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艺术产业适应性研究

2023-01-05朱永杰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2年10期
关键词:城镇化培训艺术

□文/朱永杰

(内蒙古师范大学民族学人类学学院 内蒙古·呼和浩特)

[提要] 我国城镇化进程使得人民群众对自身文化艺术要求不断提升,艺术产业也紧跟城镇化步伐,不断适应人们愈来愈多变的需求。本文通过对我国城镇化过程的描述与艺术产业对于新环境适应性的调查,总结分析其中的优缺点,发现相关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迅速,城镇化是我国从农业大国走向工业大国的必要过程。在经济发展与城镇化的互相促进下,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人对自身以及子女的艺术修养提出更高要求,相关的艺术产业也应运而生。与早期艺术产业不同,城镇化背景下的艺术产业更加契合城市居民的需求,具有规范化、商业化和时间碎片化等特点。本文从国家城镇化发展的目的与意义入手,分析现阶段的城镇化发展情况,并对城镇化发展的过程对艺术产业产生的影响进行更全面的分析与认识。

一、我国城镇化过程

我国的城镇化的过程,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迁移的过程,伴随着人口的流动与聚集,第二、第三产业也不断向城镇转移与发展。这一人口流动和产业聚集的过程不断往复,规模也逐渐扩大,最终导致城镇数量愈发增多,城镇规模愈来愈大。城镇化最主要的特点是城镇化地区的经济发展迅速,产业结构也逐渐调整,在这样的背景下,农村人口本来的居住地也将逐渐向城镇方向靠拢,有些甚至迁移至城镇,城镇化的过程也伴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向第二、第三产业的转移。

伴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速度不断提升,城镇人口增加迅速,城镇面积逐渐扩大,政府需要管理的范围也相应增加,新的城市问题越来越凸显。我国虽地大物博,拥有960 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但以现在的技术,却有相当一部分土地资源无法开发利用,且人均资源也较为有限,城镇化固然加速了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但也确实出现了相当的人地矛盾问题,大量新增的城市居民为城市带来丰富劳动力的同时也使得城市变得更为拥挤。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自然环境优渥,近1/3 的面积却聚集了近70%的人口,与中部、西部拥有近2/3 国土面积但却只有不到30%人口的现状反差巨大。与此同时,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带来的人居消费模式的变化、区域之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变化,也对新的城市政府部门提出了挑战。城市交通和城市环境承载力也都受到考验,这一切都是政府层面正在面临并需要不断解决的问题。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也必然面临着城市政府如何下放管理权限以及权力下放的尺度范围规范问题,这需要建立合理沟通协调制度和设置合法合理规范。同时,也应对环境生态保护、绿色环保设施建设等关乎各方利益的方面多予以关注,促进地区间联动治理机制建设,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城镇化;统筹不同区县的城镇化发展规划,避免付出高昂的社会代价,推进和谐城镇化建设;注重城镇化的质量,关注精神文明建设,更多地关注人们的生活幸福感和生存尊严。

早期的城镇化也存在着教育缺位、规范化缺位、道德缺位等问题,政府与人民多年的努力使这些问题逐渐得到解决,但也依旧不容忽视。以上指出的问题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进程,这也说明中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城镇化发展道路必定有很大不同,我国必将在依照基本国情的前提下,实事求是,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二、艺术产业的适应性

通过长时间的实地调查与大量采访可以发现,现在在中小城市中的艺术产业,主要包括绘画、器乐、舞蹈等艺术门类,艺术产业发展已经达到一定的规模。产业的主要形式为加盟品牌的艺术类培训机构,也有资金投入较少、规模较小的个人艺术培训班。

在众多的艺术产业中,面向高考的艺术培训占据了市场的主要份额。在城镇化致使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也加剧了人口向城镇集中,但教育资源的增速有限,致使家长更加看重子女教育,对于高考的艺考途径接受的程度有所提升,越来越多的家长愿意让自己的孩子报名参加艺术培训,这使得艺术产业的发展更加迅猛。在中小城市,多数针对于高考的艺术培训机构所提供的培训时间较短,大多在3 个月到1年之间不等。这些培训机构每年的培训规模在100 人左右。艺术产业在城镇中的发展无疑是迅速的,相较于早期艺术产业,其越来越规范化、商业化和时间碎片化。商业化是指相关的连锁培训品牌越来越多,激烈的市场竞争必将塑造出越来越规范的艺术培训流程。并且在以高考艺术培训为主的艺术产业中,也针对更广大市民的需求诞生了专注于工作学习之余偏爱好培养的艺术产业类型,其特点是学习过程灵活自主,使受众可以更好地利用碎片化时间来进行学习,并且规范化程度更高,借助网络媒介的程度更高,是艺术产业与互联网结合的新形式。

艺术产业与互联网的结合发展,要求相关企业对互联网有较为全面的认识,能够明确互联网媒介与艺术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还要对相关流程熟练掌握。《互联网艺术》在第六、第七章分别描述了:互联网艺术产业化便于各产品在互联网辅助下得到行之有效的发展;观念化、理论化的互联网主要是以意识观念为主,既可巩固互联网艺术的知识理论基础,又可加深互联网络意识,提升互联网普及率。

三、面临的问题

第一,在艺术产业对城镇化进行适应的过程中,其必将经历流程化、商业化、时间碎片化等改变,才能适合当下越来越快的城市生活节奏,这也势必影响到很多不适合进行这些改变的艺术门类,使其更加淡出主流大众的视野。在信息流爆炸的时代,多数人的注意力极易被其他外来事物所影响,更加热衷于投身外来新鲜事物的研究之中,忽略了传统艺术的传承。人们对于外来事物的强烈好奇心,以及目前的市场化方向所带来的巨大利润空间,使得专心钻研某一艺术门类的人才越来越少。

第二,大多数城市的艺术产业市场还不够完善,相当一部分艺术培训机构的投入不高,培养门类单一,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主要体现在培养内容同质化严重,缺乏自己的特色,且单一门类竞争激烈,致使艺术培训机构的营收不高。并且因为相关培训机构投入的资金有限,又是私营性质,导致从事校外艺术培训的教师在工作的正式程度与待遇上都得不到应有的保障,无法享受到拥有正规编制的教师享受的一系列权益,如岗位培训等。这些都严重打击了从事艺术培训的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利于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稳定性。

第三,由于是新兴市场,缺乏相应监管,尚未组织建立相关行业协会,致使收费标准不统一,乱收费的现象猖獗。缺乏监管也造成了市场的鱼龙混杂,部分从业人员不具备培训资质,加之有较多的培训机构在宣传过程中夸大其教学水平,强调学费与教学质量成正比,实际效果却与宣传差距巨大。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艺术产业道德发展,是亟待政府解决的问题。

第四,网络艺术培训课程的出现虽然解决了一些痛点,但相当一部分课程的付费模式比较初级,对用户吸引力不足,很容易导致用户流失。而且网络付费模式对于大众来说还比较新颖,大家对它还需要一段时间适应。

第五,通过此次探访,发现相当一部分家长选择艺术培训机构时,主要来自于孩子同学的推荐,熟人拉人占据这些艺术培训机构的生源的相当大比重。相比于少数在报名前仔细了解对比的家长,这类熟人推荐占据了很大部分,足以说明大多数家长对艺术培训机构的教学水平、人员构成,甚至是否合规都不甚了解,并且相当一部分家长并不关心孩子的兴趣和预期的教学成果。由此可以看出,缺乏对培训机构资质和培训质量了解的权威平台和有效通道,导致了信息的不对等。

四、对策建议

第一,调整艺术培养模式,重视文化传承教育,增加相关师资力量。艺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优秀人才的加入,可以为经验丰富的艺术产业从业者提供对于网络媒介的认识课程,为其融入新互联网经济提供便利。政府部门和艺术产业也应联合起来,积极推动相关艺术文化的交流活动,共同促进城镇艺术产业的发展。

第二,人民大众对于艺术产业的认知仍然具有局限性,对艺术产业的全貌还不够了解,而互联网媒介丰富的线上宣传方式能更广泛地向大众宣传艺术产业,可以吸纳专业技术人员来建设、维护艺术产业相关的公众号和网站,定期在网络上搜集并发布艺术交流信息,为艺术产业从业人员提供网络接口,同时积极建立网络平台,鼓励教育产业使用互联网媒介进行宣传。

相关艺术培训机构也应与时俱进,对教师进行互联网教育,使他们善于运用社交软件,可以通过创建微信家长群和用于信息发布的微信公众号,在进行推广的同时大大提高教学效率,还可以为学生的交互式自主学习创造较好的环境,更加便捷迅速,节省时间。还可以对学生如何使用互联网学习进行培训,教导他们自主搜索学习资料,让学生对自身感兴趣的内容和方向进行深入的探索。

第三,建立系统化的培训模式,是当前艺术培训过程中的重要工作之一,能够有效地对培训的效率与质量进行提升。在艺术培训过程中,需要运用科学的培训方法,由浅到深地进行艺术培训工作。政府应适当为艺术产业还未发展完善的城镇提供相关资金支持,可通过大数据调查人们的需求。政策、资金与技术的支持是艺术产业向前发展、探索的基本保障。

综上,在我国农村人口不断涌入城镇、城镇化越来越迅速的前提下,经济的发展日渐迅猛,人民素质不断提高,对自身以及子女的艺术修养愈加重视,艺术产业的城镇化已是必然需求。艺术产业在适应城镇化的过程中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多样化需求,具有了规范化、商业化、时间碎片化等特点,使得艺术产业已经具有一定规模,但主要模式还是比较单一的高考艺考化培养。不过,得益于互联网的发展,新的互联网媒介诞生,使得文化产业也愈发多样起来,大众对于艺术产业也逐渐不再局限于片面的认识,这对艺术产业和文化传承互相促进、良性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猜你喜欢

城镇化培训艺术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爆笑街头艺术
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观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