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智移云”背景下会计人才就业竞争力培养探索

2023-01-09冯春阳

现代商贸工业 2022年23期
关键词:会计教育大智移云

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大数据、智能化、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风起云涌,掀起了新一轮的产业变革。新时代会计呈现出便捷、准确、集中、成本低廉的特点,改变了传统会计的方方面面。如何提高会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我们人才培养的重要议题。本文研究了大智移云时代我国会计教育的现状及问题,分析会计人才能力需求并探讨了会计人才就业竞争力的培养路径,以顺应新形势和产业端对于创新型会计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大智移云;供需矛盾;会计教育

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23.037

0引言

“大智移云”于2013年在中国互联网大会上提出,指大数据、智能化、移动互联网及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新技术的广泛使用和快速发展掀起了一场产业变革。“大智移云”技术对会计工作产生了革命性影响,对于会计数据、核算方法、业务流程带来了深刻变革。传统会计工作面临被人工智能取代的风险,在新冠疫情的叠加下,这一效应更加明显。而另一方面,管理会计、公司战略、数字财务等高端会计岗位则又十分欠缺。这种供需矛盾对我们的人才培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全国众多大中专院校都开设了财务类专业,每年培养大量会计毕业生,其中很多院校依然按照传统模式培养核算型会计,而这已经难以适应能分析、懂技术、会应用的产业端需求,最终会被就业市场所淘汰。中办、国办印发《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明确提出提升企业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各省也陆续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为我们改进人才培养提供了政策指导。传统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向复合型、创新型模式转变,塑造学生符合产业端需求的职业能力已迫在眉睫。

1会计人才培养现状与问题

1.1会计人才培养现状

高校是会计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全国众多院校都开设了会计专业,但是大部分院校仍旧在培养核算型会计,将主要精力放在学生基础核算能力的训练上,无论是在培养方案、课程安排还是在教学内容上,都强调基本知识的扎实准确,对于新技术、新潮流则有所忽视。部分学校也提出要发展“大数据会计”“应用型会计”,但更多也只是体现在培养目标上,对于具体的实施计划和培养方案则模糊不清。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无论是从培养计划、授课内容还是考核方式,都是为核算型会计所服务。在培养计划上,更加重视核算类课程的安排,忽视了实践类课程,使学生难以接触到新的技术手段;在授课内容上,重视核算的准确,忽视了新技术的介绍;在考核方式上,重視期末闭卷考试,忽视对实际操作的考核。这种培养模式难以适应“大智移云”背景下会计人才发展的新潮流,也必然会被就业市场所淘汰。

1.2会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2.1会计人才培养定位模糊

目前,会计人才培养的定位依旧集中于核算岗位,强调会计核算的准确性、会计基础知识的掌握,对于新技术、新方法的传授则明显不足。在培养定位上,已逐渐与产业端懂技术、能分析、会管理的需求脱节,不符合企业的实际需要。而企业恰恰需要的是能够做出职业判断、能够熟练使用大数据技术、能够进行分析决策的复合型会计人才,这种供需矛盾使得学生不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还有一部分学生则将精力放在考证、考研上,学校重视就业率、升学率,忽视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这种定位上的模糊,导致了会计人才产生结构性短缺。

1.2.2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不合理

目前高校培养方案大多数课时为理论课,仅有少部分为实验实践类课程,实习环节安排也较短;在课程设置上,以财务会计类为主体,对于信息化、大数据课程则较少安排,课程的通识性和广泛性也有所欠缺;在第二课堂方面,对于学生竞赛等支持力度也不够。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分数驱动较为明显,考核方式和课程设置的单一使得学生难以有机会接触到新技术,滞后于“数智化”的大趋势。“大智移云”技术与会计行业深度结合,应用于会计工作的方方面面,而高校也应适时作出改变,对于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及时调整,以切实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1.2.3配套软硬件不完善

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的质量与师资力量密切相关,除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经验,授课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也十分重要。目前绝大多数会计教师都是会计专业毕业,缺乏大数据、计算机等复合背景,难以在日常教学中融入新技术思想;在实际工作中也缺乏实践经验,双师型师资较为短缺,授课内容容易与实际脱节。在教材建设和选用方面,基本还是沿用传统课程体系教材,大数据会计、财务机器人等课程教材还不完善。在实践课程方面,新技术软硬件还不够系统全面,没有形成类似用友、金蝶的统一标准。在实习基地方面,现有的学生实习基本集中于传统做账,学生很难有机会上手新技术,这也不利于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高。

2“大智移云”给人才培养带来的机遇

2.1会计人才需求升级

在新技术的驱动下,原本会计低端重复性工作会被智能机器人以及大数据技术所取代。近年来,企业陆续推出智能财务机器人、财务共享中心等新的会计工具,这一方面会大量削减传统核算岗位,另一方面却又新增很多新型高端会计岗位。管理会计、财务分析、公司战略等新兴岗位需求呈现井喷式增长,产业端需要复合型会计人才。目前我国高校却仍然在培养大量核算型会计,这类岗位恰恰是最容易被替代也是竞争最为激烈的,而与企业需求匹配的高端会计人才则严重不足。据统计,管理会计在经济发达国家已占所有会计人员的90%以上。我国现有超4000万会计相关从业人员,而管理会计则有着300多万的人才缺口,这对于会计专业学生是一个重大的机遇。“大智移云”时代,会计供需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如果高校会计人才培养能够顺应这股潮流,那么学生势必能够在就业市场获得更多的优势。

2.2会计工作提质增效

“大智移云”等新技术取代了过去人工会计核算,既大幅提高了效率,节省了成本,又保证了准确性,提高了会计工作质量。过去会计岗位存在大量繁琐的计算、抄录工作,时间和人力成本很高。而在新技术的帮助下,大量重复性工作可以自动化完成,财务机器人可以自动完成凭证填制、账簿登记及报表编制,大数据技术可以直接对接采购销售系统、税务系统和工薪系统,大大简化了业务流程。另外,人工智能和自动化系统也可以进一步防范企业风险。在智能管理决策系统下,内控流程更加严密,降低了人为干预和舞弊的可能性,优化了内部治理和风险控制,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可以说,新型技术为会计工作提质增效带来革命性的变革,极大提升了会计工作价值。

3会计人才就业竞争力培养路径

3.1构建与新时代会计职业能力相适应课程体系

构建与新时代会计职业能力相适应课程体系,是就业竞争力培养的核心要义。新时代下传统会计行业面临巨大冲击,机械性的低端会计工作被人工智能取代,会计工作向管理型转变。为了适应这种变化,我们应当对课程体系进行动态调整。在改革中,我们将整个课程体系分为通识必修课、通识选修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以及集中实践课程,并在所有模块中渗透新技术和新思想。在课程体系安排上,不仅注重专业课与“大智移云”技术的交叉融合,还与其他院系、公共课联通,全面打造融会贯通的新方案。比如在通识课方面,改变原有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融入关于大数据技术的模块;在学科基础课方面,改变原有的管理学课程,融入智能管理理论;在专业必修课方面,新增财务分析、税务实训等课程,增加学生接触新技术的机会;在集中实践课程方面,组织学生开展总计8周的校内实践,亲自接触账务及ERP系统,给学生实际操作的机会;并且在第二课堂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大数据、智能会计竞赛,对学生进行多方指导。通过构建与新时代会计职业能力相适应课程体系,改变了传统只重视会计基础知识而忽略新技术发展的现状,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环境。

3.2推进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育人

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是就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方法。产业端最为了解人才需求,往往对于人才培养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加強产教融合,引入企业力量参与教学全流程,能够帮助我们更加贴近实际工作。在实际操作层面,邀请行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内容审核等关键环节,及时调整培养计划,紧跟行业发展潮流;引入行业专家参与授课、实习以及论文指导工作,将企业实际工作经验分享给高校教师和学生,充实高校授课队伍;选派高校教师进入企业一线实践,提高实践水平,加强理论交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校企的优势互补;与有关行业企业共建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规范标准的实习场所,帮助学生更好适应未来工作。推进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育人,能够实现校企的优势互补,是我们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抓手。

3.3注重会计学生复合能力培养

复合能力是“大智移云”时代会计学生应有的素质要求与职业能力。复合能力包括扎实的会计水平、对新技术的应用水平、统计分析等能力、完善的办公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多种能力。传统教学中强调的会计基本功在新时代下已远远不足。除去会计基础知识,我们还要在培养中渗透多种能力的塑造。据多年就业单位随访反馈,很多学生在工作中不适应新技术的使用,很难上手工作,办公水平也很欠缺。在人才培养改革中,我们在不放松会计类基础知识的同时,重点加强学生复合能力的塑造。例如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中增加办公软件使用教程;新增应用公文写作课程,提高学生公文写作、语言表达能力;在各门课程中融入新技术的应用,加强学生对于新技术的理解,便于学生更好上手工作。通过培养学生的复合能力,帮助学生更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在竞争中获取优势。

3.4重视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实践动手能力是很多会计学生所欠缺的,也是改革的重点方向。在改革中采用多维度多渠道培养,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首先对原有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在课时安排上增加实践环节,将新技术导入课程学习中,更新授课内容;增加实践性课程,如财务分析、税务实训、出纳实训等,及时反馈行业需求;安排认识实习、专业实习两次大型校内实习,模拟真实工作环境,培训学生使用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能力;规范毕业实习要求,与行业单位共建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更专业规范的锻炼机会;鼓励学生参加大智移云技术的学科竞赛,比如财务分析大赛、智能财务大赛、数智化财务技能大赛等,获得与兄弟院校的交流机会,感受财务技术的发展趋势。通过这些多层面的实践操作,力图使学生在校园中就提前接触到实际工作环境,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

3.5改革考核方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传统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这就导致了学生和教师以单一分数为指导,过分唯分数论,考核仅关注及格率,这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考核方式改革中,除期末考试外,增加课程过程考核。通过课堂表现、平时作业、期中考试等多维度考核,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学习效果。在考试形式上,除了期末闭卷考试,部分发散性思维的课程引入开卷考试、汇报展示、分析报告等多种形式,给学生更多展示机会,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表达能力。对于会计信息系统、综合实习等实践性课程,则根据学生实践操作情况综合评定,不再采用机械性考试作为单一标准。通过考核方式改革,增加了课程趣味性,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总结与展望

新技术快速发展、世界经济发展放缓,再加上疫情的叠加影响,极大地改变了会计行业的生态环境和工作模式。会计工作强调高效率、准确性,传统的机械性会计工作已逐渐被智能技术所取代,转而向更高层次的管理会计所发展。企业越来越重视财务分析、预测决策、信息挖掘以及战略选择,相应的也就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高校要不断进行改革,精准把握会计人才供需矛盾,顺应“大智移云”时代的新形势。通过构建新课程体系、推进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育人、注重会计学生复合能力培养、重视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改革考核方式等途径,推进会计人才培养改革,塑造学生多元职业能力,以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优秀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谢诗蕾.探索信息化时代会计人才培养的转型之路[J].财会月刊,2020,(01).

[2]王爱国.智能会计:会计转型发展的方向[J].会计之友,2020,(09).

[3]周守亮,唐大鹏.智能化时代会计教育的转型与发展[J].会计研究,2019,(12).

[4]查慧园,蔡航军,罗怡宁,等.“大智移云”背景下高校会计专业能力本位培养模式探究[J].金融教育研究,2020,(04).

[5]尚君凤,王冰.“大智移云”背景下的会计创新探析[J].财会月刊,2019,(19).

[6]韩冰.基于财务共享的“云财务”数字化人才培养改革探索[J].商业会计,2019,(19).

基金项目:2022年度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研究课题“‘大智移云背景下会计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路径研究”(JRSHZ-2022-02085)。

作者简介:冯春阳(1992-),男,河北张家口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会计理论与实务。

猜你喜欢

会计教育大智移云
基于“大智移云”技术的C2C网络交易税收征管创新措施探讨
“大智移云”时代企业财务共享业务流程再造研究
会计智商及其提升
我国独立学院本科会计教育问题研究
互联网时代会计目标及职能重构与本科会计人才培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