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碳旅游产业创新发展思考

2023-01-05彭洋静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2年10期
关键词:碳达峰碳化景区

□文/彭洋静

(贵州师范大学国际旅游文化学院 贵州·贵阳)

[提要]“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是我国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产业发展的重要政策导向。本文立足于这一重大时代背景,对现代旅游产业低碳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梳理,分析旅游产业发展低碳经济的先天优势,从产业理论角度出发,统筹考虑旅游产业构成要素中的主体、客体和媒体三个部分,创新低碳旅游发展路径选择,在实现旅游企业、游客价值最大化的同时,助力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实现。

长期以来,旅游产业被认为是“无烟工业”。然而,随着现代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与人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出游的次数越来越多,以及在旅游过程中对旅游产业服务标准的要求不断提高,使得旅游产业的经济效应在进一步增强的同时,其碳排放也呈现日益增加的趋势。因此,如何选择合适的发展路径以实现旅游产业低碳转型升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现代旅游产业低碳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步伐日益加快,人民群众的经济收入与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进而对旅游的需求呈现蓬勃发展之势,我国的旅游业也迅速发展,逐步从旅游业升级转变为旅游产业。现代旅游产业在助推国家经济发展和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旅游产业不断增加的能耗强度和高碳排放也给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挑战,与我国的低碳发展战略背道而驰。

(一)旅游交通方式带来碳排放增加。交通是旅游产业的重要支撑,也是旅游产业中能源消耗与碳排放的主要方式,研究表明,旅游交通的碳排放量约占旅游产业总碳排放量的60%。一方面游客在选择旅游交通方式时主要集中在自驾、飞机等高碳排放的类型上;另一方面旅游公司为提升游客的舒适度,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往往也会选择飞机这种交通工具。而与公共汽车与轨道交通旅游相比,自驾或乘坐飞机旅游方式的迅速发展虽然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其有较强的负外部性,碳排放量也往往是乘坐公共汽车或轨道交通旅游的数倍,给旅游产业的低碳转型升级带来严峻挑战。

(二)高档次旅游消费带来碳排放增加。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人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旅游的过程中也越来越追求高档次的消费,如高档酒店、餐饮等。高消费意味着旅游活动、旅游设施的升级,整个旅游产业也要提供更多更加优质的服务,但这也势必会增加旅游产业各个环节自然资源以及能源消耗、污染、碳排放程度与概率。而且一些旅游景区在设计开发的过程中,为了实现短期经济利益诉求,为进一步鼓励游客在景区内进行再消费,不惜以破坏自然环境为代价,过度开发旅游景区,如一些大型的非自然娱乐设施的开发与建设。而且,在旅游景区建设过程中,过度开发还会产生大量建筑垃圾,对旅游景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二次破坏。以提高游客消费水平为目的而过度开发旅游景区,增大了生态系统自我修复的负担,减小了旅游景区的碳汇能力,进而变相增加景区的碳排放。

(三)低碳旅游消费模式创新不足。旅游消费模式需要适应时代发展潮流进行不断的升级改造,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旅游产业在低碳消费引领低碳供给上创新明显不足,而低碳旅游消费模式创新不足也将直接掣肘旅游产业的绿色低碳化发展进程。特别是自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以来,游客的消费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短距离、低时长、高频次、个性化已经成为现今旅游消费模式的主流。然而,低碳旅游消费供给模式并没有随着游客消费观念的改变而进行创新。如,城市公园旅游、乡村绿色生态旅游未被充分激活;绿色消费项目少,人均绿色消费金额有限;在旅游服务方式上健康低碳技术应用不足等。

(四)低碳旅游宣传力度不强。当前,旅游者的环保与生态意识较为落后,无法跟上低碳旅游发展步伐,而这与部分地市与旅游景区低碳旅游宣传力度不强不无关系,而低碳旅游的宣传也不是简单地向游客推荐低碳旅游方式,而是要在旅游全过程中培养游客的低碳旅游理念,并切身参与到低碳旅游的活动和宣传中去。但是现如今,不论是景区宣传还是导游介绍,这方面的技能都极为匮乏,从景区宣传上来看,大多地方景区的宣传广告都比较注重景点、价格等方面的宣传,而忽略低碳环保等旅游项目的介绍,而在景区内,导游讲解也主要围绕景区介绍、人文情怀等方面展开,极少向游客传递低碳旅游的概念,导致景区也缺乏引导游客进行低碳旅游的能力。如何在旅游活动的全过程中植入“低碳广告”,将是旅游产业宣传建设的一项长期课题。

(五)低碳旅游政策制度不完善。目前,我国还没有关于旅游产业碳排放的强制标准,旅游产业的“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也仍是一个空白,旅游产业的相关国家标准,如《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与运营规范》《绿色旅游景区》等,都有待于围绕国家现行的“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进行调整,缺乏普遍的约束机制和政策导向。而且,由于低碳旅游政策制度的不完善,一些地方过度追求经济利益,致使旅游资源过度开发,造成旅游景区生态环境的破坏与污染,更加不利于旅游产业的低碳化发展。

二、低碳旅游产业发展的优势

低碳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目的在于:首先,要提高游客低碳旅游的认知,改变游客传统的出行与旅游观念,培育游客的低碳旅游行为,以降低碳足迹;其次,对旅游产业所包含的交通、住宿、餐饮、观光、购物、娱乐等各要素进行低碳化鼓励与约束,实现低碳目标;最后,通过对旅游基础设施、景点、景区、环境的低碳化升级改造来降低碳排放量。由此,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旅游产业具有培育低碳生活方式理念、统筹各行业低碳协调发展、运用低碳科技成果的先天优势,也势必成为践行“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前沿阵地,具有良好的低碳发展潜力和基础。

旅游产业作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具有耗能少、多资源可持续利用等发展低碳经济的绝对优势。而且,通过发展低碳旅游产业还可以形成新的碳汇机制,即通过对旅游产业的低碳升级与良性替代,形成新的碳排放补偿机制,从而达到兼顾经济发展与低碳减排的双重目标。这些分析也足以说明,旅游产业发展低碳经济具有天然的优势,而且也足以成为助力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中的先锋和亮点。

三、低碳旅游产业创新发展路径选择

“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提出,为旅游产业低碳发展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旅游产业发展必须创新其原有的低碳发展模式,即从产业理论的角度出发,以低碳价值创造宗旨为指导,统筹考虑旅游产业构成要素中的主体、客体和媒体三个部分,创新低碳旅游产品和服务,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低碳旅游产业系统,并在实现旅游企业、游客价值最大化的同时,助力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实现。

(一)旅游主体:旅游观念和行为低碳化。旅游主体就是指旅游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即旅游者,他们的旅游意愿、旅游行为和消费偏好等对低碳旅游的实现有着最为重要的影响。因此,低碳旅游产业的创新发展需要旅游主体的深度参与。故而,为了发展低碳旅游产业,需要从旅游主体的观念入手,即在社会中积极宣传低碳、绿色的旅游理念,积极培育具有低碳环保观念和能认真践行低碳旅游消费的旅游者,从而在社会中形成广泛的低碳环保意识。为此,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旅游相关企业都应该加强低碳旅游宣传和引导,增强旅游者的低碳环保意识,使低碳旅游成为新的社会潮流。在政府层面,需要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通过制定旅游产业的相关低碳政策并颁布实施,实现以最大效用促进低碳旅游产业发展。在旅游相关企业层面,通过利用广告、旅游产品、景区宣传语等方式对旅游者进行低碳旅游的宣传教育,要重视旅游的生态性和舒适性,扭转奢华享受的旅游观念,积极倡导低碳旅游新方式。

(二)旅游客体:旅游工具、产品、环境低碳化。旅游客体是指包括旅游工具、产品和环境在内的物质基础和非物质环境。首先,旅游工具是旅游产业发展的载体,也是实现各类旅游活动的基础,通过积极发展和利用各类低碳交通工具、生活设施、服务设施等,来节约旅游运营成本,减少旅游过程中的化石能源消耗。如,在旅游过程中积极倡导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和电动汽车等低碳或无碳的出行方式,通过利用新能源等低碳能源来替代旅游景区、酒店中的能源类型,以及在旅游服务中广泛采用各类低碳技术产品并减少一次性产品的使用。其次,旅游产品是实现低碳旅游创新发展最直接的方式,通过积极开发低碳旅游产品,增加低碳旅游项目并合理规划环境承载量,在实现低碳旅游的同时丰富旅游生活。如,创新对森林旅游、乡村旅游、科技旅游等低碳旅游产品的开发,积极推行低碳旅游路线等。最后,旅游环境是最大的碳汇资源,而碳汇旅游环境主导作用是景区碳汇资源的强化,因此要积极培育碳汇旅游环境,保护碳汇自然资源,如植被、湿地、湖泊、河流等,还要不断提高旅游环境的生态含量,通过高碳汇机制实现旅游环境优化,提高旅游环境质量,最大限度开发旅游环境的碳汇能力。

(三)旅游媒体:旅游消费方式低碳化。旅游媒体是指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行、住、食、游、购等,这些是旅游活动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起着连接旅游主体和客体的重要作用,而消费方式则是旅游媒体的最终体现。因此,旅游媒体的低碳化就是旅游消费方式的低碳化,同样的考虑旅游活动的不同要素,消费方式的低碳化可以是低碳旅游交通方式,即选择新能源交通工具出游,尽量以公共汽车、轨道交通等低碳交通方式代替自驾、飞机等高碳交通方式;还可以是住宿餐饮方式的低碳化,不同标准酒店的碳排放有很大差异,住宿时尽量选择小规模的酒店,旅游餐饮时多选择绿色食品,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在选择旅游活动时,应优先选择低能耗的旅游项目,学会节约,尽量做到朴素旅游,为旅游消费做减法。

综上所述,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是我国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所有产业发展的重要政策导向,现代旅游产业在蓬勃发展的同时,其不断增加的能耗强度和碳排放量给生态环境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并与我国的低碳发展战略相悖。因此,如何实现旅游产业的低碳转型升级成为现在亟须解决的问题。通过对旅游产业的特性进行分析,可知旅游产业具有发展低碳经济的先天优势。就低碳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的路径选择而言,涉及旅游观念和行为的低碳化、旅游工具、产品和环境的低碳化、旅游消费方式的低碳化,而旅游产业的低碳化创新发展是一项综合性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游客的共同参与,通过政府主导、企业引导、全社会深度参与低碳旅游产业,加快实现低碳旅游创新发展。

猜你喜欢

碳达峰碳化景区
碳中和·碳达峰
关于“碳达峰”和“碳中和”——2030碳达峰与2060碳中和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应当采用何种立法思路
碳化对飞灰稳定化加药量测评的影响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摘牌”
9608聚合物防水防腐涂料在混凝土防碳化处理中的应用
大型筛板碳化塔的研究与应用
一种连续碳化反应装置及应用其制备超细碳酸钙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