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肥城市建设节水型社会的主要做法

2023-01-12

山东水利 2022年2期
关键词:肥城市节水型用水

邸 燕

(肥城市水资源保护中心,山东 泰安 271600)

肥城市属严重缺水区域,多年平均降雨量646.9 mm,平均水资源为2.6 亿m3,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271 m3,仅为全省人均占有量的80%,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2%。区域内工农业生产、城市发展及人民生活主要依靠地下水资源,年均开采地下水2 亿m3,缺水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

肥城市被山东省确定为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县(市)后,抓住这一契机,按照制定的《肥城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方案》,着力打造建立六大体系,不断推进节水型社会的深入开展,先后通过了省级试点验收,被水利部确定为第一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为肥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1 建立刚性约束的统一管理体系

1.1 加强机构建设

肥城市委市政府根据水资源形势的发展需要,成立肥城市水资源办公室,全面加强水资源的统一协调管理。全市事业单位改革后设立市政府直属的水资源保护中心,并配备强有力的人员,确保水资源统一管理。

1.2 强化制度建设

先后出台《肥城市水资源管理办法》《肥城市用水总量控制管理办法》等10 余项规章制度,对计划用水管理、地下水管理、节水技术措施和节水器具推广等全面规范,使肥城市水资源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保证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纵深开展。

1.3 规范精细管理

肥城市探索实行“制度先行、论证全面、规范许可、定额考核、严格计量、费税到位”水资源六位一体管理模式,确保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推进,被省水利厅全省推广。严格水资源论证管理,对新建企业无论大小全部实行水资源论证,肥城市共对190 余家用水单位进行水资源论证,并发放取水许可。对所有用水户(单位)实行定额、计划管理,特别是对公共供水管网内的用水户逐一下达用水计划,确保阶梯水阶的落实。用水户一级装表率达100%,并按照计量结果及时收税到用水户,严格落实超计划超许可量加倍收税的规定,每年征收税额达3 500 万元以上。

2 建立科学合理的密集监控体系

2.1 地下水位监控网络日臻完善

肥城市按照肥城盆地实际状况合理布局地下水监测网络,在不同区域先后布设30 余眼地下水位观测井,实时观测地下水位的变化,及时为领导决策提供水位变化情况,初步设定地下水开采警戒线,及时预警预测,保证经济社会的用水安全。

2.2 雨量监测系统逐步建立

肥城市在14 个镇街区和重点观测位置布设合理的雨量观测站点,及时掌握雨情,并根据多年雨量观测,在不同区域合理设置塘坝、竹节沟等设施,有效拦截雨洪资源,进一步改善肥城市水生态环境。

2.3 水量监控全面覆盖

肥城市高度重视用水户用水量监控,无论是新老取水户都安装了合格的计量设施。为提高监控水平,肥城市投资300 余万元,对取用水大户全部安装远程计量监控设施,并纳入省市管理监控平台,做到实时监控,不留死角。同时,肥城精制盐厂、特钢集团等多家用水户实行二级三级装表计量,并以此考核车间班组用水,与经济效益挂钩,节水效率明显提高。

3 建立部门联动的共同建设体系

节水型社会牵扯面方量大,只有部门共同参与,齐心协力才能不断深化。在建设过程中肥城市明确部门职责,强化部门责任,各部门按照要求,结合部门实际,进行了具有部门特色的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

3.1 节水型城市建设成效突出

肥城市对供水设施进行改造,改建供水管道22 km,管网修正漏损率5.41%;对老旧小区分期分批实施户表改造,对新建住宅小区全部实行抄收到户,并逐步实施智能化水表的改造。总投资3.45 亿元实施康汇河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新建和修复表流湿地53.33 hm2,使城区水体环境和生态质量大幅度改善,实现了河道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被评为“国家节水型城市”。

3.2 企业节能降耗不断深入

工信部门在各用水企业中开展节能降耗活动,制定企业节能降耗标准,每年评选节能降耗标兵。环保部门要求各企业自建污水处理厂,循环利用生产污水,提高用水效率,先后已有50 余家企业自建生产污水处理回用设施,年节水量达200 万m3。

在镇街集中供水的基础上,肥城市大力推行城乡一体化供水模式,供水规模不断扩大,供水管网不断延伸,目前已完成桃园、王庄等5 个镇街城乡一体化统一供水。

3.3 节水宣传进万家

各部门通力配合,大力宣传节水型社会建设,广播电视每天都有节水宣传广告,组织开展“节水进校园”“节水进社区”等活动,发放节水明白纸、节水小知识等宣传材料10 万余份。机关事务局积极开展低碳机关活动,把节水做为重要内容进行宣传推广,各用水场所均张贴节水广告,形成了全社会的节水氛围。

4 建立市场参与的引水调水体系

肥城市针对缺水的实际,不断引调客水资源,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参与,置换优质地下水源,切实把地下水做为战略资源保护好。

4.1 社会参与引调客水资源

一是肥城市政府全力引调黄河水,针对实际情况,市政府引进外资参股成立了肥城大禹水务有限公司,投资9 000 万元,开挖400 多万立方米的赵庄水库做为黄河水调剂水库,每年向石横电厂、特钢集团等周边企业供水2 000 多万立方米。同时,山东查庄矿有限公司与肥城大禹水务有限公司联合开发利用矿坑水,每年为企业提供1 000 万m3矿坑水。

二是肥城市水务集团投资2.6 亿元肥城市康润水务再生水厂,对城区居民生活污水、部分矿坑水和企业达标排放的尾水集中收集,经湿地自然净化后,利用超滤、反渗透工艺进行深度处理,供给化工园区及石横发电厂等驻地企业做为生产用水,可置换优质水源1 000 万m3。

三是肥城市政府投资1.2 亿元,建设引汶调水工程,一方面为边院盐化工园区提供生产用水700 万m3,另一方面引调城区,注入龙山河,有效改善龙山河生态环境。

4.2 发挥干渠作用扩大引调面积

充分利用引黄干渠,现有引汶设施,以推进引黄、引汶工程建设为重点,以建设水系连通工程为主线,推进“五横四纵”大水系构建,并将引江水源纳入统一规划,统筹调配。投资16.01 亿元全面落实“五横四纵”工程,借用客水黄河水和汶河水,建立以引黄干渠延伸、康王河生态治理、中部山区水库连通、引汶济漕连通安孙灌渠、大汶河砖舍坝重建拦蓄为“五横”,以引汶调水、康王河—金线河连通、尚庄炉水库与杨顾李水库连通、浊河生态补源为“四纵”的“五横四纵”肥城水网体系,实现全市水利工程互相连通,构建起绿水长流、四季有水的美好水生态。

4.3 根据实际扩大三大灌区面积

加强农业灌区建设,充分发挥灌区效益。北部引黄灌区结合实施农业节水改造工程,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中部尚庄炉水库灌区,改造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扩大灌溉规模;南部安孙灌区(包括五祖灌区),实施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恢复和改善五祖灌区建设。同时,规划建设孙伯镇人造湖至五埠村的引调水工程,扩大农田灌溉规模。

5 建立规范严格的监管保护体系

5.1 加大执法监查力度

坚持巡查、稽查和督查“三项制度”,对重点取用水户定期巡查用水情况,对私开乱凿及时查处,发现一起处理一起,杜绝违法用水现象的发生。多年来共查处违法用水20 起。

5.2 建立水源地保护区

对水源地补给区划定保护范围,并树碑立界标铭,制定了保护规定,实行保护责任制,确保水源地供水安全。

5.3 加强水功能区建设

按照区划要求,肥城市大力改善水生态环境,实行河(湖)长制,并严格落实责任,做到及时监测,密切关注水质变化动态,确保水功能区水质达标,剪云山景区被山东省水利厅命名为“第13 批省级水利风景区”,龙山河水利风景区被水利部批准为国家水利风景区。

6 建立树标立杆的长效发展体系

树标立杆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有效手段,也是推动深入开展推进剂。为此,肥城市在不同的阶段,针对工作需要,实时推出各类型的节水标杆单位,节水型社会建设初期,实施了“十百千”工程,先推出10 个节水型单位,后又推出100 个节水型单位,以点带面,推广到千家万户,拉开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序幕,并在不同阶段实时树立标杆单位,纵深活动开展。

6.1 强化工业节水

推出以肥城市精制盐厂、肥城康王酒业、石横电厂为代表的工作节水标杆。同时指导40 余家企业实施节水改造,帮助企业水平衡测试,实现节水增效,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85%以上,每年工业企业节水达到600 万m3。

6.2 强化农业节水

树立边院镇东向村、王瓜店十里铺村等先进典型。工作中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积极发展喷灌、微灌和水肥一体化,推广应用用水计量和智能化控制技术,实现从“大水漫灌”向“精准灌溉”的技术性转变。截止目前,肥城市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到4.13 万hm2,被国家评为“高效节水灌溉试点县”。

6.3 强化城镇节水

打造贵和园小区、尚古庄社区、蒋庄社区等省级节水型单位,推广居民用水节水模式,节约用水成为群众自觉行为。全市居民用水节水器具普及率100%。在机关用水上,推广肥城市六中、肥城市人民医院、肥城市行政事务管理局等省级节水型单位的经验。全市机关事业单位都自觉节约一度水、一度电、一张纸,杜绝长流水现象的发生,每年节水100 万m3。

7 结语

肥城市结合实际,不断加强节水工作。通过一系列节水措施,建立了一套适合肥城市发展的节水体系,极大地推动了肥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

猜你喜欢

肥城市节水型用水
山西省节水达标县数量达61个
哪些火灾不能用水扑灭?
校园宿舍洗浴用水余热回收节能分析
节约洗碗用水
新时期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优化措施
小鹿和泥塘
节水型抽水马桶
爱是什么
山东省肥城市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的经验与做法
体育教师参与学校行政管理工作的四点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