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业经营中有害生物监测与防治的探讨

2023-01-21崔玲改

新农民 2022年35期
关键词:松材林木危害

崔玲改

(河北省廊坊市文安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河北 廊坊 065800)

林业经营需要全面加强管理,尤其要保障林木生长质量,从而确保森林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兼顾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影响林业经营质量的因素极多,广泛包含地质条件、气候条件、人为破坏、有害生物等,需要针对各因素采取相应措施加强应对和管理,从而保障林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1 林业经营中的有害生物概述

其中林业有害生物指危害森林、林木以及林木种苗正常生长并造成病、虫、草害等的有害生物。林业有害生物除了最常见的病虫害外,还包括杂草、软体动物、脊椎动物以及其他植物。导致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的原因较多,主要包括林业有害生物的主动传播能力或繁殖能力强大、人工纯林病虫抗性弱、林业有害生物适应能力不断增强等。有害生物会对林木以及森林生态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如树木长势受影响乃至死亡、土壤环境遭破坏、森林生态系统失衡等。这意味着现代林业经营中必须针对复杂而多样的林业有害生物进行监测、防治,最大程度地减轻这些有害生物对森林的影响及破坏,从而保障林业经营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

2 林业经营中有害生物的监测

做好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工作,能够实时掌握有害生物发生情况,从而在对相应灾害进行预测、预报和预警,支持防治工作的有效开展,为林业经营管理提供有力支持及保障。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工作往往会配合调查工作开展,通过监测与调查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对有害生物灾害的准确分析、把握及预警。

2.1 监测范围

明确具体的监测范围,能够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工作等的开展奠定基础、指明方向,避免出现漏监漏测的情况,同时避免将资源、精力、时间等浪费在无需监测的部分。地方林业部门需要对辖区内森林、荒漠、湿地等不同生态系统的不同林木以及绿化树木、观赏树木以及相关生产与经营场所等进行监测,尤其要重点监测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著名旅游景区、历史名胜地以及人流与物流的集散地点,另外还需重点监测可能或已经发生重大危害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的区域。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合理布设监测站点,并且需要合理构建空中与地面相配合的立体监测体系,确保重点监测区域的监测覆盖率不低于95%,其他区域的监测覆盖率则不低于85%。

2.2 监测方式

2.2.1 踏查

踏查是较为传统的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方式,即安排人员进行实地查看,观察并记录相关信息。踏查活动一般在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时期组织与开展,并且应当确保每月落实1次以上,有效掌握有害生物灾害生情况。合理规划踏查路线,一般应确保该路线经过不同林分,长度则多控制在250~1000m,从而实现对线路两侧50~100m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情况的有效监测。

2.2.2 标准地调查

所谓标准地调查,简单来说就是对人为选定并代表待测林分调查因子平均水平的典型地块,并且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临时标准地和固定标准地。标准地的设置是应用标准地调查方法的基础和关键,需要在充分把握区域内森林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合理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块,并且标准地中一般应包含寄主林木100株以上。定期对标准地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有害生物发生时间、发生次数、发生量、危害程度等,做好记录,以此作为整个区域的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参考。

2.2.3   3S监测

3S监测是基于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以及全球定位系统相结合的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方式。其中遥感技术一般用于对林业有害生物的行为、危害症状以及生存环境等进行监测,会在实践中用到雷达、光学习通、航空摄影、航空摄像等基础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则通常是基于地理数据的处理、分析而实现,如通过树木失叶频率、生物地理气候数据等研究黄杉毒蛾对林木造成的危害。全球定位系统应用于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则一般是基于导航、定位、测量面积等功能实现对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发生情况的空中监测。

2.2.4 智慧监控

智慧监控是近年来快速发展并具有诸多优势的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方式。该模式通常会集成大量先进技术,包括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网络、互联网、卫星遥感、双光谱云台摄像机、无人机、环境探测一体机、虫情分析测报仪,能过实现对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的自动化、智能化监控。譬如通过无人机、双光谱云台摄像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能够基于视觉AI智能算法技术利用多层卷积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提取林区松材线虫病枯死树的特征,进而实现对相应病害发生情况的有效监测。

2.3 预测预报和预警

林业经营中有害生物的防治应当以预防为主,这是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好防治效果的关键。因此在林业有害生物监测中,应当做好预测预报和预警工作,进而为相应的防治方案制定提供依据。通常市、县级行政区域每10~30d就要对林业有害生物危害进行预测,对县区内主要有害生物的发生时期、发生量、发生范围以及危害程度等进行预测,结合林分以及气象因素保障预测结果的可靠性。对可能发生的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灾害,需要及时发布预报并指导相关部门、机构、人员等做好相应的防治工作。针对不同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的发生面积以及灾害程度,合理构建成灾指标,并对超过规定指标的灾害进行预警,一般是可能造成重大损失或较大灾害的有害生物灾害。

2.4 监测信息管理系统

为了保障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的有效性,有必要构建一体化的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应当包含监测信息分析、发生管理、防治管理、药剂药械管理、森林基础知识库管理、卫星导航、检疫调查、数据汇总、监测预报、数据共享、防治决策等基础功能,从而支持监测以及防治工作的良好开展。一方面,该系统能够实时搜集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相关数据,通过动态分析准确反映相应的灾害发生情况,提供灾害预测预报预警服务;另一方面,系统管理员能够对监测报表、数据分析结果、防治动态、防治知识、森林基础知识库、区域管等内容进行发布和更新。在智慧监测信息管理系统中,对智能虫情测报灯、智能孢子捕捉仪、弄敬业气象综合监测站、遥感无人机等智能设施设备获取的现场信息进行实时分析与处理,能够有效实现对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情况的动态监测,在无人监测的情况下为林业经营提供必要保障。

3 林业经营中有害生物的防治

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需要建立在准确把握有害生物灾害发生情况的基础之上。接下来以某地区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发生特征以及防治问题为参考,对相应的防治对策进行探讨。

3.1 有害生物灾害发生特征

人造林面积的增加,使得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发生面积有所增长。不过近年来由于智慧化林业有害生物监测体系的构建、科学防治手段的应用等原因,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逐步呈现出下降趋势,发生区域有所减少,发生总面积也有所减少。目前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重点往往集中在病虫害方面,对有害植物等的防治有所不足,这导致部分有害植物的发生面积较大,如紫荆泽兰、加拿大一枝黄花飞机草等。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的发生往往具有连片性,即发生面积和范围较大。这是因为有害生物本身通常具有较强的传播能力,能够在一定范围内实现大规模传播,进而形成大范围危害以及局部扩散成片的情况。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的危害程度往往是以轻度为主,这是因为在一系列动态监测以及科学防治手段的支持下,有害生物的发生得到了有效控制,并不会造成大规模的严重危害。不过局部地区某些有害生物灾害的危害程度依旧较为严重,而且还存在局部危害程度快速恶化的情况,必须加以重视并做好相应监测、防治工作。不少区域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的发生都是由于人为传入,如绿化苗木调运、物流运输、误将有害植物当作药材种植、输电线路安装等均可能造成有害生物入侵的情况。一般来说,林业有害生物往往都有较强的抗逆性、繁殖力、适应力,能够适应区域气候条件,才能通过广泛多样的渠道入侵并造成相应灾害。

3.2 病害防治

3.2.1 松材线虫病

松材线虫病是由松材线虫引发的林业病害,该病于1982年传入我国并快速扩散蔓延,导致大量松树枯死,已然成为林业病害中较为常见且危害严重的病害,需要做好相应的防治工作。针对松材线虫病的防治工作一般在松林或者包含大量松树的森林区域开展,如黑松、赤松、思茅松、油松、云南松、华山松、红松等。松材线虫病的发生一般需要感病的寄主植物、病原松材线虫、相应的温度条件以及媒介昆虫等。感染松材线虫病的松树会出现针叶失水的情况,之后树叶褪绿、变褐,最后针叶会变为红黄色,整棵松树枯死。为了有效防治松材线虫病,需要在林业经营中合理运用多种手段。发现感染松材线虫病的松树后,需要及时通过人工方法对枯死松树进行除治,如直接焚烧疫木、择伐改造、挂放诱捕器、喷施化学药剂等。实践中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多样化的措施进行防治。其中物理措施主要包括对枯死树进行清理、在林中挂设诱捕器;营林促使主要包括营造混交林、择伐改造;化学措施主要包括于松墨天牛羽化初期喷撒吡虫啉粉,并在施药有效末期再次喷撒,另外也可在松墨天牛羽化前通过打孔注射虫线清的方式进行防治;生物措施主要可采取在松墨天牛幼龄期释放天敌管氏肿腿蜂。另外还需要做好监测管控工作,通过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落实检疫执法工作,加强对林业病害发生情况的动态监测,为具体防治策略的制定与实施提供支持。

3.2.2 炭疽病

炭疽病是一种常见的林业病害,其主要危害植物的叶片、新梢、嫩枝等,会造成叶枯、叶腐、新梢出现圆形病斑、嫩枝干枯掉落等较为严重的危害,影响林木生长。林木炭疽病多在21~28℃、潮湿的环境下发生,因此春、秋两季的雨水多少往往会直接决定当年林木炭疽病的发生情况。林木炭疽病的病菌属于弱寄生菌,往往只会在植物生长衰弱、具有伤口等可侵入途径时才容易感病,而风雨、昆虫等则能够为病菌越冬以及传播提供媒介。因此综合来看,林木炭疽病多发生在植株长势不好、雨水较多的夏秋季节。林木炭疽病的防治应当以清除病原菌为基础,在秋冬与早春季节进行两次清除,及时将植株的病枝、枯枝、枯皮等清理干净,同时清除病原菌的越冬场所,于早春植株发芽前喷施石硫合剂。加强营林管理,对苗圃进行养护管理时需要合理控制浇水与施肥,对过于繁茂的林间植株进行修剪,及时清除病残枝的同时改善林间通风透光性,并在修剪后使用专业的伤口涂抹剂加以处理。如果移栽了树木,应当在移栽后及时使用恶霉灵、多菌灵等进行兑水灌根处理。结合病害监测信息,在林木炭疽病发病初期使用代森锰锌结合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喷施,每隔10~15d喷施一次,连续喷施2~3次。而在发病后期则需要喷施戊唑醇或苯醚甲环唑溶液,而且要对植株进行全株喷施。

3.3 虫害防治

3.3.1 天牛防治

天牛会驻食树木,导致树木的树叶枯死乃至影响树木正常生长、削弱树势、缩短树木寿命。林业经营中天牛防治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包括严格实行检疫措施、种植抗虫树种、加强林木管理、种植诱饵树、糖醋溶液诱杀、成虫羽化出孔前对树木进行涂白或者包扎处理、人工捕杀害虫、保护和招引天敌、喷施化学药剂等。其中天牛的天敌有啄木鸟、稀缺鸟、肿腿蜂、壁虎等,可根据实际情况保护和招引合适的天敌。而在喷施化学药剂时,则可根据实际情况喷施2.5%溴氰菊酯1000倍液、20%甲氰菊酯1200倍液、40%氧乐果800倍液、10%吡虫啉5000倍液等。另外在天牛幼虫期可于大雨后找到新排粪的蛀虫孔,挖去粪屑后向蛀道内塞入或注入樟脑丸、20%氨水、青虫菌6号液等,在幼虫阶段便可取得良好防治效果。

3.3.2 枯叶蛾防治

枯叶蛾会以林木的枝条、树叶、新枝、腐烂果实等为食,进而危害树木正常生长。对枯叶蛾进行防治可采取人工捕杀方式,利用枯叶蛾幼虫白天喜欢在树干聚集的特性进行修枝捕杀。而使用生物手段进行防治则一般使用微生物杀虫剂,即在幼虫危害期喷施杀螟杆菌800~1000倍液,并加入0.1%喷布青虫菌,同时确保用药温度为24~28℃、相对湿度为70%以上。而运用化学防治手段则一般可在虫害严重时喷施2.5%溴氰菊酯乳油3000~5000倍液。

3.4 有害植物防治

有害植物防治是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较易被忽视的部分,必须加以重视并落实相应防治工作,以免造成严重危害。实际上有害植物防治与病虫害防治类似,也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例如紫荆泽兰的防治便可综合运用物理、生物与化学手段,其中物理手段为人工挖除和翻犁;生物手段为人工挖除紫荆泽兰后及时补种高大植被抑制其恢复生长、引入和释放泽兰实蝇等天敌、栽种本地树种进行替代防控;化学手段则包括使用5%氯酸钠溶液、10%草甘膦水剂兑水进行叶面喷施。

4 结语

综上可知,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与防治能够促进林业经营管理水平提升,保障林木健康、良好生长,从而确保相应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等得到充分发挥。地方林业部门应当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积极健全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及防治体系,合理编制相应的防治方案,落实具体责任,全面加强管理,做好防疫监测工作,充分利用先进技术与设备,切实降低林业有害生物的危害。

猜你喜欢

松材林木危害
降低烧烤带来的危害
国家林草局发布2020年度林木良种名录
我国启动松材线虫病防控五年攻坚行动
药+酒 危害大
松材线虫病的侵染循环以及病原与病媒的综述
中幼林抚育在森林培育中的重要性
《松材线虫病生态灾害督办追责办法》出台
林木移植的注意事项
“久坐”的危害有多大你知道吗?
浙闽两省联防联治松材线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