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热环境下部队卫勤保障的现状与思考

2023-01-04徐彬彬刘冠磊任海波胡云衢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热射病卫勤药品

徐彬彬,刘冠磊,任海波,胡云衢

环境因素影响着部队的日常训练和军事行动,高温环境军事作业容易导致热损伤。高热环境造成的损伤是影响部队作战能力、造成非战斗减员的主要原因[1-2]。尤其是在高热环境中,人员水分电解质丢失多易患病、药品效果会产生变化并且装备性能下降,对卫勤保障影响更大。一旦在高热环境中发生中暑事故,有可能会产生大批量伤员,若处理不当可进展为热射病,热射病病死率高达30%~50%[3],是种预后较差的致命急症。高热环境中进行大体力劳动,若同时空气湿度较大,中暑发生率可成倍增加,会严重制约部队的各种活动。某部7月在进行体能训练时,3名战士在途中发生中暑,2名战士在一系列救治后缓解,1名战士持续高热无汗最终转送至上级医院,经重症监护病区治疗1月后才脱离危险。这也是该医院救治的首名重症热射病病人,因缺乏救治经验,病程相对较长,此病例后也制定和完善了热射病治疗方案和药品器材的储备。因此热区部队要防暑防病、训学结合,在平时不断改善高热环境下的卫勤保障条件,确保官兵健康,才能在战时更好的在高热环境下进行战伤救治,提高生存率和作战力,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

1 高热对卫勤保障的影响

1.1高热对卫生专业人员的影响在外部环境逐渐升高过程中,人们进行高强度作业,会导致体温过高(体温可能超过41℃),进而可能引起机体过度脱水,皮肤血管明显扩张,血压显著降低,出现明显食欲减退、消化功能紊乱、机体营养不良,严重时甚至可发生昏迷、惊厥和谵妄。如驾驶员在高热环境下的驾驶操作和行驶安全会产生不良影响[4]。进驻高热环境后,人体能量消耗增大,出汗多,体力会明显下降,生理代谢也会有所改变,如唾液和胃液分泌减少,胃酸浓度降低等。另外,高热环境中训练会有超过普通地区常人5~7倍的排汗量,汗液的大量蒸发,导致机体内钾、钠、钙等无机盐以及水溶性维生素也随之丢失,出现体力下降,如不及时补充,将会引起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从而引起疾病的发生。医护人员在高热环境中休息效率较低,时间久之后易产生烦躁、冷漠、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减退等症状,会降低工作效率。高热环境中的医疗救护需要更多的医护人员,以缩短轮换时间来保证休息时间充足,特别是减少室外人员的工作时间,从而避免因注意力不集中导致医疗差错的发生。

1.2高热对伤病员救治的影响中暑在高热环境中较为常见,但重症中暑即热射病可致命,主要是由于环境温度过高,破坏人体的体温调节功能,损害神经系统,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头晕和惊厥等,病情进一步发展,会出现心功能衰竭、肝肾功能衰竭症状,有死亡风险。高热环境下,病情的进展较快,出现并发症的种类也较多,就要求我们在救治的时候要争分夺秒,维护身体的内环境稳态。我军对于中暑的研究较为成熟,尤其是重症中暑的病理生理,并不断修改部队预防中暑的常识和措施,编写了中暑防治手册和重症中暑救治预案[5]。近年来,热区部队在各种工作中仍有热损伤发生,甚至出现热射病导致死亡。高温环境条件下人体的基础代谢高,生命体征变化较常温条件下更快,同时高热环境中肠道传染病、自然疫源性疾病和寄生虫病也较为普遍。另外高热环境下有害动植物较多,蛇、蚁、蚂蟥等毒虫及蚊蝇多,易致蛰咬伤。

1.3高热对药材储运的影响高温条件下伤病员过敏反应、脱水、休克数量多,对药材品种、数量的需求更大。高热环境会加速药品的变质,尤其是生物制剂、注射液和抗生素类药物在高温条件下变质后使用会引起输液及过敏反应,也有相关的死亡病例报道,因此后方药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储存和转运变得尤为重要。研究发现同种药物中美两国的储存条件是不同的,如头孢菌素类药物,我国是要阴凉处保存,而美国是可控室温保存[6],因此我们也要探究药品储存的温度范围。大部分生物制剂的最佳贮藏温度是2~8℃,大于8℃,有效期会缩短,小于2℃,易导致失活[7]。抗生素类制剂4℃时放置时间可超过24 h,而在25℃时放置时间为24 h,在35℃时放置不足24 h[8]。高温不仅会损害药效还会缩短药品的有效期,因此要每半年替换高热环境暴露过的药品[9],有必要时随时更换。

1.4高热对医学仪器的影响医学仪器是精密贵重仪器设备,除少数物理装置外,大多数都是电子产品,装配有电池,且电池在室温(20℃)下使用效率和寿命最佳,高温会引起性能下降,温度过高会导致电池爆炸从而威胁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健康。医疗仪器大部分属于精密电子仪器,对温度和湿度要求较高,一旦环境超过它的耐受标准,元器件就会加快损坏。特别是近些年的微电子技术和特殊材料在医疗设备上的大量运用对温度的要求更加严格,高热环境使设备的微电脑部分死机、烧毁,特殊材料性质改变,损坏电路板和光学镜头。因此,医疗电子仪器应定期通电,维持温度在20~24℃,湿度在40%~60%的最佳工作环境[10],避免因环境问题造成仪器的损毁报废,比如野战X线机在高热环境下会出现晶体管烧毁导致无法正常使用。

2 提升高热环境下卫勤保障能力的建议

2.1齐抓教育训练,减少疾病减员在部队进驻高热环境之前,可采取形式多样的教育引导,使其对高热环境提高认识,并做好对抗炎热的思想准备。定期开展卫生防病教育,普及疾病预防与急救知识,使广大官兵掌握如何预防中暑,当出现头晕、头痛、胸闷、耳鸣等先兆中暑症状时,应迅速脱离热环境,充分休息,及时补充水和电解质;对高热环境中常见的传染病要有常识性的认识,学会防护方法,不要因为害怕疾病而产生恐惧心理;了解常见的皮肤类疾病,注重卫生和预防工作,从根本上减少疾病的发生。热习服训练能促进机体热适应能力的形成,是减少官兵在高热环境疾病发生的重要措施。在日常训练中加入抗热训练内容,循序渐进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提高锻炼程度,逐渐形成热习服。研究表明[11],在环境气温适宜条件中连续11天的穿戴军用雨衣锻炼后,可加速热习服。《部队热习服指南》指出,如遇短期内执行相关任务,快速获取热习服可采取高湿热环境下2km跑,时间控制在14 min内,保持两天,第3日在此基础上增加20~40 min体能训练长跑,第7日可达到热习服。宁波教授在解读指南时也强调要在训练时常、训练环境、训练标准上下功夫,充分保障热习服过程中的安全,体温超过38.5℃时及时终止训练确保安全。

2.2结合研究筹备,建立保障标准在药品储备方面,要加大常见病、地方多发病的药材储备,适量加大防治中暑、感冒、肠道疾病与提高耐热能力的药品器材储备,对于蛇虫药、皮肤科用药、消毒制剂、饮水消毒丸等也要做好准备,也要储备好冰袋、冰帽、酒精等物理降温的物品。机动卫勤分队可根据任务特点携带医疗药品装备,在建立保障体系过程中要结合各种外在和内在因素,特别是对温度要求较高的急救药品,更需要有合适的储存地点、安全的运输条件和可控的使用环境[12-13]。医学仪器常规提供的使用参数往往不足以满足部队训练的现实环境条件,这就要求我们在卫勤保障中探索现地储用参数,记录数据来制定医学设备和药材储用的军用标准。因此要通过研究,对常用医学设备、战储药品进行极限探索,为极端环境下的卫勤保障制定军队参考标准提供依据。

2.3精细规范环境,调控储运温度要量化、细化、规范化药品贮藏温度,对于高热环境下常用的药品维持贮藏温度到25℃,以便药品可在室温下良好保存保证药效。设置可控室温的储存房间,将药物按要求贮藏[14],以确保药品在高热环境下不会产生质量问题,相关辅料和包装材料不会变质损坏,要避免包装在过高温度中变形爆裂,同时也要确保药物在运输过程中的温度适宜,对于个别保存环境存疑的药物要经常进行更换。不仅仅是药品,器械和仪器也要在适宜的环境中使用,才可能保证其运转良好和延长使用寿命。不同高热环境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有所差异,要改善医疗仪器的使用环境,尽可能地减少损失。另一方面也要为医疗仪器厂家提供特殊环境的需求,改善设备的性能和工艺使其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强化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10]。

2.4完善预有准备,解决现存问题高热环境下机体内环境平衡失调,加之军事训练的高强度、高要求,高热环境中的官兵承受着更大的心理压力。军事训练与环境因素会引起与之相关的感知觉、情绪、思维判断问题,易引发精神心理疾病,应引导高热环境下的官兵积极调试心态,将心理工作作为日常开展的服务深入官兵的生活中。为减少中暑的发病,应不断更新研制防暑降温装备,如防热面罩、隔热防晒服、降温帽子等。医疗部门要经常对食品、饮用水以及环境卫生进行监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在出现群体性腹泻病人时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和预防措施。出现大规模病例时,上报相关疾病防疫与控制部门,协助其完成病原体的检出和鉴定,为在事发地采取免疫预防或药物预防奠定基础。尤其要重视热射病的治疗,当出现昏迷、抽搐、精神错乱等严重的中枢神经症状、体温高于40℃、皮肤温度升高和(或)持续出汗、茶色或酱油色尿时要及时后送转诊,同时要将患者转移至通风良好的低温环境、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及时补液至后方的专科治疗。

3 小 结

高热环境对医护人员的工作、伤病员救治、药品储运和仪器性能、伤病员心理方面都有较明显的影响。高热环境下的非战斗减员严重影响着部队战斗力,要适时的进行高热环境下的军事健康教育、加强抗炎热锻炼和心理训练。根据驻地环境,同抓教育训练、筹备研究结合、精细规范环境、完善预有准备。从目前情况看,军队体系内卫勤保障单位目前已针对中暑、传染病、群体性食物中毒、皮肤病、高热环境心理学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仍需更进一步,特别是针对解决高热环境非战斗减员的研究仍任重道远。2019年上级配发了高热部队的卫勤保障军医背囊、卫生员背囊和单兵热环境急救包,都体现了对高热环境下伤病减员的重视,应将单兵的急救包充分的利用起来达到自救互救的目的,也要培训基层医疗干部学习高热环境急救知识,覆盖热区保障的后方医院也要对高热环境下的疾病引起足够的重视,制定相关的治疗方案储备充足的抢救药品。卫勤部门和医疗机构要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且符合我军具体实际的高热环境卫勤保障标准,降低高热环境对军事训练和卫勤保障的不良影响,切实服务热区部队,提高战斗力。

猜你喜欢

热射病卫勤药品
是不是只有假冒伪劣药品才会有不良反应?
热射病是什么?
热射病是种什么病?
抽组卫勤力量应对重大疫情的应急培训模式探讨
多种医学影像设备联合应用在突发事件卫勤保障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军事卫勤一体化问题的提出及其意义
药品保存细解读
水果药品
药品侵权的性质认定
ICU重症监护室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热射病的护理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