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对新时代高校学生会组织建设的启示

2023-01-25张晓媛曹光远

理论纵横 2022年6期
关键词:学生会时代思想

张晓媛 曹光远

(1.北京科技大学 昌平创新园区管委会,北京 100083;2.北京科技大学 财务处,北京 100083)

青年是民族复兴的希望,要能扛得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1]在建团100周年大会的讲话所指出的那样,“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一个民族只有寄望青春、永葆青春,才能兴旺发达。”习近平总书记常常挂念青年的成长,每逢青年的重要节日活动总书记都会参加,特别是在今年五四前后的短短几天时间里,习近平总书记接连给北京科技大学老教授亲切回信,与中国人民大学师生代表座谈,出席庆祝共青团成立 100 周年大会并讲话[2]。他带头研究青年问题,给青年群体回信,对青年工作做出重要批示指示,逐步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这一重要思想阐释了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时代内涵,指明了新时代中国青年教育、成长和发展的方向,也为新时代开展青年工作提供了科学思路和深刻启示。高校学生会作为接受党的领导和共青团指导的学生组织,是高校开展青年工作可以依靠的重要力量,站在建团百年这一特殊历史节点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对于高校学生会加强自身组织建设更好地服务青年发展有着深远意义。

一、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重要思想对高校学生会组织建设的意义

党中央在共青团十八大开幕式的致辞中正式提出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这一重要思想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围绕“为谁培养青年”“培养什么样的青年”“怎样培养青年”三大核心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战略思考和指导部署,形成了科学系统思想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十八大以来指导共青团开展青年工作的重要理论依据,对于新时代青年工作的改革发展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一新的历史方位,深刻把握青年成长发展的规律,着眼于青年发展的实际情况,准确分析了青年的特点,科学研判了青年的战略地位,为新形势下高校学生会组织建设提供了方向指针与实践路向。在“一心双环”的团学组织格局下,高校学生会作为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主体组织,要更加精准施策、更加聚焦现实、更加特色鲜明,进一步凸显新时代高校学生会的重要性。

(一)为高校学生会组织建设指明政治方向

从“五四运动”激发民族觉醒使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到“一二·九”运动掀起全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的新高潮,全国学联和各高校学生会始终同中国共产党血脉相连,在抗日救国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学生会被定义为在党的领导,团委指导下的学生“四自”组织,党的领导被摆在学生会定义的首位,“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在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发挥着先锋队和生力军作用,青年的成长发展与党和人民的事业紧密相连”[3]。但是当前高校学生会普遍存在政治属性不足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学习弱化,党的意识和组织观念有待加强,对意识形态斗争的严峻形势认识不足等,这些都反映出党的领导在高校学生会组织中弱化的问题。因此,在学生会组织建设中务必明确学生会建设的正确政治方向,发挥好学生会组织在青年工作格局中的基础性、示范性、引领性作用,保证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培养新时代青年事关国家前途命运,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怀青年成长的政治方向。在庆祝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对新时代共青团工作提出了四点希望,其中第一点就是希望共青团要坚持为党育人。学生会作为高校共青团开展青年工作的重要力量,加强政治性建设是其组织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学生会是学生的先进组织,要发挥好学生会来源于学生、贴近于学生、服务于学生的天然优势,坚持为党育人,帮助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引导青年在思想上向党靠拢,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二)为高校学生会组织建设提供重要遵循

青年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是保障青年成长成才的“压舱石”,是落实青年工作理念的实践形态,直接关乎青年工作的成效。当前高校学生会在开展青年学生工作的方法上面临很多问题,常见的问题归结起来大致有以下三类:一是工作方式因循守旧,难以适应新时代的学生特点;二是忽视学生的主体性,服务学生意识不强;三是新媒体运用不足,难以应对“互联网+”时代挑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学生会的职能发挥,大大降低了学生会在服务青年成长发展中的作用。时代不断进步,青年特点不断变化,青年工作的方式也要因时而变,高校学生会组织急需改革工作方式方法以更好地应对时代之变。

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并从我党开展青年工作的理论和实践中总结经验,针对青年成长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情况提出了新建议和新办法,为新时代青年工作的开展指明了路径。这一思想立足于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特点,分别从强化政治引领、思想引导、增强服务意识、创新工作方法等方面擘画了新时代青年工作的蓝图,呈现出系统性、实践性、创新性的鲜明特征,为新时代青年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高校学生会要吸收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重要思想中有关青年工作路径和方法的部分,将其融入到具体工作和组织建设中,补齐组织建设中存在的短板,全面提升服务青年的水平。

(三)为高校学生会组织建设树立正确导向

“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4]。在市场经济和西方社会思潮的影响下,利己主义和功利主义等不良的价值观念逐渐渗透到高校学生会组织中,对学生会干部的价值取向产生消极影响,具体表现为服务意识有待加强,工作作风不够扎实,个人荣誉患得患失等不良现象,这些现象显然不利于学生会的健康发展。因此,帮助学生会干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当前学生会在组织建设中急需改革的重中之重。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青年的价值观养成,他总是嘱托青年要锤炼品德,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年工作者要做青年成长路上的引路人、知心人,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学生会作为青年学生的自治组织理应成为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行者,自觉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汲取营养,在实践中锤炼品德修为,发挥“光源”作用,以身作则引领青年,塑造青年灵魂,凝聚青年共识和力量。学生会干部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努力提高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价值感,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着眼于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把握青年学生成长的规律,以贴近学生思想特点的方式和途径开展工作,切实提升学生会组织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对于高校学生会组织建设具有非凡意义,要推动其落地生根,真正让学生会发挥好引导青年、服务青年、帮助青年的正面作用,从基本原则、实践路径等方面予以整体考量。

二、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重要思想指导学生会组织建设的原则

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具有鲜明的理论特质,各个组成部分相互联系,具有内在的逻辑性。因此以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指导学生会组织建设不能有主观随意性,必须遵循其内在逻辑,必须把握其基本原则才能搭建起学生会组织建设的四梁八柱,保证学生会组织建设的基本效果,防止组织建设偏离航向。故而高校学生会在进行组织建设时必须将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重要思想的理论特质同青年学生发展的现实需求有机结合,注重把握党管青年、立足新时代青年特点、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在政治引领、机制建立、工作方法等方面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充足保障。

(一)坚持党管青年原则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5]2017年出台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首次明确提出党管青年的重要原则,这一原则是所有指导青年工作原则中最重要的一条,具有丰富的内涵。党管青年原则体现了党对青年工作的重视,阐明了党管理青年的主体责任。这一原则要求各级党委必须高度重视青年工作,将其纳入日常工作之中,要更多关心青年,了解并解决青年发展的现实困境和需求,让青年感受到党的温度。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青年使党的事业发展更富有活力,只有在党领导下青年运动才能走在正确的道路上,高校学生会进行组织建设务必要坚持党管青年原则,提高党在青年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号召力、凝聚力。

学生会在组织建设中践行党管青年原则要分别从组织、思想、行动三方面发力。首先,要从组织上管理学生会。学生会要吸纳更多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入会,提高党员在学生会干部中所占的比例,运用党的组织优势管理学生会。其次,要在思想上引导学生会。“高校作为知识分子集合地,容易受到多元文化及思想的影响,在不同程度上冲击着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6]要以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学生会成员,在思想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培养学生会干部成为学生意见领袖,在意识形态斗争中敢于发声,善于发声,关键时刻要起到正向舆论引导作用。最后,要在行动上规范学生会。学生会要对成员的行为举止严格要求,学生会党员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其他学生会成员在行动上向党组织积极靠拢,使学生会真正成为学生中的先进组织。

(二)立足新时代青年的特点

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一新的历史方位,深刻把握青年成长发展的规律,着眼于青年发展的实际情况,准确分析了青年的特点。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青年的特点做过很多论述,所有论述都指向了自信自强这一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主要特点。这一结论的得出既源于祖国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日渐提升,也源于新时代中国青年自身的不断奋斗。中国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使中国青年有了更广阔的发展平台和更好的发展机遇,青年自身的不断奋斗使其丰富了知识,增长了才干,这些时代变化反映在青年身上就呈现出自信自强的特点。学生会作为高校从事青年工作的一线力量,务必要紧紧围绕自信自强这一新时代青年的突出特点,将其作为组织建设的基石,注重青年的主体地位,尊重青年成长发展的规律,优化组织结构更好地服务青年、引领青年。

在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重要思想指导下,立足于新时代青年特点加强学生会组织建设应坚持以下原则:第一,以服务青年成长为目标,给予青年更多施展才华的机会。新时代青年自信自强的特点决定了新时代青年更加渴望展示自我,更加希望在实践中锻炼本领。学生会组织要优化招新机制,吸纳更多优秀青年进入学生会,同学校党委和团委联合搭建青年发展平台,举办符合青年特点、青年喜闻乐见的学生活动,让每个青年学生都能在高校找到属于自己成长的沃土和价值归宿。第二,给予学生会更多发展空间,增强学生会组织的独立自主性。高校团委需明确指导原则,要在学生会面临重大事务和工作遇到困难时给出指导意见,而在具体事务处理上给予学生会更多自主权利,充分释放学生会组织的活力,切忌把指导变为干预。第三,充分调研本校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组织建设。自信自强是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共同特点,不同高校的青年学生在自信自强这一底色上都有自己独特的色彩。马克思主义强调认识人的本质必须立足于现实的人而不是抽象的人,学生会要“下沉”到青年中去,对本校青年学生深入走访调研,主动了解本校青年学生的特点和现实需求,提高组织建设的针对性。

(三)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从自身的成长经历和丰富的青年工作经历中凝练经验,具有突出的实践性。从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到正定、厦门、宁德、福州、浙江的工作经历,再到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心青年成长,他多次深入高校与大学生座谈,结交青年朋友,给青年群体回信,可以说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重要思想的形成过程就是从实践上升到理论的过程。认识事物的过程就是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从诞生起就是为了指导青年工作的实践,高校在开展青年工作时不能只把这一思想当作纯粹的理论,必须要联系实际从理论回归实践。

理论联系实际是我党的优良传统,高校学生会在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指导下进行组织建设时要注重把握其精神实质和思想精髓,同实际工作相结合,拒绝教条和空谈。首先要学深悟透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提高运用其进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能力。理论只有被掌握才能变成现实的力量,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并不是直接拿来使用的“法宝”,更多的是开展青年工作的总原则和指导意见,只有掌握其中蕴含的科学理论、立场和方法才能更好地指导组织建设。其次,要将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同学生会工作实际相结合,提高组织建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每所高校都有自己独特的学工传统和校园文化,学生会在发展历程中也形成了一些颇具特色、行之有效的组织建设的经验,在实践中具体运用时要突出校园特色,保留优秀的经验做法和组织建设原则,在原有基础上提质增效,锦上添花。最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还应当及时总结学生会组织建设的成功经验,找出学生会组织建设的规律性特点,使之上升为理论,为进一步加强学生会工作提供科学的指导。

三、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重要思想促进学生会组织建设的实践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7]111十分重视青联和学联工作,指出:“青联和学联事业是党的群团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青联和学联组织一定要不断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学生会作为学联的组成主体,应当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学联组织的建设要求,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以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为抓手加强组织建设。

(一)强化党的领导增强学生会组织的政治性

政治方向关乎学生会发展的前途,关乎青年成长发展的命运。回顾中国近现代史就会发现,只要政治方向正确,学生会的事业就能够蓬勃发展,就会赢得广大青年的支持和拥护。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政治性始终是学生会组织的第一属性,学生会进行组织建设务必要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党的领导,将政治建设贯穿学生会组织建设的全过程。

首先,强化政治建设要加强高校党委对学生会的领导。高校普遍存在学生会组织中党的领导弱化的问题,这也是造成高校学生会组织建设弱化的原因之一。因此,高校党委务必重视学生会组织建设,加强学校党委对学生会组织的领导。在此基础上,一些高校做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例如北京科技大学学生会、研究生会成立临时党支部,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由学校党委书记为学生会、研究生会党支部党员上第一堂党课,并定期参加学生会大会与学生会成员交流工作,帮助解决学生会工作开展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其次,强化政治建设要促进理论学习常态化。坚定的政治自信源于坚实的理论基础,高校共青团应指导学生会形成理论学习常态化机制,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理论学习,加强成员自身的理论水平,比如定期组织读书会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并交流读书心得,组织开展社会调研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此外,还可以在学生会设立功能型党支部,依托党的组织优势开展“三会一课”,持续学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带动提升学生会干部的整体理论水平。

最后,强化政治建设要因地制宜加强政治实践。实践锻炼是最好的学校,也是锻造铁军的铁锤。不同地区的高校都有自己独特的校园文化和地区特色,高校党委和团委应当努力创造条件,因地制宜为学生会组织成员搭建参与政治实践的平台,积极组织学生会成员参与当地重大活动服务保障、学校重要事务的筹备等,在实践中磨砺理想信念,提升政治素养。

(二)聚焦职能定位提高学生会组织的先进性

学生会作为学生“四自”组织的使命决定了其必须成为青年学生中的先进群体才能担当起管理、教育、服务、监督青年的职责。因此,学生会要紧紧围绕自身职能定位,回归学生工作的初心,努力提升学生会组织的先进性。

首先,聚焦学生会职能定位要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有的放矢。学生会组织包括学生会和研究生会,两个组织对应不同学习阶段的服务对象,不同的服务对象决定了两者具体的服务侧重点有所不同。本科阶段学生以学习为主,乐于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参与社会实践的兴趣较强,且价值观并未完全成型,应以学生活动为载体,加强思想教育和引导。研究生阶段以科研为主,且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价值观,研究生会应注重提高服务质量,切实帮助研究生解决科研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优化科研环境。

其次,聚焦学生会职能定位要促进校院两级学生会联动工作。当前我国很多高校的两级学生会还存在一些相互疏离的情况,这无疑会对学生会组织建设和工作开展带来很大阻力。其实大部分高校的校院两级学生会部分职能相互重叠,为共同开展工作、建立联动工作机制、形成服务合力创造了条件。但是相较于校级学生会组织,院级学生会组织的建设显然并未十分完善,所以加强校院两级学生会联动机制有助于提升院级学生会建设水平,夯基固本。

最后,聚焦职能定位要为学生会提供充分保障。对学生会组织既要以引导、规范为主,也要为其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当前我国高校学生会组织普遍存在资源保障不足的问题,在开展工作或是举办活动时总是囊中羞涩、捉襟见肘,严重影响了服务学生的效果,降低了学生会对优秀青年的吸引力度。指导学生会组织的共青团应明确一名副书记分管学生会组织,一名专职团干部担任秘书长,客观上加强对学生会组织的资源保障,并在活动场地、活动资金上通过科学研判,提供更为适当而充足的支持。在组织保障方面,要对学生会干部实行严进和清退机制,选拔学生会干部时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明晰学生会工作管理制度,引入奖惩条例,细化学生会干部选拔与任免办法”[8],对于不合格、混日子的干部及时清退,全力保障学生会干部队伍的纯洁性。

(三)加强队伍建设巩固学生会组织的群众性

学生会组织成员作为先进的青年力量,承担着学生会日常运行的重要任务,其干部队伍的建设水平直接决定学生会服务学生能力的高低,关系到学生会组织能否得到学生们的认可和拥戴,“无论学生会的改革如何推进,学生会的立身之本始终是真正做到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9]。高校学生会组织务必下沉工作重心、下移工作力量,始终围绕服务青年、引领青年、团结青年这一标准注重选拔培养,加强学生会干部队伍建设。

第一,加强学生会干部队伍建设要注重培养服务学生意识。学生会组织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高校团委和学生会组织应当充分理解和践行这一宗旨。“学生会工作人员应走进学生,深入调查,征集同学们在教育教学、成长成才、生活服务、权益维护等方面的真实需求”[10],着力提高服务学生的意识,把学生评价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创建完善的学生评价机制,加强学生会成员和学生之间的联系,使学生会组织真正和学生“打成一片”。

第二,加强学生会干部队伍建设要提高权益维护能力。高校学生会作为高校学生的自治组织,维护学生权益是学生会组织的重要使命之一。学生会首先应拓宽学生意见反映渠道,深入学生群体调研,收集同学们关心关注的问题。其次,畅通意见处理反馈机制,将学生反映的问题收集整理反馈给学校,推动问题的解决。最后,建立学生权益维护评价机制,学生会定期将已经处理解决的学生意见公示,并抽选学生代表对处理结果进行量化考核评价,让学生感受到学生会踏踏实实为学生做实事,提升学生的信任度。

第三,加强学生会干部队伍建设要积累行政履职经验。当前高校学生会干部的工作能力参差不齐,部分学生会干部由于缺少学生工作经验,在处理学生会行政事务和举办学生活动时表现出力不从心,拉低了服务学生的整体水平。高校学生会需定期开展行政能力培训,由共青团优秀教师和优秀学生会干部授课,提升学生会干部核心素养。在承办学生活动时,要注重以老带新,做好传承,切实提升服务学生的能力,“鼓励学生干部多部门锻炼,培养其解决问题、防范冲突、化解矛盾的实际能力”[11]。

四、结语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高度重视青年发展,大力推进青年工作,出台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青年发展规划,部署共青团改革,党的青年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长期困扰学生会组织的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问题得到阶段性解决,学生会组织作为一支先进的青年政治力量逐步释放出新的活力。但是学生会组织的改革并未止步于此,一些深水领域的矛盾仍需继续攻克,使学生会组织的职能定位更加聚焦、引领带动作用更加突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经不可逆转,新时代的青年正处于中华民族发展的黄金时期,青年也必将在这一时期作出历史性贡献”[12]。学生会作为最接地气的青年组织理应成为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重要思想的忠实拥护者和坚定践行者,切实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发挥好来自于青年、服务于青年的群众优势,为党的青年工作凝心聚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猜你喜欢

学生会时代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学校“书记有约”走进学生会改革
学生会,是否真的很丑陋?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学联选举结果名单
试议高校学生会宗旨的意义及确立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