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物流下乡畅通城乡双向循环

2023-01-09孙晖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22年1期
关键词:双向供给农产品

“十四五”时期我国社会经济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一方面需要根据错综复杂的国家环境调整经济发展路径,另一方面要发挥我国超大规模经济体优势,完善国内大循环的条件和基础。大国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实现内部可循环,经过改革开放40 多年的发展积累,我国已具备了规模巨大的国内市场和持久的供给能力,未来将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不断提升供给体系的创新力和关联性,引领和创造新需求。

城乡区域经济循环是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方面,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推动了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这一过程创造了巨大需求、提升了有效供给,为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奠定了重要基础。流通是畅通经济循环的重要环节,2021 年8 月20 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的意见》,意见指出要坚持促进农村消费升级,进一步畅通农村生产、消费循环的原则和目标,意在通过健全农村地区末端共同配送体系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畅通国内大循环作出新的重要贡献。

通过物流下乡,不断释放农村消费潜力。市场是稀缺资源,农村市场是扩大内需的重要增长点。物流下乡直接带动了消费下沉,激发了农村广阔的市场潜力,为扩大内需释放了持久巨大的动能,对畅通城乡双向循环意义深远。近年来农村线上消费呈逐年扩大趋势,但快递取件难、快递费用高等问题始终困扰着一部分农村。快递进村达户势必极大促进农村电商的发展,势必极大增强农民网购、农产品供给的吸附能力。2021 年上半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9 549.3 亿元。当前各地正在以市场化为主,主动打通政策堵点,积极参与并推动“物流下乡”工程。目前主要快递品牌网点已覆盖98%的乡镇,将近50%的建制村实现了快递入村,2021 年1—7 月农村包裹和快递的总收投量超过200亿件。相信在供应链、物流等新零售基建不断向下延伸的基础上,农村消费潜力还将进一步释放。

通过物流下乡,便捷农产品上行。物流下乡不仅是要让消费品进得去,还要让农产品出得来。农村寄递物流体系的完善推动了运输集约化、设备标准化及流程信息化,满足了农产品上行对时效和运输条件的要求,确保了农产品“卖得出”的同时“运得好”。物流下乡深入到农产品产地,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产品销售不畅的问题,加上国家对冷链物流向中小城镇和具备条件的农村地区的下沉布局,整个农产品供应链的流通效率进一步提高,产城互动的实现必将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现今,以邮政、顺丰为代表的快递企业深耕农产品生鲜运输服务,不断提升自身统筹运力资源的能力,已精准嵌入现代农业产业链,保障了各地农产品售卖高峰期农户与市场的有效衔接,为农民创收增收夯实了基础。

通过物流下乡,构建双向畅通的寄递物流体系。当前,《快递进村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的政策效应已然显现,农村地区已成为快递行业发展的新增长极。同时,末端服务仍能力不足、基础设施仍较为薄弱等问题突出,推动物流下乡畅通城乡经济循环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仍是未来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的工作重点。首先应在充分发挥邮政服务在农村末端寄递中基础性作用的前提下,倡导邮政、快递、交通、供销、商贸流通等物流平台共用末端配送网络,推进不同主体参与到加快农村寄递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当中。东中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着重调动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中西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则要着重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从整体上提高农村寄递物流体系的衔接效率和供给能力,使得城乡双向循环更加畅通。

物流下乡用“商流”吸引了更多快递企业布局农村,释放了农民农村的需求,夯实了扩大内需的战略基础,用畅通的物联网打通了农产品销路,拓宽了农民的致富之路,对推动乡村振兴意义重大。政府层面的推动仍在不断深入,快递企业总部也在加大对农村寄递网络的投资,实现“乡乡有网点、村村有服务”指日可待。

猜你喜欢

双向供给农产品
双向度的成长与自我实现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降低寄递成本需双向发力
用“双向宫排除法”解四宫数独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完善刑事证据双向开示制度的思考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