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凡百姓生活图谱

2023-01-11武邀月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2年36期
关键词:人生生活

武邀月

《人生第二次》是“人生三部曲”IP第二部,以推开生活之门的“第二次”为切入口,呈现更深刻复杂的中国人故事。它将镜头投向那些经历过重大变故的普通人的第二次人生,以“圆”与“缺”、“纳”与“拒”、“是”与“非”、“破”与“立”为主题,展开了一幅幅不同的人生图景,多维度展现了中国人面对困境的坚韧。

品人生

第一集《圆》

卫卓被拐走的时候,刚满4岁3个月。18年后,警方在广东汕头找到了已改名叫钟家金的他。亲生父母寻子18年终于成功,久别重逢的团圆里是否有“亲情夹生”。是卫卓还是钟家金,他又会如何选择。

第二集《缺》

在辽宁的“梦想之家”有一群困境儿童,“梦想之家”创始人柏剑公益助养着这群孩子们,带领他们练习长跑,希望通过体育改变他们的境遇。

第三集《纳》

浙江小伙儿何华杰不幸遭遇车祸,高位截瘫导致胸部以下失去了知觉。因为被电影里的一句台词“有些鸟是注定不会被关在笼子里的”所触动,他决定重考驾照,带着一直照顾自己的妈妈自驾318川藏线。

第四集《拒》

现代整形手术,最初主要是为了修补战后受伤士兵的面容。然而今天,人们通过这种方式“改变”甚至“丢弃”不满意的那部分身体。曾因注射过量肉毒素进了ICU的孙梦鸽,“砸锅卖铁”也要治好面部不对称的冯婷,本集看看她们为何义无反顾追逐“外在美”,又真的能否靠改变容貌重构自己的生活和人生。

第五集《是》

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检察厅,也叫控告申诉检察厅,是最高检面向社会的窗口。作为检察系统的最后一道关口,最高检检察官们作出的决定,可能会影响申诉人未来的命运。本集展现了在这里蹲守拍摄一年半的故事:申诉人前来申诉的案件究竟有无错误;检察官们又如何在天理、国法、人情以及现实种种复杂状况中,把握公平和正义。

第六集《非》

已服刑11年的毛徽(化名)还有1个月就要出狱了。随着出狱日期的一天天临近,他的心情从期待变成不安:父母身体情况,女儿是否还记得他,这个世界现在是什么样了。高墙外,太多未知。出狱后,他会如何重系亲情纽带,重寻自我价值,重启第二段人生。

第七集《破》

离婚,牵扯着情感纠葛、财产分割、子女抚养、债务处理。节目组在上海一家律所蹲守近一年,记录下一段段亲密关系的结束:周东晓为了变更小儿子抚养权,离婚多年后又和前夫对簿公堂;靳婧的前夫瞒着自己投资股市,失败后负债一千多万,身怀二胎的她毅然决然离婚。未曾迷失过,何来真自我,冲破婚姻围城之后,她们如何找回自己,开始新生活。

第八集《立》

本集将镜头对准两位来深务工者:42岁的黄妹芳,在电子厂做工,为了能让儿子留在深圳读书,她努力学习,获得了大专文凭,业余时间还去做义工,向着45岁以下、100分的落户资格冲刺;另一位是23岁的李婷,高中毕业后做过文员、服务员,在工厂整理过螺丝。4000多元的工资她存下大半,辞工后报名学IT,梦想是“坐办公室,朝九晚五”。为了在深圳立足扎根,她们想方设法,拼尽全力,但下一站,她们的人生能否进阶?

亮观点

角度一:生活的辩证法总是能启迪一个民族的反思。

《人生第二次》启示观众,要自觉摒弃二元对立的单向思维,直面人生的复杂性,勇敢地潜入生命“深水区”,全面把握,兼容整合,走进那些被误解的人的心灵,看见那些被贴上标签的事的本质,代之以万有相通、天人合一的和谐思维——这才是东方哲学的智慧,也才是中华民族独特而深刻的精神标识。这正是新时代中华民族在哲学思维层面的一次伟大而深刻的变革。——《光明日报》

角度二:真正难得的是知道自己坚持的意义和方向。

面对生活的重大挑战与磨难,主人公苦挨、苦熬的坚韧,无疑是令人感动的,但这并不是创作者想向观众传达的核心要义。毕竟,人要做到“坚韧”似乎并不难,它也可以是一种被动或麻木的咬牙吃苦,真正难得的,是知道自己坚持的意义和方向,是在苦难中保持心中的希望,坚定无畏地描绘美好的人生画卷。——龚金平

角度三:人生的得与失本来就是多维度的。

创作者以一种敏锐和睿智,带领观众去体悟人物身上的悲与喜,苦与乐。这样,我们才能理解:“圆”中有缺,“缺”中有爱;“纳”中有悲,“拒”中有得;“是”中有偏,“非”中有成;“破”中有立,“立”中有苦。在这些不同的生命形态、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生存模式中,创作者捕捉了世间百态,也诉说着人间诸多况味,甚至在主人公的命运轨迹中隐约折射着芸芸众生的人生倒影。这样,观众的观赏过程就不可能是冷漠疏离的,而是会深度共情,又恍然入定。——龚金平

角度四:不惧重启一切。

《人生第二次》片尾曲中有句歌词:“世界本该是你醒来的模样”。当生活偏离了“本该”的模样,当人生变得波涛汹涌,总有普通人不会屈从命运,不惧重启一切。再深层次些,那份重启的“不惧”并不单单源自个体。更多时候,是困境中人、身边人、素昧平生的人共同在寻找一叶能抵御风浪的舟;是法治、公平、正義、良善、尊重,支撑着更多勇气与信念,让你我他面对人生海海,始终可以努力去战胜怕、找到爱。

看借鉴

一颗钢珠滚动向前,撞倒了第一块多米诺骨牌,随即无数的蓝色骨牌依次倒下去。骨牌的行进带出了一幕幕人生图景,首先是团圆餐馆里的合照,继而是坐着轮椅的自驾游,正在进行手术的手术室,书房里的案牍劳形,书桌前的挑灯夜读……蓝色的骨牌犹如一条人生的河流,从最初的一滴雪山融水,慢慢汇聚为涓涓细流,一路蜿蜒曲折,爬过高峰,也落回低谷,在人间四季里逐渐壮阔,又在岁月流转中分化出支流。这些支流奔腾东去,最终百川归海。《人生第二次》的片头好似人生,不过苍茫一瞬,却浮浮沉沉,饱含苦与甜。

说所感

前进,前进

——观《人生第二次》有感

□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  周敬茹

又是一个秋日。十六年的光阴中,我最喜欢的总是那轮暖烘烘、金灿灿的秋天的太阳。在汩汩流动的清澈光芒里,天空回归湛蓝,缀满向光飞翔的飞鸟的影迹;远方的村庄在泥土的香气里浅浅地打盹,鼾声拂过青黄相织的田地,沙沙作响。从窗口望出去,一切建筑物,不管是高楼大厦还是矮小的民宅,或者是老街两旁密密层层的店铺,再远处的庙宇、学校,都一样被阳光拥抱着,让我觉得生活在其中的人们都一样幸福。

这样一个秋日,适合把心灵铺展、舒卷开来,好好晾晒,也适合忘记。从窗边走开,日光下蒸腾开去的心灵上的雾气却又聚回来了。我不自主地走回堆满书本试卷的书桌。

不,不是所有人都享有秋天的阳光。包括我,我的同龄人,此时此刻的许许多多的人。

书桌前的我提起了笔,重新踏上通往题海的道路。黄妹芳、覃武奥、李婷此时也许也在为了生活新的羁绊与难关负重前行。

我认识他们仨,缘起于一部叫《人生第二次》的纪录片。他们在最后一集中出现,却给我最深的印象。他们像极了我,像极了一切在生活的蒙昧中浮浮沉沉的普通人。纪录片的真实,正在于他们生活中幸福的偶然和伤痛的必然。

我在此刻想起了他们。黄妹芳攒足了落户深圳的积分了吗?她有没有摆脱像打仗一样争分夺秒争取工作机会的生活?覃武奥有没有因为家境的普通而自卑?黄妹芳的丈夫、覃武奥的爸爸还在日夜不停地开货拉拉吗?李婷的新工作一切顺利吗?她赚的钱足够自己在贴补家用的同时好好生活、打扮自己吗?覃武奥未来能否如他自己所愿去美国读书,天天吃他喜欢的汉堡包?这是我不知道的。但我知道他们还在与生活的棱角直面相撞,前进,再前进……

无数人的生活和他们一样,也可以说,他们是此时此刻共享一轮秋阳的人们的缩影。

我只是听说,自己也慢慢体会到,大家的生活正在向高强度、快节奏的趋势靠拢,竞争的激烈、焦虑的情绪在空气中蔓延开来,牵拉着你我加快脚步,窃取我们的快乐。

秋阳挪了挪身子,关切地将光芒洒向了我。刺眼的光线中,我仿佛又在其中看见了田野的影子。它从不因时代的加速而改变稻子成熟的速度。它永远快乐富足。或许我应该学学它。

心靈,本应不急不忙地,静待美好。但也许,闯进纷杂的生活,就有一份责任在肩,一个前程去赶。

也许,该像黄妹芳,每获得一分,学到一点新知识,见到亲爱的心肝儿子,就收藏一份微笑;也许,该像李婷,为新家前独特的风景欢呼雀跃。或许,我们每多一丝抱怨,就会丢失一丝希望、一丝勇敢。

只有不畏激流,才能不为激流所困,以平和之心逆流而上,摆渡过生活的险恶,去热爱生活。

看过别人的第二次人生,便拥有了一份拥抱人生第一次考验的勇气。 (指导教师:汪亚伟)

评点

故事内外,不同的人生。面对困境与绝望,不得不继续向前,这就是人的一辈子。从影片中,从主人公的经历里,作者感受到了生活的信念,撷取到了生活的勇气,也看到了人的尊严。“信念是鸟,它在黎明前的仍然黑暗之际,感受到了光明,唱出了歌。”泰戈尔的话的确永恒。

(编辑:于智博)

猜你喜欢

人生生活
人生中的某一天
水煮生活乐趣十足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生活小窍门
黑白人生
斜倚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