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稻种植技术要点与田间管理策略

2023-01-21谢国龙

新农民 2022年35期
关键词:稻苗施肥量分蘖

谢国龙

(瑞安市农业农村局,浙江 温州 325200)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种类,而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水稻的产量和质量不仅关乎着人民的日常生活保障,更和国家经济息息相关。在种植水稻时加强技术应用,同时优化田间管理工作,对增加我国水稻产量、保障水稻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此,本文分别从选种、种子处理、整地和插秧来分析水稻在种植时应该注意的几处要点;再提出具体的田间管理策略,包括灌溉管理、施肥管理、病虫害防治、杂草管理、防倒伏和水稻收获。

1 水稻种植技术要点

1.1   选种

现在,水稻的种类越来越多,可以满足不同地区的种植需求。各地区在种植水稻时,一定要做好选种工作,才能够保障后期各项水稻种植工作的顺利进行。在选择水稻品种时,首先要做到的便是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种植环境和气候条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水稻种类,确保该种类水稻在当地种植时能够健康生长。水稻的质量是选择水稻品种应该考虑的前提因素,除此之外,还必须考虑其抗病性和抗倒伏等性能,确保水稻在后期培育过程中能够茁壮成长。

做好水稻种类的选择工作之后,还要选出在种植时使用的质量较为优异的水稻种子。首先要观察种子的外表,将外表有缺损或较瘪的种子去除,留下圆润饱满的种子;然后清洗种子,将表面的污染物去除,为提高水稻出苗率夯实基础;再通过晾晒工作,使种子的发芽率更有保障。

在此便对晒种选种技术进行详细分析:在阳光照射比较充足的日子中,对水稻种子进行约三天的晾晒,可以使种子更有活力,而且发芽率也会有所增高。选种时要使用盐水,不能够使用清水,因为清水选出的种子只是空秕子,不能选出半成粒,这样选出的种子在发育过程中成长速度较为缓慢,而且水稻质量也难以保障。因此选种时要使用盐水,将水的相对密度控制约为1.13,比如说将6kg盐融化到25kg水中,这样选出的种子成熟较为优异。使用盐水选出种子过后必须要使用清水将种子清洗两遍,才能够保障种子的正常出芽。

1.2  处理种子

为了使水稻在生长过程中可能受到病虫草害等因素的影响概率降低,在种子正式播种之前可以采取一定的处理措施,比如说使用农药浸泡种子,消灭在种子表面附着的细菌和病虫。也可以使用高温消毒的方法杀灭细菌。具体地讲,浸泡种子时可以使用恶苗灵等,消毒工作不仅可以有效预防水稻在生长过程中出现病虫害,也可以使种子尽快发芽。种子在浸泡时要控制好药物的浓度和温度,最初的1~2d内,要将温度控制在30~32℃;当出现露白后,再将温度控制在25~8℃,时间约为12~15h;当苗长约为1mm时,将种子平摊,降低温度至自然温度后就可以进行种植。

1.3  整地

种子处理好之后,还要对水稻种植地进行整理,这是为了更好地优化水稻种植环境,使得水稻在生长过程中能够有着充足的发育空间,保证阳光充足,通风良好。我国当下科技发达,在农耕中已经实现了机械化整地,粗耕等整地方式都可以使用农业机械来完成。在水稻种植之前就要先除去种植地的杂草,在水稻生长过程中也要定期进行除草工作,避免由于杂草过多而和水稻生长争抢营养。

1.4  插秧

插秧是水稻主要的种植方式,具体操作时必须要注意以下几点内容。首先,水稻田中的水分要控制好,总量必须要为水稻萌芽提供保障,不能够太多也不可以太少,要为后续各项工作的进行提供基础。其次,还要控制好水稻田的土壤质地,因为如果土壤质地过软,那么农耕机械无法正常运转,而且稻苗也无法直立,所以必须要保障水稻田,土壤软硬适中,使得农耕机械能够正常运转,同时避免水稻倒伏。与此同时,还要考虑到水稻培育过程中对营养的需求,先施撒肥料,提高土壤肥力。此外,在插秧时要控制好秧苗的深度,把握好秧苗之间的距离,确保苗木在后续发育过程中具有充足的生长空间,也能够保障土地利用率。

2 水稻田间管理策略

2.1  灌溉管理

水稻刚种植完成后,由于其根系生长并不完整,缺乏充足的水肥吸收能力,而且恢复期尚未度过,所以必须要做好保水工作,避免叶片在长期的高温照射下蒸发过多的水分。在建立水层时,主要采取浅灌的方式,水深约为苗高的1/2~2/3,不可以超过苗心,可以保障稻苗水分不会过度蒸发,避免稻苗枯萎;也可以保持土壤湿润,避免由于早晚温差过大出现冻苗。当水稻幼苗从黄色变成绿色,而且生长得到恢复时,要降低水层高度,水深约3~5cm即可,如此的浅水层有着更高的透度,可以促进提升水温和低温,有利于稻苗根系生长,根系的生长速度会更快,而且会发出许多新根,苗木的分蘖也能更快。当稻苗变成绿色后,也可以使用间灌的灌溉方法,循环进行灌水和落干,先灌水3~5cm深,自然落干至田面无水(田坑可有水),然后再灌水3~5cm深。

水稻灌溉过程中还要进行晒田处理,这是为了增强水稻分蘖,使水稻幼穗尽快分化。晒田可以使得土壤的理化性质发生改变,优化水稻生长的土壤条件,将水稻的生长中心转移到穗,更好地培养出大穗水稻。晒田还能够促进水稻根系生长,使水稻叶节横向发育,更加粗壮,抗倒伏能力更强,分蘖成穗率会更高,水稻的穗粒数会更多,结实率也能够得到有效增加。当水稻对水分没有那么敏感后,才能够进行晒田。此时的田间计划茎数已经大部分实现,绝大多数水稻已经完成了分蘖,如果水稻此时生长过于旺盛,过早郁闭,同时有土壤质地过粘的情况出现,就要晒田约7d,若未有上述情形出现,也能够不必晒田。晒天时要根据稻苗的生长情况和土壤质地来决定到何种程度,晒到地面龟裂、发白时即可,可以使苗干更加粗壮,避免水稻上部徒长,有利于根系生长。晒田的时间和强度要根据苗木的生长状况和天气、肥料等情况决定,如果稻苗的数量充足,而且生长旺盛,就要尽早进行晒田,而且要重晒,晒到叶片落黄明显,人站立其中不会下陷的程度即可;反之,要晚晒、轻晒,晒到叶片颜色稍淡的程度。

为了使得水稻在灌溉时能够保持地温,为水稻的生长提供有利环境条件,要采取增温灌溉的措施。如果是使用河水来灌溉,那么要安排好灌溉时间,在日出后或日落前的1~2h内灌溉;如果是使用井水来灌溉,那么要先将水引入晒水池,将灌溉渠道尽可能地延长,同时将进水口加宽,取井水表层来灌溉,尽可能地提升灌溉水温,避免由于水温过低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和分蘖。

在完成灌溉工作后,还要加强对田埂的检查工作,检查田埂是否牢固,避免出现漏水问题,因为如果田埂漏水,水稻田中的肥料等就容易随水流失,水稻在发育过程中的营养缺失,就难以保障生长的健康性。而且如果某一块稻田中的水流入其他田块中,就会使其他田块中的水过多,容易发生涝害,甚至会引起其他田埂的损坏。所以必须要定期检查田埂的牢固性和完整性,及时对其进行修理,避免出现漏水问题。

2.2  施肥管理

当水稻从黄色变为绿色之后,生长速度会加快,根系发育旺盛,分蘖快速,对养分的需求越来越多,因此必须要不断增加肥料的施撒量,在地温较低,土壤养分释放不完全时进行施肥。首先要把控好施肥量,主要以氮肥作为肥源,分蘖肥的使用约占全部生育期的1/3,使用尿素3~5kg/667m2,具体的施肥量要根据土壤肥力状况进行恰当的调整,如果土壤肥力较好,可以减少施肥量;如果土壤肥力较差,要恰当增加施肥量。如果稻苗生长较为健壮,施肥量可以恰当减少,如果稻苗长势较弱,可以恰当增加施肥量。还要观察稻苗的生长状况,恰当的施撒一些微肥。施肥时要使用合适的方法,由于肥料在施撒后并不会立即发挥作用,所以要尽早施肥,当水稻颜色由黄色变成绿色后立刻施肥。要根据稻苗的生长情况进行施肥,4/5的分蘖肥对全部的水稻进行施撒,另外的1/5要根据稻苗的生长状况酌情增减,如果稻苗长势较好,可以恰当减少施肥量;如果稻苗长势较差,可以恰当增加施肥量,以便于使得稻田中的稻苗长势一致。施肥时要选择较为晴朗的天气,如果下雨或者是有较大的露水,就要择日施肥,因为如果稻苗上有水,把化肥融化,就容易出现烧苗问题。完成施肥工作后,不可以排水,要保持水层,自然落干后再灌溉。

2.3  病虫害防治

水稻由黄色变成绿色后容易发生病虫害,所以在进行田间管理时,要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定期检查田间是否有病虫害出现的苗头,及时采取预防措施,要坚持防大于治的原则,可以施撒化学药剂来预防病虫害的出现。在选择药物时要根据病虫的种类,选择具有针对性的药物,并且严格按照使用说明来使用,保障能够在达到预防效果的同时,不会产生其他不利于水稻生长或生态环境安全的影响。

具体地讲,如果是稻瘟病,将会使水稻产量大大降低,在不同的时期发生,又会有不同的影响,而且危害部位也会有所不同,可以使用40%硫磺唑悬浮剂,将其与水以1:500的比例进行配置使用;或者是使用73%环唑可湿性粉剂,将其与水以1:400的比例进行配置使用,以达到防治稻瘟病的目的。如果是稻曲病或纹枯病,可以使用20%井冈霉素,将其与水以1:1000的比例进行配置使用;或者是使用50%甲基立枯灵可湿性粉剂,将其与水以1:2000的比例进行配置使用;还可以使用30%爱苗乳油,将其与水以1:4000的比例进行配置使用,然后在水稻的破口期以喷雾的形式喷洒2或3次,在抽穗期采取同样的措施。如果是百叶枯病,会使稻叶受到严重损坏,水稻穗数会大大减少,在整个生长过程中都有可能出现这种病害,出现的时间越早,危害就会越大,可以使用10%溃枯宁可湿性粉剂,将其与水以1:500的比例进行配置使用;或者是使用72%农用链菌,将其与水以1:3000的比例进行配制;还可以使用25%叶枯宁可湿性粉剂,将其与水以1:500的比例进行配置使用,然后以喷雾的形式,在水稻生长期间喷施3或4次。如果是稻飞虱,甚至可能导致水稻绝产,所以必须进行及时防治,可以使用10%高效灭百可炼油,将其与水以1:3000~1:2000的比例进行配置使用;也可以使用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将其与水以1:1500~1:1000的比例进行配置使用;或者是使用50%敌敌畏乳油,将其与水以1:1000的比例进行配置使用,然后以喷雾的形式施用,2或3次即可。如果是稻螟虫,就容易导致水稻出现白穗等问题,可以使用90%杀虫单可湿性粉剂,将其与水以1:1000的比例进行配置使用;或者是使用40%丙溴磷乳渍,将其与水以1:600的比例进行配置使用;也可以使用10%杀虫霜水剂,将其与水以1:200的比例配置,同样以喷雾的形式施撒2或3次。如果是黏虫,容易导致水稻出现光杆问题,可以使用50%杀螟松乳油,将其与水以1:1000的比例进行配置使用;或者是使用50%辛磷酸乳油,将其与水以1:1000的比例进行配置使用;还可以使用25%灭幼脲胶悬剂,将其与水以1:2000~1:1500的比例进行配置使用,然后在幼虫2~3的龄段以喷雾的形式施用2或3次。

2.4  杂草管理

在水苗的抽穗期中,如果有杂草出现,要及时进行清除,使用镰刀,在杂草生长点进行割除,即便杂草长出,也不会形成草籽。即便是在晒水池等处的杂草,也要及时清理,避免杂草籽随着水流进入水稻田中。要尽量在杂草成籽之前将其清理完毕,如果杂草已经成籽,要将其割掉,并且深埋于田间。

3   结语

各地区在种植水稻时一定要做好选种工作,选择合适的水稻种类和优质的种子,再使用农药对种子进行处理,使其发芽率能够得到保障,同时整理好水稻种植地再进行插秧,可以大大提高水稻的萌芽率。在水稻生长过程中要做好田间的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杂草清理、防倒伏等管理工作,及时收获成熟水稻。

猜你喜欢

稻苗施肥量分蘖
蔬菜施肥量控制技术指南
褐煤基有机肥对土壤肥力和沙葱产量的影响
浣溪沙·乡村四月天
光照条件、施肥量和播种时期等对几种野生芹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夏雨来临
水稻侧深施肥技术试验总结
分蘖对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浅析水稻分蘖与产量
高梁去留分蘖比较试验初报
公子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