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视角下咸宁市特色农产品产业化发展对策

2023-01-04周慧珍

南方农业 2022年13期
关键词:咸宁产业化优势

周慧珍

(湖北科技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湖北咸宁 437100)

产业兴旺的关键是大力发展特色优势农产品,这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优势农产品产业信息化是智慧农业的重要体现,它有利于推动特色优势农产品产业化、区域农业现代化,以及化解区域“三农”问题。特色优势农产品产业化是提升农业生产效益和拓展农业发展空间的理想选择,促进咸宁特色优势农产品产业化发展是我们当前面临的紧迫任务。推动咸宁特色优势农产品产业化发展更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有利于特色优势农产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近年来,咸宁市委、市政府立足本地特色优势农产品资源禀赋,牢固树立“绿色、优质、高效、循环、安全”理念,提出打造“三大百亿产业”的战略目标,坚持绿色兴农和特色兴农,推动农业品牌化和产业化建设,不断提高各类农产品质量和经营管理水平,全力推进信息化环境下咸宁特色优势农产品产业化发展工作新局面。因此,笔者从信息化视角,以咸宁市特色优势农产品产业化发展为研究对象,实地调研咸宁特色优势农产品产业发展数据,分析归纳信息化环境下咸宁特色优势农产品产业发展现状,找出信息化环境下咸宁特色优势农产品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加以研究解决,助力咸宁特色优势农产品产业发展提档升级。

1 现状

一般地,特色优势农产品产业指依托于本地区区域优势,以市场为导向的具有一定规模和市场竞争力的农业产业[1]。近年来,咸宁市牢固树立“绿色、优质、高效、循环、安全”理念,抢抓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的新机遇,努力开创特色优势农产品产业化发展工作新局面。

1.1 咸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

近年来,咸宁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关于打造农产品加工业千亿工程的实施意见》《关于聚焦农业农村重点工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茶产业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性文件,提出了打造“三大百亿产业”的战略目标,谋划推动咸宁智慧农业大数据中心建设,实施农产品品牌培育“111”行动,持续壮大楠竹、茶叶、油茶三大百亿产业[2]。同时,咸宁市委、市政府已经明确提出,全力填补咸宁农田基础设施短板,加快推进“1+6”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把咸宁特色优势农产品做强做大,奋力建设国内一流的特色优势农产品集聚区,探索一条特色优势农产品产业转型升级、弯道超车的全新路径。

1.2 咸宁特色农产品产业逐步形成

咸宁特色优势农产品资源得天独厚,特色优势农产品种类多样、质量可靠。目前,咸宁市已经摘得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绿色农业发展先行先试区等国字号金字招牌。2019年12月,“赤壁青砖茶”“黄袍山油茶”成功上榜第三批中国特色优势农产品优势区。“通山枇杷”也已入选湖北省特色优势农产品优势区,成为湖北省区域公共品牌。另外,在咸宁6 个县市区的行政版图上,咸宁逐步形成了赤壁青砖茶、崇阳小麻花、嘉鱼甘蓝、通城油茶、通山枇杷、咸安香莲、咸安萝卜、嘉鱼莲藕、赤壁猕猴桃、通城两头乌、通城中药材、通山黑山羊、通山蜜橘、崇阳雷竹、崇阳白茶等一大批“绿色、生态”的特色优势农产品。如今,“一县一特”“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等特色优势农产品正在咸宁焕发着勃勃生机。

1.3 特色农产品线下交流平台日益增多

近年来,咸宁特色优势农产品线下交流平台日益增多,采取了特色优势农产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发展策略。“走出去”即实地参加国际国内组织的农博会、绿色食品交易会等;“请进来”即邀请国内外其他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品牌来咸宁展示交流。比如,第二届中国有机农产品展销会暨中国青(米)砖茶交易会、第26届中国食博会和咸宁特色优势农产品展销会等。另外,温泉华信农批市场建成咸宁名优产品一条街,集中展示售卖各县市区名优特色优势农产品;桂乡大道中石油加油站建设1 个名特产品销售示范店,打通加油站便利店非油品销售模式;全市大中型商场建设一批咸宁优品专柜,拓展销售平台;整合供应链资源,建设快递超市,降低配送成本;加强农餐对接,举办楚菜比赛,宣传推广咸宁楚菜“一县一特”;推行“三个一”早餐工程,打造“合菜面+桂花米酒+青砖茶卤蛋”标配版的特色咸宁早餐等。

2 存在的问题

2.1 网络基础设施不完善,农产品信息化项目重复建设

特色优势农产品信息化建设中,信息化基础环境的建设非常重要,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必将导致特色优势农产品产业的发展脚步放缓。如今,咸宁信息化基础设施的软硬件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互联网+”、新型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在咸宁偏远地区得到了一定发展,但离国内发达地区的信息化建设水平还比较远,要真正实现农产品的现代化,仍有很长的路需要走。比如,咸宁有部分特色优势农产品分布在相对边远区域,当地甚至连手机信号都难以全面覆盖,更不用说普及免费WIFI、4G 网络和信息推送等[3]。另外,咸宁特色优势农产品信息化建设存在重复投资的现象,容易造成资源浪费。为此,咸宁市必须抢抓“赤壁青砖茶”“黄袍山油茶”成功上榜第三批中国特色优势农产品优势区的历史机遇,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制约咸宁特色优势农产品产业信息化项目建设的短板。

2.2 品牌创建意识不高,特色农产品高端市场占有率低

当前咸宁市许多农业经营者满足于传统的营销模式和现有的销售渠道,缺乏创建品牌应有的意识,主动性、积极性不高,特色优势农产品品牌建设力度也不大,真正打入大市场的绿色农业产品不多。不仅如此,虽然咸宁“赤壁青砖茶”“黄袍山油茶”成功上榜第三批中国特色优势农产品优势区,成为咸宁特色优势农产品高端市场的一块金字招牌。但这种金字招牌较少,大部分品牌知名度较低,没有充分形成品牌效应,特色优势农产品品牌对农业的带动和辐射效果不是很明显。

2.3 管理方式相对滞后,资源共建共享和整合力度不足

1)咸宁特色优势农产品在产业化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过于保守、信息化程度较低和数据孤岛现象。面对智慧农业、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有些特色优势农产品的发展还处于摸索阶段,缺乏创新。很多企业无法有效整理与分析海量特色优势农产品的相关数据,特色优势农产品大数据分析技术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导致数据使用率不高,形成信息孤岛,无法对特色优势农产品产业化发展作出科学的判断与决策,更无法实现精准营销。另外,大数据环境下电子商务功能情况总体处在较低的水平,数据无法充分共享,缺乏统一性与协调性,严重制约咸宁特色优势农产品产业化发展进程。2)在咸宁特色优势农产品经营者中,他们很大一部分都是中小企业,这些企业缺乏特色农产品信息化的管理人才,大多数企业只关心农产品的种植与短期销售,导致很多企业不能做大做强,管理方式也相对滞后。

2.4 信息化教育不足,信息化建设标准规范较为缺乏

当前,咸宁市尚未构建一支较为稳定的高水平农产品产业化发展的专业队伍。咸宁特色优势农产品资源的开发人才比较缺乏,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特色优势农产品产业化向广阔的新兴领域发展,而且尚未成立专门的农产品信息管理单位。同时,咸宁在特色优势农产品信息化发展中存在不平衡,离咸宁市区比较近的地方,网络基础建设相对完善,而在很多距离市区较远的区域,信息化网络基础设施很落后,有很多甚至存在建成以后无人管理的现象。这就导致政府需要在不同的部门采集农产品信息化数据,而这些部门之间往往缺乏有效合作和沟通。另外,咸宁特色农产品产业化过程中,系统开发、信息采集和系统管理等方面没有建立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这样既不便于行业内的企业及组织发展,也不便于政府部门的统一管理。

3 对策

3.1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特色农产品重大项目建设

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特色优势农产品产业信息化的关键。在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上,咸宁市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优化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广播电视和通讯工程,开发并传授适合农民的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构建形式多样的网络信息服务平台,提高农民的信息应用能力。优化农村信息网络设施,增加网络设备和信息化产品,构建以电子商务为主的特色农产品电商平台,方便用户利用互联网进行特色优势农产品线上营销。另外,咸宁应大力发挥特色优势农产品重大产业项目的支撑和带动作用,推进建设特色优势农产品重大产业项目储备库和建设库,开辟“绿色通道”,在项目审批、用地、融资等方面实行优先支持政策。

3.2 强化信息资源融合共享,打通特色农产品的信息“大动脉”

信息化时代下咸宁特色优势农产品的产业升级和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咸宁各企业之间的相关数据需要实现即时共享。当前需要充分借助大数据农产品智慧化平台优势,尽可能地开放数据和信息资源平台,从消费者样本喜好分析,到特色优势农产品科学设计与营销,再到特色优势农产品市场管理与服务等,都需借助大数据的分析结果,从而结合企业自身情况进行发展规划,实现咸宁特色优势农产品的共建共享,打通特色优势农产品的信息“大动脉”,真正避免过去信息闭塞、信息孤岛和重复建设的状况。

3.3 重视品牌战略创建,提升特色农产品市场核心竞争力

互联网不断引领农业信息化发展,它是扩大特色优势农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重要途径。需进一步加强咸宁特色优势农产品品牌培育力度,对特色优势农产品资源要素保障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力争打造咸宁区域公共品牌,逐步在农业全产业链、休闲农业与乡村振兴中推广品牌应用。另外,咸宁特色优势农产品产业化发展需与“互联网+”结合,依靠本地区域优势资源,推出具有自身特色的优势农产品,切实提升特色农产品质量和核心竞争力。1)充分发挥咸宁特定的自然资源优势,真正体现出与其他同类产品的差异,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品牌发展之路。2)融入本地区域文化产业,通过文化与农产品的深度融合,有效增加产品的附加值[4],将咸宁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优势转化为高质量的特色农业品牌形象优势,以提升咸宁特色优势农产品品牌引领作用。3)扶持特色优势农产品龙头企业,发挥好“赤壁青砖茶”“黄袍山油茶”等国字号金字招牌的品牌效应,推动咸宁特色农业品牌建设向更高品质迈进,从而带动整个咸宁特色优势农产品市场的发展。

3.4 建立大数据营销平台,鼓励“互联网+特色农产品”

及时掌握特色优势农产品的行情对于实现特色优势农产品快速交易、提髙企业利润具有重要作用。加强咸宁特色优势农产品平台宣传力度,让消费者切身感受交易平台的便捷、实惠与可信赖。从营销角度而言,渠道越丰富,农户对特色优势农产品的市场需求信息把握越准确,企业也可通过多个渠道掌握农产品市场信息,进而便于农产品农户及企业准确判断市场需求,及时调整销售策略。由于省略了许多中间环节,渠道越短,留给农户和特色优势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利润就会随之增加。因此,建设咸宁特色优势农产品信息网络发布平台,及时更新市场动态信息,通过“互联网+特色优势农产品”方式,坚持线上线下结合,精准营销。同时,支持和鼓励咸宁特色优势农产品品牌创建主体在国内大型批发市场、超市等固定场所设立直营店和专卖店进行专柜专销、直供直销,常年展示和销售咸宁特色优势农业品牌农产品。

3.5 对标国际市场,提升特色农产品科技含金量

1)推进咸宁科技创新,加快建设特色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增强特色农产品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科技对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支撑力。2)大力推进咸宁特色优势农产品商标注册,鼓励地方生产经营主体申报特色优势农产品注册并实施原产地保护,真正运用商标保护自己和有效扩大市场份额。同时,坚持特色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建立相应的接口规范,加强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做到质量有标准、生产有规程、产品有标志、市场有监测[5]。3)对标国际市场,用标准创建品牌。国际化品牌的前提是标准化,咸宁特色优势农产品要与国际GAP 认证体系接轨,创建一批咸宁特色农业知名品牌。在此基础上,将咸宁优质品牌推广到国际市场,向世界品牌迈进。

3.6 实施人才工程,促进特色农产品可持续发展

特色农产品产业化发展是分散农户走向组织化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特色优势农产品产业化竞争实质上是农产品产业人才的竞争。地方特色优势农产品要实现跨越式发展,人才是关键。互联网环境下特色优势农产品产业化发展是知识密集型产业,增强农产品产业的创新能力,其涉及面广,不仅需要信息人才、技术人才,而且需要懂管理、善经营和有远见卓识的复合型人才。农业信息化人才的匮乏成为制约咸宁特色优势农产品产业化发展的瓶颈。

为此,咸宁要高度重视农业生产经营人才的引进、培养和合理配置,建立灵活而富有激励的用人机制,吸引鼓励干部、专业技术人员等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发挥带头作用。立足咸宁实际培养专业人才,通过与咸宁高校合作培养和引进等多种形式,加快咸宁本地农业人才和经营人才队伍建设,培养既懂农业、信息技术,又会管理、善于经营的复合型人才;同时拓宽农业人才引进的途径,增强特色优势农产品发展的源动力和竞争力,真正有效促进特色优势农产品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咸宁产业化优势
大踏步前进!华扬2021年销售增长50%,单品增长超100%,咸宁新产业园即将投产
持续接力奋斗 推动山西农谷产业化发展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涌泉相报!湖北咸宁驰援河北
矮的优势
魔芋产业化,打开致富新大门
画与话
叶挺独立团奇袭汀泗桥占领咸宁城
谈“五老”的五大特殊优势
广电媒体产业化前景的三种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