阅读其最新发表的文章以及学者的评论及论文引用情况,及时发现热点和高影响力学者并进行约稿。近年来,编辑部借助编委专家力量,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学术热点前沿和学校重大庆典,策划了“氢冶金专刊”“北京科技大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合作40周年纪念专刊”“庆祝北京科技大学建校70周年特刊”等13个专刊,均得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

IJMMM编辑部还制定编辑年度约稿计划,鼓励编辑通过多种形式向编委专家组约稿件,并对组约到高水平稿件的编辑进行奖励,成效显著。2020—2022年期刊发表的高被引论文中有多篇来自编辑约稿,对提高期刊的影响力助力良多。为尽快发表具有重大影响和指导作用的科研成果,抢占高水平学术成果的首发权,IJMMM编辑部还为优秀稿件开辟绿色通道。通过组织专刊和约稿,在前沿热点领域逐渐形成聚焦,吸引高水平科技创新成果首发在祖国大地上。

(二)严格同行评议流程,提升审稿质量

学术质量是科技期刊发展的生命线[17-18]。IJMMM采用国际通用的ScholarOne Manuscripts在线投审稿系统,严格执行编辑部初审→学科编辑初审→双盲同行评议→主编(副主编)终审制度。编辑部初审主要审查稿件是否符合期刊办刊宗旨和报道范围,撰写格式及图表质量是否符合要求,英文写作质量是否达到要求,Crosscheck重复率检测结果是否符合要求,版权转让协议书是否提交等。通过编辑部初审后的稿件进入学科编辑初审环节,其主要审查稿件是否符合报道范围,文章在理论或方法上是否有创新性,文章语言表达是否流畅、符合逻辑等,对期刊稿件的总体质量和学术前沿性进一步把关,从源头提高期刊的整体学术质量。通过学科编辑初审后的稿件再发给编辑送同行评议。同行评议是科技期刊遴选论文、维护并提高学术质量的重要保障[19]。为了确保稿件质量和同行评议过程的客观公正,IJMMM实行稿件双盲同行评议制度。IJMMM拥有一支动态更新的来自50多个国家或地区的2000余人的国际化审稿专家队伍,送审时选择与来稿专业背景相同或相近领域又对作者不形成竞争的审稿专家审查稿件。单篇稿件在邀请审稿专家时,选择经验丰富的审稿人和学术研究相关领域的新生力量相结合,选择不同国籍审稿专家相结合,这样既有利于为期刊培养和打造连续坚实的审稿专家团队,也有利于稿件质量的提高和审稿速度的提升。“学科编辑初审”+“编辑送审”组合的模式,既发挥了编委对稿件质量的把关作用,也最大限度降低了编委的工作负担,还可以保证高效的稿件处理效率。

(三)发扬工匠精神,提升编校质量

编校质量是期刊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内容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期刊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IJMMM编辑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发扬工匠精神,坚持精雕细琢,提升编校质量。IJMMM严格实施“润色稿件作者确认修改→编辑加工→加工稿件作者确认修改→终审→发排→校对→优先出版→送印→发行”的流程。编辑加工时尽量遵循国际通行的编辑惯例,论文的编写格式、量和单位的使用、图表的设计安排、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都按照国际标准进行,达到齐、清、定的要求,努力达到去芜存菁、化璞为玉、画龙点睛的效果。校对采用三校一确认程序。IJMMM编辑部在日常工作中,采取了多项措施提升编校质量:(1)创新性高、语言表达稍差的稿件会先送给母语为英语的专家进行语言润色,以确保基本的正确性,并使其语言表达更为通顺和流畅;(2)采用参考文献校对软件“本地化定制版Word参考文献自动校对系统”,实现文献自动校对、引文顺序一致性校验、参考文献内容查重等功能,同时聘请助理编辑进行核对,最后再经责任编辑严格把关,确保参考文献著录的准确性;(3)XML在线排版系统的智能校对功能可以对文章的章节、图表、参考文献引用等顺序进行一键校对,提高了稿件编辑加工效率和准确性。

四、推进数字融合出版,构建跨平台、多渠道传播体系

(一)适应数字化出版需求,建设XML一体化融合出版平台

为更好地适应移动端阅读、数字化出版以及大数据挖掘等发展需求[20],IJMMM于2019年底建设了XML一体化网络数字融合出版平台(以下称融合出版平台),包括XML在线排版系统、生产流程管理系统、网站信息发布系统、移动微信精准推送系统等多个系统[21]。XML在线排版系统满足排版人员、编辑、作者等多角色在线排版、编辑和校对,实现在线批注、在线提问、在线交互等,全过程保留修改痕迹。文章一经排版即可在网站和微信公众号一键发布,随时更新,实现了单篇出版。XML生产流程管理系统可实现全流程在线生产环节监控,实现排版、校对、看清样、核红等在线业务流程处理,自动化组刊、自动化生成目录、自动化合成、自动化输出。移动微信精准推送系统通过生产发布与移动微信的高度融合,可实时给编辑、作者发送编校过程进度信息并在线阅读,编校过程中编辑与作者可以基于微信公众号进行在线即时对话[20-22]。

融合出版平台与ScholarOne投审稿系统实现无缝链接,打通了投稿、审稿、编辑加工、排版、校对、发布和传播全流程,实现了数字化生产流程的升级与再造,打造“生产即发布”的高效生产模式,实现“一次制作、多种生成、多元发布”[23],构建适应碎片化移动阅读时代的传播矩阵,同时可对接万方、知网、施普林格等第三方数据库,极大地提高了出版效率和服务质量,拓展了论文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二)建设功能齐全的中英文网站,多渠道引流提升期刊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配合XML一体化融合出版平台,IJMMM编辑部于2019年底搭建了国际化的英文网站,进一步提升期刊的国际曝光度,吸引了更多国际读者和优质稿源。同时为了进一步加强国内宣传,于2021年搭建了中文网站,发布中文文章亮点和中文长摘要等中文信息。通过与投审稿系统的对接,文章录用后3天内即可在网站最新录用栏目发表。读者不仅可以在网站上及时获取最新文章,还可以查询过刊资源,过刊回溯至创刊时的数据。基于一体化融合出版平台虚拟专辑策划和发布能力,IJMMM编辑部策划了32个虚拟专辑在网站进行发布,文章随时更新。基于网站的增强出版能力,可以将补充材料作为附件资源进行增强出版,以缩短论文篇幅。基于轮播图能力,编辑可以对精选的专刊、封面文章、热点文章、重要通知等进行重点推荐。文章详情页列出阅读、下载、引用等信息,同时可以通过脸书、推特、领英、微信等社交媒体分享按钮分享论文,扩大文章的传播渠道。我们还开通免费E-mail Alert(邮件速报)服务和RSS(简易信息聚合)订阅服务,实现主动宣传。网站与微信进行深度关联,互相引流,提高文章的传播力。先后采用非晓学术精准传播平台和AMiner智能学术期刊服务,精选专刊和优秀论文,并与中文官网配合,向中国读者进行中文推送,提高论文的国内曝光度和影响力。

(三)加强新媒体内容建设,搭建学术社区,扩大传播渠道

IJMMM于2019年9月注册了官方微信公众号。一方面,微信公众号与融合出版平台和官网高度融合,可以给编辑和作者发送文章进度信息,同频展示网站文章。另一方面,通过精选优秀文章撰写成微信推文在微信公众号发布推广,提高曝光率,以进一步吸引优秀作者,挖掘优质文章。微信推送内容以本刊学术论文推广为主,主要包括主编推荐、最新目录、封面文章、特约综述、文章精选、虚拟专辑、期刊要闻等。每半年对网站的虚拟专辑推送一次,转发专业群和相关专业方向学者,实现精准推送。为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和《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设立弘扬科学家精神栏目,宣传与矿物、冶金、材料相关的优秀科学家和科研人员先进典型事迹。

为了更好地服务学科建设及为专家、作者提供服务,促进学术交流,提升期刊知名度和学术影响力,先后建立了“矿物”“冶金”“材料”3个学科专家微信群及QQ作者群,汇聚了近3000人的专家和作者。制作了期刊宣传视频进行宣传推广,在微信公众号单日阅读量达到4000。还采取了多种措施来提高微信推文的阅读量和吸引粉丝。(1)将微信推文在专家群、各种会议群、朋友圈分享,同时鼓励编委、青年编委和论文作者转发,提高阅读量和关注度。(2)策划最美封面评选、期刊LOGO有奖征集等活动,搭建起与粉丝的情感链接,凝聚核心用户群体。2021年度最美封面评选单篇阅读量达到2.7万次。(3)利用期刊中心和兄弟期刊的微信公众号互相转发推文。微信公众号获得了编委、期刊作者和读者群体的关注和赞许,尤其是在矿物、冶金和材料相关特色学科领域的国内高校研究生及教师群体中的活跃度不断提高。

(四)建立国际化传播渠道,扩大国际宣传

IJMMM通过借船出海的方式,与施普林格·自然开展合作,整期文章和优先出版的文章采用国际显示度高的SpringerLink平台向全球发布。优秀稿件可以免费开放(Free Access)两个月,并在施普林格微信公众号和Facebook进行宣传,提高文章的关注度。建设期刊线上国际传播体系,采用科睿唯安邮件精准推送、TrendMD文章跨平台推送、爱思唯尔期刊超市等,与期刊施普林格网页配合,向海外专家学者推送优秀论文和专辑,将其引流回文章网页,提高文章的显示度和下载量。

(五)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走访专家团队,推进宣传深度

学术会议是汇聚专家学者、推进科技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也是期刊宣传推广、约组稿件、团结专家、快速融入学术领域、加强服务学术领域的理想平台[24-25]。编辑积极参加相关国际学术会议展示期刊并与专家学者进行深入交流;设计制作了期刊宣传彩页、宣传资料袋、易拉宝等,利用这些宣传资料在学术会议上对期刊进行推介;申请成为学术会议的支持媒体;将精心准备的中英文各1页的期刊宣传报告发给编委和青年编委,由他们在国内外相关学术会议上宣传推介期刊。同时,走访相关学院和科学家团队,将每月更新的期刊总目录定期发送给编委学者,开展优秀论文、优秀审稿专家评选,开设研究生学术论文写作课,开展线下期刊赠阅及编辑面对面交流活动等,均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

五、结论

目前,国内英文科技期刊的发展面临十分激烈的竞争形势,传统老牌英文科技期刊更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挑战。落选“卓越计划”让IJMMM编辑部重新审视了期刊的发展目标与定位,也坚定了IJMMM编辑部对标国际一流期刊,全面进行改革创新,重塑品牌形象的决心。在学习和借鉴国际一流期刊的办刊经验的同时,编辑部在办刊队伍建设、质量控制、融合出版及传播推广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与国际一流英文科技期刊相比,仍有一定差距。未来,IJMMM编辑部将继续依托北京科技大学优势学科的科研实力、优质学术成果和高水平人才资源,以文化传承、学术交流为己任,进一步推进科学家办刊模式、高质量的学术质量及编校质量控制、跨平台多渠道传播体系建设,以“专业化、特色化、国际化、精品化”为发展目标,瞄准学科发展前沿,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组织出版优质文章,发挥学术引领的作用,努力将期刊建设成为矿业工程、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世界一流学术期刊,为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编委科技期刊稿件
录用稿件补充说明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编委简介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编委简介
《计算机应用》获评“川渝一流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编委简介
本刊编委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