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2023-01-23南京浦口中等专业学校杨海玲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2年22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计算机网络实训

南京浦口中等专业学校 刘 伟 杨海玲

伴随着国家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在职业教育领域,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也逐渐加快。在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需要与其匹配,共同发展,更好地培育出理论与操作能力兼具的优秀计算机人才,更好地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

一、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教学改革背景

(一)大数据的含义与特点

大数据是指借助相关技术对海量信息、数据、资源进行的综合性处理。通过大数据,能为决策、分析、洞察等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撑和依据,是一种有效的信息资产,在社会各界有着广泛的用途。一般来说,大数据的特点包括了体量大、速度快、多样化,低价值密度以及真实性等。在大数据技术之下,不仅能快速收集庞大的数据信息,而且能快速抓取其中有意义的数据,并进行专业化处理,这种整合与加工有效完成了数据的增值。

(二)大数据对高职计算机课程改革的重要性

1.有利于提升教学精准性

结合当前信息化的时代背景,社会对职业人才提出的要求也日益提升。大数据在社会各界广泛应用的背景下,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将其与教育领域相结合,能使教师更快速便捷地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追踪、定位。在这种模式之下,有利于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改革中的优势与不足,也能借助大数据技术,广泛收集,整理社会中的招聘信息,挖掘企业的用人需求,更好地跟踪专业人才就业情况及动态,跟进毕业生情况,有利于进一步改进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教学人才培养方案,使其具有合理性,前瞻性,提高培养人才的精准度。

2.有利于推动教学创新

在智能时代之下,互联网为人们带来了丰富的信息和海量的教学资源,也极大便利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在大数据环境中进行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教学改革,能给予教师和学生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块,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组织学生提前预习,课中讨论,课后复习;也能为学生创设更多的实习实践机会,有利于丰富学生计算机网络学习体验,进一步开阔学生视野。

3.有利于促进教改深入发展

在大数据模式之下,高职院校开展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借助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形式,能更好地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交流与教学相长,通过在线教学,线下自学,既能促进学生的进步,也能通过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全面评估,为教师的教改工作提供思路。这能真正使教师从原来的课堂主导者,转变为课堂参与者,组织者,有利于强化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合作探究意识,也能使其更充分的利用课余时间了解计算机网络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最新的应用状况。

二、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价值

(一)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结合当前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教学现状,可以发现存在诸多短板。例如,在课程体系设置中,更侧重于对学生展开技能性考核,鼓励学生获得更多的资格证书,而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大数据背景下,借助大数据庞大的数据整合和专业调研优势,能促进教师更新理念,优化教学方法,也能借助移动设备推进智慧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应用技能和综合能力。教师需要更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方法,为学生的自我发展和综合进步提供支持。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引入项目式教学或任务型翻转课堂,借助大数据技术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估。组织学生登录使用相关的智能教学平台,并展开实践练习,结合网络管理、网络安全防护技术等不同模块的任务,使学生获取专业知识,总结学习问题,掌握实用技能,助力专业素养的培育与健全。

(二)变更课程考核和评价方式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大多依据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对具体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而大数据时代能帮助教师更全面便捷地掌握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信息与形成数据,也能使教师更好地评估教学全过程。例如,教师可以将移动终端接入教学管理体系,其中,对学生个人的出勤情况、课堂发言情况、合作探究情况、作业完成情况、预习实践情况以及综合成绩进行全面审核,以此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全方位评定。在一些对学生动手能力要求较高的专业课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上机考核+课堂演示+整体答辩”相结合的形式,开展综合性考评,更全面地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对专业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课程考核和评价方式的变革也意味着教师需要将以往课堂主导者的角色调整为课堂引导者,组织者。教师要结合学生个体差异适度调整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增强学生的学习感受,提升学生对课程内容的获得感、成就感。在高职院校内部,可以结合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进一步突破原本实训演练中的局限性,突出智能移动教学平台和相应软件的优势,鼓励学生开展在线打卡学习,保质保量地完成课堂任务与课下作业。

(三)丰富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基于大数据的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教学改革,需要教师充分发挥现代技术优势,例如,在课程教学中可以结合微课教学,慕课教学,翻转课堂教学的形式,提升课堂教学丰富度,增强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在慕课教学中,主要应用于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点或易错点,使学生能在短时间内集中于短小精悍的内容,实施模块化学习,更好地强化重难点的教学突破,也能为学生带来更优质的教学服务。在慕课教学中,需要结合线上平台,通过线上、线下有机对接的形式,扩充学生的学习空间,为学生提供更加开放多样的网络资源。为提升慕课教学的实效性,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提问考评,例如,定期对学生提问相关内容,并以打分的形式记录学生表现,将其纳入最终的课后考核中。通过这种形式,可以激励学生课下积极学习,不断扩充自身的知识体系,而借助翻转课堂组织学生通过网络教学平台预习课程内容,也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深刻具体的认识。教师可以结合世界技能大赛中网络管理项目,其中的路由器交换技术,服务器配置与管理信息,安全与故障排查等,以模块化的形式组织学生实习实践,或通过参与具体的技能竞赛实现课赛融通。教师可以按照教学难易程度对技能大赛的具体项目依次划分,借助演示加网络教学的形式,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实践。在一些技能操作重点的讲解时,教师可以将其录制成微课。并上传到网络学习平台上,使学生在课下能根据自身需求展开复习。

三、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一)建立健全与之配套的教学体系

为进一步保障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教学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高职院校需要为其创设与之配套的实践教学体系。要为学生搭建功能齐全的、设备运行良好的网络实践中心和机房,使学生能根据自身需求,合理运用先进设备,提升自身实践能力。为进一步强化教学质量,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学习的差异性,为其安排不同的实践任务。要重视学生对硬件知识、软件知识的综合学习,并为其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案,使学生能结合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循序渐进地进步。在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需要设立清晰明确的培养目标,并结合具体的岗位技术需求,为学生设置模块化、合理的教学任务,使学生通过学习,有效串联计算机网络专业知识。在考核体系上,需要借助大数据强大的抓取优势和整理优势,将学生的平时表现、课堂成绩、期末成绩以一定比例进行综合统计,从而对学生表现有更加科学合理的整体评价,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前沿理论知识和先进的计算机技术。

(二)彰显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基于大数据时代的整体背景,开展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教学改革,需要教师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以实用性人才培养为宗旨,落实实践教学。教师需要结合大数据技术,对本班学生的整体状况有全面了解,结合不同学生的学习性格,学习习惯,学习基础,学习能力,为学生设置分层教学的目标,有效调整教学重难点以及课堂教学进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尤其在实习实训课程上,更要强调学生的团队协作性,要以3~4人为小组,分工协作,结合具体的实训方案,连接相关设备,按照项目要求达成实训目标。小组成员在完成任务后,需要选取一名成员做实训报告,并且教师要结合各小组的表现情况、操作情况进行综合评比。也可以组织其中表现优异的小组参与省市甚至全国的技能大赛,以此来锻炼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参与兴趣。在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中,大多结合核心课程,设置有实训课程作为辅助,其中,往往由教师提出实训任务和实训要求,然后由学生自主完成。为进一步提升实训效果,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行设计实训方案,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度。对一些学习确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辅助其完成和掌握实训内容,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实训练习中需要秉承着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展开,在问题驱动下引导学生更加高效便捷地训练专业技能,强化自身素质。

(三)强化校企合作,推进“岗课赛证”的深入展开

推进创新驱动下的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教学改革,需要发挥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优势,要结合当前行业企业对计算机网络专业的需求,提升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的前瞻性、合理性。通过强化院校与企业的联系,强化教学改革与行业企业的配合,进一步提升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效性。要通过与企业的密切合作,建立稳固的校企联盟,更好地为课程教学改革注入资源与条件。例如,学校要引导企业参与教学改革,通过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共同设置教学目标,人才培养计划等,促进学生在学习实践方面的进步与提升。要促进教学软件的不断更新和知识体系的持续拓展,可以结合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形式,为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学生,设置更多实习实践的机会,使其结合当前行业的发展前沿,结合企业的现实需求展开专业学习。可以结合校企合作的发展现状,构建起人才培养的数据模型,对其中人才培养的各指标占比情况,展开分析设计,使市场需求与技术应用和高值计算机网络专业实训课程的统筹更加合理,使教学改革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未来发展要求更相适应,逐步推进教学改革因地制宜、稳步落实。在大数据时代下,伴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教学改革,需要通过数据建模,信息分析,使教师更深入具体地了解课堂教学,更详细细致地了解学生,以此提升教学工作的针对性、科学性、层次性,使每位学生都能在教学改革中获得进步与提升,不断强化自身的专业素养,持续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根据“岗、课、赛、证”四相融通的要求,在基于大数据的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需要构建精准对接岗位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要具有模块化、递进式,构建柔性模块的课程体系。例如,计算机专业,可以根据岗位的特点,将计算机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划分,分为多个知识模块。各个模块的知识、技能具有递进式的特点,难度逐渐增加,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各项岗位技能。对计算机信息安全、数据通信等方向的认证课程,要将其最新的行业认证标准,融入课程体系建设中。高职院校与合作的企业要加强沟通交流,立足岗位的知识和技能需求,共同开发针对性的专业课程、制订核心课程标准,校企联合,共同讲授专业核心课程,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与工作实际的联系。与时俱进,根据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更新开设的课程内容,使其保持先进性、科学性、实用性。这种能力培养导向的课程内容,有助于培养高素质、创新型的计算机专业人才。

四、结语

基于大数据的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教学改革,需要教师做好理念更新,不断丰富教学方法,变更考核形式和评价方式,优化教学内容,并结合行业企业的发展要求,对接社会发展趋势。在课程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强化校企合作,深入推进实践教学,并建立健全与之配套的教学体系。通过岗课赛证融通的形式,为学生搭建更广阔的发展平台,为我国计算机行业培育更多优秀人才,真正使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与日后的就业相结合,进一步提升教学体系的前瞻性,合理性,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就业与发展。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计算机网络实训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课程为例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基于模式匹配的计算机网络入侵防御系统
关于计算机网络存储技术分析
计算机网络环境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与探索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