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镜像右位心并持续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治疗一例

2023-01-09黄文明罗凡王勇张双月赵磊王士成汤昊昆闫胜利吴梦丽廖德宁

关键词:标测左房房间隔

黄文明 罗凡 王勇 张双月 赵磊 王士成 汤昊昆 闫胜利 吴梦丽 廖德宁

患者女性,64 岁,反复心悸、胸闷发作10 余年,加重6个月。起病至半年前心电图诊断为“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曾多次住外院拟行射频消融治疗,均因胸片显示为“右位心”而放弃。近半年心悸、胸闷加重伴劳累性气促、乏力,多次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显示为“持续性房颤”。无高血压、糖尿病病史。15年前曾行“脑膜瘤”摘除术。体格检查:体温:36.5℃;呼吸:20次/分;血压:115/76 mm Hg。心尖搏动位于右侧第五肋间锁骨中线内0.5 cm,心率86次/分,心律绝对不齐,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胸部X 线片、心脏-肺静脉CT 造影三维重建图显示心脏及大血管呈镜像反位(图1)。心脏超声示左房内径45 mm,左室收缩期内径30 mm、舒张末期内径46 mm;主动脉瓣中度返流;二尖瓣轻度返流;左室舒张功能减低、左室收缩功能正常;左室射血分数0.64。食管心脏彩超检查左心耳及左房未见血栓影及超声自显影现象。

图1 正位胸片与CT 造影三维重建图

手术过程:开启西门子ARTIS ONE DSA(C 臂)的镜面翻转透视(Head First Prone)功能,使右位心透视图像呈180°镜面翻转后如同正常左位心。Seldinger法穿刺双侧股静脉,经右侧股静脉将可调弯十电极导管置入冠状静脉窦。经左侧股静脉送入房间隔穿刺鞘及穿刺针,指向7点方向,回撤针鞘自然“弹”入卵圆窝位置。右前斜位(RAO)45°透视下行房间隔穿刺,将外鞘送入左房。静脉注射肝素100 U/kg。经外鞘行左、右肺静脉造影。通过外鞘送入PentaRay标测导管至左房,在电-磁解剖标测系统(Carto3)指导下,进行“无透视”下左房与肺静脉三维建模。交换蓝把56孔水膜灌注消融导管(STSF)至左房,在Carto3 模型指导下,对肺静脉进行精准定口。在Carto3 系统上修剪左房-肺静脉模型,并调整透视角度,将右位心三维模型“反转”为“正常”(图2),然后采用“高功率(50 W)、短时间(8~15 s)、低灌注(15 ml/min)”行环肺静脉前庭逐点射频消融(前壁每点10~15 s或消融指数AI 400~430,压力7~20 g;后壁每点8~10 s或AI 350~380,压力5~15 g;标测点直径3 mm)及左房后顶线性射频消融(每点10~15 s或AI 400~430,压力7~20 g;标测点直径3 mm)(图3)。交换PentaRay标测导管证实肺静脉电位隔离。缓慢(15 min)静注胺碘酮150 mg后20 min房颤未能转复,静注咪唑安定3 mg,镇静入睡后,予150 J双向直流同步电击一次即转复为窦性心律。窦律下PentaRay标测导管标测左房电压图,显示左房前壁存在局部低电压区(图4),予均质化射频消融(每点10~15 s或AI 400~430;压力7~20 g)。术毕经起搏验证左房前庭-肺静脉环形消融线及左房后顶部消融线均达到双向传导阻滞。术后予口服达比加群酯110 mg(2 次/日)和胺碘酮口服。随访至今已5个月,心悸、胸闷、气促等症状缓解,体力恢复正常,十二导联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复查均显示为窦性心律。

图2 左房-肺静脉CT 造影三维重建图与Carto3腔静脉-右房-左房-肺静脉三维模型图

图3 Carto3左房-肺静脉三维模型所示肺静脉前庭消融线、左房后顶消融线(红点)

图4 窦性心律下左房-肺静脉电压标测图

讨论右位心发生率约0.02%[1],右位心合并房颤则更少。本例为镜像右位心合并房颤,起始为阵发性,心悸、胸闷症状明显,具有明确导管消融治疗指证,但因缺乏右位心房颤导管消融经验,担心心脏反位引起的导管操作困难与危险而“被迫”放弃,遂进展为持续性房颤和左房扩大。

镜面翻转(Head First Prone)透视功能[2-3],可对右位心透视图像进行180°翻转,从而克服右位心所带来的解剖理解困难,对指导安全、顺利地完成房间隔穿刺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减少穿刺并发症的发生,该患者仅房间隔穿刺1次,运用单导管技术,在Carto3指导下[4],采用PentaRay标测导管进行“无透视”三维建模,然后在Carto3 系统上调整透视角度,将右位心三维模型翻转转为“正常”后,采用STSF消融导管对肺静脉进行“无射线”精准定口,并实施无透视、高功率、短时间、低灌注射频消融,顺利、安全地完成了肺静脉前庭电隔离、左房后顶线性消融以及左房前壁低电压区均质化消融。

与6孔的ST 消融导管相比,本例所采用的STSF 消融导管有56个喷孔,可在消融电极表面形成完整水膜,冷却效率显著提高,每分钟灌注流量可减少50%以上,既能有效防止因传导热导致消融电极温度过高而产生焦痂和汽爆,也能避免采用“高灌注”所产生的“心内膜保护效应”,从而增加心内膜表面损伤直径却不降低消融损伤深度,提高消融线的连续性,并能减少消融点数[5-7]。

猜你喜欢

标测左房房间隔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在评价心血管疾病中左房功能的研究进展*
超声心动图在可降解房间隔封堵器治疗卵圆孔未闭术中的应用价值
四维自动左房定量技术评估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左房功能的价值
房间隔缺损家系致病基因筛查分析
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左心房形态变化及其与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关系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量高血压病患者房间隔厚度及其与左房功能的关系
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左心耳封堵术治疗心房颤动合并房间隔局部增厚1例
室性早搏射频消融终点的探讨
高精密度标测技术在导管消融治疗心律失常中的应用
PaSO起搏标测软件在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射频消融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