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利人“海蒂基”玉饰的艺术特征及其象征内涵

2023-01-05王小青

天工 2022年31期
关键词:毛利玉石新西兰

杜 营 王小青

1.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2.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

新西兰的毛利人的祖先是波利尼西亚人,公元10世纪乘船到新西兰北岛定居,其语言、文化及艺术趣味等各方面都与波利尼西亚接近,毛利文化较为发达,毛利民族是至今保留人数最多的平原民族。毛利人将新西兰称为奥特亚罗瓦(Aotearoa毛利语),意为长白云之乡,是新西兰在毛利语中广为接受的名称,也作为其他民族亲近当地毛利人的共同词汇之一。毛利人的玉石工艺在世界玉石工艺品中特征鲜明,其选材、造型、雕刻技法等艺术特征是本文研究的对象。

一、海蒂基概述

新西兰毛利族玉石文化中的海蒂基玉石小人像是表现蒂基主题中的一个分支,海蒂基玉石是毛利人工艺美术中的一个典型代表,常用绿色的玉石作为材料,是戴在毛利人脖子上的装饰性吊坠。“Heitiki”一词中的“Hei”在毛利语中有“戴在脖子上”之意,指颈饰或脖子上的圆圈。新西兰人所称蒂基(Tiki)是指在木头上的巨大人形、人像、祖先偶像的雕刻制品,还包括小木雕等工艺品,用于神圣地方的标志性饰品,蒂基源于波利尼西亚,后在新西兰岛发展成熟。海蒂基(Heitiki)是蒂基(Tiki)的一种,存在多种材料形式,早期有木制、骨制的等,后续玉制海蒂基成为主流。下文将对有毛利文化特色的玉石小人像(海蒂基)的艺术特征进行探索。

二、海蒂基的艺术特征

毛利人珍爱碧玉,玉石广泛运用于生活和宗教仪式上的工具、武器以及饰品。碧玉所制的玉器在毛利文化中受到特别的尊崇,毛利人将碧玉当作珍宝,其也被赋予了神力,成为毛利人与祖先联系的法物。在毛利人的理念中,碧玉雕刻品具有灵性,具有雕刻者的灵性、使用过它的人以及佩戴者的灵性,甚至具有曾经所在场所的灵性等。因此,碧玉有别于普通商品,不能随意买卖,是玉选人而非人选玉,必须是通过相关仪式和程序才可以获得的玉饰。在毛利族中,海蒂基颈饰男女都可佩戴,其受到毛利人的高度重视,是代代相传的个人装饰物。

(一)天造地设的玉石资源

毛利族的信仰习俗促进了玉石文化的发展,在毛利人的信仰中,碧玉的守护神是普提尼,它是典型的龙形水兽(被称为泰尼瓦)。海蒂基常见的玉石材料是碧玉,由于叫法不同,毛利人把碧玉称为绿石(毛利语Pounamu),在新西兰尊称其为国石,主要有稚白玉、碧叶玉、青空玉和泪滴玉四大类。玉有软硬之分,除了泪滴玉(蛇纹石,又叫花草玉)是硬玉之外,其他都是软玉。海蒂基的玉材源自新西兰南岛西海岸的霍基蒂卡附近的阿拉胡拉河和库马拉附近河谷,主要有纳尔逊、韦斯特兰、南韦斯特兰、马卡罗拉、瓦卡蒂普、米尔福德峡湾和利文斯敦山等地区。软玉和鲍温石形成于地壳深处,十分罕见。在新西兰,常见的软玉由纯橄榄岩和硬砂岩两种岩石在高压作用下生成。200万年前,含碧玉的岩石在板块运动和碰撞中沿着大陆板块边缘被抬升到地表,分布在南岛主山脉阿尔卑斯山的南部,但是碧玉并不常见于岩石中,而是冰川的侵蚀从岩石中脱离,以漂砾或卵石的形态分布河中或冲刷至海岸上。毛利人根据玉的颜色、纹理和透光度对碧玉进行分类,其中伊纳喀、卡胡朗伊、卡瓦卡瓦、堂吉怀四种玉被广泛认可。

(二)求同存异的造型艺术

海蒂基被认为出于宗教目的,尽管他们最初的功能是未知的。在一些口头叙述中,它们一方面是生殖象征,另一方面又是护身符。许多海蒂基还刻有个人名字,被当作表示友谊和忠诚的礼物。就造型艺术而言,建立在世代传承的基础上,海蒂基颈饰的奇特造型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如脸部下巴尖细、大眼睛和匀称的体型。由于海蒂基携带方便,所以很难将特定的风格与特定的区域联系起来,故此下文从海蒂基的脸部、四肢和躯干三个部位来剖析其造型艺术,总结其求同存异的造型特征。

1.脸部造型程式化

海蒂基是在软玉上面进行浮雕加工的艺术品,其头部硕大,头占整个雕塑的比例约为二分之一,头部向右或向左倾斜。眼睛极大且呈圆形,眼睛内部镶嵌骨质材质或者使用蜂蜡技术加以装饰。

海蒂基脸部的程式化造型相当明显,在五官的表现上几乎如出一辙。眼睛的塑造借力于两个同心圆,艺术家通过雕刻深陷的眼窝来突出眼珠的立体感。19世纪开始,海蒂基的眼睛开始出现了使用红色封蜡的技术。眼窝的外围和眉毛之间加以浅雕,以突出眼窝与眉毛之间的结构关系。眉毛的造型在海蒂基脸额头面积中占有较大空间,其雕刻造型跟随眼眶的圆形结构,粗犷而流畅,是双眼造型的补充,更是脸部形态的组成部分。鼻子在海蒂基脸部多使用浅浮雕的形式,较之眼睛而言显得略微逊色,但是鼻子的造型和表现手法有一定的定式,其中,鼻根上端是典型的毛利“人”字形脸饰,脸饰与头顶形成三角形的额头造型,从额头开始向下至鼻根处分叉成左右两边的结构走向。鼻根则是鼻子的开端,中间的鼻梁以概括性的轮廓刻画连接鼻翼。鼻翼分左右两边,每个鼻翼中部刻出鼻孔造型。嘴巴造型是海蒂基形象的出彩部位,由内外两个心形组成,外心形作为与脸部其他部位区分塑形,内、外心形构造成为海蒂基的嘴唇。嘴巴内部则由典型的海蒂基牙齿和舌头组成,张口吐舌是毛利人的文化,在海蒂基这个小型人像雕刻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2.四肢镂空雕刻造型奇特

海蒂基玉人四肢的造型是另一个程式化的反映,常见的手掌置于腿上,也有手掌放置胸前,或放于嘴上等其他形态,双腿呈半弧形在脚尖处相连接。其程式化表现在上手臂粗犷有力,常由三只手指组成的手掌是海蒂基造型的另一个特色。腿部造型在整个海蒂基造型里常呈现半弧形,或直接表现三只脚趾,或呈现半圆形块面。在雕刻技法上,海蒂基的手臂与腿部有镂空的雕刻艺术,在弯曲的手臂与躯干、大腿与小腿之间都有镂空。另外,在有的作品中,脚趾交叉处或者部分手指也是采用镂空雕刻技法,可以增强作品的通透性,也是海蒂基雕刻艺术价值的体现。

3.躯干造型

比起身体的其他部位,海蒂基躯干的造型显得简练概括。脖子和胸部有另一处“人”字形胸饰,整体造型简洁,将头部与四肢连接在一起并用透雕的形式加以区分,表现海蒂基的女性或中性的抽象特征。当雕刻者把手指刻于胸前时,躯干纹饰便出彩几分,除此之外便是身体轮廓的展现和性别特征的体现(如表1)。

表1 海蒂基造型与产地

三、传统素雅的雕刻技法

(一)头部由纯浮雕向浮雕与贝壳镶嵌相结合变化

海蒂基形象来源于早期木雕中的祖先形象,在形状和纹理方面有关联之处,例如,圆头、小眼睛、肘部与不对称的肩膀和手臂位置等形态来源于木雕中的祖先造型。在被殖民之前,海蒂基只在贵族阶层中流行,作为氏族、部落的首领和权贵的权力象征,在权力交替时交给下任统治者。制作技法使用纯浮雕的雕刻技法,将眼睛、眼窝通过朴素的雕刻技法加以表现。在欧洲殖民者统治期间,工匠们依然使用平凡的雕刻工具,如将石凿、贝壳、硬石等作为钻头,结合沙和水加工打磨。但是,这个时期海蒂基的眼睛多用包贝壳通过打造后镶嵌进去,同时,海蒂基的眼睛使用了红色封蜡的技术,为绿色的玉石增加了独具风格的色彩。

(二)身体由浮雕和透雕相结合

海蒂基的躯干和四肢的构成样式使用透雕表现出来。镂空雕是在浮雕的基础上,保存手部、脚部的镂空,包括脚趾也采用透雕的镂空技法,使用这种技法使整件作品更精致、灵动,从视觉上更好地彰显了玉石的透光性,也将较高的雕琢技法展现出来。躯干上,手掌则采用浮雕居多,时而结合透雕,尤其是手掌放于下巴等海蒂基常用的透雕技法,将玉石的美更好地展现出来。毛利人心中的海蒂基玉石小人像是具有超自然力量的祖先偶像,戴在脖子上用作护身符,高度一般在10cm左右,但需耗时数月才可雕成,因其材质昂贵而稀有,加工过程冗长,故只在部族首领的家族中代代相传。

四、海蒂基的象征意义与衍生品开发

(一)高于艺术技法的核心象征内涵

在毛利社会中,各个部落对于海蒂基的起源有不同的口头传说,根据其中一个毛利神话所述,第一件玉人项饰是在人类尚未诞生以前漫长的诸神时代,由第一个人类女性海妮蒂怀瓦(Hineteiwaiwa)的父亲为她所作。在有的毛利部落里,海蒂基被认为是天下的第一个男人。海蒂基承载着毛利民族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成为新西兰独特的文化代表,成为国人的一种佩戴时尚,19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初,社会名流也将海蒂基作为随身的装饰,当今在新西兰则女性佩戴居多。

基于毛利社会的民族背景,海蒂基的功能和象征意义别具一格,在前殖民时期,由于海蒂基玉石材料稀少,再加上毛利民族的生产力水平低下,在毛利部落中,海蒂基只掌握在部落首领等权贵人士手中,被视为贵族阶层的专属品,是法力、权威和精神力量集合的象征,只有部落的新任首领(包括部落继承及拥有领土掌控)才可以获得海蒂基。当我们通俗地将海蒂基作为代代流传的传家宝时,它便成为后人对已故祖先的纪念,因赋予了祖先保佑后代子孙的神力而被推崇。在毛利部落生活中,海蒂基成为农耕丰收的象征,是部落氏族成员对上天的祈祷,同时也作为生育之神的象征,保护母亲和胎儿的平安。有时,海蒂基用来纪念那些战死沙场的将士,即将士生前佩戴的海蒂基就代表着其人,亲友们佩戴他们的海蒂基,以表达缅怀之情。海蒂基作为一种文化元素在毛利社会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不仅包含从古到今的文化内涵,其象征意义早已超过了稀罕玉材和雕刻艺术,是一种文化的象征,更是毛利民族的信仰。当文化核心与精神信仰结合起来,这种超物质的文化内涵是毛利人代代相传,也是学者不断探索的动力所在。

(二)海蒂基式衍生品的多元模式

以前海蒂基作为部落首领或权贵人士的专属之物,在今天的新西兰社会,珠宝店里海蒂基玉石项链已经随处可见,现在的海蒂基已经是人人可以购买获得,变成一种商品或者旅游纪念品,被大众所购买。海蒂基作为玉饰品,除了最古老、最传统的形态外,在代表国家形象的硬币和邮票上也有海蒂基的印迹。随着商品经济和手工业的不断发展,以海蒂基为主题开发的衍生产品也陆续出现,材质不限于玉石,还包括树脂、陶土、金属或者其他合成材料,在新西兰的现代生活中各种海蒂基形象也随处可见,如海报、冰箱贴、T恤、手提包、塑料海蒂基旅游纪念品等。其中值得一提的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新西兰的国际航班上赠送旅客海蒂基“塑料人”,一度被新西兰人视为廉价低俗的代名词,最终在70年代末结束了其推广,直到今天,人们又将那个年代的“塑料人”视为新西兰文化的重要部分被收藏家推崇。

整体而言,海蒂基衍生产品的多元模式呈现,与新西兰毛利文化的传播有密切联系,毛利文化的地域特征与文化特色对学者和游客都具有吸引力,加上新西兰地处南半球,因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别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也促进了文化产业链的发展。因此,以海蒂基的形象作为元素的文化载体不断涌现,促使毛利文化走向世界。

五、结语

新西兰独特的地理环境为海蒂基玉饰的设计提供了玉石来源,在千百年民族的传承与演变中,蒂基作为祖先的形象一直以各种艺术形式进行表达。海蒂基的玉人形象作为表现蒂基的一种艺术样式已经达到一定的高度,成为新西兰的代表性文化之一。从海蒂基玉饰的造型艺术和雕刻技法切入,进而研究其高于艺术技法的核心象征内涵,这恰好是对文化的更深层次解读,也是了解毛利文化的方法之一。海蒂基是毛利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种艺术样式,走进新西兰的毛利世界,被毛利人的热情和文化所吸引,不仅体现在海蒂基本身,还有其呈现出的多样化艺术样式,包括木工艺、石工艺、编织工艺、文身等,因此对海蒂基玉人项饰艺术特征的研究只是浩瀚艺术中的一个小门类,权当抛砖引玉,期待更多的学者研究新西兰毛利人的艺术。

猜你喜欢

毛利玉石新西兰
新西兰兔
本地人
滴水藏海
新西兰不仅有羊毛,更有教育
新西兰是世界上“最年轻的发达国家”吗?
在新西兰的旅馆邂逅五星红旗
二石
政策护航创业路
审人之美
玉石和铺路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