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济南市国有北郊林场白蜡蛀干害虫防治策略

2023-01-04郭淑芹

南方农业 2022年14期
关键词:白蜡天牛树干

郭淑芹

(济南市国有北郊林场,山东济南 250119)

白蜡蛀干害虫是一种卵、稚虫等时期都属于隐生的生物,多数生活于白蜡的韧皮部和木质部,仅成虫生活于白蜡树的外体。蛀干害虫的生活隐蔽、天敌少,因此物种数量较多,且维持在平稳或增加的状态;害虫生存条件平稳,预防难度系数大。白蜡以其较强的适应能力和抗旱性,被广泛种植于沙土地和盐碱地,对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对白蜡蛀干害虫的习性及危害进行详细的分析,旨在提高白蜡蛀干害虫的预防及治理水平。

1 害虫类型及特性

1.1 白蜡吉丁虫

1.1.1 性状特点

白蜡吉丁虫成虫体较窄,成契形,长8.5~13.5 mm;全身呈现暗绿色,有金属质感;头顶部平扁,呈盾形;复眼肾形,呈古铜色;前胸部成正方形,略大于头部,约与鞘翅前缘等宽;在鞘翅前缘处凸出成横脊,表层尖,尾端圆钝,边缘有一小齿线突出;卵淡黄色,孵化前为黄褐色,形状呈扁圆形。

稚虫成熟时体长26~32 mm,乳白色,呈扁带条状;头小,黑褐色,缩于前胸里,有时可见到;前胸突出较大,中、后胸相对狭小,中胸有气孔;共有10 个腹节,1~8 节每节各有一对气孔,在尾部有一个深褐色的锯齿形尾针;蛹体长10~14 mm,乳白色,触角向后拓宽至翅尖部,腹端有多个节,稍向腹侧弯折。

1.1.2 繁殖规律

山东省济南市白蜡吉丁虫一年繁殖一次,幼虫于植物韧皮部及周边越冬;在4 月上中旬,越冬的虫卵孵化后逐渐开始活动和取食,并逐渐为害果树;于4月中旬蛹化,成虫在5 月下旬至7 月中下旬先后羽化生卵。6 月中下旬幼虫继续啃食韧皮部和边材。10 月下旬,随着气温的下降,它们会进入坑道内过冬。

1.1.3 为害特点

白蜡吉丁虫对大叶黄杨与白蜡树的危害非常大,幼虫咬食树身,在韧皮部摄食,并形成“H”形虫道,虫道横向弯曲切断了树的输导组织。当虫口相对密度较低时,只有有虫道的茎皮会死去;虫口相对密度较高时,虫道会布满整个树体,导致整株树枯死。

1.1.4 防治方法

在林业应对措施层面,要培养抗虫的绿化植物,构建混交林,加强种植和水肥管理,适度提高种植密度,及时消除病虫树以解决病虫源。在成虫兴盛期,用90%敌百虫结晶、50%杀螟松乳油1 000 倍液或40%乐果乳油800 倍液,对有虫的树体进行喷洒,连续喷洒两次,均能获得较好的杀虫效果。在6 月中下旬幼虫孵化前期,可用50%磷胺乳油50 倍液、敌敌畏和煤油质量比1 ∶20 的缓和制剂,或用40%氧化乐果乳油100 倍液消灭皮下组织的虫卵。在5 月成虫出洞前,可用生石灰粉、硫磺粉和水按质量比1.0∶0.1∶4.0的比例制成树干涂白剂,对树干2 m 以下进行涂白,可减少虫卵的附着数量,降低繁殖率。

1.2 天牛

1.2.1 性状特点

天牛稚虫呈浅黄色或乳白色,成虫身体为长圆柱形,头前端膨大成近圆形,因此别名圆头钻木虫,上颌强有力,能在树里开洞生活2 年以上,毁坏树木[1]。天牛化蛹前,向外钻一个洞,在树上化蛹,刚羽化的成虫通过这个洞出去。天牛有3 对足,2 对羽翼。

天牛成虫呈细长圆柱状,与背部略平;触角附着于额头上的突起部被称为触角基瘤,具有使触角随意旋转与向后覆盖在虫类躯体背部的能力。爪一般为单齿式或复齿式。除了锯天牛类之外,天牛的中胸背板上一般都有发声器。稚虫头厚而肥,为略扁平长方形,极少数长而细,头顶部为长方形,通常缩进胸部,背板颜色很深。

1.2.2 繁殖规律

天牛每2~3 年繁殖一次,幼虫或成虫在虫道内过冬。第二年4—6 月成虫羽化飞出虫道,补充所需要的营养后陆续产卵。天牛卵多产在距地面1.5~2.0 m的树干卵槽内,卵期约15 d。幼虫在7 月孵化,此时卵槽凹痕湿冷严寒。初孵幼虫在韧皮部生长一段时间后,摄食韧皮部,损伤树根,使树根竖向朝外开裂,暴露出线状粪屑,直至秋末冬初,这类为害在第二年还将继续出现。8 月幼虫成熟化蛹,9—10 月成虫在蛹室羽化,就地越冬,不出洞。

1.2.3 为害特点

天牛幼虫蛀食树干和树枝,影响树木生长发育,使树木因病菌侵入而衰弱,易被风吹断裂,严重情况下会整棵枯萎,木料生虫,使用价值缺失。天牛主要为害胸径在8 cm 以上的白蜡树木,幼虫钻入树干分杈处对树木造成伤害。发病前期,树木仍能正常存活,蛀虫也不易被发觉。但当很多粗木丝从虫洞排出来,堆结在虫洞上,可在树干根处或树干支系处发现虫洞。

1.2.4 防治方法

在幼虫预防方面,需要对树干和树枝上的虫洞进行处理。1)在树干根处用药,可以使用神农丹或克百威颗粒药物,每棵70~100 g,随后填土浇灌;使用久效磷、敌敌畏或磷化锌毒剂,塞住幼虫洞,并用黏土或塑料薄膜塞住洞边。成虫具有体型大、整体目标显著的特性,在惊吓过度后会倒地假死,此时就可进行人力捕获,并集中销毁。

1.3 大粒横沟象

1.3.1 性状特点

大粒横沟象成虫为椭圆形,体壁为灰黑色;下颚黑而光洁;双眼略突出,眼边缘有凹沟;喙弯折,刻纹聚集,中间有一条纵向脊线;触角锤形;前胸背板和鞘翅密布粗刻点;前胸背板宽于长,前窄后宽[2];中间有一条较宽的纵向脊线,约拓宽至前胸的1/2;鞘翅宽于胸背板,鞘翅肩膀突出,上下鞘翅上有两条显著的纵脊,鞘翅后面向后歪斜1/3,逐渐收拢成三角形斜面;背板、腹板、鞘翅、足和腹腔铺满棕褐色绒毛,特别是在鞘翅后面1/3 处和胸足基底神经节周边;体长约10 mm。

稚虫体长9~13 mm,躯体呈椭圆形,奶白色,侧边有很多皱褶,有稀少的黄色短毛;头顶部为深褐色,上颌为黑褐色,下巴和嘴唇为黄褐色;头上有一条倒“Y”形的蜕裂线;前胸有一对黄色硬皮板,胸腹腔挡板突起,胸足衰退,足痕上有数根黄毛。卵正圆形,奶白色;离蛹,奶白色,长8~9 mm,腹腔反面散生众多小刺,腹腔尾端有一对向内变形的深褐色几丁质钩。

1.3.2 繁殖规律

该虫在山东省济南市一年繁殖两代,幼虫有越冬能力。越冬幼虫在3 月上中旬开始为害,成虫在4 月上中旬逐渐羽化,4 月中旬羽化高峰,第一代幼虫在5月下旬至6 月中下旬达到高峰;7 月下旬至8 月中下旬第二次羽化,第二代幼虫在8 月中旬初次发生。

1.3.3 为害特点

大粒横沟象幼虫主要通过蛀食植物的根茎造成不良影响。白蜡树被害时,幼虫逐渐在韧皮部内开始活动,首先幼虫会在木栓层上取食,从树根表层的针眼排出黄棕色的丝;然后伴随着幼虫的生长发育,慢慢进入深层次韧皮部,汁液常从管口外渗,树根外皮色调变深,略凹痕;最后,幼虫进到木质部后,通过打孔在木质部中产生多条坑道。白蜡被大粒横沟象损伤时,木质部会出现气孔,严重时会导致地下茎断裂。

成虫为害时,首先在枝干上咬一个圆洞取食,随后把头钻进形成层取食,在枝干上留下很多针眼。成虫较少能飞行,善于爬行;一般在天气凉爽的时候出来活动,炎热或雨天时通常藏在树根间隙的旧虫孔里一动不动,还有较强的假死能力。虫卵产在树干尖部裂开皮缝的木栓层中;成虫会在其中咬一个洞,并在每一个洞里产一个卵。

1.3.4 防治方法

1)加强苗木基地的管理,发现大粒横沟象立即灭虫。工作人员可用50%辛硫磷乳油100~200 倍液、40%氧化乐果乳油50~100 倍液用于外运的白蜡树和丁香小苗的防治,在喷洒时一定要全方位使用药剂,待树木检疫合格后再进行外运。

2)药物防御治疗。白蜡树上发现此虫后,可以用50%辛硫磷100 倍液灌根,或先在根处和茎干找寻虫源,塞乙磷铝片,然后用药泥塞住创口,或在发现虫源后喷洒80%敌敌畏50 倍液,然后用塑料膜遮盖蒸熏[3]。

2 白蜡蛀干害虫的危害与防治现状

2.1 白蜡蛀干害虫的分布

白蜡蛀干害虫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国家、中国、日本、朝鲜及俄罗斯。白蜡蛀干害虫在我国大多分布在东北地区,以及天津市、山东省、河北省、内蒙古等地。我国白蜡蛀干害虫种类较多,且根据分布不同呈现出不同的特征。部分地区由于养护管理不规范,导致白蜡蛀干害虫多发,对植被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2.2 我国白蜡蛀干害虫的防治现状

对白蜡树蛀干害虫进行有效的防治,是我国白蜡树种植中最重要且必不可缺的措施。我国白蜡蛀干害虫种类多、分布广泛、防治难度大。白蜡蛀干害虫的防治在我国已经有多年的研究,目前对白蜡蛀干害虫进行综合治理的方法主要有4 种。1)利用过氧化氢制取化学农药,开展大规模农药喷洒和药物杀灭,对白蜡蛀干害虫及其他近生生物进行化学灭杀。2)加强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应用,大力发展新型高效除虫药剂,减少甚至消灭害虫,将其危害降至最低。3)从源头上消除污染,减少或杜绝化肥和农药残留物,净化环境,减少害虫感染现象的发生。近年来我国对白蜡树害虫的综合整治力度逐渐加大,白蜡树害虫的综合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需加大力度进行研究与推广应用。

3 我国白蜡蛀干害虫防治存在的问题

白蜡蛀干害虫种类繁多,我国对蛀干害虫的防治经验丰富,但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白蜡蛀干害虫防治中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之处。在我国,白蜡树害虫的防治以传统方法为主,即采用大量化学药剂对其进行处理,虽然各种新型农药产品已投入使用,但都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例如,对农药残留量没有严格规定;化学药剂处理后会在植物表面留下生物毒素,导致存在毒性较高的农药残留物等。防治范围不全面,白蜡蛀干害虫的种类多,没有开展大面积的彻底预防;没有采取针对性措施,对白蜡蛀干害虫的危害性认识不足;缺乏科学合理的生产管理体系及制度,导致防治效果不明显,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对白蜡林仍存在很大危害。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白蜡蛀干害虫防治工作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为了更好地提高白蜡蛀干害虫防治水平,必须要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

4 白蜡蛀干害虫的综合性防治对策

4.1 构建混交林

混交林是指以不同品种的植株,以不同的比例,按一定规律排列组成,其结构为单层或者多层[4]。混交林在我国已广泛应用,其是防治大规模虫害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之一,可有效防治白蜡蛀干害虫。

4.2 加强森林管理

加强森林管理是防治白蜡蛀干害虫的有效措施,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对林冠进行定期修整,将树干上的杂物清理干净,并对土壤进行消毒和管理。另外,夏季过度的光照也会使树木受损,因此可以将白蜡下部树干涂白,增强抗虫抗病能力。

4.3 化学防治措施

在进行化学防治时,应选择合适有效的药品进行杀虫。针对害虫若虫,可以使用3%高渗苯氧威乳油、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除虫脲悬浮剂等高效低毒杀虫剂,在白蜡害虫防治上均能起到良好的效果。防治时,应注意将虫洞内害虫的虫卵及粪便清理干净,同时进行消毒处理,在防治后用药棉签蘸50%敌敌畏堵塞住虫洞。同时,也可以喷洒高效氯氰菊酯、敌敌畏等稀释液,防虫的成效也很明显,并且这些药剂的使用成本较低。在白蜡树落叶到第二年萌芽前这段时间,要注意使用药剂进行越冬虫源的处理,可以选用的药品有5%柴油乳剂等,有助于防治白蜡树害虫。

4.4 合理把控防治时间

在进行白蜡蛀干害虫防治时,要注意观察和记录害虫高频出现期和产卵期,并在相应月份注重防护,及时采取防治措施[5]。如每年6 月中旬,是天牛的羽化期,此时便可使用8%氯氰菊酯微胶囊剂——绿色威雷对其成虫进行防治,将药剂涂到树干及枝叶和地面上。总之,要把握住白蜡蛀干害虫的防治时机,防止因错过最佳时期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5 结语

蛀干害虫对白蜡树韧皮部的损害是肉眼可见的,发现后应立即寻找治疗方法。蛀干害虫隐蔽,同时天敌少,难以根除,面对这样的状况,应加强在此方面的科研投入,不断创新措施进行白蜡树的防护及对于白蜡蛀干害虫的防治。本文通过分析典型的白蜡蛀干害虫的生活习性和繁殖规律,结合我国白蜡树防护现状,提出了一系列措施以应对白蜡蛀干害虫的危害,为白蜡树木创造优良的生存条件,以推动森林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

猜你喜欢

白蜡天牛树干
不同引进白蜡品种光合日变化
为什么树干不是方的?
天牛到底有多牛
洱海流域蓝莓白蜡蚧防治措施初探
黑黄花天牛
巨型昆虫——天牛
白蜡杆
悬浮钟表
为什么要在树干上刷白浆
为什么要在树干上刷白浆