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营市节水灌溉建设情况调查与分析

2023-01-12刘晓鸽

山东水利 2022年2期
关键词:东营市水肥农田水利

刘晓鸽

(东营市水务局,山东 东营 257091)

近年来,东营市通过实施灌区节水配套改造、节水灌溉、田间灌排配套改造及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等重点农田水利工程,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增加灌溉面积,优化用水结构和用水方式,农业用水效率效益不断提高,农业抗旱减灾成效显著,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东营市自2013 年已连续5 年开展大规模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完成市、县、乡项目321 项,涵盖水源建设、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田间水利配套、涝洼地治理、河道综合治理、农村饮水安全提升6 大类工程,累计投资65.6 亿元,动用土方1.5 亿m3,全市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86 万hm2。全市共建成大中型灌区、泵站、机井、水库等各类水利工程8800 多处,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18.99 万hm2,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十二五”末0.622 7 提高到0.640 0(2020 年)。

“十四五”期间将继续实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实现农业高效节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有效避免频繁发生自然灾害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

1 建设成效

1.1 实施节水配套改造工程,提高水环境承载力

东营市大力实施农田水利建设,形成了引黄灌溉、井渠配套、沟河纵横三位一体的立体抗旱除涝体系,具备了全市范围内抵御严重水旱灾害的能力。目前,东营市总耕地面积22.92 万hm2,总灌溉面积21.28万hm2,有效灌溉面积17.20万hm2。共建成万亩以上引黄灌区15 个,其中大型灌区3 处,重点中型灌区9 处。灌区干支渠道总长度2 310.6 km,其中干级渠道总长度578.9 km,支级渠道总长度1 731.7 km,现已完成干渠衬砌长度436.7km,支级衬砌长度525.3 km。闸、站设备基本完好,运行正常,基本解决了偏远乡镇长期缺水问题,实现了黄河来水“引得出、调得动、送得快、用得上”的目标,全市输水供水框架日臻完善。

1.2 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推广水肥一体化

东营市水肥一体化主要推广应用的是与田间节水相结合的膜下微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通过铺设滴灌管、带和配套相应的供水、混肥设备,实现定时定量灌溉施肥,达到节水、节肥目的。全市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总面积1 510 万hm2,主要分布在广饶的大王镇、李鹊镇、稻庄镇、乐安街道、广饶街道大棚蔬菜等设施农业种植区,以蔬菜和草莓应用面积最大,草莓使用率最高,安装使用率达到50%;大田水肥一体化技术主要在广饶县的胡萝卜种植区,小麦玉米有66.67 hm2左右。截至目前新增600 hm2左右,主要集中在广饶县井灌区,小清河以北受灌溉水源和土壤条件限制仅有少量应用,垦利区在林果蔬菜上新增面积有66.67 hm2。

1.3 配套农田水利设施,保障农业灌溉用水安全

1)农业生产能力增强。实施田间节水灌溉工程,低产田变成了稳产、高产田,田间配套齐全,渠道畅通,保证灌区达到“旱能浇、涝能排”,灌溉保证率的提高,促进了种植结构优化,由单纯种植棉花、粮食向种植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转变,形成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结合东营市的实际,管道化是最为适合的工程形式,与明渠相比,管道化灌溉的“五省”(省水、省地、省钱、省力、省心)优势非常明显。东营市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共铺设输水管道1 836.7 km,项目的实施提升了农田水利灌溉管理现代化水平,深受项目区群众欢迎。

2)节水效益显著提高。通过斗渠预制板护坡防渗、农渠U 形渠护砌和渠道建筑物改造工程,特别是管道输水,渠道水利用系数大幅提高,较土渠输水可提高30%左右。

3)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小农水重点县项目的实施使东营市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新增、改善灌溉面积2.53 万hm2,从根本上改变了项目区的用水条件,降低了灌溉成本,在促进粮食增产、节约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产生了显著的效益。

4)管理模式科学先进。农民用水协会成立后,负责斗渠以下工程的管理、维护、使用、水费等,理顺了政府、管理部门和农民三者之间的关系,解决了过去存在的“管水的不用水,用水的不管水”问题,扭转了浪费水、用不到水的被动局面。末级渠系改造为全面实现灌溉用水“定额管理,按方计量收费”奠定了基础。农民直接参与管理,提高了农民节约用水的积极性,形成了责任明确、权利义务平等、秩序井然的供水环境,为新农村建设创造了条件。

2 存在的问题

2.1 受限水资源制约

东营市人均水资源量约为296 m3,属北方典型的缺水城市。农业灌溉是用水大户,用水效率总体不高。东营市缺水现象严重,没有稳定的水源保障,引黄指标远不能满足农业发展需求,特别是在黄灌区没有可靠稳定的水源,无法保证高效节水及水肥一体化系统的正常运行。小清河以北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地下水位高,灌水不当易造成次生盐渍。

2.2 没有形成规模效应

分散的小规模经营模式影响了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推广应用。每家每户建立独立的灌水施肥系统成本太高,多家共用输水系统在灌溉时间、用水量的分配与水电费缴纳过程中容易形成扯皮,发生矛盾。目前推广使用比较成功的多是管理相对集中、种植面积比较大的园区、合作社等。同时,基层技术人员少,技术力量薄弱,无法满足大规模技术推广的需要。

2.3 资金投入不足

水利系统的节水灌溉工程亩均投资偏低。现在水利系统的节水工程亩均投资在1 300 元左右,而国土及农开部门的工程亩均在2 000 元以上。由于亩均投资偏低,致使工程设计标准不高,影响工程使用寿命。目前较低端的水肥一体化设备每亩投入约千元以上,高端的要几万元,加上水源及外部输水管道投入,一次性投资较大,农户难于承担。

2.4 排碱方式单一

在排碱方式上仅仅利用大沟大渠排碱,占地多,并且极易淤积,而暗管排碱技术已经成熟。新疆石河子地区也属于盐碱地区,通过暗管排碱,新疆石河子地区已经没有大沟大渠,地下水位得到有效控制。暗管排碱虽然初期投资大,但使用年限长、无占地,能够有效控制地下水位。现在东营市暗管排碱技术只在市政绿化工程中使用,在田间应用极少。

3 措施及建议

3.1 加快节水灌溉工程体系建设

一是全面落实河长制,加快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对主要河道进行综合治理,增加水环境容量,开展地下水超采治理工作,推进种植结构调整,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到2020 年基本建成河湖健康保障体系和管理机制。

二是对引黄灌区实施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提高渠道输水效率,进一步提升灌区供水节水能力,以打造河口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契机,积极推广高效节水新技术,在东营市率先实现节水农业现代化。

三是结合本地实际,探索适合东营市不同区域、不同作物品种、不同土壤类型、不同管理方式、不同经济条件下的田间节水及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推广模式。例如:根据分散经营模式,推广设施蔬菜单井单棚滴灌施肥模式;针对水源不稳定的地区,推广设施蔬菜重力滴灌施肥模式等,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认知程度。

3.2 加快建立节水工程管护机制

深化工程体制及农业综合水价改革,明晰工程产权和使用权,落实管护主体,设立节水农业维修养护专项资金,建立职能清晰、权责明确、管理规范的运行机制。鼓励采取租赁、承包等方式,放活经营权、保障收益权,落实管护主体和责任,探索社会化和专业化的多种水利工程管理模式,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体制和良性运行机制,确保工程安全运行和效益充分发挥,促进农田水利设施良性运行、有效管护,推动小型水利工程建设进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3.3 编制规划,制定目标和保障措施

项目实施,规划先行。农业节水灌溉规划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地区农业节水灌溉的发展。强化规划意识、提高规划水平、坚持规划先行、推动科学发展,在编制农业节水灌溉专项规划时,进行中期和远期规划部署,为现代农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4 强化政府主导,加大财政投资力度

发展节水农业是农业灌溉发展的主要模式,更是长期发展过程,投资大,低压管道灌溉每亩投资在1 200 元左右,暗管排盐技术每亩投资400 元左右,再加上泵站及配套设施,总体每亩投资在1 800 元左右,如果再加上土地整平,投资会更大。利用好上级有关政策,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发挥政府在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整合相关涉农涉水政策、资金、项目等资源,向节水农业和水肥一体化工程适当倾斜。

统筹考虑科学规划,制定节水农业工程建设标准。设立节水农业专项资金,加大对节水装备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将节水灌溉设施列入财政补贴目录。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促进社会资本参与节水农业工程建设。

3.5 强化培训指导服务

加强对基层水利技术人员、农技推广人员、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民的技术培训。进一步健全完善基层服务组织,落实服务责任,将节水农业和水肥一体化纳入为农服务重点内容,组织专家、技术员进村入户,面对面地对群众进行技术培训指导,实现“技术人员到户、节水技术到田、技术要领到人”,提高群众节水节肥操作使用水平。进一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搞好墒情监测发布,切实把服务延伸到户、到田间地头,解决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

3.6 转变传统种植结构,大力发展高效农业

节水灌溉技术推广,投资大,相对于传统种植结构产出效益,给群众带来增收效益不明显。在考察地区看到,通过承包、租赁、流转,种植大户(如新疆种棉大户、甘肃玉米制种)、特色农业种植基地(如肥城草莓、茶叶、林果种植基地)的建设离不开农业灌溉,而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又有力地推进了种植大户、特色农业种植基地的发展和效益增长,增产增收效益明显,使得高效节水灌溉得到快速推广。通过调整种植结构压缩农业用水,推进结构性节水,优化用水结构。

引导农民积极培育和种植高效节水型作物,大力发展以“多采光、少用水、节省地、高效益”为基本特征的设施农业。鼓励农民集中连片流转土地,全面推行区域化种植。确立区域农业发展重点,支持特色林果、日光温室蔬菜、设施葡萄等基地和节水设施配套建设。

猜你喜欢

东营市水肥农田水利
雅苒致力于推动水肥一体化
“水肥一体”新系统 助力增收有一手
论述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管理的要点
东营市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
东营市禾成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卫青萝卜水肥一体化技术试验研究
东营市禾成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东营市禾成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农田水利工程施工中渗水原因及防渗技术
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技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