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障碍设施在公园中的应用情况研究

2023-01-21李馨瞳牛泽阳徐可宁李佳璇张恒嘉李世炜

新农民 2022年35期
关键词:城市公园设施公园

李馨瞳,牛泽阳,徐可宁,李佳璇,张恒嘉,李世炜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陕西西安 710043)

无障碍设施能够帮助残疾人更好地参与到社会活动中,满足残疾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城市公园是人们活动的关键场所,从某种角度来说,可以反映出城市的发展方向。将无障碍设施运用到城市公园之中,能够使城市公园展现出最大化作用,从而为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参考。

1  无障碍设施和城市公园

1.1  城市公园

城市公园,是城市公共绿地的一种表现方式,主要是由政府或者是公共团体负责建设经营,从而满足公众的休息、观赏、娱乐需要。从广义上来看,城市公园属于城市的基础设施,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可以满足城市居民的休闲需要,并且也是开展文化传播的重要场地。

当前对于城市公园的定义并不一致,这主要是因为城市公园所涉及的学科较为广泛,在对于城市公园概念进行界定时,不同人员对于城市公园的理解也存在一定差异,而且当前城市公园处在不断发展阶段,很难精准定义[1]。可以将城市公园的概念总结为以下特征:第一,其可以进行防火防灾、优化周围环境、保护周围生态。二,城市公园中存在着公共设备、绿地,园林空间等。三是城市公园服务中。主体涵盖面较广,既需要为正常人提供服务,也需要为老年人,残疾人、儿童等弱势群体提供服务。

1.2  无障碍理念

无障碍这一观念最早出现于20世纪初,相关人员提出构建城市需要为健全人、残疾人、老年人、儿童等多个群体提供服务,却其可以自由、平等、无障碍的生活、从实质上来讲无障碍是物理制度、心理和信息的无障碍。坚持无障碍观念、运用无障碍设施,能够使所研发的产品和所属环境在满足普通人需要的同时,为不同群体人群体提供服务,比如说残疾人,老年人,这可以防止残障人群被区别对待的情况出现。

1.3  推动无障碍设施应用的因素

第一,残障人数增加。根据相关资料调查分析发现,近些年来残疾人口数量不断增加。虽然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和经济实力的增强,我国残疾人口增长幅度有所下降,但是整体仍然处于增长状态下,很可能会增加我国的公共卫生、社会保障行业发展压力。在这一情况下,就必须要大力推动残疾人事业的开展,补充、优化无障碍设施,满足我国经济健康、长远发展需求[2]。

第二,经济水平得到了提升。经济水平的提升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对于无障碍设施的研发和应用提供了较为有利条件作为支持。在新时期,人们的物质需要得到了基本满足,对于生活环境、生活设施等有了新的要求,更加重视人性化。残障群体对于无障碍设施进行应用时,不但重视设施的质量还较为重视设施的外观。因此,相关人员要考虑到残障群体个性化需要和生活习惯等科学的研发出适宜的无障碍设施,从而使其残障群体享受到更高质量服务,获得更好的发展。

第三,技术获得了一定发展。技术实力的增强为无障碍提供了技术条件作为保障。在新时期,技术实力的增强使更多现代化技术被应用到医疗行业之中,医疗技术更加发达,有效提升了抢救病患成功概率,可以延长人们的寿命。但是,也可能会由于一些因素影响,导致人们的部分身体机能缺失,这些人员可能会对于生活失去希望。在这一情况下,康复医学的出现,使这些人获得了新的机遇,有一定概率回归正常。除此之外,技术水平的提升还能够对于环境中的障碍进行消除。根据相关资料调查分析发现,假如残障人士想要独立生活,就需要运用一些辅助器材,比如说轮椅、助听器等,而这些都是技术的衍生物[3]。

科技的提升不但可以满足残障群体日常生活所需,还能够使残障消除更具活力和生机。并且技术在推动无障碍发展的同时,也推进了全社会的发展。

2  分析无障碍设施在城市公园中应用情况作用

分析无障碍设施在城市公园中的应用情况,能够对于无障碍设施的应用效果、功能、不足等形成一定认识,进而为无障碍设施的改良优化提供支持。因此,相关人员要重视这一工作的进行,加大力度进行研究,分析、汇总经验。可以将分析无障碍设施在城市公园中应用情况作用总结为以下几点:

2.1  可以构建健全的无障碍结构

当前,所构建的现代城市公园,基本上都可以满足正常群众的生活所需。但是,却遗忘了残障人士的生活习惯和应用需要,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残障群体出行压力。在构建城市公园时,要在确保正常群众需求可以得到满足的同时,重视残障群体的需求,满足其出行所需。将无障碍设施运用到城市公园中,坚持无障碍观念,可以使城市公园成为整体。在对于现有城市功能进行补充时,需要优化城市公园结构,满足社会中不同群众的需要。

2.2  为无障碍设备的应用提供理论条件

从实际分析发现,当前我国所开展的无障碍设计以及对于无障碍设施的应用和发达国家相比较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这就导致我国大部分园林无障碍设施的应用过于表面。在这一情况下,研究无障碍设施在城市公园中的应用,能够为之后改造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条件作为支持。从而丰富相关经验,打造出可靠的无障碍设施应用措施,营造出多角度、全方位的无障碍公园环境[4]。

2.3  展现出人文关怀

城市公园能够为群众提供一个轻松的环境,满足人们交流和活动需要。因此,城市公园要为社会中所有群众提供服务,运用无障碍设施,确保残障人员也能够顺利出行,满足其游览需求,从而在推动社会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同时展现出对于残障群体的关爱。

3  将无障碍设施应用到城市公园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无障碍建设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将其和发达国家进行对比,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不论是整体规划还是对于无障碍设施的应用,都存在问题。需要相关人员学习国际成功经验,并从现实出发,营造出特色鲜明的无障碍氛围。可以将无障碍设施在城市公园中应用不足之处总结为以下几点内容:

3.1  尚未明确城市公园层次

在新时期,城市公园都或多或少了使用了无障碍设施,但是在对于无障碍设施进行应用时并未开展层次分析,导致应用过程中问题较多,可以将常见问题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所应用的设施比较单调。对于城市公园分析发现,大部分城市公园中所使用的无障碍设施比较少,仅设置了第三卫生间以及坡道,其他地方并未对于无障碍设施进行运用。无法为盲道、无障碍停车位的建设提供支持。城市内的无障碍设施应该融入到城市公园各个角落,从细节出发合理设计,只有如此,才能够使残障群体在城市公园中获得更好的体验。

第二,无障碍设施功能并不科学。当前,城市公园中所使用的无障碍设施过于表面,并未体现出应用优势,无法满足残障群体的出行所需,甚至会阻碍残障群体的出行。这就导致无障碍设施的功能得不到展现,难以实现真正的无障碍。

第三,在对于无障碍设施进行应用时,所针对的群体具有片面性。不同人群对于环境和设施的需求差异较大,设计人员在开展设计时如果无法从整体角度出发,仅关注某一群体的使用需要,就会对于其他群体在公园中的活动造成影响。比如说某公园的地势平坦,并根据相关要求设置了无障碍坡道,可以满足肢体残障群体的出行需要。而却阻碍了视力障碍人群的出行。城市公园中所运用的无障碍设施需要为障碍群体、老年群体提供服务。而残障群体又可以被划分为视力残障群体、听力残障群体和肢体残障群体。在应用时,由于每个人的特征不同,需求也有所不同[5]。

3.2  功能和展现方式缺乏协调性

当前,在对于城市公园无障碍设施进行应用时还存在着过于重视数量而忽视应用需要以及美观性的情况。比如说,某一公园在尚未改造时是台阶,很难满足乘坐轮椅群体的出行需要。为了适应这一群体的需要,公园将台阶作为前提进行了坡道铺设,并没有考虑到形式是否美观。当前,城市公园无障碍设施应用过程中这一问题较为普遍,需要设计师从残障群体的角度出发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处理好无障碍坡道和台阶,在保障实用性的同时提高美观程度。

3.3  并未打造出完善的无障碍系统

对于城市公园无障碍设施应用情况分析发现,当前城市公园中所具备的无障碍设施缺乏衔接,并未将无障碍设施应用到各个区域中内,这就导致残障群体很难从一个区域直接进入到另一个区域中。因此,在对于无障碍设施进行应用时,应从整体角度出发进行规划,合理推进城市公园的无障碍发展。

我国无障碍发展时间比较短,和无障碍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不完善,所进行的设计、理论研究等,和发达国家相比,都存在一定滞后性。除此之外,无障碍设施并未被落实到位、缺乏应用反馈机制等,导致无障碍设施的应用缺乏系统性、全面性,无障碍设施很难展现出最大化作用。比如说,当前城市公园虽然铺设了盲道,但是只存在于某一区域,缺乏衔接,无法满足残障群体的基本出行需要。

4  对于无障碍设施进行优化措施

对于无障碍设施进行优化,提高城市公园无障碍服务质量,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能够满足新时期残障群体对于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求。因此,相关人员必须要对于无障碍设施的重要性形成充分认识,加大力度分析当前无障碍设施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制定适宜的措施做出优化,提高无障碍设施应用效果。在这一背景下,相关人员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进行工作:

第一,使公共设施更加舒适。相关人员在将无障碍设施应用到城市公园中时需要在坚持无障碍设计的基础上,使这一设施更加舒适。比如说,要将木质材料作为无障碍座椅的主要材料,并磨平边缘的尖角,带给适用人群更加舒服的体验。在进行座椅设置时,还需要考虑到残障群体和老年人群的身体特征,设置扶手等,在提供方便的同时使群众更加认可城市公园,愿意出行。

第二,降低公共设施操作难度。通常情况下,残障群体和老年群体都有着较强的自尊心,希望可以独立地进行生活,参与到各项社会活动之中,不愿意带给家人压力。因此,城市公园在对于无障碍设施进行应用时,需要考虑到这一情况,打造出适宜活动的场所,确保残障群体的能力可以得到提高,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公园环境。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确保残障群体可以获得公平的对待。运用能够符合残障群体现实需要和心理特点的无障碍设施。在对于无障碍设备进行使用时,要尽可能地简化流程,尽可能防止出现只有两个手共同配合才能够正常使用的设施[6]。

第三,打造完善的无障碍系统。对于无障碍设施进行应用,推动公园无障碍建设,并不是仅用某一个无障碍设施就能够达成的目标。城市公园中所开展的无障碍建设是需要长期、全面开展的。比如说,可以将语音提示贯穿到公园各个区域内。并合理设置盲道、无障碍坡道等,进而确保无障碍设施具有连接性,能够满足残障群体各环节需要。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关注城市公园内无障碍设施和公园外无障碍设施的联系,确保残障群体的出行需要可以得到满足,为其提供系统、全面的无障碍出行环境。

第四,分析所进行的无障碍设计是否可行。城市公园无障碍设计工作的开展并不是仅为某一群体提供服务的,需要确保所有残障群体的出行需求都能够得到满足。因此,在进行无障碍设计工作时,需要将满足肢体残障群体和视觉障碍群体需要作为前提。在尚未开展公园建设时,就将残障群体作为重要服务对象,从交通、信息传输、景观设计、基础设施应用等多个角度出发,分析残障群体需要。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鼓励残障群体加入到这一工作之中,从而提高其对于无障碍设施、环境的认识,进而避免大量不具价值的无障碍设施被应用到城市公园中的情况出现,进而获得残障群体的认可。

5   结语

根据上文来进行分析,将无障碍设施应用到城市公园中,可以为社会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支持,增强群众思想道德修养,推动社会稳定发展。因此,相关人员必须要将无障碍设施在城市公园中的应用予以充分关注,当前,在城市公园中无障碍设施的应用效果并不理想,仍有着诸多方面问题,需要相关人员加大力度进行分析,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优化,为我国无障碍工作的开展提供条件。

猜你喜欢

城市公园设施公园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形式美的研究
民生设施非“摆设”
刘玮玉艺术作品
我将打扫城市公园
在公园里玩
垂直循环式立体停车设施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探讨
公共充电桩设施建设正当时
一见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