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胃溃疡治疗的研究进展

2023-01-05邢城玮

健康之友 2022年18期
关键词:螺旋杆菌胃酸幽门

邢城玮

(兰州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00)

引言:在临床消化道疾病中,除了十二指肠溃疡较为常见外,胃溃疡也是发生率较高的消化道疾病之一,与十二指肠溃疡统称为上消化道性溃疡[1]。就胃溃疡而言,在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下,胃黏膜出现缺损,导致溃疡面形成,并存在周围黏膜呈现放射状的情况,其在成人中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尤其是20岁至50岁的成年群体发生率更高,一旦发生患者就会表现出多种不适症状,如饥饿样不适、钝痛、灼痛、胀痛等[2]。该病的主要特点是病情发展较快,需要治疗的周期较长,大部分患者的治疗周期为2个月,若病情较轻的患者,则需要持续治疗1个月左右,但该病具有较高的复发率,且经过长期的治疗,患者的痛苦不断增加,所以临床中一直以来都将减少胃溃疡治疗的周期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的提高作为研究的主要内容[3]。基于此,本文结合胃溃疡的认识与发展,分析胃溃疡的研究现状和治疗情况,并分析药物治疗的相关进展,作出如下综述。

1 胃溃疡的认识与发展

导致胃溃疡发生的原因较多,且十分复杂,在对胃溃疡的认识方面,存在进程缓慢和较为困难的一面。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Warren和Marshall就成功培养出了Hp(幽门螺旋杆菌),同时提出了消化性溃疡发生中幽门螺旋杆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一发现在21世纪初荣获诺贝尔医学奖。

在消化性溃疡的致病原因中,其主要原因是幽门螺旋杆菌,该病菌至发现以来,已成为医学研究的热点,众多研究表明,导致消化性溃疡发生的重要环节与胃酸分泌量增加或过多、胃黏膜保护作用减退或消失、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密切联系。另外消化性溃疡的发生还与患者的精神因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药物因素、胆汁反流、胃排空延缓等因素有一定的联系。我国中医学理论认为六淫和外邪侵袭脾胃是导致消化性溃疡发生的主要原因。目前临床中常采用抗感染、抗酸等西医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典型的治疗方式为三联用药。

2 临床药物的治疗进展

据多年的研究经验发现,导致胃溃疡发生的原因有多种,其中以胃酸分泌过多、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动力不足、胃黏膜抵抗力下降、胆汁反流为主,其中最为重要的致病因素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酸分泌过度,所以,在治疗的过程中应将感染的清除作为首要目标。

胃溃疡患者的病情程度不同其治疗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若患者病情较轻,可嘱咐患者对饮食进行调整,使其具有科学性,同时嘱咐患者保证充足的休息,通过这种方法,患者的病情可得到改善[4]。如果患者的病情十分严重,则需要对患者的病症进行针对性治疗,必要时需要通过手术方法进行病症切除。药物治疗方法是对患者进行治疗时的常用方式,在此期间需要合理的使用酸抑制剂以及相关药物,从而预防病情复发。临床中常使用抑酸药剂与其他两种不同的抗生素联合应用的方法,称为三联疗法,其中常见的药物有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奥美拉唑等。

3 治疗胃溃疡相关药物的改进及新型药物的研究

3.1 化学药物的研究进展

针对胃溃疡的治疗,常见的药物有起到保护作用的枸橼酸铋和抑制作用的抑酸剂。奥美拉唑是临床中常见的药物,在抑酸剂药剂中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够在抑酸的分泌过程中产生良好的抑制作用,奥美拉唑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十分显著,应用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该药物的主要构成模式为亚磺酰基和吡啶环,在胃酸的分泌抑制中,若ATP酶与亚磺酰基结合,可能产生不可逆的胃酸分泌抑制作用,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发生。例如:如高胃泌素血症或胃癌。所以关于无亚磺酰基在胃酸抑制剂中的应用研究已成为重点研究方向。

随着医学水平的发展以及相关药物研究的不断深入,奥美拉唑也得到了创新,这种情况下,胃酸抑制剂的种类也逐渐增加,获得了雷贝拉唑和兰索拉唑等药剂,上述药剂与奥美拉唑相比,不仅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而且抑酸作用较为明显。本世纪初,关于胃溃疡治疗的新型药物陆续上市,其中埃索美拉唑和莱米诺拉唑的应用效果更高,有良好的胃酸分泌抑制效果,同时还可对胃部黏膜和食管黏膜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6]。相关研究通过奥美拉唑的实验作为实体,进行质子泵抑制剂的相关研究,改造亚磺酰基、苯丙咪唑、吡啶唑环的结构。苯并噻唑是改造苯丙咪唑后的成分;其是一种质子抑制剂,可能即将上市。当前对于磺酰基、苯丙咪唑的改造未见明显效果,也未获取相关合成物。有关研究中对苯丙咪唑进行了替代,得到了泰妥拉唑药剂。该药物具有较长的半衰期,高达7小时;在抑制胃酸分泌中具有较高的效果,且充分体现出了持久性特点。泰妥拉唑是一种新型药物,在相关研究中,有可能获取新型质子泵抑制剂,实现更好的抑制效果。

4 胃溃疡的研究现状及临床治疗

4.1相关基础研究

在对胃溃疡进行相关研究中,常将大鼠和小鼠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在此过程中完成胃溃疡模型的制作,并根据不同特点实现模型的多样化,并突出相关特点。不仅有注射、涂抹、灌胃等乙酸型研究,还有乙醇型、水浸应激型、利血平型等。

4.1.1胃溃疡采用三联疗法治疗

在胃肠疾病的治疗中,国内常采用三联疗法治疗,也是目前较为先进的治疗方法。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导致胃肠疾病发生的主要因素。幽门螺旋杆菌是胃最表面的黏膜层及其下方黏膜细胞层之间的一种细菌,其不仅能够产生生物因子,还有可能产生毒素,导致黏膜发生炎症反应。临床中对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常采用奥美拉唑三联疗法进行治疗,这种方法不仅能够起到胃溃疡的治疗效果,还能够在病情复发中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对患者进行三联疗法治疗后,可为患者提供奥美拉唑单一治疗方法,也许会产生一定的治疗效果。

据相关研究表明,在奥美拉唑三联疗法应用后,能够起到良好的幽门螺旋杆菌清除效果,其清除率可高达89%,然而针对幽门螺旋杆菌的治疗,采用PCM治疗方法其清除率可高达83%,但使用PAM进行治疗后,幽门螺旋杆菌的清除率只有68.0%,由此可见,在幽门螺旋杆菌的清除方面,PAM和PCM的清除率具有一定的差距。以往相关研究指出,针对胃溃疡患者采用兰索拉唑进行治疗后,患者的血浆MDA、NO、SOD以及ET-1等水平受到的影响与奥美拉唑应用后的影响相比较高,说明在幽门螺旋杆菌所致的胃溃疡治疗中兰索拉唑的应用价值更高。

4.1.2胃溃疡的中医治疗

在胃溃疡的治疗中,有相关研究采用传统中医方式进行治疗,其具有一定的疗效,高达84.91%。而有研究在胃溃疡的治疗中,在采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中医治疗,其临床效果显著,高达95.6%[7]。且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中西结合治疗具有较高的痊愈率。治疗期间采用补中益气汤中医治疗方法和果胶铋西医治疗方法完成胃溃疡的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且应用和推广价值较高。另外,对于胃溃疡穿孔患者,采用单纯的中药治疗和手术治疗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相比,后者具有明显优势。

4.2天然活性提取物

在肠胃系统疾病的治疗中,无论是传统医学治疗,还是民间医药治疗,均存在天然治疗药物,当前关于传统植物药剂的研究越来越多。就国外的相关研究而言,有科学家进行多种有药用价值的植物研究,经过长期的分析与实验,发现了一种应用于消化系统的中草药,这也是墨西哥传统医药内的治疗方法,即根皮,将该植物的提取物在抗溃疡活性中应用,可发挥良好效果。另外,科学家发现,Mouriri pusa Gardn这一巴西本土植物含有甲醛存取成分,将其应用于胃溃疡的治疗,结果显示与兰索拉唑相比,该提取物的抑制活性效果更高,同时不会对患者产生毒副作用,不良反应较少。在抗溃疡的物质中,其重要基础是酚类化合物,与市面上抑酸药物相比有相似的效果,具有较好的疗效,同时抑制的时间相对较久。在酚类化合物相关药剂的应用中,还能够抑制胃泌素含量,同时调节胃酸的分泌。

中医学在对胃溃疡的治疗中,将脾胃作为相关研究的重点,胃溃疡的主要临床表现就是肝气犯胃和肝胃郁热症,所以中医学认为该病的发生原因与脏器失调影响和脾胃功能减弱有关,中医理论认为该病有五大证型,包括淤型、虚型、寒型、湿型、滞型,对于该病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清热化湿、益气活血、健脾养胃等方法。

在胃溃疡的治疗中,应用秋茄枝水提取物和苦蒿素(金龙胆草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效果。另外冬瓜中提取出的物质可对胃黏膜起到保护作用,也可抑制溃疡的发生和发展。而且冬瓜属于蔬菜的一种,其不具有毒性,所以对患者应用后不会产生不良反应。醋酸乙酯和乙酸乙酯分别是水黄皮根和蓝靛果提取物,其抑酸效果明显,不仅能够提高NO水平,还能够有效地增强粘膜,促进自由基清除,同时有利于提高粘膜的修复效果,使其抵抗力得到提升。在胃溃疡的治疗中,丹参是中医治疗的常见药物,其能够有效地促进溃疡愈合,具有广泛的应用和良好的效果。有学者对胃溃疡患者采用中医治疗方法,在中药成分中,起到抑酸作用的药物包括:乌梅、党参、桂枝、黄连、延胡索、三七、大黄,起到杀菌及有效清除酸性物质作用的药物有徐长卿、蒲公英、地棉草、黄芩、半枝莲、白花蛇舌草、莪术等[8]。另外,在胃溃疡的治疗中,中药的应用能够对细菌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还能够促进溃疡愈合避免复发,该方法可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同时与化学药物相比中医治疗效果具有明显的优势。

5 患者的预后以及面临的相关问题

5.1长期应用抗菌药物会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加

随着临床中抗菌药物的应用,细菌耐药性明显增加,一旦胃溃疡伴有幽门杆菌阳性存在耐药性,那么病情将难以控制。无论是阿莫西林,还是甲硝唑等抗菌药物的应用,均会受到胃溃疡伴幽门螺旋杆菌耐药性的影响,其耐药率高达3.73%以上。

5.2幽门梗阻可能在溃疡面愈合中形成

受到胃溃疡的影响,幽门部常常会形成黏膜溃疡缺损,从而产生溃疡面。当患者接受治疗后,溃疡面愈合后,会对周围胃组织形成牵拉,对幽门部位造成影响,使其出现狭窄的现象。在胃溃疡的并发症中,幽门狭窄是其中之一。

5.3致病因素持续存在一旦停药具有一定的复发率

患者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常采用对症治疗方法,主要以抗菌药物和抑制胃酸分泌药物为主,但在长期治疗的过程中,患者能够持续存在致病因素,此时一旦停止药物治疗,胃溃疡复发的可能性增加,甚至加重疾病。

3 讨论

综上所述,随着Hp三联疗法、质子泵抑制剂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大大提升了胃溃疡的治疗效果。不仅缩短了患者的治疗周期,且降低了该病的复发率,对患者连续治疗和效果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然而在实际治疗中仍然存在部分不足亟待完善,多数药物在应用后,会产生不良现象,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如果将胃酸分泌的抑制治疗归于镇压抑制性治疗,那么将来胃溃疡治疗方法的相关研究可能是生物因子、传统中药或靶向治疗。可能在胃溃疡的治疗中出现效果更高的药物,在实现黏膜保护的同时抑制酸性物质,从而从根本意义上将患者的治疗周期缩短,对患者的后续恢复也存在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螺旋杆菌胃酸幽门
远离幽门螺旋杆菌 分餐真的很必要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幽门螺杆菌生物膜的研究进展
健康体检者消化道症状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什么是幽门螺旋杆菌
警惕!幽门螺旋杆菌超标
常觉得胃酸烧心,五种食物可以调理
幽门凿在经脐单部位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中的应用
胃酸时,吃点苏打饼干真能缓解吗?
胃溃疡不宜少食多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