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运用大数据手段开展机构编制使用效益评估

2023-01-08北京市委编办

中国机构编制 2022年5期
关键词:内设机构编制工作量

●北京市委编办

2021年,北京市委编办积极探索运用大数据评估政府部门机构编制使用效益,在提升机构编制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方面开创了新思路,取得了新成效。

一、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探索机构编制效益评估新思路

《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机构编制管理评估办法(试行)》对采用科学方法开展机构编制管理评估,优化机构编制资源配置,加强机构编制精细化管理提出明确要求。北京作为减量发展城市,如何节约集约利用机构编制资源,发挥资源最大效益,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有效控制行政运行成本,是机构编制部门面临的重要任务。针对传统机构编制管理方式重定性轻定量,主观分析多、客观分析少的问题,北京市委编办从实际出发,在机构编制管理中引入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探索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机构编制管理评估方式。

近年来,随着北京大数据行动计划不断深入,市大数据平台已汇集76个市级部门、上千个信息系统、上万个数据项,“汇数”工作稳步推进,大数据技术在信息集成、数据测算、分析研判等方面的优势逐步显现,为实现机构编制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提供了必要条件。按照市委编委有关要求,积极探索运用大数据科学评估政府部门履职情况和机构编制使用效益,建立放管服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等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政府部门机构编制调整的联动机制,为合理控制机构编制规模,倒逼政府管理创新、提高行政效能、降低行政成本提供了新思路。

二、实行“一清单、一系统、一模型、一机制”,构建机构编制管理科学评估体系

围绕推动机构编制精细化管理的目标,以科学量化评估为切入点,以定量分析评价部门编制使用效益为着力点,探索让数据说话、靠数据分析、用数据决策的机构编制管理评估新模式。主要思路是:在细化部门职责事项基础上,依托大数据平台,对部门工作量、编制结构进行量化分析和定量评价,全面科学评估部门机构编制使用效益,动态调整部门职责和机构编制,实行“一清单、一系统、一模型、一机制”。

“一清单”,即编制职责事项清单。在现有部门“三定”规定和权力清单基础上,扩展编制覆盖部门全部职能的职责事项清单。“一系统”,即完善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系统。依托北京市大数据平台,拓展实名制管理系统应用场景,汇集部门履职信息,为科学评估提供数据支撑。“一模型”,即构建编制使用效益评估数学模型。对部门职责事项进行指标化处理,创建编制使用效益定量评价计算公式,实现机构编制量化评估。“一机制”,即建立机构编制动态调整机制。参考评估结果,通过调整职责、优化机构、调配编制等,盘活现有编制资源,提高编制使用效益。

三、运用大数据分析测算,开展机构编制使用效益评估试点

运用大数据开展机构编制使用效益评估是一项探索性工作,特别是构建评估数学模型对专业背景和技术素养要求高,需要借助“外脑”。联合在公共管理领域具有丰富研究经验的清华大学研究团队,先行在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市水务局、市城市管理委三个部门开展评估试点。

试点主要包括四项内容:一是细化部门职责。将部门“三定”规定主要职责逐条分解为若干个职责事项,逐项明确事项工作量数据来源,采集近三年工作量。共梳理出三个试点部门95个内设机构的3664条职责事项,收集了1万多个工作量样本数据。二是职责结构分类。以政府职能结构化理论为基础,将职责事项划分为若干个可以比较的类别,包括办文办会、内部管理、综合业务、政务服务、行政督查5大类别31个子类。三是构建数学模型。引入量化单位的桥梁指标“单次工时数”,将1万多个工作量样本的“次”“项”“批”“件”“条”等量化单位全部转换为统一的“单次工时数”,实现数据可比。创建“标准年指标数量”“编制紧张度”“人均工时数”等7个计算公式。四是数据分析测算。利用7个公式计算得出各部门、各内设机构年度工时总数、编制紧张度、编制使用饱和度,以及理论所需编制数等,并对部门和内设机构的履职情况和编制使用效益进行横向跨部门和纵向跨年度的比较分析,形成定量评价结果,为机构编制动态调整提供直接的数据支撑。

从评估结果看,纵向比较分析显示三个试点部门的工作量呈逐年增长态势。以市场监管局为例,35个内设机构中,2019年工作量比上年度多的有22个,2020年工作量比上年度多的有23个,三年中工作量呈连续增长态势的内设机构有16个,有6个逐年递减。这为调整部门职能配置、优化内设机构设置提供了数据参考。横向比较分析显示三个试点部门编制可以满足实际工作需要。以城市管理委为例,17个内设机构所需编制数比现核定编制数多,16个内设机构所需编制数比现核定编制数少。这为部门自身科学调配编制资源提供了数据支撑。此外,还将三个试点部门内设机构分为“内部管理”“综合业务”“专项职能”三个类别,分年度对各类内设机构“单个编制”的工作饱和度进行了测算、排名。这为制定不同类别内设机构的编制配备标准提供了可能。总的来看,此评估方法得到了试点部门的充分肯定,认为基本能够反映近年来该部门履职变化情况和机构编制使用效益。

猜你喜欢

内设机构编制工作量
《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释 义
机构编制小常识
嵌入式系统软件工作量多源线性估算方法仿真
《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释义
16部门“三定”方案公布
思科发布云计算市场发展报告
山西省县级纪委内设机构改革全面完成
实验室工位考勤管理软件设计
高校教师科研工作量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