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旅游与科技融合创新研究

2023-01-05涂方桂李怡婷曹燕飞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2年10期
关键词:南昌红色旅游红色

□文/涂方桂 李怡婷 曹燕飞 曾 丽,2

(1.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2.江西省虚拟地理环境与智慧旅游工程中心 江西·南昌)

[提要] 经过数据融合和红色文化记忆载体的知识融通,以南昌红色文化信息资源数据化创新设计,将红色文化信息资源与南昌城市红色遗产有机地结合,有助于可交互可体验的叙事性表达,展现南昌这座城市记忆的场景性、情节性、时空性等特质,促进南昌城市红色记忆的留存,提升红色文化认同感与社会凝聚力。

引言

红色旅游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旅游形式。红色旅游兼具文化、经济、政治三大功能。其中,文化功能是通过发展红色旅游促进遗产资源和革命文物的保护利用,红色旅游为遗传资源和革命文物的传承创新提供了新平台和手段;经济功能是通过发展红色旅游,带动革命老区等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以旅游扶贫;政治功能是借助红色旅游寓革命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于一体的特性,对旅游者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进旅游者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认识及爱国意识,提升旅游者的国家认同。因此,红色旅游得到国家政策层面的大力支持。如,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颁布的三期红色旅游发展纲要《2004-2010 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 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 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国家14 个部委联合制定下发的《关于进一步促进红色旅游健康持续发展的意见》等。《2016-2020 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发展红色旅游是加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习近平也强调:“发展红色旅游要把准方向,核心是进行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让干部群众来到这里能接受红色精神洗礼。”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过程中形成的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红色遗存和红色精神,也是江西南昌城市文化的重要特征。在数字化转型时期,基于南昌红色文化信息资源优势,进行数据化和知识挖掘,同时整合多源异构数据,通过以城市记忆的可视化展演为目标的创新设计,利用数据可视化、VR、AR 等新技术,将红色文化信息资源融入市民和游客的生活现场中,是激活文化记忆机构馆藏、展示城市人文属性、构建城市独有文化记忆的重要创新手段。

本文提出“南昌记忆——红色旅游”项目,基于南昌八一起义相关历史人文数据基础设施,整合馆藏地方文献中与红色文化相关的书籍、档案、照片、音视频资料等文化记忆资源,以及城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利用语义网、关联数据、知识图谱等技术将不可移动的历史文化建筑与文化记忆资源深度融合,形成多角度、多层次、可操控、便于传输和展示的数据。经过数据化创新设计与开发实施后,可直观地再现南昌的历史变迁与人文建筑信息,并采用数字化的交互形式,在适当的场景中以适当的方式展示给受众。

一、文献综述

(一)红色旅游的特殊价值与特殊情境。红色旅游的特殊价值对我国执政党——中国共产党而言,红色旅游是传播其理性信念、展现其光辉历史的重要渠道,同时也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与一般旅游的休闲功用不同,红色旅游可以获得一般旅游景点无法提供的精神层面的文化旅游体验。原因在于,游客在红色旅游活动过程中,可以同时接受红色文化的精神熏陶与政治教育。基于上述背景下,在红色旅游实践中,往往发现与其他旅游情境旅游者产生的愉悦情感体验不同。旅游者在参与体验红色旅游活动过程中极易唤起如悲痛、惋惜等积极的负面情绪,这种积极的负面情绪更能引发旅游者的自省或深思,从而积极作用于旅游者个体认知态度的变化,进而达到良好的红色旅游教育目的。

(二)红色旅游与科技融合创新应用的内在逻辑——国家认同。文化旅游与科技融合创新应用一个重要方面在于情感。情感是影响人类认知与行为的一个重要方面。旅游影响旅游者红色文化认同的过程,其实质是旅游者情感和文化载体之间交互的过程。即旅游者通过沉浸、凝视、参与体验等方式,来追溯历史、感受文化和反思自我的身份符号,形成自我身份和民族文化的关联,引发个体情感的皈依,进而形成对国家的认同。

(三)南昌红色城市记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历经时间沉淀而保留下来的各种红色文化遗产是南昌这座城市记忆的载体。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等文化记忆机构保存的大量红色文化记忆资源正是这种连续性的保障。南昌城市记忆的沉淀存在于城市的空间、场所和物体中,可以是重要的建筑物、纪念碑、街区、地标等有形的物体,也可以是有组织的文物集中地(如八一起义纪念馆等)有形的空间和场所,同时也存在于文化记忆机构馆藏等无形的文化记忆资源之中。当南昌起义的参与者对具体事件的回忆随着时间消逝,人们则会依赖有形和无形的文化遗产所承载的文化记忆,来缅怀过去所发生的一切。因而,在南昌的城市记忆构建中,以系统性整体性的思路、数字化的手段和数据技术将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和无形的文化记忆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考虑是必要且必需的。

二、红色文化信息资源数据化创新设计思路

(一)“南昌记忆——红色旅游”的设计。“南昌记忆——红色旅游”项目基于红色文化纪念馆,研究南昌地域红色文化的研究机构以及高校和科研人员收集的红色文化信息资源,将资源的内容结构化、数据化、语义化后进行数据融合和知识融通,开发一个手机端应用App,为游客提供红色文化旅游景点和红色文化记忆资源的可视化展示以及旅游线路的导航,同时支持游客基于自己的位置信息绘制自己的红色旅行路线。

尽管历史地图是现实地理位置的参考,但考虑到历史时间维度的问题,游客必须能够容易地进行时间和空间切换,以了解南昌红色文化城市空间是如何演变的。App 提供了三种时空交互的方法:(1)历史地图切换, 游客可以从中访问每个带有时间阈值描述的索引卡;(2)相关人物空间关联,以游客自身位置为坐标,在步行范围内进行历史人物搜索;(3)沿时间线滑动历史地图,把红色文化信息资源植入基于南昌的完整城市空间,通过个人定制的历史旅游路线,帮助游客了解南昌这座城市的红色历史,揭示与之相关的历史情境和文化记忆证据。

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红色文化信息资源以更具趣味性和直观性的方式进行展现,加深了科学性、教育性和自觉性。本项目拟提供100余个红色文化纪念地API 数据基础设施。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进行数据拓展,例如八一起义纪念馆拓展信息——中国共产党组织机构演变历史以及井冈山革命斗争历程等。

(二)“南昌记忆——红色旅游”数据融合与交互设计方案。信息资源主体与真实、虚拟空间之间存在着不同层次的互动,通过设备建立反馈与链接,从而有效地导向认知需求,并激发人们对探索的兴趣。无论是把南昌这座城市作为一个整体性的框架,还是从特定的局部历史建筑价值出发,通过在不同交互层次上与不同类型的文献数据进行集成和融合,即使是那些非专家类游客也可以获得专业的文献数据。因此,需将红色文化、文化遗产、城市记忆等要素汇集成为一个“体验性”的红色文化场所,一个访问红色文化内容的界面。通过易于使用的、低成本的系统和终端设备,可以探索不同的红色文化信息资源场景。主要涉及到三个方面的内容:(1)文献数据,从现场调查到数字内容的一切;(2)可视化诠释,从历史重建到可视化展示;(3)虚拟传播,从沉浸式网络世界到增强现实。

基于南昌红色文化空间进行设计的模式,避免了文献档案与现实空间的分离,最终的交互结果也更为有效。因此,基于“感性”标准的新型模式探索,让受众与红色建筑遗产相关空间进行互动,从而帮助人们了解与之相关的红色文化的历史价值,同时比较当前和历史状态的信息空间,最终加强了红色文化信息资源和实际经验之间的关系。

(三)“南昌记忆——红色旅游”界面设计与功能实现。项目的移动端应用程序提供了一个红色旅游的数据化交互界面,主要实现的功能包括:(1)智能红色旅游景点搜索,基于标签范围搜索(例如搜索“周恩来”人名标签,显示5 公里范围内相关景点)并生成线路,完善智能生成浏览红色路线,实现与人名规范库、地理名词表对接;(2)大数据自动建立关键词相关景点信息、图像、人工智能语音朗读的内容,游客搜索到的不仅是位置信息,还有多方面的图像信息以及相关历史视频,游客可以进行点赞和转发等互动;(3)旅游路线规划,创建兴趣红色景点旅游线路,包含步行、打车、骑车、公交的不同线路规划,可视化总里程、导览时间、途径兴趣点介绍语音朗读等,可随时切换至百度地图、腾讯地图、高德地图等地图应用程序进行准确路径导航,自定义属于自己的红色旅行线路;(4)增强现实识别拍摄,利用人工智能图片算法及地图地理位置数据运算识别拍照景物,提取同角度历史时间图片进行匹配和叠加,游客可以体验城市空间所经历的历史上各个重要时刻;(5)历史地图转换,基于时间线的街道地名可视化转换。

三、基于增强现实(AR)的文旅融合实践

结合移动终端AR2.0 的概念,将基于位置信息的移动终端作为增强现实体验的平台并加以开发。本项目也引入了增强现实功能,利用智能设备和基础设施(如卫星定位、互联网接入、终端功能)的优势。基于GPS 的智能终端,增强现实可以方便地引入并在任何户外空间中使用。通过构建虚拟环境,使应用程序能够访问红色文化信息资源的上下文信息,并通过虚拟注释的方式覆盖在相机视图之上。虚拟注释的内容类型和信息量取决于应用程序的目标,并基于信息量的不同提供数据链接服务。本项目主要基于地理参考兴趣点(POIs)实现增强现实功能,例如八一起义纪念馆的主楼——“江西大旅社”不同角度的历史照片数据丰富,基于该兴趣点的AR 功能易于实现;而类似于朱德军官教导团所在地的POIs,由于历史照片拍摄的角度位置现已变成四车道的马路(八一广场),用户拍摄时无法与现实拍摄的照片相匹配。项目中增强现实功能一方面将历史影像与拍摄影像进行数据融合(现阶段基于固定POIs 实现),将真实或虚拟的“数据内容”向增强现实、混合现实和Web 空间等方向扩展,城市空间将成为一个“参与式”的红色文化交互场所;同时,传递底层数据,即识别模型扩展的数据(地图、图像、绘图、历史图像文献等)。通过开放的数据链接,使红色文化信息资源拓展成为一个开放的、协作的、虚拟的信息模型。

综上所述,本文从文旅融合的角度出发,将包括有形的红色物质文化遗产和无形的红色文化记忆资源在内的红色文化信息资源数据化整合后进行可视化交互设计,有利于创新红色文化信息资源的表现形式,拓宽红色文化传播渠道,推进红色文化更广泛地传播。在未来的研究工作中,将进一步依托红色文化信息资源服务平台,建立红色文化的数据整合平台和多终端的门户网站服务前台,旨在构建城市的红色记忆,提升红色文化信息资源的可理解性、可交互性及可体验性,将红色文化信息资源数据化后还原或关联至特定历史现场,嵌入用户生活场景,并借助VR、AR、数据可视化等技术,以数字叙事方式呈现。

猜你喜欢

南昌红色旅游红色
我在南昌 你在哪
南昌是我 南昌是你
红色是什么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红色在哪里?
东征村:红色旅游助力脱贫换新颜
红色旅游
追忆红色浪漫
南昌护桥记
开展红色旅游业务 提升老人生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