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品化学与分析》教学中的课程思政探索*

2023-01-15邹建梅闫力强聂瑾芳

广州化工 2022年8期
关键词:化学食品思政

邹建梅,闫力强,聂瑾芳

(桂林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信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的思想受到来自于西方的生活理念、文化思潮、政治态度以及价值观地严重侵蚀,其中处于思想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们所受到的冲击则更为强烈,从而容易造成政治信仰模糊、价值观扭曲、社会责任感缺乏以及追求个人享乐主义等问题[1]。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中心环节,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靠的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设者中占据着重要角色。然而长久以来的实战经验表明,纯粹单一的思想政治课程显得较为枯燥且学生接受程度不高,因而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而难以实现较为有深度的思想教育。那么,如何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的课程更为有效地融合于一体是改进高校思政教育的关键所在。“课程思政”源起于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所强调的“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 形成协同效应”[2],意味着高校的思政教育不仅仅通过相关的思想政治课程完成,其他的专业课程也都需要发挥思政教育作用。这为高校思政教学提出了新要求,为思政工作的开展指明了行动方向,是提升课程育人质量的重要途径。因此,将“思政课程”转化为“课程思政” 模式是目前高校推动课堂改革的重要抓手。本文针对《食品化学与分析》课堂教学中,如何高效而有力地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其中进行探究。

1 食品化学与分析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必要性

《食品化学与分析》课程是应用化学、食品安全等专业本科学生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其内容由食品化学和食品分析两个部分内容组合而成。一方面,此课程从化学的角度和分子水平,对食品的组成、结构、理化性质、营养和安全性进行研究,并探索它们在生产、加工、贮藏、运输、销售过程中发生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食品品质和安全性所产生的影响[3];另一方面,依据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 此课程立于分析的角度运用各种技术手段,研究各种食品组成成分的检测方法及相关理论,按照各类食品的技术标准, 对食品工业生产中的原辅料、半成品和成品等进行质量检验,进而控制和管理生产,保证和监督食品品质。基于本课程的理论知识学习及实验训练,学生们能够将所学的化学理论与方法熟练运用到食品相关领域,并牢固掌握测定食品营养成分及其功能特性的专业技能,从而能更好的为日后从事食品加工工艺改进、新食品的开发以及食品质量安全的监控等相关工作奠定扎实的理论与技术基础[4-5]。因此,为培养新时期德才兼备的人才,食品化学与分析课程也肩负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责任与使命。如何寻找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教育切入点,将家国情怀、社会责任与担当、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创新精神等自然地融于食品化学与分析的教学中,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学习有机结合,将有利于学生价值观念的完善,有助于学生思想政治意识的提升,从而实现社会主义教书育人理念的落实及完备人才的培养。

2 食品化学与分析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

在讲解食品化学发展史时,介绍我国悠久的酿酒历史,引用曹操的《上九酿酒法奏》讲解古时候人们的酿酒技术,并对酿酒技术发展历程及各地不同酒类进行概述,让学生感受中华大地上传承的酒文化;此外,介绍我国传统手工艺食品(如茶)与各种调味品(如腐乳及酱油)的起源及工艺发展,让同学们感受到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并嵌入爱国情怀,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魅力的感知,并树立学生们的文化自信感。

在讲解蛋白质的凝胶作用时,以豆腐为实例,讲解豆腐的起源、历史文化与制作工艺,让学生感受中华传统美食的魅力。同时,结合豆腐微结构的透射电子显微镜成像图讲解大豆蛋白在凝固剂作用下形成网络凝胶的过程,由此也提升学生们对目前科学前沿使用的大型高精尖仪器设备与技术的认识,让他们了解科学研究与实际生产生活间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对科学领域研究的兴趣。

在讲解脂肪氧化引发油脂变质内容的过程中,提出我国目前存在的食品地沟油的问题并讲解其对人体健康的严重危害,介绍传统地沟油的检测技术,如过氧化值及碘值的检测,指出此类方法存在的灵敏度低、操作繁琐费时并只能在专业实验室完成等问题。由此,引出太原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技术处理化检验科民警任飞研发简易地沟油检测试纸条的故事。任飞为保障人们安全饮食,让人们能够在餐桌上就可快速完成地沟油的测定,他在9年的时间里,历经无数次失败,仍然坚定地刻苦专研,最后寻找到了地沟油里新型且可靠的检测靶标(辣椒碱),并通过免疫层析技术开发了相关检测试纸条,此检测技术即使在辣椒碱含量极少(μg/kg)的情况下亦可完成灵敏检测,为餐桌上地沟油的快速灵敏测定提供了新方法。这体现了民警任飞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及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在工作中善于观察与思考,遇到困难时坚持不懈、“越战越勇”。由此榜样人物的案例,激发学生心怀社会安定与和谐的意识,并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及坚持不懈的精神。

在介绍食品中营养物质(如维生素、微量元素及矿物质)的检测技术过程中,除讲解传统的常规的仪器分析方法外,给学生们介绍目前科学前沿所研究的最新的测定技术(如免疫层析技术、即时检测技术或成像技术等)的原理、优势及所遇到的瓶颈,同时通过任务驱动(让学生们设计各类物质新型传感器)的方法激励同学们在课外查阅最新的科研论文,并总结提出自己的新思路。由此将学生们与科学前沿研究拉近,让学生们感受到科学研究并不遥远,培养学生们的科研兴趣爱好以及科研创新的意识。

在讲解食品添加剂时,提出近些年一些食品安全事件,如牛奶中的三聚氰胺、腐竹中的吊白块及咸鸭蛋里的苏丹红等的发生以及部分食品添加剂被不法商家超范围与超量使用,促使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造成误解,谈“添”色变。食品添加剂实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天然物质。其改善了食品的味道与色泽,是食品生产中最具创造力的要素,更是推动现代食品工业发展的重要灵魂,因而正确使用食品添加剂可为人们的生活丰富色彩。由此,引导学生要辩证的看待事物,对待食品添加剂,不可完全否定,亦不可过度使用,需利用其有利的一面完成食品的加工制作,同时也需要避免过度及超范围所带来的危害。另外,基于此类案例也着重加强学生们职业道德素养与法律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在未来从事食品行业时不可为利益而触犯道德与法律底线。

在讲解“食品风味物质”时,引入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教授的故事,介绍他为了攻克肉味香精和肉味香料研究方面技术难题,历经多年的刻苦钻研,不断突破,最后开创新方法并提出“味料同源”的中国特色肉味食品香精制造新理念。由此榜样案例,一方面,激发学生科技兴邦与科技创新的意识,培养学生科技报国的情怀;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明白做任何事情时恒心与毅力的重要性。

总而言之,《食品化学与分析》是一门应用性与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如能挖掘出更多的思政元素,将理论教学与思想品质教育学充分融合,将有助于德才兼备的新时代大学生的培养,更适应于我国新时期高等教育的发展需求[6]。

3 结 语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而育人的重要实现途径是课程的实施。因此,作为高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仅需要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与技能,同时还需肩负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食品化学与分析》的课程内容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基础,努力挖掘并将各思政元素有效地融入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搭建全新的课程育人模式,培养有志向、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社会主义新青年,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新鲜血液。

猜你喜欢

化学食品思政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263项食品及食品相关标准将要开始实施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