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药物化学课程教学与四个自信教育融合的实践探索*

2023-01-15梁浩然王远强

广州化工 2022年8期
关键词:质子泵青蒿素新药

梁浩然,王远强

(重庆理工大学药学与生物工程学院,重庆 400054)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提出坚持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1]。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应当将 “四个自信”意识教育贯穿到日常教学过程中。

药物化学课程是一门涵盖发现与发明新药、合成化学药物、阐明药物化学性质、研究药物分子与生物大分子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综合性课程,是药学、制药工程、药事管理等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熟悉化学药物的结构、理化性质、构效关系、体内代谢及临床应用;为有效、合理地使用现有化学药物提供理论依据,为克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和从事新药研究奠定理论基础。药物化学课程还是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在保证教学过程的完整性、学生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有机融入思政目标,通过案例教学、主题教育、课堂讨论、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发挥专业课“润德细无声”的育人作用。

笔者通过挖掘与我国药物发展相关的教学案例,将其蕴含的思政教育有机融入到药物化学课程教学,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大学生对“四个自信”的价值认同。

1 增强民族自信,敢于攻坚克难

新中国成立时,经受了战争创伤的中华大地百废待兴,国民经济基础和科研条件十分薄弱,在许多领域包括生命科学领域和外国相比,有很大差距。伟大的人民领袖毛主席曾说过,“中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一定要在不远的将来,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我国老一辈的药物化学家们,艰苦奋斗,团结奋进,通过不懈努力弥补硬件环境的不足,在生命科学领域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案例1: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缺乏和(或)胰岛素作用缺陷所引起的,以高血糖、血尿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主要包括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其中,1型糖尿病可以通过胰岛素及其类似物进行有效治疗。20世纪50年代,Frederick Sanger完整解析出了牛胰岛素的氨基酸序列,并因此获得了195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胰岛素分子由两个二硫键连接的A、B两条多肽链组成,其中A链有21个氨基酸,B链有30个氨基酸。由于其复杂的结构,胰岛素一直未能实现人工合成。1965年9月17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北京大学的科学家宣布获得人工合成的牛胰岛素结晶[2]。这实现了人类历史上首个蛋白质的全合成,开启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新时代。牛胰岛素结晶的人工合成充分展现了我国科学家艰苦奋斗、追求卓越、敢为人先的民族气概,正如毛主席所说,“中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一定要在不远的将来,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通过本案例,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鼓励学生攻坚克难,奋发图强。

2 增强中药自信,深挖中药瑰宝

习近平总书记在有关中医药工作的重要批示中提出: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3]。在药物发展史上,许多药物在被研发上市之前,就已在相关中医药典籍中有所记载。例如我国的《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了柳树皮能镇痛,此后,经典解热镇痛药物阿司匹林的研发也确实源自对柳树皮的研究。笔者在对药物发现历程进行介绍时,挖掘与中药的渊源,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从中药中获取新药的成功案例。

案例2:五味子作为一种常用中药,在我国历代医学资料都有记载,具有补肾、益气、生津、固涩等功效。1976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陈延镛等对五味子进行提取,所得提取物对小鼠因四氯化碳造成的肝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4]。上世纪80年代起,谢晶曦等人对五味子提取物展开深入研究,通过对各有效成分进行药理筛选,自主研发出了治疗肝炎的降酶药物联苯双酯,对慢性肝炎病人降转氨酶的有效率达80%以上,优于国外同类药物,且副作用小,能起到解毒保肝的作用[5],相继获得卫生部科学技术成果甲级奖、国家发明三等奖、布鲁塞尔尤里卡世界发明金质奖、得到国内外广泛认可。

案例3:1967年5月23日我国启动了抗疟疾药物研究的523项目。作为项目的一部分,屠呦呦所在研究团队负责从中草药中提取有效的抗疟成分。研究小组从超过800种中药出发,发现了青蒿提取物的抗疟活性。接着,屠呦呦提出在提取实验中采用乙醚作为提取溶剂,通过这种方法得到的提取物,抗疟效果优异。上世纪70年代,研究小组从青蒿素提取物中成功获得青蒿素结晶,并通过与其他科研院所合作,解析出青蒿素的具体结构,青蒿素开始在临床上用于抗疟治疗。此后,在青蒿素的结构基础上又相继开发出蒿甲醚、蒿乙醚、青蒿琥酯等青蒿素类抗疟药物。其中青蒿琥酯被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为重症疟疾治疗的首选用药,挽救了无数重症疟疾患者的生命。由于青蒿素类药物在疟疾治疗中发挥的突出作用,屠呦呦因此获得201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6]。

通过以上两个典型案例,增强学生对中药的文化自信,鼓励学生在未来新药研发工作中,深挖中药瑰宝。

3 增强创新自信,积极研发新药

在我国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新药研发是一项资金投入大,技术门槛高、时间耗费长的研发工作,我国现代医药事业起步较晚,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外国药企是新药研发的主角,我国本土药企大多从事原料药或仿制药等领域的相关工作。随着经济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本土药企投身新药研发工作,并陆续开花结果。笔者在对药物发现历程进行介绍时,引入我国本土药企自主研发新药的案例。

案例4:上世纪80年代,首个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上市,成为消化系统药物领域的明星药物。此后,艾司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兰索拉唑等一系列质子泵抑制剂相继上市,迅速抢占消化系统领域药物市场,遗憾的是上市的质子泵抑制剂均为国外药企原创研发,本土药企只能在专利到期后做该类药物的仿制药。2001年,丽珠医药集团启动质子泵抑制剂的新药研发工作,历经8年时间,2009年丽珠基团自主研发的新型质子泵抑制剂艾普拉唑获批上市。艾普拉唑因其抑酸活性强、作用时间长、不良反应少的特点,年销售额节节攀升,并获得了201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7]。

案例5:癌症已成为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靶向抗肿瘤药物相比传统抗肿瘤药物,具有特异性更高、副作用更少的优势,成为了一类最重要的抗肿瘤药物。目前,全球最畅销的靶向抗肿瘤药物是来自美国艾伯维公司和美国强生公司的布鲁顿络氨酸激酶(BTK)抑制剂——伊布替尼。我国本土药企百济神州自主研发的第二代BTK抑制剂泽布替尼于2019年在美国获批上市、2020年在中国获批上市。我国另一家本土药企诺诚健华自主研发的第二代BTK抑制剂奥布替尼于2020年在中国获批上市。这两款BTK抑制剂具有优异的疗效及较少的脱靶性,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

艾普拉唑、泽布替尼、奥布替尼的案例传递给学生,我国本土药企也能研发出新药,通过以上案例教学,增强学生对我国新药研发的创新自信,鼓励学生在未来学习工作中坚持创新。

4 结 语

在我国十四五规划纲中提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作为药学专业的大学生,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核心力量。为了把药学专业学生培养为健康中国的合格建设者,在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培育学生的“四个自信”意识至关重要。通过在药物化学课程教学中融入四个自信的培育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文化观、专业观,为实现2035远景目标、第二个百年目标培养优秀的建设者。

猜你喜欢

质子泵青蒿素新药
邱小龙:致力研发国家原创新药
质子泵抑制剂对反流性咽喉炎的疗效研究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任务学习
质子泵抑制剂增加病毒性肠胃炎风险
中国骄傲,一起致敬!
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
质子泵抑制剂与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
切莫盲信所谓的“青蒿素食品”
一个青蒿素品牌的崛起
鲁先平:一个新药的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