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程认证与思政教育融入环境学导论教学改革*

2023-01-15胡晓峰宋维君尹永正

广州化工 2022年11期
关键词:环境工程思政环境

胡晓峰,宋维君,尹永正,王 虹

(青海大学化工学院,青海 西宁 810016)

2016年,中国正式加入《华盛顿协议》,标志着我国工程教育质量认证体系实现了国际实质等效,工程专业质量标准获得国际认可,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大突破[1]。工程教育专业数量约占我国高等院校开设专业总数的三分之一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高等教育中的工程教育跟不上社会需求,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较为薄弱,很难在毕业后短时间内胜任工程工作[2]。工程教育认证是我国高等教育中工程专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工程教育认证着眼于提高学习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设计和实践能力,以提高培养国际化应用型人才[3]。

2020年6月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通知要求高校课程融入思政教育[4]。工科类专业要培养学生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等。在此背景下工科教育要在工程教育的理念下融入思政教育[5-6],引导工科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爱国的工程技术人才[7]。

因此,应以工程教育认证及思政教育为主旨,全面贯彻提高人才培养的方针政策。在原培养方案基础上,针对环境工程应用的一些主干课程以及一些基础课程,通过工程认证以及思政教育融入的教学改革,提升学生有更多的工程视野,加强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在专业课和基础课中融入思政教育,让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

本文针对环境学导论这门专业基础课,通过教学与工程实际紧密结合背景下融入思政教育,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以及爱国情怀。

1 “学生主动学”为主的教学改革

环境学导论是环境工程专业以及其他工科专业的基础课程,是一门知识面广泛的课程,涉及大气、水、土壤、噪声、生物学基础、可持续发展、人口及资源等与环境等内容,所以是人才培养过程中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在环境工程专业认证以及思政教育融入教学的背景下,我们将基于“工程应用”为课程内容主线,思政教育贯穿教学的始终,建立一套比较全面完善的教学体系“学生主动学”教学模式。

促进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合理设计教学内容,环境学导论涉及环境学基础内容较多,32课时不能把全部内容讲授完,选择水、大气等基础知识以及处理工程重点、热点内容进行讲授,让学生掌握所学内容。调整授课方式,传统方式老师灌输式讲授,有时学生觉得比较沉闷,上课效果不好,适当增加学生查阅文献,课堂讨论某些环境热点,如我国现阶段的环境问题,怎么来解决这些问题,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探讨的空间,让学生主动学习,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增加学生间的互动。当今世界的环境问题的探讨,世界环境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怎么形成的这些问题,又如何来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在世界环境问题上的态度如何,让学生主要通过互联网等工具、手段来查阅相关知识,并就相关问题进行探讨,让学生对环境问题有充分的认识,讲述我国对世界环境问题的态度时,应阐明我国对环境问题的大国态度,积极应对环境问题,充分融入思政教育,激发学生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选择分组对抗等方式让学生查阅一些环境问题的解放方法,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采用问卷调查等方式让学生写出自己喜欢老师授课方式、授课内容等,让教师把握授课方式等。教师的角色需要转变,传统教师一直是教学为中心,转变传统的观念,做学生学习过程的设计者,引导者,教师通过自身知识体系的完善,充分了解学生主动学中面临的一些问题,如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学习吃力;学生的兴趣不足,不爱学习等;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手段,改变教学方式,教师角色转变成学生的引导者,积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学习。

2 思政教育

2.1 思政教学的融入

环境学导论所授主要知识为包括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以及其他方面的环境问题,在教学中可结合所教知识点融入思政教学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在中国环境问题中讲述中注重思政教育,中国环境问题近几年加快了解决脚步,在授课的过程中给大家深层次的剖析中国环境问题,阐明“共有地悲剧”的危害,让学生在吸纳知识的同时,遵守环境的法律标准,树立良好的环境道德观,在以后的工作中做到“不偷排不乱排”,共同维护我们的环境。国际环境问题的思政教育,可以在讲述国际环境问题的同时讲述我国国家领导人在应对全球环境问题的表率作用,例如2021年10月习总书记参加的国际《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开幕式,彰显我国作为国家大国的担当作用,阐明我国的立场,积极应对生态全球环境问题,强调我国对环境问题的态度,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国际环境问题的讨论,激发学生的爱国感,使学生产生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以便在工作岗位上始终坚持爱党、爱国、爱家、爱环境、诚信友善、团结协作、包容尊重的信条,做实用性强的环境人才,使思政教育真正地发挥作用。

2.2 思政映射与融入点

《绪论》章节,引导学生了解环境学研究内容、环境问题等环境学基本知识,了解环境对人类社会重要性,通过对环境学研究内容以及环境问题的讲述,深刻剖析世界环境问题以及美国等国家对环境问题的态度与中国环境态度的对比,中国在《巴黎协定》中承诺,将于2030年左右或之前实现碳达峰,高度体现我国对环境问题的重视以及大国担当,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环境学研究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内容与人们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只有环境学的相关工作做好,才能保证我国人民享受美好的生活环境,同时我国生态环境的发展工作更需要环境工程相关的技术人才,鼓励学生努力学习,为环境工作贡献力量。

《水环境》章节,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政府为保护水环境所做的一系列工作,如实施的“水十条”等,都是为了保护我国主要水体出台的政策,水环境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同时介绍我们水环境面临的一些新的问题,如水资源浪费,污染转移、新处理技术开发遇到的一些问题,激发学生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尤其是新技术开发过程中着重讲述,我国的环境工作起步较晚,我们落后较多,但最近几年通过环境工作者的努力工作,在环境新技术方面做出一些卓越的成绩,这需要强大的科技支撑,激励学生主动学习专业知识。水环境问题讲述的同时穿插介绍我国一些水环境方面的科学家,为了改善我国的水环境问题忘我工作的事例,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科学探索精神,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培养良好的职业习惯。

《大气环境》章节,以PM2.5问题为例,将PM2.5的危害、形成等给同学们介绍详细,并向学生阐述2015年-2016年大气污染较为频繁的时候出现“APEC蓝”、“阅兵蓝”、“G20蓝”等形成的原因,讲述大气环境对人们的重要性。同时可以讲述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环境污染问题以及其对细颗粒物的形成的影响等,适当介绍气粒转化等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激励学生有探求新知识的欲望。PM2.5问题绝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能解决问题,需要政府的统筹,以及大量科研人员的努力工作,针对不同的成因找出相应的对策,引导学生知识储备的重要性,以此为契机引领学生树立大国工匠精神,进一步提高理论水平,在进入社会从事环境工作中,保持一腔热情,心向国家,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脚踏实地、爱岗敬业,忠于职守。

《土壤环境》章节,土壤环境的讲述中深度剖析土壤污染的来源,人为因素是主要因素,随着污染物的迁移转化,会对地下水环境造成影响,也会造成农业减产以及其他的环境问题,处理起来相当困难,尤其是对必须采用客土移植等办法才能解决土壤污染问题时,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预防为主,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减少土壤污染物的排放,需要通过法律、经济、教育等多种手段实施,保护土壤环境。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是土壤污染的一个主要因素,在预防土壤污染的过程中,绿色化肥及农药的使用可有效预防土壤污染,这需要加大研发工作,开发新型的绿色化肥、农药,同时要加大技术指导,科学施肥及使用农药,加强监测,避免农药残留。将可持续发展、环保、节能等思想讲透,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在实际生产中的高效节能的工程思维方式。

《固体废物与环境》章节,着重讲解我国固体废物的分类、来源等以及固体废物的资源化技术,固体废物对大气、水、土壤等自然环境都有强烈的影响作用,采用传统的填埋等处理方式会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也会影响自然环境,因此必须大力开发固体废物资源化技术,可以大量减少固体废物的总量,避免资源浪费,保护生态环境,但在资源化过程中需要科研工作者付出大量的工作来解决资源化技术问题,鼓励学生努力学习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我国的环境工作添砖加瓦。固体废物最有效的办法是减少废物量的产生,在这个过程中,教育的作用至关重要,鼓励学生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从我做起以及适时适当地影响身边人,减少生活固体废物的产生。工业生产应大力发展清洁生产,减少工业固体废物量的产生,清洁生产过程也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来开展相关工作,融入思政教育,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增加参观环境工程类实验和仿真实验

环境学导论叙述性内容较多,以理论课时为主并没有安排相应的实验,对低年级没有理论基础的学生,不容易理解掌握,适当增加2~4课时时间用于参观工程实验以及仿真实验,非常有利于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环境工程类实验与一般的化学类实验不同,工艺方法繁多[8-9]。青海大学环境工程教研室的实验教学平台有12套水、大气等处理设施的成套设备,另外仿真实验室还有16套水、气等处理方面的仿真软件,同学们通过参观工程类实验以及仿真实验,能使学生更形象直观地对环境工程处理工艺流程以及设备内部构造,对水处理、大气污染治理等基本原理以及基本工艺更深入的了解,使学生在低年级对本专业有更好的认知,激励学生学好专业知识,将来称为一名合格的环境工程技术人才。

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加入工程仿真软件等小程序,进行系统开关、工艺条件的调整、工艺和设备故障的处理等操作,强化了学生的工程意识,提高了学生的环境工程专业知识水平以及处理工程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工程理念。

4 结 语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培养市场需求的工程技术人才是高校工科教育的目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思政教育的融入,应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工程设计和实践能力培养为目的,以工程师水平为培养方向,培养合格的具有爱国精神的新一代工程技术人才。从环境学导论等课程开展教学改革,建立一套“学生主动学”的教学体系,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法,改革教学内容,融入思政教育,培养爱党、爱国、爱岗敬业、遵守环境法律、具有良好环境道德的优秀环境工程师。

猜你喜欢

环境工程思政环境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装备环境工程》杂志第四届理事会
装备环境工程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探讨环境工程工业污水治理中常见问题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