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路径实施

2023-01-23东南大学成贤学院程希羲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2年22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协同育人

东南大学成贤学院 程希羲 程 兴

课程思政实则是指对教学课程进行整合分析,而后与思政课程建立同步教育关系,最早由上海市委组织提出,重点是为了进一步完成立德树人教学任务。尤其对大学生而言,若能在增强专业技能的同时,实现思政素养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借此提升其社会适应力。对此,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应保持深度沟通关系,明确协同育人思路,进而优化育人成效。

一、课程思政的实施过程

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下,教学工作需要实现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同向同行,进而在协同效应导向下优化教学成果。其中最早实施课程思政改革的城市是上海,时至今日全国已有约400门课程顺利开设课程思政试点活动。2010年在国家助力下先后开设网络课堂,充分运用网络技术,深刻彰显网络教育内涵,进而促进课堂空间的合理拓展,重点处理学生身心发育不匹配问题,用于加强学生学科知识与学科素养的同步提升。2014年建立了协同联动制度,督促各校从细节上落实协同育人事项。2021年教育部又颁布了以高等学校为主体的“思政理论课建设标准通知”,为高校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重要指引。结合课程思政推进历程,高等学校在确立协同育人目标时,需要加强专业课同思政课的深度融合,以期在任课教师协作下获取理想的协同育人成果。

二、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的作用

(一)深化立德树人任务

在课程思政视域下,若能达成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的协同育人目标,可以进一步深化立德树人任务。通常而言,大学生在参与专业课程活动时,能从中汲取丰富的专业知识,而思政教育则是为了教授大学生如何适应专业工作环境,如何履行岗位职责、如何在职业岗位上彰显个人价值观。经过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的有效沟通,能将思政教育知识渗透进专业教学课堂,进而传授给学生“知行合一”思想。立德树人作为教育领域的根本任务,需要将其提到重要的教育层面上。随着协同育人工作的顺利开展,此项教育任务也必然取得可观成果。因此,为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打造协同育人环境,是为了契合立德树人的要求。

(二)加强思想正确引领

协同育人目标的达成还可以加强大学生思想的正确引领。在新时代教育领域中培养高等人才,并非单纯地实现专业知识的补充与指导,更关键的是将大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人才,这样才能夯实我国的人才基础。如烟台大学的赵艺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的程瑶等,这些优秀大学生的闪光点不仅是拥有丰富的学术见识,还贵在他们具备奉献互助、服务精神。以往将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进行单独授课,显然无法促进学生的深思,且部分成绩优异的大学生,在思想观念上存在缺陷,尽管毕业后步入社会,也无法真正成为时代所需“栋梁之材”。随着协同育人理念的深化,刚好可以在为学生传递专业知识、讲授职业技巧期间,为其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借此提升高校教育中人才养成的质量。

(三)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大学生在其发展阶段,除了在学术领域要“有所成”外,其性格、品质也要趋于完善,这样才能增强其综合素养。在协同育人环境下建设的教学课堂,可以为大学生创造有利的学习条件,不但可以在接触专业知识时,积累知识应用经验,而且能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形成尊重他人、友爱他人、乐于奉献的观念,最终在协同育人模式落实中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不局限于单独培养学生的专科能力。鉴于此,从事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任教工作的教师,在全面达成协同育人目标基础上,能有效保障高等教育质量,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三、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的途径

(一)建立资源共享平台

在课程思政视域下,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要想为大学生提供协同教育服务,需要建立资源共享平台。此平台既能为大学生提供资源共享服务,又能为教师带来互动交流机会,便于在互联网技术下,改善教师协同育人现状。而且此平台还可以适当开阔学生视野,使之不局限于教材知识层面上,而是能从他人学习成果与道德行为规范中学会反思。特别是线上活动小组的组建,更是以互动互助性原则打造促进思政教育深度融合的学习环境。因此,教师需要对众多资源共享平台予以优选,适当提高线上交流项目的参与度。

例如,广东省福州学校在2022年5月份联合实验教育集团成功研发“协同育人”学习平台,该平台除了为各学科教师提供了实时互动服务,而且能促进学生家长的积极参与,在推行协同育人模式过程中,深刻展现了多方教育主体的联合育人价值。经过对该平台资源的学习,能掌握正确的育人技巧,实现学生心智性格的有效培养。同时,在师生与家长成功注册后,从中选出了多名“种子教师”,用于充当协同育人工作的模范榜样,有4名教师成了教育行业的模范教师,引领其他教师在协同育人活动中找准教育改革方向。

此外,在依托资源共享平台建立协同育人关系时,还应当充分利用教师的课下时间,就协同育人事项展开讨论。如选择线上交流方式,校领导可以组织教师建立微信群或论坛,专业教师能在微信群以及其他公共空间向思政教师请教思政教育方法,思政教师也能通过与专业教师的沟通,知晓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关联性。这一点也是促成协同育人目标的重要途径,由此体现协同育人活动的灵活性,避免专业教师强制在课堂上掺入思政内容,影响整体教学成效。只有得到思政教师的科学指导,才能提高课程思政融合度。

(二)培育教师协作意识

面对大学生开展协同育人活动,要求专业教师、思政教师都要具备协作意识。以往教师仅关注自身学科授课知识,未能意识到课程思政有效融合的重要性。而今在全面渗透协同育人理念时,要求教师应当一改固有观念,学会与其他学科教师分享经验、寻求指导,以便在协同育人思想辅助下能尽快完成教学转型任务。从专业教师视角分析,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为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一旦发现学生存在错误的思想认知,需要立即予以纠正。而从思政教师视角,则要求教师在思政教育中贴合专业性质给予思想引导,这样才能在跨学科思维的形成中,促进高等教育的协同发展。

另外,考虑到不同学科的教师在教学岗位上各有所长,为了引领教师关注其他学科知识,可以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加马克思主义理论讲座、时事新闻座谈会,并就社会热点新闻与思政教师各自分享看法。随着双方了解程度的增加,更易建立信任关系,而后可以召开公开课,为任课教师提供熟悉学生专业特征的渠道。在培养教师协作意识时,还需要加强课程思政建设,重点提升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除了教学设计、认知分析等基础能力外,还要重点关注教师的情感引领能力。从现有教师能力评估结果中不难发现:部分高校教师仅在专业课程范畴内掌握知识讲解技巧,忽视了学生在汲取知识期间的情感表达觉悟。此时,教师需要事先了解学生思政课程学习进度,而后在与思政教师联系后,找到专业课与思政课的关联点,重新完成备课任务。教师协作意识的培养还可体现在学校集体活动中,可以专门为任课教师设计实践活动,如拓展训练活动、竞技比赛等,通过合作活动的充分进行,保证教师之间逐渐形成高度默契,进而降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难度。而且也可以直接与学生一起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在教师的合力配合指导下,促使每一项教学活动都能顺利完成。

(三)深度融合思政内容

在教师履行协同育人职责时,应实现思政内容的深度融合,尤其是专业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重视思政课程知识的合理引进,以便在促进思政知识内化吸收中,促使学生的品格性格、道德水平都能在教师的双重教育下得以完善。

例如,医学专业教师在为学生开展专业教学活动时,可以培养学生迎难而上、崇尚医德的品质。在教学期间可以为学生播放古代医学典籍“本草纲目”作者李时珍求医著书的相关视频。如截取“典籍里的中国”有关片段,为学生展现李时珍在其行医道路上,曾以“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表明有志成为医者的决心,而且与其父曾多次参加义诊,修著医书的理想也是为了造福百姓。在后续著书时,也曾遇到过刊刻难的挑战,直到成功求取当代大儒作序,才实现此医书的顺利刊刻,教育学生学习医者救死扶伤的态度、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以及不畏难的坚定信念。

再如,会计专业教师要确立会计专业人才的培育目标,培养学生形成优秀的职业道德品质,掌握会计专业技能,还要具备良好的核算以及管理能力,将其培育成复合型的专业人才。教师应积极将课程思政与同专业教学内容进行有机融合。例如,在对学生讲解会计、经济法相关课程内容时,会计专业教师不但要讲解会计、经济法的基础知识,还应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会计人员应该具备的相应素质内容引入其中。这样才能让学生充分了解会计人员需要具备的能力以及素质,促使他们在熟练运用会计技能的同时,还能有效提高道德品质。在对学生讲解财务报表有关的内容时,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让他们掌握会计人员所需的素质,要做到对企业的高度负责,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实现自我价值。在对财务管理以及金融基础方面的内容进行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大局意识,让他们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帮助学生端正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在将来工作中,确立自己的信仰,并做到遵纪守法,根据会计相关标准来完成会计工作。

(四)丰富协同育人场景

在思政与专业课程的融合中,需要为教师创设丰富的协同育人场景,就此为课程思政理念的深化提供明确思路。

其一,需要为教师设计良性竞争场景。在高校教育中,从事专业课程以及思政课程教学工作的教师并非只有一位,此时需要搭配激励策略,促使教师主动参与协同育人活动,也可以采用晋升鼓励方式,帮助教师自觉完成协同育人转型任务,不仅将工作重心放在任教课程上,还应重视思政元素的充分展现。一旦在课程评估中发现教师未能转变固有观念,可以延缓教师职称评定时间,并为其开设专项指导活动,用于督促教师调整好工作思想。

其二,设计实训指导场景,在验证教师协同育人能力时,专门借助实训课程、实践社会活动,联合顶岗实习方法,为教师提供学科内容深度理解机会。如为专业教师提供思政课程“代课”服务,使其在任教中了解思政内涵,而后在开展专业课程教学工作时,能具备较高的思政知识敏感度。思政教师需要成为专业教师践行协同育人目标的辅助力量,既要为其提供思政指导,又要及时消除专业教师的思政教育融合误区,便于在多个协同育人场景中认真执行教学改革任务。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课程思政视域下开展协同育人工作,既能提升育人质量,又能促进学生全面均衡的发展。据此,应当结合课程思政实施要求,从资源共享平台、协作意识、思政内容融合、协同育人场景等方面着手,保证在落实协同育人理念过程中,保障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协同提高教学质量,引导学生凭借丰富的专业知识,在未来任职岗位上表现出正确的价值观念,继而增强我国人才储备力量。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协同育人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课程为例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